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 培养体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 培养体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前 言

Download Presentation

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 培养体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 培养体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2. 前 言 • 在《2001年全国排球训练工作会议》上,中国排球协会对2001-2008年两个奥运周期的中国排球作出了具体规划:“中国女排在2002年亚运会上要获得金牌,2004年奥运会上要进入世界前四名力争奖牌,2008年奥运会力争金牌;中国男排力争进入2002年亚运会冠军决赛,2004年奥运会取得参赛资格,2008年奥运会力争进入前八名。” 为我国排球运动的发展确定了明确的目标。实施奥运战略,后备人才培养是关键。要实现我国排球运动在奥运会上的目标,必须在两个奥运周期内加强对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因此,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3. 纵观世界各排球运动强国,在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上有三种不同的培养体系:纵观世界各排球运动强国,在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上有三种不同的培养体系: • 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培养体系; • 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业余体校、少体校、专业队“一条龙”培养体系; • 以意大利为代表的职业化培养体系。

  4. 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基本现状 • 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 我国排球后备人才缺乏 • 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质量不高 • 我国少年排球教练员执行《大纲》情况不理想 • 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分布不均 • 我国学校对后备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存在差异

  5. 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 1996年,排球管理中心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排球赛制改革为突破口,使排球体制由专业队向俱乐部制迈进。这些政策的出台,对全国排球技术水平的提高,排球市场的培育及俱乐部的建设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一些省市体育部门也逐渐认识到了前些年大砍集体项目的负效应,对排球等集体项目重新制定了扶持政策,采取了相关的加倍计分措施。河南省九运会的计分办法中把排球冠军计为7枚金牌、亚军计为5枚金牌,第三名计为4枚金牌等。 国家教委把排球列为全国中学生综合运动会必设的5个项目(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之一, 国家教委新的课程方案将软式排球列为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之一。在2001年全国排球训练工作会议上明确了从第十届全运会起将限制运动员年龄。体育和教育部门在有关政策上的扶持,对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李国君排球学校(原国君-银泰排球俱乐部)是我国第一个中学体育俱乐部。它的出现也将推动我国中学体育俱乐部的发展。

  6. 我国排球后备人才缺乏 • 1984年,中共中央颁发了20号文件提出了“搞好项目上的战略布局,集中优势项目,大力加强田径、游泳等薄弱项目,同时要把那些短时间内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项目搞上去。”根据这一指示精神,前国家体委确定了“奥运战略”计划。从23届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到27届奥运会的28块金牌充分证明了“奥运战略”计划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此计划的政策指导下,一些省、市围绕全运会金牌确定了“全运战略目标”,“有的省一次调整掉1/3~1/2项目,而投入大、奖牌少、成材周期长的集体项目在此环境下,被调整的也最多。调整后,一些集体项目在一些省市的训练系统中被根除,基础受到严重破坏。” 其中,排球后备人才从80年代前到90年代初专业队数量下降46.8%,业余队数量下降32.1%,业余体校数量下降62.7%,三线队伍在训人数下降58%。据1995年统计,我国参训的

  7. 后备力量人数比80年代减少40%。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状况出现大幅度下滑。(表2) • 通过对参加2001年第九届全运会男子排球决赛的12支队伍的后备力量状况的调查可以看出,目前这12支队伍的一、二、三线队伍的数量比为12:14:31。与韩国队男子排球相比一、二、三线队伍的数量比为14:44:42;日本队男子排球一、二、三线队伍数量比为1439:3720:1680。由此可见,代表我国男子排球最高水平的12个省份的二、三线队伍的数量和后备人才的数量严重不足。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状况不容乐观。(表3)

  8. 表2 80年代以前与90年代初排球运动开展情况比较 • 专业队数量 业余队数量 业余体校数量 三线队伍人数 • 80年代以前 141 56 287 21945 • 90年代初 75 38 107 9216 • 减少(%) 46.8% 32.1% 62.7% 58% • 表3 参加9运会男排决赛各队后备人才状况统计表 • 二线队伍 三线队伍 • 数量 比较稳定的人数 数量 对外交流比赛(次/年) • 总计 14 132-156 31 20-22 • 平均每队 1.17 14.18 2.58 1.75

  9. 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质量不高 • 我国目前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是“建立新形势下的国家队一条龙,一、二、三线一起抓,”“一、二线队采用以集中为主,强化集训的方法;三线队采用分散为主,加强指导适当集中的办法。” 对参加九运会男子排球比赛的12个省市的排球教练员进行的问卷显示,二线队伍的来源,非排球传统学校占二线队员来源总数的50%,排在第一,其次是专业少体校占41.67%,排球传统学校只占8.33%。 (表4) • 这表明,目前我国二线队员的来源向非排球传统学校方向发展,改变了我国排球单纯依靠专业少体校输送优秀后备人才的格局。这与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一条龙”、“一起抓”的指导思想是不吻合的。这种状况反映出业余少体校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质量不高,输送率在下降。

  10. 表4 参加9运会男排比赛的12支队伍二线队伍来源统计表 • 专业少体校 排球传统学校 非排球传统学校 • 百分比% 41.67% 8.33% 50%

  11. 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分布不均 • 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沿海、内地和边疆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别较大。从历届全运会比赛的成绩来看,我国排球运动水平较高、开展较好的主要分布在沿海和东部地区。以九运会的成绩看,排在前十二位的几乎都是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参加的队很少。从参加2001年全国少年男、女排球锦标赛不同组别比赛的运动队情况来看也主要是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参加的队很少。(表5) • 经济制约体育的发展,体育只能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容的限度内才能发展。经济的不平衡是导致我国排球后备人才不平衡的直接原因。

  12. 表5 参加2001年全国少年排球锦标赛情况统计表 • 性别(组别) 参赛单位 • 男子(甲组) 北京 河北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福建 山东 河南 四川 重庆 • 济南 潍坊 火车头 • 男子(乙组) 北京 河北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福建 山东 河南 四川 重庆 • 宁夏 丹东 上海回力 济南 火车头 • 女子(15岁) 北京 天津 河北 内蒙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福建 山东 四川 • 重庆 宁夏 齐齐哈尔 江苏铜山 火车头 • 女子(13岁) 北京 天津 河北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四川 重庆 石家庄 • 齐齐哈尔 上海浦东

  13. 我国的《排球教学训练大纲》是许多优秀排球教练员训练经验和排球专家、科研人员科研成果的结晶,是为我国排球运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后备人才建立的多年训练系统,具有很高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在《大纲》中,对少年各阶段的训练内容、目标和要求都做了具体的规定,还明确要求在少年排球比赛中要对运动员进行基本技术和身体素质测试,以此来促进少年排球训练的规范性和系统性,避免少年训练中的短期行为,为更高一级训练打好基础。本文在对参加《国际排联亚洲教练员培训班》的15名少体校排球教练员和12名中学排球教练员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一“全国统一的指导性文件”并没有得到基层很好的贯彻执行。(表6)我国的《排球教学训练大纲》是许多优秀排球教练员训练经验和排球专家、科研人员科研成果的结晶,是为我国排球运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后备人才建立的多年训练系统,具有很高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在《大纲》中,对少年各阶段的训练内容、目标和要求都做了具体的规定,还明确要求在少年排球比赛中要对运动员进行基本技术和身体素质测试,以此来促进少年排球训练的规范性和系统性,避免少年训练中的短期行为,为更高一级训练打好基础。本文在对参加《国际排联亚洲教练员培训班》的15名少体校排球教练员和12名中学排球教练员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一“全国统一的指导性文件”并没有得到基层很好的贯彻执行。(表6) • 我国少年排球教练员执行《大纲》情况不理想

  14. 表6 少年排球队教练员执行<大纲>情况统计表 • 少体校 中学 • 严格按照<大纲>内容 26.67% 8.33% • 和要求实施训练(%) • 以自我为主,偶尔参考 73.33% 33.33% • <大纲>(%) • 从没有见过<大纲>(%) 0 58.33%

  15. 我国学校对后备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存在差异 • 调查显示,不同性质的学校对后备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有所不同的。体校承袭了几十年来的一贯做法,首选目标定位在职业队、专业队上,其次是给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和高校体育院、系输送运动员;中学则首选目标定位在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其次才是向职业队、专业队输送运动员。正是两者在培养目标定位上的差异,使两者在招生、训练、文化学习以及处理训练和学习之间的矛盾等方面做法迥异,体校把训练放在第一位,中学则注重文化课的学习。这是我国现行体制下带来的必然结果。由于少体校和中学输送运动员的目标定位不同,加之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的机制还未确立,因此,使相当规模的后备人才流失。

  16. 表7 学校对后备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统计表 • 体 校 中 学 • 第一位 第二位 第三位 第四位 第一位 第二 位 第 三位 第四位 • 职业队专业队 80% 20% 0 0 25% 41.67% 16.67% 16.67% • 运动员 • 大学高水平 20% 40% 40% 0 75% 16.67% 8.33% 0 • 运动员 • 体育院校学生 0 40% 60% 0 0 50% 50% 0 • 排球爱好者 0 0 0 46.67% 0 0 25% 16.67%

  17. 影响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 • 通过调查,影响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依次是:社会与市场因素,认可率为82.61%;模式与机制因素,认可率为76.09%;需要与投资因素,认可率为71.72%;教练员与培养因素,认可率为63.04%;信息与人才流动因素,认可率为56.52%;政策与法规因素,认可率为47.83%;调查结果见表12。

  18. 社会与市场因素 • 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政府直接插手行政管理,体委独家包办训练和竞赛,在某种和度上限制了社会力量介入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我国用于发展体育事业的经费资源基本上是按照计划经济模式由政府来进行配置的。这种包揽制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发挥过很大的作用。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这种包揽己不适应社会发展形式。体育向社会化和市场化转型已是一种必然趋势。在国家体育总局率先将足球和篮球推向社会、推向市场以后,1996年,我国排球以竟赛改革为突破口,使排球体制由专业队逐渐向俱乐部制转轨。由于我国体育社会化和市场化发展程度较低,排球俱乐部制也只在一线队伍中刚刚起步,社会参与和市场运行状况还很不完善,对二、三线队伍的培养还处于原有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

  19. 模式与机制因素 • 长期以来体育与教育部门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各自独立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在后备人才培养方面都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学训”矛盾的影响,极大地影响了后备人才资源的开发。体育和教育部门都试图将课余训练纳入自己的统辖之下,以期收到更佳的训练效益,但实践表明,尽管二者竭尽全力,却难去其弊端。由于输送的有限性,使以中小学为依托的课余训练在运作过程中其内环境存在三大困难:即招生难、升学难、出路难。这些困难的客观存在,使课余训练常常陷入困惑之中。这些是制约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矛盾。

  20. 教练与培养因素 • 通过调查,少体校教练员的平均年龄为40.89岁,中学教练员的平均年龄为34.62岁;在工作年限上,体校教练员的平均工作年限为16.75年,中学教练员的平均工作年限为10.33年。体校教练员与中学教练员在年龄结构和工作年限上都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相对来说少体校教练员的年龄结构优于中学教练员。在学历结构上,中学教练员要明显高于少体校教练员。少体校教练员学历层次偏低,导致知识结构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训练质量的提高;中学排球教练员66.67%没有专业队经验,导致训练经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训练水平的提高,在科研能力方面,少体校教练员和中学教练员普遍感到薄弱。体校教练员年人均发表论文为0.166篇,中学教练员年人均发表论为0.26篇。也就是说体校教练员每6年才发表一篇论文。中学教练员近每4年发表一篇。在教练员培训方面,少体校教练员年人均培训0.13次。平均7.69年培训一次;中学教练员年人均培训0.11次,人均9年培训一次。

  21. 需求与投资因素 • 社会需求与家庭(个人)需要是相辅相成的,在不断发展的市场变化中寻求平衡,健康和发展是家庭和个人投资取向的“两大主题”。通过与李国君的访谈了解到:目前家长比较注重子女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大多希望通过业余训练进入高等院校运动队,持这种态度的人占80%,其次是进入职业俱乐部。李国君排球学校1993年创办以来,实行有偿训练、有偿转让的市场模式,运动员学习与训练并重,毕业的运动员90%以上进入高等院校。10%的运动员进入市少体校或专业运动队。输送率为100%。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极大地调动了家长和个人积极投资的热情。目前,我国竞技体育的投入主要是依靠国家进行投资。在后备人才的培养机制上社会参与与个人投资的力度不够,特别是排球运动在走职业化方面还只是在摸索中,职业化队伍数量少,社会投入资金不足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

  22. 信息与人才流动因素 • 人才学原理告诉我们,人才资源的开发是通过人才资本的运行机制来实现的。人才资本的合理流动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人才资本的闲置会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目前我国竞技体育人才交流始终处于近乎封闭的状态。”。以输送率为定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我国少体校的输送率为1.96%,体育中学的输送率为6.10%”。从这一结果中不难看出目前我国的后备人才流失比例过大。30多年来,逐步形成的层层衔接式的单一输送渠道,使大批有潜力,有前途的体育苗子白白浪费掉。这些人往往是某些省市急需的,其中不少人,经过培训后,是有可能成为优秀运动员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之间的单向选择,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才的交流。使后备人才的培养受到限制。在人才市场领域里,信息的传播与人才的流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信息的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知识经济时代就是信息时代。因此,要加快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就必须建立后备人才的信息网络。

  23. 政策与法制因素 • 政策法制因素也是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社会的制度、体制建设及其运行机制,从来都是人类生活和生产力发展不可逾越的环境条件和主要制约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社会对后备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及竞争力的不断提高。要规范人才市场,必须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政策和法规。以法制手断保护人才市场的运行秩序。 over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