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小麦育种学

小麦育种学. 扬州大学 吕超. 第二章 小麦育种. 第一节 国内外小麦育种概况 第二节 小麦育种目标及主要性状的遗传与选育 第三节 小麦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第四节 小麦育种途径和方法 第五节 小麦育种试验技术 第六节 小麦的种子生产. 第三节、小麦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普通小麦属于禾本科小麦族中小麦亚族的小麦属的一个种。与小麦属同属小麦亚族的还有山羊草属 (Aegilops) 、黑麦属 (Secale) 、偃麦草属 (Agropyron) 等。

ka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小麦育种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小麦育种学 扬州大学 吕超

  2. 第二章 小麦育种 第一节 国内外小麦育种概况 第二节 小麦育种目标及主要性状的遗传与选育 第三节 小麦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第四节 小麦育种途径和方法 第五节 小麦育种试验技术 第六节 小麦的种子生产

  3. 第三节、小麦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 普通小麦属于禾本科小麦族中小麦亚族的小麦属的一个种。与小麦属同属小麦亚族的还有山羊草属(Aegilops)、黑麦属(Secale)、偃麦草属(Agropyron)等。 • 与小麦属同属于小麦族的有大麦亚族(Hordeinae),其中有大麦属(Hordeum)、滨麦属(Elymus)等。 一、小麦及其近缘植物的分类

  4. 小麦起源很早,在辗转广泛传播中经过很复杂的自然进化和栽培的过程,其遗传结构极为多样化。小麦起源很早,在辗转广泛传播中经过很复杂的自然进化和栽培的过程,其遗传结构极为多样化。 • 对小麦分类方法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发展,同时由于各有关学者的观点上的差异,迄今在小麦分类系统上还有分歧。

  5. 1913年,Schulz将小麦属分为三个类群,(1)一粒系小麦 (2) 二粒系小麦 (3)普通系小麦。 • 1918年,T.Sakamura首次报道了小麦正确的染色体数目, 即一粒系小麦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14,二粒系小麦、普通系小麦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8、42。它们均是7的倍数,即小麦染色体的基数为7,所以一粒系小麦、二粒系小麦、普通系小麦分别为二倍体、四倍体、六倍体。T.Sakamura 分析确定小麦属三个类群的染色体组成为AA、AABB、AABBDD。 • 1932年,提莫菲维小麦被发现,分析表明,其与二粒系小麦相比,只有A 组染色体相同,另外一个被确定为G组染色体,AAGG。

  6. AA乌拉尔图小麦♂ SS拟斯卑尔脱山羊草♀ AA野生一粒小麦♂ AABB野生二粒小麦♀ AAGG 阿拉拉特小麦 DD 粗山羊草♂ AAGG提莫菲维小麦♀ AA栽培一粒小麦♂ AABB栽培二粒小麦♀ AABBDD 斯卑尔脱小麦 AAAAGG 茹科夫斯基小麦 AABB 圆锥小麦 AABB 硬粒小麦 AABBDD 普通小麦 AABBDD 密穗小麦 AABB 波斯小麦 AABB 波兰小麦 AABBDD 印度圆粒小麦

  7. 由于四倍体小麦和六倍体小麦的染色体除A组外,均来源于山羊草属。因此Bowden(1959)主张山羊草属应并于小麦属.由于四倍体小麦和六倍体小麦的染色体除A组外,均来源于山羊草属。因此Bowden(1959)主张山羊草属应并于小麦属. • Mackey(1963、1968)则认为不宜合并,因为小麦属与山羊草属的形态与地理分布区域明显不同,且山羊草属中大多数种与小麦无关。随着小麦染色体组亲缘关系的研究发展,确定A组染色体是小麦的基本染色体,只有具有A组染色体的物种才有可能被列入小麦属。

  8. Mackey按照小麦染色体的特点,即具有完全相同染色体组成的属一个种。1966年将小麦属分为5个种,再依据种类形态和地理分布有明显差异的不同类群分为不同的亚种。Mackey按照小麦染色体的特点,即具有完全相同染色体组成的属一个种。1966年将小麦属分为5个种,再依据种类形态和地理分布有明显差异的不同类群分为不同的亚种。 • 一粒系小麦:一个种 两个亚种;(AA) • 二粒系小麦:两个种 圆锥小麦种(AABB),含8个亚种; 提莫菲维小麦种(AAGG)含2个亚种; • 六倍体小麦:两个种 普通小麦种(AABBDD) 含6个亚种 茹考夫斯基小麦种 (AAAAGG)。 分类方法的优点是反映种的遗传本质,缺点是将许多带有相同染色 体组构成的野生型小麦和栽培型小麦划分为一个种。

  9. 二、我国固有的小麦品种特性及其利用价值 • 这些发现对研究我国小麦的起源、演化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固有的小麦种质资源中最富有的还是普通小麦原始地方品种。 • 50年代发现独特的普通小麦云南小麦亚种之后, • 在西藏高原又发现了普通小麦原始类型—西藏半野生小麦; • 又继黄河中游麦田发现有节节麦之后, • 在伊黎河谷又发现有大片的粗山羊草原生群落。 我国被公认为世界小麦起源的重要次生中心

  10. 早熟性 • 我国的许多地方品种对日照的反应较不敏感。 • 生长发育较迅速,籽粒灌浆快,有助于减免小麦生育后期灾害,并有利于提高复种指数。 • 大量的育种实践证明,用当地早熟品种与国外引进的优良品种杂交,从而可以育成综合性状良好的早熟品种。

  11. 多花多粒性 • 我国小麦地方品种中有许多多花多粒的类型,特别是圆颖多花类及拟密穗的品种,一般每小穗结实5粒左右,多的有8粒。 • 河南的地方品种小佛手在良好的肥水条件下,每穗可结百粒左右 • 多粒性也是育性强的表现,我国品种易与黑麦杂交成功,这是国际所公认的。有些品种还对提型(T型)不育系具有较强的育性恢复能力。

  12. 对异常环境的高度适应性,也是我国小麦地方品种的突出特性,特别表现在对环境胁迫因素的抗耐性上。对异常环境的高度适应性,也是我国小麦地方品种的突出特性,特别表现在对环境胁迫因素的抗耐性上。 特殊抗逆性 • 在寒旱地区的一些冬小麦地方品种能够在冬季严寒而无积雪的条件下安全越冬;陕北地方品种延安老麦幼苗可以忍耐-20--25℃的低温。 • 在高湿地区则有耐湿性强的地方品种; • 在盐碱和红壤地区则分别有耐盐碱性和耐酸性强的地方品种。 • 有些抗耐性与国外相应的抗源相比表现很突出。这对受环境胁迫严重地区的育种具有特别重要的利用价值。

  13. 植株偏高、茎秆软弱易倒伏、口松易落粒、对锈病等病菌小大都不具专化抗性等植株偏高、茎秆软弱易倒伏、口松易落粒、对锈病等病菌小大都不具专化抗性等 我国固有的小麦地方品种较普遍地具有一些不良性状 • 在对品种的要求越来高的形势下,就不象早期育种那样再以地方品种为亲本通过简单的杂交即能育成新良种。 • 因此,对我国固有地方品种这样丰富多彩的种质资源应该深入进行鉴定筛选和研究,并采取有效方法加以利用,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4. 三、从国外引进的小麦品种材料的利用 • 我国近代小麦品种改良可以说是从引进和利用国外品种开始的,而且在育种发展过程中一直利用着从国外引进的品种。 • 从国外引进品种中,原产于意大利的品种在直接和 间接利用上,对我国小麦育种和小麦生产发挥了最 主要的作用。

  15. 三、从国外引进的小麦品种材料的利用 • 我国先后三批引进意大利品种,在我国育种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一是1932年引入的Mentana(南大2419)Ardito(矮立多)、中农28等品种; • 二是1956年从阿尔巴利亚引进阿夫、阿勃等品种; • 三是1965年从罗马尼亚引进的郑引1号为代表的品种。 • 这些原产于意大利的品种不仅在我国得到大面积的推广种植,而且作为杂交亲本而衍生出的品种更多,尤其是南大2419、阿夫、阿勃。可以说,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