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437 Views
二、普京时期. 一个砸烂旧世界的强人让位于一个建立新世界的强人,乃是俄罗斯的必然选择。俄罗斯不会忘记叶利钦,但对普京,普遍的评价是,他是拯救俄罗斯的丰碑式人物,这是叶氏所望尘莫及的。. 本章结束. 一、普京其人. 普京的全名是 弗拉季米尔 · 弗拉季米罗维奇 · 普京 ,于 1952 年 10 月 7 日出生于列宁格勒市 ( 现圣彼得堡市 ) 。已婚,有两个女儿。. 普京从小就受到了父亲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他在上小学时就说过,为了祖国的利益甘愿充当间谍。.
E N D
二、普京时期 一个砸烂旧世界的强人让位于一个建立新世界的强人,乃是俄罗斯的必然选择。俄罗斯不会忘记叶利钦,但对普京,普遍的评价是,他是拯救俄罗斯的丰碑式人物,这是叶氏所望尘莫及的。 本章结束
一、普京其人 普京的全名是弗拉季米尔·弗拉季米罗维奇·普京,于1952年10月7日出生于列宁格勒市(现圣彼得堡市)。已婚,有两个女儿。
普京从小就受到了父亲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他在上小学时就说过,为了祖国的利益甘愿充当间谍。普京从小就受到了父亲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他在上小学时就说过,为了祖国的利益甘愿充当间谍。
1970年中学毕业后,普京考入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大学毕业前夕,列宁格勒克格勃的一位工作人员找他谈话,建议他为国家安全工作效力。他立刻表示同意。1970年中学毕业后,普京考入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大学毕业前夕,列宁格勒克格勃的一位工作人员找他谈话,建议他为国家安全工作效力。他立刻表示同意。
1975年普京以优异成绩通过了题为《一个国家如何才能获得别国的平等对待》的毕业论文。校方给他的评语是:“他是一位谦虚、勇于回答问题、讲原则和特别诚实的学生。他懂得如何坚持自己的观点和信仰,在集体中有威信,受尊敬。”1975年普京以优异成绩通过了题为《一个国家如何才能获得别国的平等对待》的毕业论文。校方给他的评语是:“他是一位谦虚、勇于回答问题、讲原则和特别诚实的学生。他懂得如何坚持自己的观点和信仰,在集体中有威信,受尊敬。”
毕业后,普京被分配到苏联克格勃对外情报局工作。1985年被派往东德德累斯顿从事国外情报工作,并很快成为苏联驻东德工业情报机构的核心人物。毕业后,普京被分配到苏联克格勃对外情报局工作。1985年被派往东德德累斯顿从事国外情报工作,并很快成为苏联驻东德工业情报机构的核心人物。
精通德语的普京有机会了解到苏联与西方在技术上存在的差距,这使他像许多前克格勃人员一样成了后来改革的支持者。精通德语的普京有机会了解到苏联与西方在技术上存在的差距,这使他像许多前克格勃人员一样成了后来改革的支持者。
1989年柏林墙被推倒之后,普京回到了涅瓦河畔的故乡,离开了克格勃,被任命为列宁格勒大学副校长主管国际事务的助理。1989年柏林墙被推倒之后,普京回到了涅瓦河畔的故乡,离开了克格勃,被任命为列宁格勒大学副校长主管国际事务的助理。
1990年,经列宁格勒国立大学校长的推荐,普京成为列宁格勒苏维埃委员会主席阿纳托利·索布恰克的顾问,在马林斯基宫开始了政治生涯。1990年,经列宁格勒国立大学校长的推荐,普京成为列宁格勒苏维埃委员会主席阿纳托利·索布恰克的顾问,在马林斯基宫开始了政治生涯。
1991年,阿纳托利·索布恰克当选为圣彼得堡市市长。同年6月12日,普京被任命为圣彼得堡市对外联系委员会主席。8.19事变后圣彼得堡市市政府从马林斯基宫迁往斯莫尔尼宫。1991年,阿纳托利·索布恰克当选为圣彼得堡市市长。同年6月12日,普京被任命为圣彼得堡市对外联系委员会主席。8.19事变后圣彼得堡市市政府从马林斯基宫迁往斯莫尔尼宫。
1992-1994年,普京任圣彼得堡市副市长兼对外联络委员会主席,成为索布恰克的忠实助手。1994-1996年任圣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长。1992-1994年,普京任圣彼得堡市副市长兼对外联络委员会主席,成为索布恰克的忠实助手。1994-1996年任圣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长。
1996年6月,索布恰克在市长选举中败北后,普京也依然辞去了副市长的职务。1996年6月,索布恰克在市长选举中败北后,普京也依然辞去了副市长的职务。 后来,应原先也在圣彼得堡工作的丘拜斯的邀到莫斯科任总统事务管理局副局长。
1997年3月,时任叶利钦总统办公厅主任的丘拜斯为扩充自己的权力,将普京提拔为总统办公厅副主任兼总统办公厅监察总局局长,负责克里姆林宫与俄罗斯89个联邦主体的联系。1997年3月,时任叶利钦总统办公厅主任的丘拜斯为扩充自己的权力,将普京提拔为总统办公厅副主任兼总统办公厅监察总局局长,负责克里姆林宫与俄罗斯89个联邦主体的联系。 俄罗斯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布宁说:“普京是思想激进的官员,在监察总局工作时,对地区的大亨们采取了极为强硬的政策。”
1998年5月,叶利钦任命普京为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7月任命为俄联邦安全局局长,1999年3月叶任命普京为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8月9日又任命其为俄罗斯政府总理,并公开支持他竞选总统。1998年5月,叶利钦任命普京为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7月任命为俄联邦安全局局长,1999年3月叶任命普京为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8月9日又任命其为俄罗斯政府总理,并公开支持他竞选总统。
2.普京时期的中俄关系 普京时期中俄关系的主要特点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从以建立框架为主过渡到以充实内容为主,合作的深度和宽度都得以发展,合作的方式更加丰富。
但随着合作的深入、拓宽及内容的日益丰富,以及两国对各自重点国家利益的关注,两国之间的分歧和矛盾有所增加,但分歧和矛盾始终维持在正常国家关系的较低层次上;合作是主流,分歧是支流,而且通过进一步加强合作分歧都会得到解决。但随着合作的深入、拓宽及内容的日益丰富,以及两国对各自重点国家利益的关注,两国之间的分歧和矛盾有所增加,但分歧和矛盾始终维持在正常国家关系的较低层次上;合作是主流,分歧是支流,而且通过进一步加强合作分歧都会得到解决。
标志性成果: 第一,2001年7月17日两国签署具有历史意义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条约》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概括了中俄关系的主要原则,将两国和两国人民“世代友好,永不为敌”和发展长期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思想,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该《条约》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根本不同之处:它不是建立在意识形态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两国的根本利益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基础之上。《条约》是新世纪发展中俄关系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了成熟和稳定发展的阶段。这个条约是中俄关系史上第一个完全平等的,而又不具军事联盟性质的双边条约。该《条约》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根本不同之处:它不是建立在意识形态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两国的根本利益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基础之上。《条约》是新世纪发展中俄关系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了成熟和稳定发展的阶段。这个条约是中俄关系史上第一个完全平等的,而又不具军事联盟性质的双边条约。
第三,在事关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相互支持。第三,在事关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相互支持。 第四,在推动世界多极化、反对单边主义、维护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等问题上加强了合作力度。
第五,经贸关系不断发展。2004年双边贸易额首次超过200亿美元(212.3亿),同比增长34.7%,为2001年的两倍;2005年双边贸易额升至291亿美元,同比增长37.1%。两国政府还提出,到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600亿—800亿美元、2020年前中方向俄罗斯投资120亿美元等重要目标。第五,经贸关系不断发展。2004年双边贸易额首次超过200亿美元(212.3亿),同比增长34.7%,为2001年的两倍;2005年双边贸易额升至291亿美元,同比增长37.1%。两国政府还提出,到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600亿—800亿美元、2020年前中方向俄罗斯投资120亿美元等重要目标。
第六,军事合作向纵深发展。高技术现代化军事武器贸易;2005年和2007年联合军事演习。第六,军事合作向纵深发展。高技术现代化军事武器贸易;2005年和2007年联合军事演习。
第七,互办“国家年”活动。2006——中国的”俄罗斯年”;2007——俄罗斯的”中国年”。第七,互办“国家年”活动。2006——中国的”俄罗斯年”;2007——俄罗斯的”中国年”。
第八,国际层面的战略协作不断加强。2000年7月签署《关于反导问题的联合声明》;2005年7月签署《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第八,国际层面的战略协作不断加强。2000年7月签署《关于反导问题的联合声明》;2005年7月签署《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
梅德韦杰夫成为俄罗斯新总统后,中俄关系继续沿着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道路顺利发展,而且这种趋势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梅德韦杰夫成为俄罗斯新总统后,中俄关系继续沿着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道路顺利发展,而且这种趋势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
2008年5月23日至24日,梅德韦杰夫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梅德韦杰夫就任总统仅半个月之后的首次出访,中国成为他出访的首个独联体国家以外的国家,充分表明了他本人和俄罗斯政府对中俄关系的高度重视。2008年5月23日至24日,梅德韦杰夫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梅德韦杰夫就任总统仅半个月之后的首次出访,中国成为他出访的首个独联体国家以外的国家,充分表明了他本人和俄罗斯政府对中俄关系的高度重视。
这一时期中俄之间的主要分歧: 1.俄政府信誉度不高,中俄关系变数较大。国际关系中的某个突发事件就可能对两国关系形成非常大的冲击。《反导条约》、北约东扩、石油管道。
2.“政热经冷”。政治上已达到了战略伙伴的高度,但经济关系却相对落后。2.“政热经冷”。政治上已达到了战略伙伴的高度,但经济关系却相对落后。 3.俄罗斯对中国有着强烈的不信任感。“中国威胁论”、ШОС合作模式。“俄罗斯出口到中国的产品中,超过三分之二是原材料,而设备和机械出口的份额在过去十年从25%下降到1%。俄罗斯变成中国原料附庸的趋势是明显可见的。” ——俄《生意人报》2007年10月25日
4.中俄民间互信度不高。中国民众对俄罗斯履行合作的诚意、效率不满;俄民众对中国公民的不良习惯及暴发户的做派不满。4.中俄民间互信度不高。中国民众对俄罗斯履行合作的诚意、效率不满;俄民众对中国公民的不良习惯及暴发户的做派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