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 likes | 935 Views
中心静脉置管术、测压及护理问题. 任志坚. 前言 静脉通路是麻醉、护理管理重要组成部分,通路的建立和管理是麻醉医师、护士的重要技能。在中心静脉置管前,确保你精通解剖学标志和适当的技巧。中心静脉置管术不是一个无伤害的操作,所以一定要权衡风险与受益,并在服务前作为知情同意的一部分与患者讨论。. 中心静脉置管术、 中心静脉置管术后的护理、 中心静脉测压术、 旨在提高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安全性、可靠性,落实 “ 以生命为中心 ” 的理念。. 一、 中心静脉置管术
E N D
中心静脉置管术、测压及护理问题 任志坚
前言 静脉通路是麻醉、护理管理重要组成部分,通路的建立和管理是麻醉医师、护士的重要技能。在中心静脉置管前,确保你精通解剖学标志和适当的技巧。中心静脉置管术不是一个无伤害的操作,所以一定要权衡风险与受益,并在服务前作为知情同意的一部分与患者讨论。
中心静脉置管术、 中心静脉置管术后的护理、 中心静脉测压术、 旨在提高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安全性、可靠性,落实 “以生命为中心”的理念。
一、中心静脉置管术 经体表穿刺至相应的静脉,插入各种导管至大血管腔内或心腔。利用其测定各种生理学参数,同时也可为各种治疗提供直接便利路途。是手术、重症病房和救治危重患者不可缺少的手段。
治疗 a 心脏功能不全,监测中心静脉压 b. 外周静脉穿刺困难 c . 长期输液治疗 d. 大量、快速扩容通道 e. 胃肠外营养治疗 f. 药物治疗(化疗、高渗、刺激性) h. 血液透析、血浆置换术等 适应症:治疗、监测、急救
监测 a 、手术及危重病人抢救时CVP监测 b、 Swan-Ganz导管监测 C、心导管检查明确诊断
急救 a. 放置起搏器电极 b 急救用药
禁忌证 广泛上腔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穿刺局部有感染 凝血功能障碍 血气胸患者(左侧) 不合作,燥动不安患者
中心静脉穿刺方法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股静脉穿刺置管术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 颈内静脉:起始于颅底颈静脉孔,形成 • 颈动脉鞘,全程由SCM覆盖。 • 上段位于SCM内侧,颈内动脉后方 • 中段位于SCM前缘下面,颈总动脉后外侧 • 下段位于SCM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的三角 • 间隙内,颈总动脉前外方
前路法 定位:在SCM内侧缘甲状软骨水平,颈内动脉 搏动的外侧 进针:针干与皮肤冠状面呈30°~45°,针尖 指向同侧乳头,SCM中段后面进入IJV
中路法: 定位:颈动脉三角的顶端作为穿刺点,约距锁骨上缘 2~3横指 进针:针干与皮肤冠状面呈30°角,紧靠SCM锁骨头 内侧缘进针,指向同侧乳头。
后路法: 定位:SCM外侧缘中、下1/3交点作为进 针点(锁骨上缘2~3横指) 进针:针干呈水平位,在SCM的深部,指 向胸骨柄上窝。
选择RIJV穿刺优于LIJV • a. RIJV与无名静脉和上腔 • 静脉几乎成一直线 • b. 右侧胸膜顶低于左侧 • c. 右侧无胸导管
中心静脉置管时需记住的基本事项 1、了解凝血异常、血小板减少症或其他置管的 禁忌症。 2、明智地选择穿刺部位。 3、在颈内或锁骨下置管时,使患者处于头低脚 高位,这可将空气栓塞的风险降至最低。 4、在操作中注意患者的情况。
中心静脉置管时需记住的基本事项 5、控制好导丝。 6、确认是静脉置管,最准确的是经超声引导 置管。如果没有该设备,可以选择“血滴 试验”、换能压力描记或进行胸片检查。 7、在确认位置正确之前不要使用该管路。
体位 a.去枕平卧,头转向左侧,对于危重病 人,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吸氧。 b.肩背部垫一薄枕,取头低位10-15°
消毒范围:上至下颌骨下缘,下至乳头, 内侧过正中线,外侧斜方肌外 缘 铺巾: 局麻定位:1-2% lidocaine 3~4ml
穿刺置管 • a.穿刺路径,保持负压 • b.进入静脉,突破感,回血通畅, • 呈暗红色, 压力不高 • c.置导丝,用力适当,无阻力, • 深浅合适,不能用力外拔 • d.扩张器捻转前进,扩管有度(深度) • e.置入导管
超声引导的中心静脉置管 1、使用超声引导的中心静脉置管可提高成功 率,减少穿刺次数和降低并发症率。超声 引导的中心静脉置管已逐渐成为医学的标准。 体表标志定位的颈内静脉置管技术成功率非 常惊人,为95-99%,但穿刺次数多且并发 症的发生率高。 2、超声引导逐渐成为中心静脉置管的管理标准。 3、对于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的定位,二维超声引 导优于多普勒。
注意事项 • a.进针深度一般1.5-3cm,肥胖者2- • 4cm。 • b.进针方向与角度不合适,静脉张 • 力过低,被推扁后贯穿。 • c.有回血,导丝置入有困难,导丝顶 • 于对侧壁。
注意事项 d、穿刺过程中进针和退针必须直进直 退,不可在深部改变方向,避免血管 损伤。 e、缝合固定时缝针方向与导管方向平 行,不可横跨,避免缝穿导管。牢固 的缝合导管,防止尖端滑动,可以避 免血管外渗漏、 渗血的风险。
注意事项 f、导管的尖端位于右心房或抵在上腔静脉 管壁上,侵蚀菲薄的血管壁,造成心房 或血管破裂,常导致心脏压塞。 e、在退出导丝前,允许一只手持续控制导丝的插 管技术可以避免导丝栓塞。任何时候都不要通 过针口回退导丝,以免针的斜面切断导丝尖 端,从而避免导丝栓塞。
掌握多种进路 • a.避免一种进路反复多次穿刺 • b.注意病人体位和局部解剖标志
置管长度 • a.男13-15cm,女12-14cm,小儿5-8cm • b.过深,心律失常、影响监测结果
避免空气进入 a.体位不合适,CVP低,深吸气 b.重视每一个操作环节,手指堵住针尾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1)与经颈内静脉置管相比,成功率较低; 2)锁骨下静脉邻近胸膜,增加气胸的风险; 3)在锁骨下静脉穿刺过程中,损伤动脉不可 能通过直接压迫止血; 4)由于置管后位置易固定、病人耐受性好, 适宜于长期留管或用于大静脉营养; 5)现在临床上运用较少。
股静脉穿刺置管 股静脉为髂外静脉的延续, 位于动脉的内侧,与股动脉、股神经同行于股血管鞘内,在腹股沟韧带下1.5-2cm处有大隐静脉汇入。由于此处股动脉搏动容易触及,定位标志明确,与之伴行的股静脉直径较粗大,因此行股静脉穿刺容易成功。
心搏骤停或危重状态最好进行股静脉穿刺,这样不干扰胸外按压或气管插管。心搏骤停或危重状态最好进行股静脉穿刺,这样不干扰胸外按压或气管插管。
中心静脉穿刺的并发症 1.误穿动脉:常见于颈内动脉及锁骨下动脉, 4.5-23%,误穿入动脉,通过 换能器在监护仪上可见动脉波 形和脉压。 原因:主要是由于穿刺操作不熟练,解 剖结构,吡邻关系不清
处理: a.立即拔针,指压5-10min,否则可发生 血肿。 b.若伴有胸膜刺破,胸膜腔负压作用。形成血胸,肝素化、凝血功能障碍病人应特别谨慎。
2.气胸:常见的并发症,大多发生经锁 骨下或锁骨下凹切迹穿刺病人, 0.5~5% 原因: a.操作技术不熟练; b.病人不配合,烦燥不安; c.胸廓畸形,胸膜有粘连。
表现: a.一般发生局限气胸,病人可无症状,自行 闭合 b.呼吸困难,同侧呼吸音减低,胸透确诊 处理: 胸膜腔穿刺,既可作为诊断,也可用于治疗
3.气栓:少见,但可致命 原因: a.穿刺置管过程中,按操作常规,发生的可能极少 b.导管接头脱开,占气栓发生率的71~93% (100ml空气即可致命)
处理: a.左侧头低位,通过导管抽吸空气 b.经皮行右室穿刺抽气 c.急诊行体外循环
4.神经和淋巴管损伤 原因:颈内静脉穿刺进针太偏外侧, 损伤 臂丛神经 淋巴管损伤:IJV与SCV汇合处有胸导管汇 入,损伤致乳糜胸
5.心肌穿孔由于导管太硬且送管太深直至右房,由于心脏的收缩而穿破心房壁(也有穿破右室壁的报道),在心脏直视手术切开心包即能发现,给予适当处理即可。但在非心脏手术或是抢救危重病人时常常引起心包填塞,如不能及时发现作出正确诊断,后果十分严重,死亡率很高。5.心肌穿孔由于导管太硬且送管太深直至右房,由于心脏的收缩而穿破心房壁(也有穿破右室壁的报道),在心脏直视手术切开心包即能发现,给予适当处理即可。但在非心脏手术或是抢救危重病人时常常引起心包填塞,如不能及时发现作出正确诊断,后果十分严重,死亡率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