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691 Views
第二組 組員 :11.28.24.23.16. 賽夏族. 盛大的矮靈祭. 賽夏族人口分布圖. 賽夏族的經濟生活. 自古以來 就是賽夏族的主要生業 , 使牛、馬等獸力,也不施用肥料,農耕器具也很簡單,只使用簡單的手鍬、鍬等開闢斜坡地,栽種穀、菜而已,搬運的農具有背簍等。 由於賽夏族人耕地不懂得施用肥料,在連續耕種了三至五年後,地已耗盡,變成不適合穀、菜等之生長,於是不得不遺棄該地耕地 。. 休 耕地休耕至少五 至八年, 等待地力 恢復之後 ,又重新回到休耕地耕作。由於生產工具的限制,一般上他們付出的 勞力 比 收穫少 。
E N D
第二組 組員:11.28.24.23.16 賽夏族
賽夏族的經濟生活 • 自古以來就是賽夏族的主要生業,使牛、馬等獸力,也不施用肥料,農耕器具也很簡單,只使用簡單的手鍬、鍬等開闢斜坡地,栽種穀、菜而已,搬運的農具有背簍等。 • 由於賽夏族人耕地不懂得施用肥料,在連續耕種了三至五年後,地已耗盡,變成不適合穀、菜等之生長,於是不得不遺棄該地耕地。
休耕地休耕至少五至八年,等待地力恢復之後,又重新回到休耕地耕作。由於生產工具的限制,一般上他們付出的勞力比收穫少。休耕地休耕至少五至八年,等待地力恢復之後,又重新回到休耕地耕作。由於生產工具的限制,一般上他們付出的勞力比收穫少。 • 休耕地的開墾一般都在冬期稻米收穫完成後舉行,方法是砍除雜木與大樹,明年的三月焚燒之後,才掘地翻土。
賽夏族飲食文化 • 賽夏族的主食是米與番薯,其次是芋頭及小米。豆類、瓜類、菜類、藜、筍及鳥獸、魚貝之肉類等則是副食。本族的飲食每日有早、午、晚三回,但是沒有勞動而終日在家時,經常省略午餐。此外本族有每餐更換主食的習慣,例如早餐吃米飯,午餐就吃甘薯,晚餐則吃小米飯或芋頭等。每餐一家團圓圍著飯桌,蹲坐飲食。飯桌用方形木板做成,上面放置鍋子裝飯、食器等。人數多時,婦女單獨也設一桌。
本族已模仿漢族,在飲食時使用筷子,並且盛飯用飯碗,肉類及其他的副食用大盤子盛放在飯桌上,各自用筷子取用。飲食的用具有瓢、竹筒、盆子、甕等,大體上和泰雅族相同。本族已模仿漢族,在飲食時使用筷子,並且盛飯用飯碗,肉類及其他的副食用大盤子盛放在飯桌上,各自用筷子取用。飲食的用具有瓢、竹筒、盆子、甕等,大體上和泰雅族相同。 漢族: 漢族是中國56個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人口10. 42億(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漢族是原稱為“華夏”的中原居民,後同其他民族逐漸同化、融合,漢代開始,稱為漢族。
賽夏族紋面特色 • 早期的台灣原住民族很多都有紋身的傳統,但只有賽夏族與泰雅族有「紋面」的習俗。賽夏族男子於成年時,在上額及下顎各刺一列紋飾,女子僅刺在上額,不像泰雅族在雙頰刺上寬邊的V形紋飾。紋面的方法是先用木槌將刺針拍入皮膚,再用竹、籐將流出的血跡刮除,最後再將油彩塗上(煙墨或植物的葉汁),須重覆二~三次左右才算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