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教學協助工作要領

教學協助工作要領. 2011 年 10 月 7 日 ( 週五 ). 黃崇祐. 我想像中的教學助理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 協助教學 (1). 老師秘書 (2). 維基百科:教學助理,由校內研究生擔任協助教師 教學 ,課程中如實習或實驗課皆會有一 至 兩名 TA ,如採大班教學,由教授擔任 教學 ,而教學助理則是幫忙教授分組實 作 或實驗等事項。.

kamal
Download Presentation

教學協助工作要領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學協助工作要領 2011年10月7日(週五) 黃崇祐

  2. 我想像中的教學助理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協助教學 (1) 老師秘書 (2)

  3. 維基百科:教學助理,由校內研究生擔任協助教師維基百科:教學助理,由校內研究生擔任協助教師 教學,課程中如實習或實驗課皆會有一 至兩名TA,如採大班教學,由教授擔任 教學,而教學助理則是幫忙教授分組實 作或實驗等事項。

  4. 教學助理(teaching assistant,簡稱TA)乃是協助老師從事教學工作的研究生或高年級大學生。 大班授課,小班討論 增進老師教學成效 培養研究生教學能力 改善學生學習品質

  5. 老 師 TA 學 生

  6. 學期初的準備工作

  7. 開學前的準備 ●老師教學理念、期待與規範 ●熟悉課程大綱、教材與作業規定等遊戲規則 ●掌握考試、作業、活動等時程 ●認識夥伴,默契建立 ●課務分工 ●設定教學網站、通訊信箱 ●借討論課教室 ●張羅書籍購買、講義印製

  8. 首堂課的準備 ● TA自我介紹,說明扮演角色 ●學生相互認識(開放性問題、learning partner) ●修課原因與期待 ●確立遊戲規則,文字化(作業、作弊、缺席、請假) ●發放學生基本資料卡 (姓名、系級、電話、E-mail、照片欄、修課原因與期待等)

  9. 學期中的準備工作

  10. 作業的指派 ●排定日期,時程儘早公布 ●限制字數,統一撰寫規格 ● TA預擬,主題符合目標 ●由淺入深,內容清楚容易 ●圖表輔助,簡化文字說明

  11. 作業的批改 ● TA討論並建立共同評分標準 ●回饋評語和建議 ●作業發還學生

  12. 小組專案活動 ●活動專案目標進度追蹤 ●督促、了解與協助小組學生 ●分享階段性成果,檢討修正

  13. 學期末的準備工作

  14. 考題的預擬與評分 ● TA預擬考題,授課教師調整定案 ●思考測驗核心目的 ●考試日期的決定 ● TA討論並建立共同評分標準 ●改考卷一氣呵成 ●同步批改不同考卷同一道題目 ●學生考卷,謹慎下筆填分數

  15. 討論課與總成績的考評 ●學生互評,作為TA評分重要參考 ●檢視學生成績常態分布狀況與總平均分數 ●每位學生最終成績須由授課教師認可 ●授課教師向校送繳成績後礙難調分

  16. 每堂課前的準備工作

  17. ● E-mail通知大小事 (條例重點、簡潔扼要、留存備份、建立節奏) ●選擇學生習慣的網路平台 ●促進交流平台的熱絡討論 ●預作討論大綱 、預演練習題 ●思考討論課活動 ●講義輸出 ●設計成績條

  18. 每堂課中的準備工作

  19. 小班討論是由TA帶領部分修課的學生 ,進行正課以外的教學活動,以互動、 討論、交流的方式,促進學生思考、發 言與操作。

  20. 請你 / 妳回想一下,從小學到目前為止 最喜歡的課堂活動? 最能幫助學習的課堂活動?

  21. 7% 38% 55%

  22. BOPPPS模組 Bridge in 暖身、導言 Objective or Outcome 目標 / 結果 Pre-assessmet 先測 Participatory Learning 參與式學習 Post assessment 後測 Summary 摘要 / 總結

  23. Bridge in 暖身、導言 幫助學生專注或連結即將要介紹的內容 ●內容類型: 學習的理由、重要性或共通性 故事、個人經驗、引導問題 吸引人的引言或不尋常的事實 連結到已學或將學的內容 ●呈現方式: 提問、說故事、多媒體、遊戲、小活動、簡單說明

  24. Objective or Outcome 目標/結果 具體明確的敘述,而且是可觀察或衡量的 ●設定指標: 誰、將學到什麼、在什麼情況下、學得如何 ●例子: 在課堂結束的口頭測驗中,學生能正確說出至少六 種全球化對臺灣在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的影響 (每一面向各兩種)

  25. Pre-assessmet 先測 ●達到作用: 了解學生興趣與能力 聚焦這堂課的目的 提供學生表達複習或澄清的需要 幫助調整內容深度和進度 ●呈現方式: 開放式問題、腦力激盪、小測試

  26. Participatory Learning 參與式學習 ●內容類型: 老師與學生之間、同儕之間 ●呈現方式: 提問、回應小卡、小組討論、調查(問卷、舉手、舉牌、電子按鈕)、學習夥伴、讓學生停頓反思、個人報告、與談、討論圈、個案研究、情境模擬

  27. Post assessment 後測 ●達到作用: 了解學生學了什麼,是否達成教學目標 ●呈現方式: 選擇題、簡答題、短文、分析情境、問題解決作業 、檢核表、展示、日誌

  28. Summary 摘要/總結 ●達到作用: 總結課堂內容,幫助學生整合學習,預告下堂課內容 ●呈現方式: 內容複習、意見紙片、簡短口頭評論、交作業

  29. 討論活動模式 小組討論 (小圈) 辯論會 (角色扮演) 大組討論 (大圈、ㄇ型) 趣味活動 (繪圖、搶答) 討論圈 (內、外圈) 網路討論 (On Line)

  30. 分組方式 數字:學號、生日、報數、ID 屬性:性別、身高、星座、籍貫 活動:猜拳、抽牌 主題:議題、討論表現、閱讀心得

  31. 開啟學生話匣子 ●讓學生先寫在紙上作發言手稿 ●輕鬆小遊戲 ●指定HIGH咖或公平抽籤 ●先抓住有興趣的話題再慢慢拉回 ●積極鼓勵不吐槽 ●有發言有給分,沒發言沒得分

  32. 每堂課後的準備工作

  33. 統整、紀錄學生出缺席狀況 與上課表現。

  34. QA

  35. E-mail & Facebook:ab8d2006@yahoo.com.tw Thank You !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