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9

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 写作 》 课件 ( 四 )

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 写作 》 课件 ( 四 ). 第十章 学术论文. 一、学术论文的含义和种类 : 1. 学术论文的含义: 学术论文 是指对某一学科领域中的课题进行研究以后,用以表述研究成果或创见的文章。 2. 学术论文的种类: ( 1 )按篇幅分: ① 单篇论文; ② 学术专著。. ( 2 )按发表形式分: ①报告论文; ②报刊论文; ③学业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 二、学术论文的特点:

kameko-best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 写作 》 课件 ( 四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写作》课件 (四)

  2. 第十章 学术论文 一、学术论文的含义和种类: 1.学术论文的含义: 学术论文是指对某一学科领域中的课题进行研究以后,用以表述研究成果或创见的文章。 2.学术论文的种类: (1)按篇幅分: ①单篇论文;②学术专著。

  3. (2)按发表形式分: ①报告论文; ②报刊论文; ③学业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 二、学术论文的特点: 1.学术性:将专业知识积累起来,使之系统化,以此对某一学科领域里的课题加以探讨、研究,得出相应的结论。

  4. 2. 科学性:指写作学术论文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论述,得出科学的结论,正确地揭示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 创见性:指论文作者所提出的观点,是对某一课题的全新认识,是与众不同或前所未有的看法。 三、学术论文的写作: 1. 选择研究课题: (1)课题的类型: ①开创性研究课题; ②发展性研究课题。

  5. (2)选题的原则: ① 选择客观上有意义的课题: A. 选择具有社会意义的课题; B. 选择具有学术意义的课题。 ②选择主观上有见解的课题: A. 选择有能力完成的课题; B. 选择有兴趣完成的课题; C.选择有条件完成的课题:(资料;时间;指导教师等)

  6. 2. 搜集资料: (1) 实地调查和实验; (2) 利用图书情报机构(图书馆、资料室等); (3) 利用网络。 3. 确立主题: 确立论文主题(基本观点)一般有三种情况: (1) 通过对材料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证实与原来选题时的设想一致, 这个被证实的设想就是论文的主题。

  7. (2) 在整理研究材料时得出的结论,全部或局部否定了原来选题时的设想,从而得出新的结论,这个新的结论就是论文的主题。 (3) 通过对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提炼后,才形成某个观点,着个观点就是论文的主题。 4. 撰写论文: (1) 拟定论文提纲: 论文提纲主要包括三项: ① 论题(题目); ② 提要:选题缘由及价值;论述方法与角度;基本观点。 ③ 论文的论述层次。

  8. 论文的基本格式: 学术论文的基本格式一般包括以下10项: ★①标题; ★②署名; ★③摘要; ★④关键词; ⑤目录; ★⑥正文(引论—本论—结论); ⑦注释; ★⑧参考文献; ⑨致谢;⑩附录。

  9. 第十一章 新闻写作 一、新闻概述: 1.新闻的含义和种类: (1) 新闻的含义: ① 从新闻客体(事实)的角度: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 ② 从新闻主体(记者)的角度: “新闻是记者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经过选择以后的及时报道。”—[德]比法特

  10. ③从新闻载体(文本)的角度: 广义的新闻: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体所发布的各种报道体裁的总称。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④从新闻受体(读者)的角度: “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徐宝璜) “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事实。” (范长江) (2)新闻的种类: ①按报道领域分:工业新闻、农村新闻、军事新闻、经济新闻、文化新闻、教育新闻、体育新闻等; ②按报道范围分:国际新闻、国内新闻、地方新闻等;

  11. ③按传播媒体分: 报纸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网络新闻等。 ④按内容特点分: 动态新闻、经验新闻、综合新闻、述评新闻等。 目前,我国新闻界通常将新闻体裁分为三类: 报道类——消息、通讯; 言论类——记者述评、评论员文章、社论、编者按; 边缘类——报告文学、新闻特写、新闻调查等。

  12. 2.新闻的基本特点: (1)真实性: ①新闻写作为什么必须真实? A.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的力量所在; B.新闻真实性关系到新闻事业的威信; C.坚持新闻真实性是对历史的负责; D.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体现。 ②新闻真实性的具体表现: A.新闻“六要素”(五个W+H)必须准确无误; B.新闻事实的过程、细节、人物的言行、心理等不能虚构;引用的各种材料和数据要确凿; C.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评论要客观公正,切忌主观片面。

  13. (2)及时性: ① 新闻写作要求对变动中的客观事实迅速反映,向读者提供最新的信息。 及时性是新闻区别于其它文章体裁的一个显著标志。 ②应注意时效与时宜的关系。 ③真实性与及时性相比,前者更加重要。 3.新闻报道的一般过程:(四个环节) (1) 寻找新闻线索: 新闻线索的来源: ①来自上面的线索; ②来自下面的线索; ③记者自己发现的线索。

  14. (2) 采访前准备: ①临时准备: A.了解报道对象的基本情况; B.查阅与采访内容相关的政策文件; C.拟写采访提纲。 ②平时准备: A.理论政策上的准备; B.资料上的准备。

  15. (3) 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的方式: ①访问式:这是新闻采访中最常用的方式,具体形式有个别访问、开座谈会、电话采访、网络采访; ②观察式:又称“目击式”,记者通过自己的眼睛,对所采访的人物、事件和环境进行观察,获得第一手材料; ③体验式: 这种方式适用于比较复杂的事物或历时较久的活动的采访报道, 其具体形式包括蹲点调查和参与实际工作等。 (4) 新闻写作。

  16. 二、消息的写作 1.消息的含义及特点: (1) 消息的含义: 消息即狭义的新闻,是用简炼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新近发生的具有传播价值的事实的新闻体裁。 (2) 消息的特点: ①短小精炼; ②迅速及时; ③用事实说话。

  17. 2.消息的写作格式: 消息的结构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五个部分组成。 (1)消息的标题: ①标题的形式: A.单行题: 由一个正题构成,直接表明新闻具体事实。 如:《胡锦涛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 《省体育局局长来达检查十运会筹备情况》 《我校升格四川文理学院顺利通过省专家组评估》

  18. B.双行题: 由引题+正题或正题+副题构成, 引题:揭示意义,交待背景,烘托气氛。 副题:补充正题的内容。 如: 依依惜别奥林匹亚 殷殷相约万里长城 (引题) 北 京 接 过 五 环 旗(正题) 香江之兰造福桑梓 希望之树又添新绿 (正题) 遂宁晓兰希望小学举行落成典礼 (副题) 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昨晚在上海落幕(正题) 中国乒乓球队独揽五金(副题)

  19. C.三行题: 由引题、正题和副题构成的完全式标题。 如:“嫦娥一号” 卫星第一张月面图片发布 (引题) 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 (正题) 温家宝出席发布仪式并讲话 (副题) 消息的标题还有实题与虚题之分,实题是用叙述的语言直接表明新闻事实;虚题是用形象的手法, 生动地间接描述新闻内容。

  20. 如: 依依惜别奥林匹亚 殷殷相约万里长城 (虚题) 北 京 接 过 五 环 旗 (实题) “黄色旋风”摧毁欧美“黑色碉堡”(虚题) 中国选手刘翔获奥运会110米栏金牌 (实题) 香江之兰造福桑梓 希望之树又添新绿(虚题) 遂宁晓兰希望小学举行落成典礼 (实题) 网上新闻不再是路边野果 (虚题) 国内23家网络媒体制定《公约》防止新闻侵权 (实题)

  21. ②标题的写作要求: 准确:文题相符; 简洁:语言精炼; 鲜明:态度明确; 醒目:引人注目。 (2) 导语: ①导语的含义: 导语指消息的开头用精炼的语言将最新鲜、最吸引读者的事实传递出来,以达到先声夺人效果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

  22. ②导语的类型: A.叙述型导语; B.描写型导语; C.议论型导语。 (3) 消息主体部分: ①条理清楚: A.纵式结构(按时间先后顺序安排材料); B.横式结构(按空间顺序或材料的性质分类)。 ②突出重点:分清主次,详略得当。

  23. (4)消息的背景: ①消息背景的含义: 消息背景是有关新闻事实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现实环境与条件等材料,它被称为“新闻背后的新闻” 。 ②消息背景的作用: A.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新闻内容; B.烘托和深化新闻主题; C.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

  24. ③消息背景的类型: A.对比性背景; B.说明性背景; C.注释性背景。 (5) 消息的结尾: ①总结式; ②预测式; ③补充式; ④启发式; ⑤引语式。

  25. 三、通讯的写作 1.通讯的含义: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更详细、更生动地报道典型人物或事件以及工作经验和各种见闻的新闻体裁。 2.消息与通讯的区别: (1)从选材上看:消息主要是报道事实;通讯常常偏重于写人; (2)从篇幅上看:消息只写一件事, 语言简炼, 篇幅短小;通讯内容丰富,报道更详尽,篇幅较长;

  26. (3)从表现手法上看:消息一般以叙述为主;通讯却要对事实进行生动、形象地描述, 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以及比喻、象征等各种修辞手法综合使用; (4)从时效性上看: 通讯的采访要比消息更细致、更深入,因此通讯的时效性没有消息强; (5)从结构上看: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通讯的结构则灵活多样。

  27. 3.通讯的种类: (1)人物通讯:着重报道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通过展现人物的事迹,揭示其思想品质的通讯; (2)事件通讯:着重报道引人关注的某一典型事件,通过记述事件经过,揭示其典型意义的通讯; (3)工作通讯:以报道先进工作经验或工作中的问题和教训为主要内容的通讯; (4)风貌通讯:着重报道某个地区、某个部门或某个单位的新风貌、新成就的通讯。

  28. 4.人物通讯的写作: (1)用人物的言行突出其思想性格; (2)在矛盾斗争中刻划人物; (3)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4)注重捕捉感人的细节。  5.事件通讯的写作 (1)处理好人与事的关系; (2)叙事要明晰; (3)突出叙事的重点; (4)揭示出事件的价值与意义。

  29. 第十二章 公务文书 一、公务文书的含义: 1.广义的公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公务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文体的总称,它包括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两类。 2.狭义的公文:即通用公文,指国务院2000年8月24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所列的13种公文: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30. 二、公务文书的特点: 1.法定性; 2.权威性; 3.规范性; 4.时效性。 三、公务文书的种类: 1.按行文方向分: (1)上行文:下级单位向所属上级呈送的公文; (2)下行文:上级单位向所属下级发送的公文; (3)平行文:同级单位或不相隶属单位之间来往的公文。

  31. 2.按性质作用分:(1)指挥性公文; (2)报请性公文; (3)知照性公文; (4)记录性公文。 四.公务文书的写作要求: 1.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有关法规; 2.反映的情况要真实,材料要准确可靠; 3.遵守公文的撰写规则: (1) 正确选用文种; (2) 制发程序要规范; (3) 符合公文的写作格式。 4.掌握公文的语言特点:简明、朴实。

  32. 五、公文的写作格式: 1.眉首部分(6项): • 发文机关标识: • 发文字号; • 签发人; • 份数序号; • 秘密等级及期限; • 紧急程度。

  33. 2.主体部分(8项): • 公文标题; • 主送机关; • 正文; • 附件说明; • 发文机关(落款); • 成文日期; • 印章; • 附注。

  34. 3.版记部分(3项): (1)主题词: 主题词是为便于计算机存储和检索公文,标示公文的归属类别和内容特征的关键词(一般不超过7个) 。 主题词按类别词、类属词、文种词的顺序标注。 如:《教育部关于禁止高等学校20项收费的通知》 其主题词为: 教育 高等学校 收费 通知 (2)抄送机关; (3)印制机关与印发日期。

  35. 六、常用公文的写作: 1.通告: (1)含义:通告是公布社会各方面应当遵守或周知事项的公文。 (2)公告与通告的区别:①从发文机关看; ②从内容属性看; ③从发布范围看。 (3)通告的写法: ①标题; ②正文:A.通告缘由;B.告知事项; ③结束语:“特此通告”或“此告” 。

  36. 2.通知: (1)含义:用来批转下级公文或转发上级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或需要周知事项的公文。 (2)种类: ①发布性通知; ②指示性通知; ③批示性通知; ④事项性通知。 (3)写法。 【例文】《关于开展公务员普通话培训的通知》 (见教材P.302)

  37. 3.通报: (1)含义; (2)作用; (3)种类; (4)写法。 【例文】《国务院关于表彰奖励中国女子足球队的通报》(见教材P.303) 4.报告: (1)含义; (2)种类; (3)综合报告与专题报告的写法。

  38. 5.请示: (1)含义; (2)报告与请示的区别:(见教材P.301); (3)写法; (4)写作请示应注意的问题(见教材P.301)。 6.批复: (1)含义:批复是上级机关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时使用的公文。 (2)特点: ①针对性:批复的内容要针对下级请示中提出的具体事项; ②指导性:批复的意见对下级的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39. (3)批复的写法: ①标题: A.三要素式:发文机关+事由+文种 B.四要素式:发文机关+事由+批复对象+文种 如:《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达州市设立ⅹⅹ区给达州市人民政府的批复》 ②主送机关; ③正文:先写明批复依据; 再写出批复意见。 ④结尾:用“特此批复”或“此复”作结束语。

  40. (4)写作批复应注意的问题: ①观点要鲜明,态度要明确,避免含糊其词、模棱两可; ②批复要及时,不可故意拖延,以免影响下级机关的工作。

  41. 第十三章 事务文书 事务文书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处理日常事务时用来沟通信息、安排工作、总结得失 、研究问题的实用文体。 由于这类管理类文体处理的日常事务亦为公务,所以事务文书属于广义的公文范畴。它与狭义公文(行政机关12类13种,党内机关14种)的区别在于:一是无统一规定的文本格式; 二是 不能单独作为文件发文,需要时只能作为公文的附件行文;三是必要时它可公开面向社会, 或提供新闻线索(如简报)或通过传媒宣传(如总结、调查报告等)。

  42. 第一节 计划和总结 一、计划的含义和分类 计划是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预先制定的一定时期内的工作安排和打算;计划按内容、范围、时间、性质、表现形式等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二、计划的写作 1、标题 计划标题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计划的制订单位名称、适用时间、内容性质及计划名称。视 计划文本的成熟程度,有可能出现第五个部分,即在标题尾部加括号注明:草案、初稿、征 求意见稿、送审稿等。

  43. 2、正文 (1)引言 计划通常有一个“前言”段落,主要点明制订计划的指导思想和对基本情况的说明分析。前 言文字力求简明,以讲清制订本计划的必要性、执行计划的可行性为要,应力戒套话、空话 (2)主体 如果说引言回答了“为什么做”的问题,那么主体要回答“做什么”、“怎么做”、“何时 做”等问题。 (3)时限与步骤 :工作有先后、主次、缓急之分,进程又有一定阶段性,为此 在计划中针对具 体情况应事先规划好操作的步骤、各项工作的完成时限及责任人。 3、结尾 计划的结尾应在正文的右下方写明单位名称(个人计划应写上个人姓名)和日期,如果单位名称在标题中已写明,在这里就可以省略不写。如果是作为文件的计划,必须在单位名称处加盖单位公章,否则无效。

  44. 三、总结的含义和分类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任务等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检查,找出经捡教训,用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的事务文书;总结按内容、范围等可分为多种类型。 四、总结的写作 1、标题 文件式标题 由单位名称、时限、内容、文种名称构成。 文章式标题 以单行标题概括主要内容或基本观点,不出现“总结”字样,但对 总结内容有提示作用。 双行式标题即分别以文章式标题和文件式标题为正副标题,正题揭示观点 或概括内容,副标题点明单位、时限、性质和总结种类。

  45. 2、正文。总结的正文即是如前所述懂得总结的内容。其结构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主要有小标题式、条文式、全文贯通式、问题式等。写作时可根据总结内容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3、署名和日期。总结的署名一般都放在标题中,要么放在标题正中,要么放杂司副题中。也有将署名放在标题和正文之间的,这主要是指那种集体或个人的专题性总结。日期一般在文末,其作用在于标明总结的写作时间。当然,有的总结(如个人总结)将日期放在标题和署名之间也是可以的。

  46. 第二节 简报和规章制度 一 简报的写作 简报是单位内部用来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和交流信息的简要报告. 简报的格式包括报头、正文、报尾三部分 正文内容要简明、具体,常见的写法有报道式、汇编式、转发式等。 二 规章制度的写作 规章制度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保证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正常进行,根据政策法规,并结合本单位、本部门、本系统的实际而制定的在一定范围内要求相关人员必须共同遵守的各种行为准则的总称。

  47. 1、规定 规定是一种针对特定范围内某种事宜提出要求,并规定相应措施,要求相关部门和下级机关贯彻执行的文书。规定的使用范围很广,其主要作用就是规范人们的行为。 规定通常包括标题、正文、签署三个部分。标题包括事由(内容)、文种名称两个内容。正文部分又分为两部分:一是序言,说明做出规定的目的、缘由;二是主体,分条说明原则要求和具体措施。签署可放在标题中,也可放在正文之后。

  48. 2、办法 办法是一种对某项工作或活动做出具体安排或提出具体要求的法规性文书。 办法通常有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办法的标题有两种:一是用表示范围的“关于……的实施办法”的介词结构来表示;二是在“介词结构”式标题之前加上限定“办法”的单位名称。正文多由开头、主体、结尾组成,写三层内容。落款是制定办法单位名称和日期。

  49. 3、章程 章程是一个政党、团体和组织用以规定自身的组织机构、组成人员、活动形式和行动准则的一种法规性文件 . 章程的标题包括组织名称和文种名称两项内容。在标题和正文之间要将通过章程的会议名称和日期加括号注明。章程的正文采用条款式写法,特点是“章断条连”,即分章分条,各章的条数前后相连。第一章为“总则”,最后一章为“附则”,中间各章为“分则”。

  50. 4、条例 条例是一种由国家机关制定或批准发布的指导某方面工作和活动的较为系统的法规性文件。 条例的格式同样也包括了标题、正文和附则三个内容。标题包括发布机关、事项、文种三个内容。 5、规则、细则 规则是对一定范围内从事某项工作或某种活动的人员所提出的要求必须共同遵守的总的原则性的要求和规范. 细则是根据上级部门或国家机关的政策、法规、法令、条例、规定,结合本单位、本部门、本系统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具体实施的详细规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