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k likes | 1.64k Views
展览空间设计. 一、概述:. 1 、 “ 展示 ” 的定义: 以综合物、人、场等要素最佳空间关系为手段,以传达特定信息为目的的展览、演示活动。. 2 、 “ 展示 ” 的要素: 1 )、物 —— 展品 产品 商品 品牌 企业形象 展示设计的主体(固定及流动要素). 2 )、人 —— 观众 有目的的观众(显在受众) 无目的的观众(潜在受众) 观展行为心理 无意 - 注意 - 兴趣 - 审视 - 思考 - 比较 - 记忆; 远观吸引、中观明确、近观深入 展示设计的客体(流动要素). 3 )、场 —— 场地 展览场地
E N D
一、概述: 1、“展示”的定义: 以综合物、人、场等要素最佳空间关系为手段,以传达特定信息为目的的展览、演示活动。
2、“展示”的要素: 1)、物——展品 • 产品 • 商品 • 品牌 • 企业形象 • 展示设计的主体(固定及流动要素)
2)、人——观众 • 有目的的观众(显在受众) • 无目的的观众(潜在受众) • 观展行为心理 无意-注意-兴趣-审视-思考-比较-记忆; 远观吸引、中观明确、近观深入 • 展示设计的客体(流动要素)
3)、场——场地 • 展览场地 • 展品陈列设备 • 观众的观展行为空间 观众的观展、流动、交往、休息及 知觉需要的空间大小和形态 • 展品的陈列空间 展品、陈列道具与设备所占的空间大小及形态 • 场-展示设计的固定要素
4)、空间 • 三要素的综合概念 • 物 展品陈列 人 参观环境 场 展品放置物 • 动态和静态的综合 • 二维和三维的综合
3、“展示”的特性: 1)、空间特性: • 开放性 • 表现性 • 序列性 • 多维性 ——人流及信息转换 ——流动的空间组合 ——连续的心理效应 ——时空的完美结合 • 综合性
2)、展示环境: • 可视性 • 舒适性 ——行为舒适性 ——心理舒适性 • 安全性
4、“展示”的分类: 1)、商业类: • 专题展示: ——展览、展销、洽谈、交易会 ——大型产品展示 ——中小型产品展示 ——文字与图片展示 • 商业环境展示: ——购物中心 ——超级市场 ——专卖店
2)、文化类: • 教育功能 ——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自然馆等 • 宣传功能 ——博览会、成就展、发布会、展览会等 • 公共功能 ——公共标示等 • 宗教功能 ——祭典、游行、表演等
3)、标准展 ——利用标准展板及龙骨简易拼装的标准展示形式 4)、特型展 ——以大体量的异型构件为主的个性化的展示形式
二、展示设计 1、设计背景: 1)、甲方参展意图、目的 2)、企业及产品分析 3)、环境 4)、观众 5)、时间 6)、预算
2、设计定位: 品牌——主题——形式 充分理解参展商的品牌形象,万变不离其宗,在丰富多彩的设计中始终贯穿企业品牌特征,通过主题的定位、独特的形式表现品牌。
3、功能设计: 1)、位置分析: 确定该展位在展馆中的位置,以便分析人流的方向、聚散通道、防火通道及展示主立面方向。面向展馆的主入口方向,设计醒目的标识和造型——“远观展示构造。
在多个展位组合起的展示空间,划分平面功能的重点在于设计参观流线,设计出观众“观望——进入——参观——回顾——离开”的一系列心理空间。在多个展位组合起的展示空间,划分平面功能的重点在于设计参观流线,设计出观众“观望——进入——参观——回顾——离开”的一系列心理空间。 以流线为脉,以形象为骨,在“骨脉”的互动中,表现展品的点睛之笔,构成展示设计的主体构架。
2)、平面布局 必要功能、主要功能、次要功能、辅助功能的安排。 人流路线的组织。
4、构造设计: 1)、远观展示构造: 特点是尺度较大,有一定的高度,造型新颖并具代表代表性,有醒目的标识系统。
结构——展示功能、结构支撑功能 • 多方位视角 • 主体立面 • 开敞空间 • 照明 • 色彩
2)、中观展示构造: 观众 接近、进入展位时形成的空间关系,构架、陈设、展品、文字图片都应有良好的空间序列和布局,使观众行走自如,参观便捷、愉快。
3)、近观展示构造: 近距离参观,视线集中在展品和版面上。 • 支撑和承托 • 展板的统一变化 • 人体工程学 • 局部投照光
5、展示空间设计: 展示空间是室内设计、建筑设计、企划设计的综合体,是最具包容性的综合设计艺术,在不断满足参展商的商业目的的同时,自身也形成为一门独立的设计形式。
1)、空间序列 展示活动在时空中表现为一序列的过程,这种较为复杂的、综合的活动过程,要求展示空间序列具有较丰富的层次。 用实体限定来创造“启、承、转、合”、具有情感色彩、影响人的心理情绪的多维空间是展示序列设计的主旨。
(1)、序列的全过程: • 起始阶段——远观构造、门头、外立面等。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是起始阶段考虑的主要核心。 • 过渡阶段——入口、门厅、接待区等。在序列中承前启后,根据需要可表现不同层次,对高潮出现前所应具有的引导、启示、酝酿、期待是该阶段考虑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