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 likes | 751 Views
爱因斯坦、霍金与相对论的发展. 物含妙理总勘寻 --颐和园铜亭. 主讲:北京师范大学 赵峥教授 2004 年 10 月北师大 04 届博士政治课讲座. 赵峥教授. 1943 年 8 月出生于四川成都。 1967 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 1981 年于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获硕士学位(导师刘辽教授), 1987 年于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获博士学位 (导师普利高津教授,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曾任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物理系主任。 现为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 理论物理博士生导师、 教育学博士生导师,
E N D
爱因斯坦、霍金与相对论的发展 物含妙理总勘寻 --颐和园铜亭 主讲:北京师范大学 赵峥教授 2004年10月北师大04届博士政治课讲座
赵峥教授 1943年8月出生于四川成都。 1967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 1981年于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获硕士学位(导师刘辽教授), 1987年于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获博士学位 (导师普利高津教授,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曾任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物理系主任。 现为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 理论物理博士生导师、 教育学博士生导师, 中国引力与相对论天体物理学会理事长。
赵峥教授长期从事理论物理的教学与研究, 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过统计物理、量子力学、近代物理学进展、物理学史、广义相对论、黑洞物理学和弯曲时空量子场论等课程。 参加和承担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相对论、黑洞物理等领域发表论文100余篇, 在黑洞热性质、时空奇点、钟速同步和热力学的关系等方面有创新性的工作。 1986年、1996年两次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要著作有《黑洞的热性质与时空奇异性》、《黑洞与弯曲的时空》,主要著作有《黑洞的热性质与时空奇异性》、《黑洞与弯曲的时空》, 科普著作有《探求上帝的秘密-从哥白尼到爱因斯坦》、《物理学与人类文明》,其中《黑洞的热性质与时空奇异性》和《探求上帝的秘密》分获第11届和第12届中国图书奖。 赵峥教授长期为学科教学论专业的研究生、课程班学生、教育硕士讲授“近代物理概论”、“爱因斯坦与霍金的宇宙”等课程。 2000年开始担任国家教育部中学《科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2001年开始主持编写初中《科学》试验教材,该教材已开始在部分地区试用。
1642年1月8日,伽利略逝世, • 同年圣诞节牛顿诞生 • 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 • 霍金(1942年2月18日~) • 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的那一天霍金诞生了 • 相对论(狭义相对论):1905年 • 广义相对论:1915年 • 明年是相对论发表100周年,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 • 谨以本讲座做为纪念活动的前奏!
爱因斯坦生平: 1879年3月14日 诞生于德国乌尔姆 中小学时代 德国慕尼黑 1895年 瑞士阿劳中学补习班一年 1896~1900年 苏黎世工业大学 1902~1909年伯尔尼发明专利局 1909~1914年 进入大学工作 (瑞士、布拉格等地) 1914~1933年 德国物理研究所所长, 柏林大学教授,院士 1915年 提出广义相对论 1933~1955年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所
科研情况(发表论文): • 1901年发表论文1篇 • 1902年发表论文2篇 • 1903年发表论文1篇 • 1904年发表论文1篇 • 1905年发表论文5篇 • 测定分子的大小(博士论文) • 布朗运动 • 相对论 • E=mc2 • 光子说
相对论(狭义相对论 Special Relativity) • 光是电磁波,是以太的波动 • 理论上的困难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光速C是一个常数 光速对不同参考系应不同,不应是同一个C值 作为相对性原理表达式的伽利略变换
实验上的困难 • 地球相对于以太运动吗? • 光行差现象:地球相对以太有运动
洛伦兹等人为解释迈克尔逊实验提出(1892年)洛伦兹等人为解释迈克尔逊实验提出(1892年) 洛伦兹收缩
x’=x-vt y’=y z’=z t’=t x’= y’=y z’=z t’= 洛伦兹变换 伽利略变换
洛伦兹的观点 放弃相对性原理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只对绝对空间正确 (光相对绝对空间的速度是c) 存在洛伦兹收缩 用洛伦兹变换取代伽利略变换 (两种变换不仅数学形式不同,而且物理解释也不同)
1905年爱因斯坦在不知道洛伦兹工作的情况下 光行差现象 斐索实验 (迈克尔逊实验) 从 相对论原理 光速不变原理 爱因斯坦的理论受到洛伦兹的反对, 洛伦兹称其为相对论 考虑 洛伦兹变换
相对论提出 动尺收缩, 动钟变慢, 双生子佯谬,
2、广义相对论(General Relativity) 1)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困难 2)广义相对论的物理基础 3)广义相对论的数学基础 4)广义相对论的核心 5)实验验证
1)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困难 惯性系无法定义 万有引力定律纳不进相对论框架
2)广义相对论的物理基础 广义相对性原理 等效原理 马赫原理
3)广义相对论的数学基础: 黎曼几何与张量分析 欧氏几何、罗氏几何(鲍耶、高斯、罗巴切夫斯基)、黎氏几何
4)广义相对论的核心 场方程 运动方程 万有引力不是真正的力,是时空弯曲的表现 行星绕日运动 物质使时空弯曲 时空曲率 物质 测地线方程 地球上的自由落体运动 都是惯性运动 (伽利略的有趣“错误”)
5)实验验证 引力红移、 光线偏折、 行星轨道近日点的进动
3、膨胀的宇宙 1915年 广义相对论 1917年 爱因斯坦:有限无边均匀静态宇宙 1922年 弗利德曼:膨胀或脉动的宇宙 1929年 哈勃定律:V=HD 1948年 α、β、γ的大爆炸模型(伽莫夫) 1965年 发现微波背景辐射(彭齐亚斯、威尔逊) 1979年 古斯(A.Guth)暴胀模型
宇宙项: 宇宙项 (1917年提出,1923年放弃)
暗物质与暗能量 亮星0.5% 重子 4% 中微子 0.3% 冷暗物质 29% 物质 暗物质 起源于λ 动力学暗能量 GR在宇观尺度失效 暗能量 65%
4、黑洞 1)从牛顿理论预言(200年前,拿破仑时代) 米歇尔(1783) 拉普拉斯(1796) 最亮的星有可能是看不见的 ( 暗星) ≤ ≥
《天体力学》 第一版(1796年)、 第二版(1799年)、 第三版(1808年) 第三版中去掉“暗星”的预言 原因: 1801年托马斯·杨完成干涉实验, 光的波动说(惠更斯)战胜微粒说(牛顿) 神童、奇才-托马斯·杨(Thoms Young)英国人
2)从广义相对论预言 *1916年 史瓦西解,史瓦西时空中的奇点与奇面 *1939年奥本海默从GR预言黑洞,r= (静态,球对称) (遭到爱因斯坦, 爱丁顿,惠勒等人反对) 当时已经发现白矮星(天狼B星)并已预言了中子星(1932年朗道)
3)白矮星与中子星 A、天狼星(大犬座α)天空中最亮的恒星,距我们9光年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 -屈原九歌(七)东君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东坡江城子 密州出猎
*1834年发现天狼星位置有周期性变化 天狼B星是白矮星,密度175kg/cm3,表面温度1万度1862年发现天狼伴星(B 星) 白矮星靠电子间泡力斥力支撑。 钱德拉塞卡:相对论性电子气; 白矮星质量上限1.4M 钱德拉塞卡与爱丁顿的争论,泡力的观点
B、中子星与奥本海默极限 中子的发现: 约里奥·居里夫妇(1931年) 查德维克(1932年) 1935年的诺贝尔物理奖与化学奖 中子的预言: 1932年郎道 中子星的质量上限 2~3M: 1939年奥本海默 中子星(脉冲星)的发现 1967年 休伊士与贝尔 巡天观测, “小绿人”
4)黑洞研究的高速发展(1963-1974) 1961 年Kerr解 转动、轴对称时空 1964年 奇性定理 1967年 中子星的发现、无毛定理 1971年 面积定理 1972年~1974年 黑洞热力学 1974年 霍金辐射 80年代后 无重大进展
A、黑洞热力学的建立(主要几步) ①无毛定理,M,Q,J (1967年,伊斯雷尔等) ②面积定理 (1971年 ,霍金) ③黑洞面积就是熵 (1972年, 贝根斯坦) δA≥ 0 ,即δS≥ 0 Bekenstein 公式: 转动带电刚体: 普通热力学 ④霍金等人反对,但给出黑洞力学四定律 (1973年) ⑤Unruh效应:在真空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观测者,发现自己处于热浴之中,T∝a ⑥霍金辐射:黑洞通过量子隧道效应产生热辐射,T∝K
B、关于奇点定理 ①黑洞与白洞的奇点、奇环,大爆炸宇宙的奇点 ②卡拉特尼可夫与栗弗席兹的错误 ③彭若斯的工作,奇点看作时间的开始与结束。(1964年) ④霍金的工作,(彭若斯与霍金 1969) 奇性定理指出:时间一定有开始和结束。 此定理极为重要,但可能未做到头,且首功属于Penrose.
5、爱因斯坦、霍金在历史上的地位 1)、爱因斯坦的成就 SR、GR,统一场论?光子说、 与哥本哈根学派的论战、 爱因斯坦-玻尔统计、 激光(受激辐射) 2)霍金的成就: 面积定理 δA≥ 0 霍金辐射(最重大成就) 奇性定理(首功属于彭若斯) 建立黑洞热力学 显示出相对论与热力学之间可能有本质的联系!
3)谁是最伟大的科学家 20世纪初:谁是第二伟大的科学家? 爱因斯坦?玻尔? 20世纪中:爱因斯坦与牛顿并列, 玻尔是本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20世纪末: 杨 振 宁 认为: 爱因斯坦、狄拉克、朗道 美利坚哲学学会: 爱因斯坦、狄拉克、杨振宁 美国富兰克林学会: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杨振宁
4)杨振宁的主要贡献: 规范场: (1953年 31岁) 宇称不守恒 (1956年 34岁) 杨-巴克斯特方程 (1967年 45岁) 李政道(31岁)、杨振宁(35岁) 获诺贝尔奖(195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