220 likes | 379 Views
第 2 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课件制作:檀晓天. 本课重点: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本课难点: 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 本课知识结构. 资本主义萌芽(经济基础 根本原因). 新兴资产阶级(阶级基础). 背景. 教会的思想文化专制(直接原因). 辉煌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条件). P99 学习与探究总结。. 实质. 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 14 - 17 世纪. 核心是人文主义. A 以人为中心. 内容. B 反对教会. C 崇尚理性与科学知识. 推动. 文学三杰. 表现. 艺术.
E N D
第2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课件制作:檀晓天
本课重点: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本课难点: 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
本课知识结构 资本主义萌芽(经济基础\根本原因) 新兴资产阶级(阶级基础) 背景 教会的思想文化专制(直接原因) 辉煌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条件) P99 学习与探究总结。 实质 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 14-17世纪 核心是人文主义 A以人为中心 内容 B反对教会 C崇尚理性与科学知识 推动 文学三杰 表现 艺术 影响(意义)P98A、B、C 推动了宗教改革 导火线 赎罪券 经过: 德意志 欧洲多国(荷兰、英国等) 宗教改革 影响
一、文艺复兴(14-17C,意大利 欧洲) 两位威尼斯妇人 15世纪的佛罗伦萨城 木版画 毛纺工场 银行家和妻子 1、背景: ① 根本:工商业发展 资’ 萌芽 资产阶级壮大 ②直接原因: 天主教思想文化专制 ③文化条件: 辉煌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2、实质: 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3、内容: 核心---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即以人为本,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A以人为中心 B反对教会 C崇尚理性与科学知识 你是如何理解“人文主义”的? 自由平等 以人为中心 现世的享受 理性和科学
4、成就: 但丁 《神曲》 “先驱” 薄伽丘 《十日谈》 “文学三杰” 彼特拉克 《歌集》“人文主义之父” 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 《蒙娜·丽莎》 思考:人文主义是如何从绘画等艺术领域被表现出来的? “美术三杰” 米开朗琪罗: 《大卫》 拉斐尔: 《圣母与圣子》 5、文艺复兴的意义: A 思想: B 自然科学: C 文学艺术:众多的精湛艺术品和文学杰作 解放了思想,推动了宗教改革 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二、宗教改革(16C德国始) 1、背景: A人文主义的推动 B天主教会的压榨 C导火线:赎罪券 九十五条论纲(序幕) 路德新教 2、主要新教: 四点主张 加尔文派 英国国教 3、实质: 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社会革命 4、影响:教会控制削弱,民族文化教育的发展
对比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有何异同? 相同 ①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 ②性质与矛头对象 ③寻求和吸取养料 ④与统治者的关系 ①在人的问题上 ②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 ③群众基础 ④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 不同
通过100个故事,作者抨击教会和封建道德,宣传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通过100个故事,作者抨击教会和封建道德,宣传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全长14000多行,分为《地狱》、《炼狱》(又译《净界》)、《天堂》 三部分。对教会的丑恶表达了憎恶。 (即《歌集》) 但丁 彼特拉克 薄伽丘 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达·芬奇: 善于表现人物个性与内心活动 《蒙娜丽莎》 永恒的微笑
米开朗基罗: 气势雄伟有力,充满旺盛的战斗精神。 • 大卫(局部)1501-1505年雕塑
拉斐尔: 善于吸收各家之长,典雅秀美。 《 圣母子 》
大多数通过宗教题材展现人性之美,扫除中世纪绘画的呆板拘谨气息,按人的标准和感受刻画神,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也反映了对传统宗教的批判和否定。大多数通过宗教题材展现人性之美,扫除中世纪绘画的呆板拘谨气息,按人的标准和感受刻画神,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也反映了对传统宗教的批判和否定。
基督教的发展演变: 基督教(诞生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帝国) 第一次分裂1054年 东正教 (东派) 公教(天主教) (西派) 第二次分裂 16世纪 东正教 新 教 天主教
讨论 文艺复兴是不是古希腊罗马奴隶制文化的复兴?这场运动的实质是什么?
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了“太阳中心说”,从根本上摧毁了教会支持的“地球中心说”。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了“太阳中心说”,从根本上摧毁了教会支持的“地球中心说”。
宗教改革 首发地:德国 倡导者: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所译德文《旧约》卷首插图 马丁·路德像(克拉纳赫,油画,1472-1553)
思考: 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发生在德国?“九十五条论纲”的意义? “教皇的奶牛”; 序幕。 马丁.路德提出了哪四点主张?其主张得到哪些人的支持?为什么? 平民、国王、封建诸侯 其“君主拥有上帝授予的权力”等主张符合封建国王和诸侯要求扩大势力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