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likes | 566 Views
公文文种和常用公文撰写(之四). 请示、报告、汇报提纲、批复、批示、通知、通报、通告、函的写作. 高小平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执行副会长(研究员,博士). 请示. 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对某项工作、问题作出指示,对某项政策界限给予明确,对某事予以审核批准时使用的一种请求性公文 请示分为三种:请求指示性请示,请求批准性请示,请示批转性请示. 请示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必须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的行文 请示的问题必须是自己无权作出决定和处理的 必须是为自己个人或单位向上请决求准 必须是上级有权决定的. 请示写作中常出现的错误. 不按照 “ 一事一请示 ” 原则
E N D
公文文种和常用公文撰写(之四) 请示、报告、汇报提纲、批复、批示、通知、通报、通告、函的写作 高小平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执行副会长(研究员,博士)
请示 • 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对某项工作、问题作出指示,对某项政策界限给予明确,对某事予以审核批准时使用的一种请求性公文 • 请示分为三种:请求指示性请示,请求批准性请示,请示批转性请示
请示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 必须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的行文 • 请示的问题必须是自己无权作出决定和处理的 • 必须是为自己个人或单位向上请决求准 • 必须是上级有权决定的
请示写作中常出现的错误 • 不按照“一事一请示”原则 • 要求太高 • 请示夹带报告 • 给上级答复的时间过紧
报告 • 报告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答复咨询、报送材料等使用的公文文种 • 报告属上行文,一般产生于事后和事情过程中
报告写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 立意要新。提炼主题,应该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出新颖的观点,从而提炼出能反映出本质的、带规律性的主题 • 内容要真实、具体 • 重点突出 • 报告中不能夹带请示事项。对于报告,受文单位不用答复,如果夹带请示事项,不但不便处理,甚至还会贻误工作
汇报提纲 • “汇报提纲”是总结的一种形式,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向上级领导机关或领导人汇报工作时所使用的一种公文 • “汇报提纲”的核心是写明工作情况、经验体会、问题教训、今后打算,以及需要上级领导帮助解决的一些问题和建议 • 灵活性与原则性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批复 • 批复是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回复性公文 • 其制作和应用一般以下级的“请示”为条件
批复的特点和分类 • 特点:针对性、回复性、权威性 • 分类:审批性批复、指示性批复
撰写批复应注意的问题 • 行文的针对性。下级机关请示什么事项,上级机关就批复什么事项 • 观点要明确。上级机关的态度要明朗,不能太原则,更不能模棱两可,以免使下级机关无所遵循 • 批复要及时 • 行文要言简意赅
批示 • 批示是指对下级的书面报告批注意见。也指批示的意见 • 批示是指导和推动面上工作,解决存在的问题的重要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 批示的特点:扼要性、指示性、权威性
批示的类型 • 即件性批示,是领导对呈报的紧急和重大情况的信息,随件作出的批示 • 预防性批示,是领导对未来情况和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预防性预测的批示 • 索求性批示,是领导对不太了解的或想要详细掌握的重要情况及问题、需要重点反馈的内容所作的批示
批示的类型 • 指导性批示,是领导充分肯定的某一经验、方法、措施和作法,经推广对面上工作起指导作用的批示 • 探研性批示,是领导对还未看准的新事物和新作法,还未成熟定论的新观点和新理论等提出的探研意向 • 协调性批示,是领导从全局出发,对涉及有关几个部门共同抓管的某项工作或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的处理意见
批示的类型 • 查办性批示,即领导对有关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和涉及党务、政务范畴的案件的处理所作的批示 • 会签性批示,是领导对几大部门必须合发的文件、纪要或某种政策性规定草案的制定所各自提出的基本意见 • 纠偏性批示,是领导为纠正决策方案实施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所提出的处理意见 • 指令性批示,是领导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或某项工作的实施等作出的明确指示
通知 • 通知是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规章、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和聘用干部的一种公文 • 通知的特点:广泛性、周知性、时效性
通知写作中常犯的错误 • 发布指示、安排工作的通知,要在结尾处提出贯彻执行的有关要求。有的会议是要求有关人员必须参加的,这也要在结尾处提出明确要求。而有的同志写作中往往忽视这一点 • 时间、地点、对象、什么事、为什么这五个方面在通知中一般应该写齐全,而有的同志写作中往往写不全
通报 • 通报是上级把有关的人和事告知下级的公文 • 运用范围广。表扬好人好事,批评错误和歪风邪气,通报应引以为戒的恶性事故,传达重要情况以及需要各单位知道的事项 • 目的是交流经验,吸取教训,教育干部、职工群众,推动工作 • 通报分为三类:表彰性通报、批评性通报和情况通报
通告 • 通告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对人民群众、机关团体公布应当遵守和周知的事项的公文
通告的种类 • 从内容上分类,一类为全国范围内的重大法规性通告,一类为针对某一项工作或专门问题发布的通告 • 从效用上分类,又可分为制约性通告和周知性通告。前者属于在一定范围内,为保证某一项工作的开展与某项活动的进行,而发布的规定性措施
通告与布告、公告的区别 • 通告所宣告的事项多属于专业性或业务性的,多涉及公安、交通、金融方面,而布告内容广泛得多,涉及面较广;公告为重大事项的发布 • 通告适用的范围,不仅仅限于上级对下级,不相隶属的单位也可使用。它有具体范围和时限性。通告发布的形式较多,可登报,可广播,可张贴。布告以张贴为主,公告多广播、登报
函 • 函是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或者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事项时所使用的公文 • 函,从广义上讲,就是信件。它是人们传递和交流信息的一种常用的书面形式。但是,作为公文法定文种的函,就已经远远地超出了一般书信的范畴,不仅用途更为广泛,最重要的是赋予了其法定效力 • 函作为一种公文,与其他公文文种一样具有权威性
函的特点 • 沟通性。这一平行文种的功能,是其他公文所不具备的特点 • 灵活性。行文关系灵活,格式灵活 • 单一性。一份函只宜写一件事项
撰写函件应注意的问题 • 要严格按照公文的格式写函 • 函的写法以陈述为主,只要把商洽的工作,询问和答复的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的事宜写清楚就行 • 语气要恳切,态度要谦逊,语言要朴实, • 函的结尾,一般常用“即请函复”、“特此函达”、“此复”等惯用语,有时也不用
总结 • 我们介绍了讲话稿、演讲稿、意见、命令、制度、工作计划、总结、述职报告、调查报告、简报、会议纪要、请示、报告、汇报提纲、批复、批示、通知、通报、通告、函等20种常用公文的写作 • 既要掌握好一般规律,又要结合具体实际;既要了解每一公文特点,又要熟知各种文体的共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