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常见口腔疾病临床表现 及一般药物治疗 河池市人民医院 韦善文

常见口腔疾病临床表现 及一般药物治疗 河池市人民医院 韦善文. 疱疹性龈口炎. 概述: 疱疹性龈口炎是一种由 Ⅰ 型单纯性疱疹病 毒引起的感染,涉及口腔、咽喉及脸部。这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最常见于 6 个月至 5 岁的幼儿,而成人及较大儿童也会感染此病 。. 原发性疱疹性龈口炎. 临床分型及临床表现 :. 1 、多见 2 ~ 4 岁儿童 2 、发病前可有接触史,发病前可有发烧 症状淋巴结肿大,流涎。 3 、单个或成簇的疱疹,直径约 2mm 左右,可生在口腔黏膜任何部位,易破溃形成溃疡、发生在口周皮肤,鼻翼等处破溃后形成黄褐痂皮。

kamuzu
Download Presentation

常见口腔疾病临床表现 及一般药物治疗 河池市人民医院 韦善文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常见口腔疾病临床表现及一般药物治疗河池市人民医院 韦善文

  2. 疱疹性龈口炎 概述: 疱疹性龈口炎是一种由Ⅰ型单纯性疱疹病 毒引起的感染,涉及口腔、咽喉及脸部。这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最常见于6个月至5岁的幼儿,而成人及较大儿童也会感染此病 。

  3. 原发性疱疹性龈口炎 临床分型及临床表现 : 1、多见2~4岁儿童 2、发病前可有接触史,发病前可有发烧 症状淋巴结肿大,流涎。 3、单个或成簇的疱疹,直径约2mm左右,可生在口腔黏膜任何部位,易破溃形成溃疡、发生在口周皮肤,鼻翼等处破溃后形成黄褐痂皮。 4、牙龈表现为急性炎症,触之易出血。

  4. 复发性唇疱疹 1、患者多为成人,发热性疾病、感冒、日晒、疲劳、精神紧张等均可诱发。 2、临床表现同原发性

  5. 局部 用药 全身支持疗法 全身抗病毒治疗 1、阿昔洛韦: 成人:口服一日0.2g,一日5次;5~7天一疗程。 2、利巴韦林: 成人:口服0.2g,一日3~4次;7天一疗程。儿童: 10mg/kg,分4次;7天一疗程。 1、3%阿昔洛韦软膏局部涂布。 2、对症治疗,消炎止痛,促进愈合。 1、注意休息,维持体液平衡。 2、补充维生素B2及维生素C。 药物治疗:

  6. 口腔念珠菌病 概述: 是真菌——念珠菌属感染所引起的口腔粘膜疾病。其中白色念珠菌是最主要的病原菌。

  7. 急性 萎缩型 慢性 萎缩型 慢性 增殖型 急性 假膜型 临床分型及临床表现 : 又称鹅口疮或雪口病。好发与新生儿、小婴儿。口腔黏膜充血,表面可见白色乳凝状或淡黄色的伪膜、用力可擦去,下方为充血基底。多好发于唇、舌、颊腭粘膜处。患者有口干、烧灼感。 1、患者多有服用大量抗菌药物和激素史。 2、口腔黏膜充血,形成广泛的红斑。 3、疼痛并有烧灼感。 1、好发于带上颌义齿的患者。常伴有口角炎。 2、慢性病程。 3、可有轻度口干和烧灼感。 4、义齿承托区粘膜广泛发红。 1、口角内侧三角区,红色与白色颗粒状增生或白色斑块。 2、病损区组织病理检查,表现为上皮不全角化,可见白色念珠菌丝侵入。

  8. 急性 萎缩型 慢性 萎缩型 慢性 增殖型 急性 假膜型 药物治疗: 1、局部用药: a、口含化制霉菌素。 b、 2%~4%碳酸氢钠溶液。 2、睡前将义齿取下浸泡在2%~4%碳酸氢钠溶液中。 局部药物治疗: 1、2%~4%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 。 2、龙胆紫水溶液 。 抗真菌药物治疗: 1、制霉菌素 2、咪康唑 3、克霉唑 1、全身抗真菌治疗,用药连续两周。 2、局部用药: a、口含化制霉菌素 b、 2%~4%碳酸氢钠溶液。 1、吸烟的患者应戒烟。 2、调整全身情况。 3、表面出现颗粒增生的病损及组织学检查有上皮异常增生的抗霉治疗后需要手术切除。

  9. 药物变态反应性口炎 概述: 是指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局部应用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超敏反应。 常见的药物主要有抗菌药物、磺胺类药物、解热镇痛药、安眠镇静药等。

  10. 临床表现 : 1、发病前有用药史,发病与用药有明显的因果关系。 2、发病急、药物引起变态反应有一定潜伏期。 3、口腔黏膜出现大疱,破溃后形成大面积糜烂面,黏膜充血水肿,表面有伪膜形成。停用可疑药物后病损可愈合。

  11. 药物治疗: 一、氯苯那敏 二、赛康定 1、全身 抗组胺药 三、苯海拉明 四、异丙嗪 以上药物高空作业者、驾驶员慎用 2、局部用药: 对症治疗,消炎止痛,促进愈合。

  12. 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 概述: 又称急性坏死性龈炎、奋森龈炎、梭螺菌龈炎、战壕龈炎等。是局限于牙龈的坏死炎症。其重症型从牙龈溃疡可发展到走马疳,死亡率极高,约为80%。

  13. 临床分型及临床表现 : 1、 牙龈的龈乳头及龈缘坏死,牙龈边缘呈蚕蚀状缺失,表覆以灰白色假膜。坏死组织成为腐肉,脱落后而形成龈缘区缺损。有严重的腐败性口臭,患部极易出血。 2、常突然发病,局部病损区可有灼痛及木胀感,可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 3、坏疽性口炎(又称走马疳)常为本病的重症型,可造成严重的面颊缺损,且死亡率较高。

  14. 药物治疗: 1、急性期治疗首先轻轻除去坏死组织,初步刮除大块牙石 2、局部用氧化剂如1%~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和反复含漱,全身给予维生素C等支持治疗。 3、重症者口服甲硝唑(灭滴灵)0.2g,每日3次;及时进行口腔卫生宣教,更换牙刷。

  15. 牙周炎 概述: 是由牙菌斑中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和破坏。

  16. 临床表现 : 1、牙龈红肿、松软、易出血。 2、牙周袋形成,探诊深度>3mm,可有牙周袋溢脓。 3、牙槽骨吸收。 4、牙齿松动、脱落。 5、可伴有根分叉病变,牙周脓肿。 6、有明显的牙石及局部刺激因素。

  17. 药物治疗: 1、以局部治疗为主 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氯已定溶液局部冲洗。 2、重度或伴有全身系统病的患者可选用全身药物治疗 a、甲硝唑:0.2g,一日3~4次,5~7天。 b、阿莫西林:0.5g,一日3次,7天。 c、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0.625g,一日3次。

  18. 牙周脓肿 概述: 牙周脓肿并非独立的疾病,而是牙周炎发展到晚期,出现深牙周袋后的一个常见的伴发症状。它是位于牙周袋壁或深部牙周组织中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一般为急性过程,也可有慢性牙周脓肿。

  19. 临床表现 : 1、急性牙周脓肿发病突然,在患牙的唇颊侧或舌腭侧牙龈形成椭圆形或半球状的肿胀突起。 2、牙龈红肿,疼痛剧烈。 3、患牙有“浮起感”、叩痛,松动明显。 4、脓肿后期牙龈脓肿区扪诊有波动感,有瘘道形成,并有脓液溢出。

  20. 药物治疗: 1、口服药物为辅助治疗手段 a、甲硝唑:0.2g,一日3~4次,5~7天。 b、阿莫西林:0.5g,一日3次,7天。 c、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0.625g,一日3次。 2、重度患者可选用硝基咪唑与阿莫西林联合应用。

  21. 急性根尖周炎 概述: 从根尖周牙周膜由浆液性炎症反应到根尖周组织的化脓性炎症的一系列反应过程可发展为牙槽骨的局限性骨髓炎,严重时还将发生为颌骨骨髓炎。 根据发展过程可分为浆液期和化脓期。

  22. 临床表现 : 1、急性浆液性根尖脓肿表现为患牙有“浮起感”、叩痛,松动明显,牙髓活力丧失,X线片根尖周膜略增宽,牙槽骨无改变。 2、急性化脓性根尖脓肿表现为牙齿持续性、自发性疼痛剧烈,叩痛明显,牙髓无活力。 3、根尖脓肿时轻度压痛,无肿胀。 4、骨膜下脓肿时,根尖部红肿,有扪痛,疼痛剧烈。 5、黏膜下脓肿时疼痛减轻,有瘘道形成,并有脓液溢出。

  23. 药物治疗: 1、口服药物为辅助治疗手段 a、甲硝唑:0.2g,一日3~4次,5~7天。 b、阿莫西林:0.5g,一日3次,7天。 c、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0.625g,一日3次。 d、头孢氨苄:0.5g,一日3次。 2、口服镇痛药 a、双氯芬酸:0.025~0.05g,一日3次。 b、布洛芬:0.2~0.4g,4~6小时一次。

  24. 冠周炎 概述: 牙齿萌出过程中所引起的一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牙冠周围软组织的炎症。临床上多见下颌第三磨牙(俗称智齿)。其次上颌第三磨牙亦可发生。本病多发生于18~30岁之间。

  25. 临床表现 : • 局限型只是牙龈疼痛红肿,在咀嚼及吞咽时加重,可出现张口疼痛加重,当感染波及嚼肌及翼内肌时可出现牙关紧闭。局部可出现肿胀,淋巴结可增大及压痛。。 • 扩散型疼痛加重,此时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全身不适、发烧及白细胞增高。局部若有波动感提示脓肿形成。如此期及时切开引流,炎症则逐渐消退。如此期感染不予控制,则炎症扩散,感染可向嚼肌、颊部、咽旁、下颌等扩散引起相应间隙的间隙感染。并可进一步引起各种严重的并发症。

  26. 间隙感染,脓肿 • 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常见的颌面外科急诊。是口腔、颜面及颌骨周围组织化脓性炎症的总称。 • 在正常的颌面解剖结构中存在着潜在的筋膜间隙,各间隙为脂肪与结缔组织所充满。颌面及颈部多间隙的互相构通,使感染复杂化,可以产生各种严重的并发症。

  27. 当感染侵入人体后,破坏了脂肪与结缔组织,在间隙中充满着炎症产物,此时形成了间隙感染,感染可以局限于一个间隙,也可循组织结构中阻力薄弱的方向散,波及邻近几个间隙,形成了弥散性蜂窝织炎。当感染侵入人体后,破坏了脂肪与结缔组织,在间隙中充满着炎症产物,此时形成了间隙感染,感染可以局限于一个间隙,也可循组织结构中阻力薄弱的方向散,波及邻近几个间隙,形成了弥散性蜂窝织炎。

  28. 常见间隙感染眶下间隙 • 感染来源多来自上颌尖牙、前磨牙根尖部及鼻部、唇部感染而引起。 • 主要的临床表现:眶下区弥散性肿胀,鼻唇沟消失,上、下眼睑水肿致眼不能睁开。炎性水肿常可波及鼻部、颧部及上唇组织。由于脓肿压迫眶下神经,则患者可有明显的疼痛。肿胀部位皮肤潮红、压痛明显。全身表现为高烧,白细胞增高等症状。 • 感染可向内扩散到眼眶,形成眼眶周围蜂窝织炎。因面前静脉无瓣膜,血可逆流,有时可使感染向颅内蔓延,引起严重并发症如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如感染破坏上颌骨上壁,可并发化脓性上颌骨骨髓炎。

  29. 嚼肌间隙感染 • 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最为常见,其他下颌磨牙的根尖周炎、骨髓炎、牙周炎均可引起。 • 其典型的临床特点是左下颌角为中心的嚼肌腮腺部位弥散肿胀。其症状为疼痛,因嚼肌的炎性浸润而发生的牙关紧闭。由于嚼肌十分坚实,所以脓肿难以自行破溃,也不易触及波动感。若脓肿不予引流,很易并发下颌支的边缘性骨髓炎,也易向周围间隙扩散。

  30. 口底蜂窝织炎 • 是颌面部最严重的感染之一,是一种弥漫性的,波及颌下、颏下及舌下间隙感染。它的细菌毒性强且发展迅速。延误治疗能危及生命。 • 感染原因及临床表现 主要由牙源性及腺源性引起。牙源性以下颌磨牙的根尖感染和冠周炎引起较为常见。腺源性多半继发于颌下淋巴结的炎症,以及化脓性颌下腺等感染所致。此外口炎、急性颌骨骨髓炎、急性扁桃体炎以及外伤感染均可引起。 • 感染细菌可以是化脓的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或混合性细菌感染,腐败坏死性感染以厌氧、腐败坏死性细菌为主,如产气荚膜杆菌、厌气链球菌、败血梭状芽孢杆菌等引起。 • 感染初期多发生在一侧颌下间隙,迅速延及口底各间隙,颌下、颏下、舌下区发生广泛性水肿,肿胀范围可达上颈部,有时甚至达锁骨平骨,如是腐败坏死性感染,可出现广泛性软组织水肿。口底肿胀可使舌抬高,舌体活动受限,口呈半张状态。患者语言、吞咽困难,严重情况时流汁也不能咽下。感染向舌根扩散,舌根水肿压迫会厌出现呼吸困难。此时患者多呈半坐位,可出现烦燥、呼吸短促、嘴唇青紫。全身症状很严重,可有高烧、寒战,白细胞增高可(20~30)×109/L。在腐败坏死性感染时,体温可以不很高,但机体中毒现象严重,如不及时抢救,可造成窒息、败血症或纵隔感染而死亡。

  31. 颌下间隙感染 • 感染可来自下颌磨牙感染,智齿冠周炎及颌下三角区内的淋巴结炎引起。儿童及青少年多见于后者腺源性感染。另外化脓性颌下腺炎也易引起颌下间隙感染。

  32. 治疗要点 • 以局部治疗为主,辅以药物治疗, • 局部冲洗,切开引流,

  33. 药物治疗: 冠周炎:在早期无明显全身发热症状时,口服药物为主要辅助治疗手段; a、阿莫西林:0.5g,6~8小时一次,3~5天。 b、阿莫西林/甲硝唑联合用药。 c、头孢氨 :0.5g,一日3次。 出现全身发热,局部红肿热痛明显,尤其出现明显的间隙感染表现,需肌肉或者静脉用药 青霉素+甲硝唑首选

  34. 腮腺炎 概述:分为化脓性和病毒性两种 。 流行性腮腺炎为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成人中也有发病,

  35. 临床表现 : 1、化脓性腮腺炎  化脓性腮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主要是葡萄球菌。症状是发热、白细胞增多,腮腺局部红、肿、痛、热,当病变进入化脓期挤压腮腺可见脓液自导管口流出。 2、病毒性腮腺炎 病毒性腮腺炎通常称之为流行性腮腺炎,较多发生于幼儿或少年时期有传染接触史,可双侧或单侧受累,白细胞不但不增高反而减低或正常,局部症状和化脓性差不多,但没有化脓倾向。 挤压导管无脓

  36. 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症 • 脑膜炎 • 睾丸炎 • 卵巢炎

  37. 药物治疗: •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早期以药物治疗为主,抗菌素的使用青霉素类首选,同时采用刺激分泌的方法以保持唾液分泌畅通。如果病程超过一周,进入化脓期,则应进行切开排脓手术。 • 病毒性腮腺炎没有特效疗法,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如果有并发细菌感染的可以使用抗菌素。

  38.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