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likes | 285 Views
剧作理论. 主讲教师:江南. 二、戏剧作品的脉络. “ 如果一部作品读起来到处是错, 偶尔闪烁些警语那又能算得了什么? 必须里面的一切都能够布置得宜; 必须开端与结尾都能与中间相配; 必须用精湛的技巧求得段落的匀称, 把不同的各部门构成统一和完整。 当你发挥的时候万不能离开题旨, 跑到十万八千里去找一个漂亮的字。 ” —— 法国 布瓦罗 《 诗的艺术 》. 失败的案例. 举例分析: 《 送水 》
E N D
剧作理论 主讲教师:江南
“如果一部作品读起来到处是错, 偶尔闪烁些警语那又能算得了什么? 必须里面的一切都能够布置得宜; 必须开端与结尾都能与中间相配; 必须用精湛的技巧求得段落的匀称, 把不同的各部门构成统一和完整。 当你发挥的时候万不能离开题旨, 跑到十万八千里去找一个漂亮的字。” ——法国 布瓦罗《诗的艺术》
失败的案例 举例分析: 《送水》 故事梗概:有一个小城因为搞一项城市建设工程,断水多日。有一天,住在五楼的一对小夫妻从很远的地方手提肩扛了几桶生活用水,两人气喘吁吁,口干舌燥,却不忍心多喝水,因为滴水贵如油。忽然,妻子发现晒在阳台上的被单被六楼掉下来的一个拖把弄脏了,妻子吵闹着要去六楼算账,丈夫则是拼命劝阻却无济于事,他耐心开导妻子,后来突然说到六楼在生孩子,不但不该去吵闹,而且还应该去送水给他们,妻子终于答应了送水。谁知出门一看,却有一桶水已经放在门口,上面系着六楼主人写的一个纸条,大意是:对不起,弄脏了你们家的床单,请用这桶水洗一洗。夫妻俩大为感动。 存在问题: 1. 缺水,床单被邻居弄脏,怨恨交织,这样的事生活中经常发生,能处理好的也不多,应该在这一点上开掘、生发。 2. 加上送水给六楼这一情节,虽然人物的行为十分高大,却缺乏基础,而且第一个矛盾并没有解决,就让人物爬更高的坡,不仅显得不可信,更重要的是使人感到结构断裂,缺乏整体感。
经典的启示 1、罗丹的斧头 启示: 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经典的启示 2、孔乙己的茴香豆 启示: 详略有致,取舍有度
1. 善于做加法 在戏剧创作过程当中,要学会增加应该增加的东西。 举例分析:《一辆自行车》 故事梗概:一个小学生偷了一辆自行车送给他家的恩人 ——一个几年如一日为其母亲看病的女医生。 + 1、加强女医生与这个家庭的情感描写。 2、加强孩子与母亲的感情描写。 3、加强女医生需要交通工具的迫切性描写。 4、加强小孩偷车的“正义感”描写。
举例分析:《照镜子》 故事梗概:一个县官,听说有个寺庙里有一面魔镜,可以照出一个人的前世、今生和来世,就带了一帮人前呼后拥去照镜子。到了寺庙,县官先照前世,发现自己是由一头猪投胎而来,不由大惊;再照今生,居然是一只大老鼠,不免愤恨;再照来世,竟会变成一头驴,不禁大怒,一气之下将魔镜砸了。 + 1、增加县官要照魔镜的动因。 2、县官做贼心虚,增加驱散人群,只留下夫人和丫环的描写。 3、对其照镜子的顺序作适当调整。 4、加强丫环机智聪慧、嫉恶如仇的性格描写。
2. 善于做减法 在戏剧创作过程当中,要学会删除应该减去的东西。 举例分析:《冰棍儿》 故事梗概:小胖和小玲进行卖冰棍儿比赛,小胖赢了小玲,却导致自己班的同学因为多吃冰棍儿而集体腹泻。小玲斥责小胖惟利是图,为推销他父亲开的私营冷饮厂生产的冰棍而搞有奖销售。老师也斥责小胖的行为,小胖最后说明自己销售的是校办厂生产的卖不出去的冰棍,老师和同学听了才原谅了他,并为之感动。这时候,小胖的父亲来了,表示愿意与校办冷饮厂联营,以解决校办厂濒临倒闭的燃眉之急,师生为之雀跃。 — 班长小胖发动同学大吃校办厂冰棍儿,导致全体腹泻,老师见此情景,斥责小胖,小胖诉说真相,老师非常感动。
3.善于做乘法 乘法是成倍的增长某几种元素,以致有时候要发展到极度夸张的程度。 举例分析:《一只苍蝇》 故事梗概:某卫生检查员到一个十分清贫的文艺团体去检查卫生,因对方无力招待其吃喝,检查员百般刁难,后发现一只苍蝇,要课以重罚。一个机智聪明的小姑娘战胜了这个利用手中一点小权滥施淫威的检查员。 × 1、小姑娘发现检查员的大盖帽上有一只油光光的大苍蝇,急中生智。 2、小姑娘审苍蝇,与苍蝇对话。
4. 善于做除法 有些戏布局混乱,切入口没有找准,用减法难以解决问题,只好动筋伤骨,甚至另起炉灶。 举例分析:《毕业分配时》 故事梗概:一个大学生不学无术,毕业时被分配到边远的农村去,他不服,去找班主任理论。理由有两个:一、你把最差的学生放到农村去,农村不是永远落后吗?二、我到了那里,什么也不会做,我就说,我是某某大学的毕业生,这不是塌学校台吗?班主任听了这话引起震动,忙打电话去人事处,调回了该生的档案。 ÷ 一个大学生被分配到农村去,虽然学识平平,但他以为到农村去还是绰绰有余的。这天,农村派一老农来接他,大学生颐指气使,呼风唤雨,在交往的过程中,老农发现大学生不学无术,徒有虚名,老农不能忍受了,他坚决地拒收这个学生。因为当今的农村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农村,他需要的是有真才实学的年轻人。大学生感到意外,感到震动,他有点后悔了。
课堂练习:根据下列材料,编写一个小型戏剧的剧本提纲。课堂练习:根据下列材料,编写一个小型戏剧的剧本提纲。 一个复杂的故事 “张工,看了您的《职工经济状况调查表》,想核实一下你在“其他负担”一栏内填的十五元,我们不明白……” “那是寄给我妹妹的,在房县上畈中学,不信我可以将历年的每月汇款收据……” “别误会,不是不相信你每月寄去这五十元,是想问你为什么要寄十五元。” “为什么?因为她是我妹妹,在我困难的时候——你知道我有整整七年,每月只拿生活费——她每月寄十五元支持我的家庭,直到我平反恢复名誉,还因为我的问题影响了她的毕业分配,在山凹里呆了十五年。如今她有困难,我……” “他们夫妇只一个孩子,农村生活水平也底,不至于有困难吧!” “不,他们每月要给妹夫家乡应山县寄十五元。” “你妹夫要供奉双亲?” “不,妹夫的双亲早亡。” “那寄给谁呢?” “寄给妹夫服役时的战友罗元凯的家。” “姓罗的收入低?” “他在中越边界自卫反击战中牺牲了。” “啊——当地政府应该照顾这位烈士之家呀!” “照顾得不错。不过烈士的父亲每月要寄十五元给烈士生前的部队所在地襄阳。” “寄给谁呢?” “烈士生前曾救过一位盲人老太婆,并坚持每月照顾老人十五元,罗元凯同志牺牲后,烈士的父亲按照儿子的心愿,继续照顾这位老人。” “原来是这样。不过,你寄给你妹妹,妹夫寄给应山,应山寄给襄阳,这……未免太复杂了。” “难道有什么简单的办法吗?” “你若直接寄给襄阳,不就省去几道关节和邮费吗?” “这个……可是,生活并不是数学,人的感情更不是数学呀!” 选自《南苑》198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