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300 Views
生态与成长.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教科论坛. 追寻语文的二维向度. —— 谈谈生活语文与考试语文. 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质疑 —— 语文无用. 1989 年高考题: ( 11 ) 《 九章算术 》 上有一道题:“竹原高一丈,末折着地,去本三尺,问竹还高几何?”根据该题所作的图,正确的一幅是:. 二、生活语文与考试语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定位. 观点一:语文即生活,语文即生活 —— 理想主义者。 观点二:考分高才是学得好(教得好) —— 实用主义者. 三、立足于语文课堂教学,将生活语文融入考试语文.
E N D
生态与成长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教科论坛
追寻语文的二维向度 ——谈谈生活语文与考试语文
一、问题的提出 • 学生质疑——语文无用
1989年高考题: • (11)《九章算术》上有一道题:“竹原高一丈,末折着地,去本三尺,问竹还高几何?”根据该题所作的图,正确的一幅是:
二、生活语文与考试语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定位 • 观点一:语文即生活,语文即生活——理想主义者。 • 观点二:考分高才是学得好(教得好)——实用主义者
三、立足于语文课堂教学,将生活语文融入考试语文三、立足于语文课堂教学,将生活语文融入考试语文 • (一)阅读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努力激发学生的生活情趣,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 (1)大胆的开放课堂,设置情境。 • (2)挖掘语言意蕴,丰富情感体验 • (3)解读文本要体现丰富性,情感体验要个性化 • (4)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利用联想和想象,拓展情感体验空间
三、立足于语文课堂教学,将生活语文融入考试语文三、立足于语文课堂教学,将生活语文融入考试语文 • (一)阅读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努力激发学生的生活情趣,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 (二)作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 (1)作文命题生活化
美国的作文命题 • 记叙文题目: • 写人:邮递员、一个老朋友、我喜欢的老师、一个不幸的人。 • 写事:我难忘的一天、和一个小偷的遭遇战、一个兴奋的夜晚、闹鬼的房子、一个梦、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参加过的一次婚礼。
美国的作文命题 • 议论文题目: • 你所在的这个城市有许多问题——没有足够的停车场,没有娱乐节目等等。写信给本地的市政当局,提出你的意见,说明应如何改进。 • 假如你去访问一位运动员,他告诉你他成为名人以后的好处和坏处。例如他穿上印有雪茄烟公司名字的短外套就能得到许多钱。你将这次访问写成一篇文章,写出对这位运动员所说的话是赞同还是反对。 • 假如你的表哥写信告诉你,他要离开他的妻子和家庭,准备和另一个人一起生活。你写一封信给他,试着劝他不要这样做,说明你的道理。
美国的作文命题 • 说明文题目: • 请你给你的弟弟妹妹介绍摩托车的维修技巧。 • 请你向一个外乡人介绍你的家乡。 • 看了上述文题后,我们或许都有一番自己的想法。客观地说,我们给学生的记叙文题目与上述记叙文题目较为接近,也就是说,我们的记叙文题目生活化程度较高,这也是我们学生比较喜欢写记叙文且容易把它写好的重要原因。但议论文和说明文的题目,却相差甚远,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写这样的文题,他们一定不会感到没有话说,一定会有上乘作品问世。
三、立足于语文课堂教学,将生活语文融入考试语文三、立足于语文课堂教学,将生活语文融入考试语文 • (一)阅读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努力激发学生的生活情趣,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 (二)作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 (1)作文命题生活化 • (2)作文指导生活化 • (3)作文写作生活化 • (4)作文评改生活化
三、立足于语文课堂教学,将生活语文融入考试语文三、立足于语文课堂教学,将生活语文融入考试语文 • (一)阅读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努力激发学生的生活情趣,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 (二)作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 (三)考查测试,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在生活情境中考查文化素养。
一份台湾中考语文试卷(选) • 1. 平时喜欢阅读课外读物的姗姗,在《中国历代女作家》这本书里,找不到哪位作家的相关作品。 • A 李清照 B 刘侠 C 潘希珍 D 彭端淑 • 答:(D),他是男的。
一份台湾中考语文试卷(选) • 2. 春假期间,老师要每位学生选一本小说阅读,开学后上台发表读书心得。请问下列哪一位同学的报告,不但让一旁的老师听了摇头,还引起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 • A 威廷:《论语》读后感 B 钦雅《三国演义》读后感 C 国伟:《老人与海》读后感 D 祖昂:《世说新语》 • 答:(A),《论语》非小说。
一份台湾中考语文试卷(选) • 3.为了自然科报告的需要,婉容上《鸟类百科大全》网站搜寻数据。请问她所打的四组关键词中,哪一个是查询不到内容的? • (A)鸿鹄,(B)鸿儒,(C)鸱枭,(D)昏鸦。 • 答:(B),“谈笑有鸿儒”。
再看一道我们的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答题。 • 据说有位中国学者到美国参加“《梦溪笔谈》学术研讨会”时,美国专家高兴地说:“欢迎你来和我们合作研讨。”中国学者却谦虚地说:“哪里,不敢当。本人才疏学浅,水平有限,很荣幸有机会来贵国学习。”外国专家由此怀疑他的学术水平,并认为这位中国同行缺乏自信心。 • 如果你是这位中国专家,你会如何恰当地表达?
结束语 • 语文是朴素中的堂皇;语文是堂皇中的华贵;语文是精神的温饱;语文是美丽的影子。语文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活中、社会中常常能看到语文的影子,卑微至极的地方也从不会被语文遗忘。 • 生活离不开语文,因为语文是包装内涵的艺术。语文就像金子,不论的现实多么贫穷,只要你拥有语文,在语文的世界里便是富有的。我们应该让生活充满语文,让语文导航着文明的船只驶向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