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likes | 213 Views
卟啉 - 苝酰亚胺分子阵列 合成与研究. 胡晓霞 2012.12.22. 目录. 1 、实验进展 2 、下步计划. 1 、尾式卟啉的合成. 在 50 mL 单口瓶中依次加入 100.0 mg(0. 159 mmol) ATPP 、 29.3 mg (0. 159 mmol) 三聚氯氰、 12mL 丙酮。搅拌 30min ,减压蒸馏除去溶剂。以石油醚:乙酸乙酯 =4:1 (v:v) 为淋洗剂柱色谱提纯,收集主色带,蒸去溶剂后得蓝紫色固体,真空干燥 12h ,得产品 93.9 mg ,收率 76.1 % 。
E N D
卟啉-苝酰亚胺分子阵列合成与研究 胡晓霞 2012.12.22
目录 • 1、实验进展 • 2、下步计划
1、尾式卟啉的合成 • 在50mL单口瓶中依次加入100.0mg(0.159mmol) ATPP、29.3mg (0.159mmol)三聚氯氰、12mL丙酮。搅拌30min,减压蒸馏除去溶剂。以石油醚:乙酸乙酯=4:1 (v:v)为淋洗剂柱色谱提纯,收集主色带,蒸去溶剂后得蓝紫色固体,真空干燥12h,得产品93.9 mg,收率76.1%。 • 扩大反应后(原来四倍的反应量),收率下降很多,只有46.7%,改为小量多次反应。
2、BAHPIA的合成 • BAHPIA合成:在100mL三口烧瓶,加入对苯二胺(0.0621g,0.575mmol)、咪唑(0.0650g)、吡啶(8.5mL)加热至回流,HPIA ( 0.0500g、0.0575mmol)溶于1.5mL吡啶在1h内滴加完毕,反应8h。降至室温后,减压除去吡啶,加入10mL二氯甲烷、4滴浓盐酸、8.5mL水,水层用二氯甲烷分两次萃取,收集有机层,有机层再用水洗至中性,旋蒸除去溶剂得到红色固体。 • 二氯甲烷溶解产品,二氯甲烷为淋洗剂柱层析,收集暗红色主色带,旋蒸除去溶剂得到红色固体,收率58.4%。
实验条件优化 反应温度、时间对收率有较大的影响,第二组的收率最高, 但是在后续的实验中,相同的条件重复实验,无法达到此 收率,收率都只有30%。
改用甲苯与咪唑作为溶剂,120℃氮气保护,TLC监控反应,反应进行了2h,原料点已经很淡。副产物较少,收率接近75% 。 • 分析原因:1、对苯二胺在甲苯中有很好的溶解性,反应结束后,在甲苯中得到紫红色的溶液;用吡啶作溶剂,得到暗红色溶液,瓶壁上粘附有黑色物质(溶解性较差,高温易被氧化) • 2、溶剂化效应:对于电荷分布变化趋于分散的反应,非极性溶剂有利于反应。(甲苯的极性<吡啶极性)
3、卟啉-苝酰亚胺二元化合物的合成 • 在100mL三口瓶中加入BAHPIA(15mg,0.0156mmol)、DATPP(12mg,0.0156mmol)、NaH(25mg)、DMF 10mL,氮气保护加热至80℃,点板监控反应的进行,待原料点消失后,停止反应,降至室温,旋蒸除去溶剂。二氯甲烷:乙酸乙酯10:1柱层析,得到四个色带,质谱分析。
查阅文献,尾式卟啉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多数以THF作为溶剂。查阅文献,尾式卟啉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多数以THF作为溶剂。 DMF作为溶剂的时候,在碱性条件下容易分解生成二甲胺,与尾式卟啉发生反应。 • 用除水的THF作为溶剂,TLC监控反应发现一段时间后BAHPIA的原料点已经基本消失,但是DATPP的原料点颜色还比较深(基本未反应),用二氯甲烷:甲醇10:1为展开剂点板,产生一堆点。
下步计划: • 1、卟啉-苝酰亚胺二元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 2、苝酰亚胺的补充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