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likes | 625 Views
秦漢 兵馬俑大比拼. 譚凱文 5D(21) 王家霖 5D(23). 目錄. 引言 ................................................... P.1 研習方法 ............................................... P.2 兵馬俑的歷史演變 ....................................... P.3 兵馬俑的歷史演變 : 兵馬俑進化圖 .......................... P.4
E N D
秦漢兵馬俑大比拼 譚凱文5D(21) 王家霖5D(23)
目錄 引言 ................................................... P.1 研習方法 ...............................................P.2 兵馬俑的歷史演變 .......................................P.3 兵馬俑的歷史演變:兵馬俑進化圖 ..........................P.4 兵馬俑的歷史演變:從人殉到俑葬的變化 ....................P.5 兵馬俑的歷史演變:各時期用於陪葬的俑 ....................P.6 兵馬俑攜帶的武器 .......................................P.9 兵馬俑的造型 ..........................................P.10 兵馬俑的製造 ..........................................P.11 秦漢兵馬俑大比拼 ......................................P.12 總結 ..................................................P.24 問卷調查 ..............................................P.25 問卷分析 ..............................................P.27 小組感想 ..............................................P.30 小組合照 ..............................................P.31 小組分工 ..............................................P.32 資料來源 ..............................................P.33 相片集 ................................................P.34 鳴謝 ..................................................P.35 版權聲明 ..............................................P.36 聯絡方法 ..............................................P.37
引言 兵馬俑是古代的皇帝死後一起埋葬的物件,甚至是動物! 但都是以泥做的士兵和戰馬為主。 兵馬俑是經過精雕細刻的,雕出來的體型及神態與現實相若。每一個士兵都各有特色,而且它們造型逼真,十分精美。 由於兵馬俑數量極多, 因此我們很想知道他們到底有什麼分別和他們代表着什麼? 兵馬俑有甚麼用途? 不同朝代的兵馬俑有甚麼特別之處? 現在我們心中充滿疑問,但我們相信完成專題研習後,疑問便會一一破解!
研習方法 我們會以搜集的一手及二手資料作研習及分析,而這些所得的資料將用作以下介紹: • 甚麼是兵馬俑? • 兵馬俑有甚麼用途? • 分析及比較兩個具有特色兵馬俑的朝代(秦朝及漢朝) 我們會親身訪問或使用電子問卷去搜集一手資料,訪問對象包括父母、老師、同學等等, 訪問內容主要環繞他們對秦漢兵馬俑的認識及個人意見。 我們會使用互聯網和書籍搜集一些關於兵馬俑的歷史作為我們的二手資料。 所有獲得的資料將會用作分析及比較秦漢兵馬俑的相同與不同之處,最後總結它們的特色。
兵馬俑進化圖 秦朝: 兵馬俑的高峰期,真人比例的兵馬俑 夏、商、周時期: 流行以活人殉葬 春秋戰國時期: 以泥做俑多為奴僕形象 漢朝: 俑的尺寸迷你,著重寫意風格 魏晉南北朝: 出現陶瓷製成的奴僕俑、儀仗俑和騎兵俑等 發現秦俑: 1974年 村民楊志發在水井發現了秦朝兵馬俑碎片 發現漢俑:1984年 有人在玩耍時, 踢中了一個兵馬俑的頭部, 挖掘後發現原來是漢朝的兵馬俑 宋朝以後: 俑逐漸被紙製的陪葬器具所取代 隋唐時期: 三彩俑開始流行
從人殉到俑葬的變化 夏、商、周時期屬奴隸制時代,那時流行以活人殉葬。後來社會進步了,便改用人的代替物,於是有了俑的出現。以俑殉葬是用人殉葬的進化。
各時期用於陪葬的俑 • 自春秋時期出現俑葬以來,俑葬現象在中國維持了2000多年。 • 春秋戰國時期的俑多為奴僕形象,體型很小,最小的只有幾厘米,數量不太多。 • 秦時期俑的數量大增,秦兵馬俑的發現更是舉世觸目,規模之大更加前所未有。
各時期用於陪葬的俑 • 漢代也有大量的陶俑或木俑。漢俑的體型比秦俑小,但造型比較生動,俑的形象有兵馬、侍女、樂隊等。 •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墓葬中有用陶瓷製成的奴僕俑、儀仗俑和騎兵俑等。
各時期用於陪葬的俑 • 隋唐時期,陪葬的俑群逐漸制度化,三彩俑開始流行。出土的三彩俑多為樂隊、騎吏、胡人和鎮墓獸等。 • 在宋以後,俑逐漸被紙製的陪葬器具所取代,數量日益減少,出土的俑多與迷信有關。以俑殉葬的習俗逐漸衰落。俑葬便成為了歷史。
兵馬俑攜帶的武器 兵馬俑攜帶的武器分別有三種,包括: 短兵器 主要配備給前鋒和輕裝士兵 有劍和鉤,主要是用作自衛。 長兵器 主要配備給鎧甲士兵 有戈、矛、戟、殳、鈹等,主要用作格鬥。 遠端兵器 主要配備給騎車俑的士兵 有弓和弩,都是用來進攻。
兵馬俑的造型 • 兵馬俑的造型是按各兵種列陣時的情形設計的,突出了士兵機智勇敢、堅強不屈的特徵,又刻劃了不同的神態,突出了兵馬俑的個性。這些兵馬俑都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雕塑家的造型藝術。
兵馬俑的製造 • 製造兵馬俑的第一道工序是和泥作胚,即是將黃土和石英砂磨成泥團,製成兵馬俑身上的各部分。為了減輕重量,兵馬俑的身軀都是空心的,至於其他較小的部件則往往有空心和實心兩種。 為了提高作胚的效率,進行標準化生產,製陶工匠在作胚時使用了模具,把模具和手塑結合起來,提高了俑胚的質量。
秦漢兵馬俑大比拼 提到兵馬俑,很多人一定會聯想到跟秦始皇真人比例大小的兵馬俑,其實, 除了秦俑之外,漢代的兵馬俑也很有特色。現在就讓我們看看秦漢朝代的兵馬俑各有什麼特別之處。
秦漢兵馬俑大比拼 我們會以下列的項目作比拼: • 發現日期和地點 ‧兵器 • 發現過程 ‧服飾 • 製作方法 ‧表情 • 大小 • 形態 • 特色 • 軍陣排列
發現過程 秦朝 漢朝 一個星期天的中午,江蘇省徐州市獅子山村小學的幾個學生出門玩耍。突然,不知是誰一腳踢中了一個圓圓的東西,孩子急忙跑過去把它撿了起來,原來是一個小圓球。圓球上還有鼻子、眼睛和嘴,大家都覺得十分神奇。 臨潼縣村民楊志發在水井打水時意外發現了兵馬俑碎片,兵馬俑衣着、武器的顏色還十分鮮艷,應該是很多年前留下的遺跡。
製作方法 秦朝 漢朝 採用合模製法,分各個部分燒製,最後組合到一起。 • 逐一加工燒製,全部為手造的,沒有使用模具。
大小 秦朝 漢朝 尺寸迷你,沒有超過60厘米的。 • 真人比例大小,約有1米8至 2米高。
形態 秦朝 漢朝 由於是組合成的,所以比較生動活潑。 • 形態比較僵硬。
特色 秦朝 漢朝 數量較少,非常小巧, 着重寫意的風格,不必勞民傷財。 • 按照當時秦軍的實況雕塑的,數量眾多,它們的容貌、體態各不相同,顏色鮮豔,雕刻精美,軍陣威武,令人震撼。但勞民傷財。
軍陣排列 秦朝 漢朝 包括步兵俑、騎兵俑、車兵俑組合而成的隊伍。規模,排列與製作沒那麼講究。 • 製作均按照秦軍編製,包括各級軍官,各兵種,戰車馬匹等。完成後,按照秦軍作戰部署分兵種、級別,逐一按照軍陣排列。
兵器 秦朝 漢朝 全屬仿製品。 • 真實尺寸的兵器及裝備,主要以「刺殺武器」為主,如戟或劍等。步兵作戰,長距離時用「戟」,近戰則用劍。
服飾 秦朝 漢朝 每人都戴上一頂帽,但獨一無二。衣著簡樸,沒有穿上戰袍。 • 真實的服飾,有盔甲, 戰袍等等。但不戴頭盔, 因為不戴頭盔是為了在戰場上顯出英勇的氣勢,可以壓倒敵人。
表情 秦朝 漢朝 沒有那麼嚴肅, 每人都露出一點笑容。 • 十分嚴肅,完全沒有露出笑容,雙眼瞪得又大又圓。
總結 • 俑葬原意是對死去的親人作出精神和物質的奉獻,是一種禮儀。而兵馬俑則已經演變成為墓主人對過去征戰生活的懷戀以及對生前豪華生活的炫耀。 • 我們看到的兵馬俑,因為是參照當時的實況雕塑的,因此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我們可以通過兵馬俑增加對不同朝代的認識,也可以嘗試通過他們的容貌了解他們的風土人情。
問卷調查 訪問日期:2014年1月17日 訪問對象: 老師、同學、父母 訪問內容: 主要環繞他們對秦漢兵馬俑的認識
問卷調查 1.你的性別? A.男 B.女 2.你知道什麼是兵馬俑嗎? A.知道 B.不知道 3.如知道的話,你是從什麼途徑認識兵馬俑的呢? A.書籍 B.網頁 C.實地考察 D.其他
問卷分析 1.你的性別? 男性:15人 女性:14人 總訪問人數:29人
問卷分析 2.你知道什麼是兵馬俑嗎? 知道:23人 不知道:6人
問卷分析 3.你是從什麼途徑認識兵馬俑的呢? (只限知道什麼是兵馬俑的同學回答) 書籍 :3人 網頁:4人 實地考察:9人 其他:7人
小組感想 在這次專題研習中,雖然我跟家霖有時會意見不一,但我們也積極討論,尋求共識。另外,我們對中國的歴史文化的知識又進了一大步。即能訓練我的協作能力,又能得到新的資訊真是一舉兩得! 在這次專題研習中,我和凱文合作得很好。雖然有時大家的意見不同,但我們會一起討論,找出共識。這次研習中,也大大加深了我對兵馬俑的認識,增廣見聞,真是獲益良多。 王家霖 譚凱文
鳴謝 蒙爵平 老師 5D班的同學 主辦機構 黃衛宗主任
版權聲明 本作品只作非商業用途, 無意侵犯別人的知識產權
聯絡方法 學校名稱﹕港大同學會小學 學校地址﹕香港柴灣怡盛街9號 學校網址﹕ http://www.hkugaps.edu.hk/zh_hk/ 電話: 2202 3922 傳真: 2202 3914 電郵: info@hkugaps.edu.hk
THANKyou! 多謝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