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0 likes | 995 Views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文法系.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引言. 人生是短暂的,我不愿做人生旅程的匆匆过客,即使我是一根野草,一朵野花,我也要绽放我的美丽。.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1.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与世界的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人生观就是人们在事件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3、人的本质.
E N D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文法系
第三章 • 领悟人生真谛 • 创造人生价值
引言 • 人生是短暂的,我不愿做人生旅程的匆匆过客,即使我是一根野草,一朵野花,我也要绽放我的美丽。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 1.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与世界的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 2.人生观就是人们在事件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3、人的本质 • 1)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卡尔 马克思
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 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 1、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 2、世界观和人生观紧密联系
世界观和人生观紧密联系 世界观与人生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 1.人生目的 人为什么活着 • 2.人生态度 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 • 3.人生价值 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 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 心灵的对话:一位记者到我国某贫困地区采访,碰到一个放羊娃,就问他:“你每天放羊是为了什么?” • 答:“为了讨个媳妇” • 问:“讨媳妇为了什么?” • 答:“生娃娃” • 问:“生娃娃干什么?” • 答:“放羊。” • 问:“放羊干什么?” • 答:“为了讨个媳妇”……………
2、人生目的 • 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2、人生目的 人生目的四个层次 大公无私 先公后私 合 理 利 己主 义 自 私 自 利
1、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 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活动的大方向; • 人生目的又是人生行为的动力源泉 • 2、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 在正确的人生目的支配下,以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人生的坎坷。 • 3、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 正确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错误的人生目的则会使人把人生价值理解为向社会或他人进行索取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 (一)人生态度与人生观 • 1、人生态度 • 2、人生态度与人生观
人生态度 • 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二)端正人生态度 • 1、人生须认真 • 2、人生当务实 • 3、人生应乐观 • 4、人生要进取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 (一)多元人生观成因 • • 地位、政治立场、经济利益、生活经历、人生境遇、认识水平等不同 • •社会变革、利益关系调整、各种文化思潮碰撞
(二)科学高尚的人生观-- 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 1、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马克思、恩格斯 “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 ——列宁 “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
“为人民服务” • 1.为人民服务的含义 • 2.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过时了吗?
(三)几种错误的人生观 • 1、拜金主义人生观 • 拜金主义人生观认为金钱至上, 金钱是万能的,而且是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拜金主义者为了取得金钱而不惜使用一切手段。 • 正确的金钱观:应该承认金钱与人生有着密切关系, 合法取得金钱是人生幸福的重要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物质保证;要看到获得金钱的手段应该是正当的,合法的;更应该看到金钱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不是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 • 2、享乐主义人生观 • 享乐主义人生观过分看重物质享受和感性快乐,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是追求享乐,特别是感性的、肉体的享乐。这种人生观常常表现为在现实生活中失去理想追求的自我陶醉,因为无力或不敢追求远大理想、高尚目标,只好以贪得眼前的享乐借以自慰。
(三)几种错误的人生观 • 3、个人主义人生观 • 个人主义人生观认为一切以个人的特殊利益为核心,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个人利益高于一切,把他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看做是实现个人利益的手段。损人利己、惟利是图,一切言行以个人利益得失为转移
如果社会普遍信奉物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会有什么后果?如果社会普遍信奉物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会有什么后果?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 导言 • 人生的意义,需要从人生价值的角度进行审视和评价。人们只有找到了自己对生活意义的正确答案,才会自觉地朝着选定的目标努力,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大学生更要懂得这样的道理。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 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 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 (一)价值观 1、价值:在哲学中,价值的一般本质在于现实的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 2、价值观: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3、价值观包括: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价值目标;价值尺度和准则
(二)人生价值 1、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关于人生意义的看法和评价标准,也就是关于什么样的人生目的最值得去追求、人怎样生活才最有意义的观点。 2、人生价值在整个人生观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深层次上影响、制约和指导人们的实践,为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提供依据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 (一)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 •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方法
(一)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1、人生价值包括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 人生价值 社会价值: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自我价值 :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
基础 自我价值 社会价值 前提 2、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 1、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2、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是劳动和贡献
【案例】截然不同的人生 • 两个美女陈国的迥异人生 • 1.陈果,1981年出生,前系中央音乐学院学生,受法轮功迷惑,2002年1月天安门广场自焚,在点燃汽油前,也许根本就没想到自己的轻信和无知会带来如此巨大的痛苦。医院在急救她时发现,陈果烧伤面积达80%,深三度烧伤近50%,头、面部四度烧伤,形成黑色焦痂,同时处于休克状态。
【案例】截然不同的人生 • 2.陈果,1981年出生,复旦大学哲学系博生,复旦大学教师,加拿大温哥华UBC大学Regent College访问学者;曾师从哈佛大学神学博士James D,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Evelyn。现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任课教师,网络蹿红”模特姐姐“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方法 • 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 人生价值与人的社会地位并无直接的联系,无论你做何工作,只要勤于奉献,就会被社会所承认。
一个人的价值,应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 一个人的价值,应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 • ——爱因斯坦
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 • 可以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 • 可以买到“娱乐”,但买不到“愉快”; • 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 • 可以买到“谄媚”,但买不到“尊敬”; • 可以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 • 可以买到“权势”,但买不到“威望”; • 可以买到“服从”,但买不到“忠诚”; • 可以买到“躯壳”,但买不到“灵魂”; • 可以买到“小人之心”,但买不到“君子之志”
= 金钱和人生价值之间不能划等号 金钱 正确处理金钱与人生价值的关系 人生 价值
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 (一)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 (二)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
(一)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 • 1、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 2、人生价值的目标要与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客观真理性的主导价值目标一致。
(二)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 • 1、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 2、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本领。 • 3、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 • 4、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思考】客观条件相同的人,为什么在取得成就和人生价值的实现程度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呢?【思考】客观条件相同的人,为什么在取得成就和人生价值的实现程度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呢? • 要全面提高个人的素质 • 科技文化素质 • 思想政治素质 • 道德素质 • 身体素质 • 心理素质
现在这代人往往注意我们发明了什么,有哪些著作,实际上我们这些人的道德行为对世界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更大。现在这代人往往注意我们发明了什么,有哪些著作,实际上我们这些人的道德行为对世界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更大。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 人生环境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赖以展开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一 、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二、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三、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四、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 、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 无病即健康
健康的定义及其理解 •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
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 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易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有弹性。
新健康观的诞生与生命质量的提高 • 健康的目标应该是追求人生更积极的境界、更高层的适应和更充分的发展。一个健康的人,应该能适应紧张,承受压力和挫折,积极安排自己的各种活动,通过自我调节,使自己的心理、精神和情感融为一体,使人生更丰富多彩,更充满生机和富有文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