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likes | 346 Views
期貨市場發展之 沿革、功能及現況. 第二章. 本章內容. 期貨市場發展之沿革 期貨市場的功能 期貨市場發展的現況與趨勢 結語. 期貨市場發展之沿革. 期貨市場乃是由現貨交易 、遠期契約逐漸發展而成。期貨契約從最早期的農產品、金屬及能源等商品期貨發展至目前活躍於市場上的外匯、利率及指數等金融期貨,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及經濟需求 。. 期貨市場的功能. 避險的功能 投機的功能 價格發現的功能 套利的功能. 避險的功能. 擁有現貨的投資人可利用期貨來規避未來價格波動的風險。
E N D
期貨市場發展之沿革、功能及現況 第二章
本章內容 • 期貨市場發展之沿革 • 期貨市場的功能 • 期貨市場發展的現況與趨勢 • 結語
期貨市場發展之沿革 • 期貨市場乃是由現貨交易、遠期契約逐漸發展而成。期貨契約從最早期的農產品、金屬及能源等商品期貨發展至目前活躍於市場上的外匯、利率及指數等金融期貨,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及經濟需求。
期貨市場的功能 • 避險的功能 • 投機的功能 • 價格發現的功能 • 套利的功能
避險的功能 • 擁有現貨的投資人可利用期貨來規避未來價格波動的風險。 • 例如某一上市電子公司董事長持有此一公司大部分股權,為了經營權,短時間內不可能出售股權,但臺灣股市波動甚大,擔心未來公司股價下跌,為了避免自己財富縮水,可出售臺灣電子類股股價指數期貨來規避其持有自身公司股票之系統性風險。 • 提供商品的供給者或需求者可利用期貨來轉移其可能遭受到的價格變動風險。 • 例如: 未來有商品供給者 擔心未來價格下跌 可買進期貨來避險。 未來有商品需求者 擔心未來價格上升 可賣出期貨來避險
投機的功能 • 有時投資人並不擁有現貨而投資期貨,其著眼點在於根據自己對市場價格變動之預期,從事期貨交易來獲取利益。 • 例如投資人預測未來石油供應量將短缺,油價即將上漲,則可以買進紐約商品交易所的含鉛汽油期貨,並期望未來以較高價格平倉獲利。 • 避險者與投機者的差別: • 避險者:不願意承擔價格變動風險,利用期貨進行避險。 • 投機者:有能力且願意承擔風險,藉著風險承擔獲取投機利益。 • 投機者存在的原因: • 擁有現貨想要避險的投資人有限。 • 買賣方對於價格談不攏,面臨無法撮合的窘境,阻礙避險交易的進行。
價格發現的功能 • 期貨市場以公開、透明的人工喊價或電子撮合方式進行交易,社會大眾隨時可透過各種媒體了解成交價格、各種商品未來的現貨價格資訊。各種商品在期貨市場的交易結果亦可反映商品的供給與需求狀況,因此期貨市場自然成為決定商品價格的場所。 • 以股價指數期貨為例: 指數市場與現貨市場呈現正價差 顯示當時投資人對未來現貨市場看漲。 指數市場與現貨市場呈現逆價差 顯示當時投資人對未來現貨市場看跌。
套利的功能 • 套利交易主要為買進價值低估的商品,賣出價值高估的商品,有期貨與現貨間的套利,也有期貨商品間的套利,期貨商品間的套利一般分為跨期套利、跨市套利和跨商品套利。 • 例如同樣以臺灣加權指數為標的的臺灣交易所發行股價指數期貨,與新加坡交易所發行的臺股指數期貨價格呈現一高一低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選擇買進低估者並賣出高估者進行價差交易以套取利潤,此即為跨市套利。
期貨市場發展的現況 • 期貨市場自1848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成立以來,即以迅速的速度持續成長,目前在全球期貨交易所交易的期貨商品多達上百種,2002年成交的期貨契約則為二十一億四百七十七萬七千七百一十六口。
表2-3 2002年全球個別期貨合約交易量成長及衰退排名
期貨市場發展的趨勢 • 交易所由會員制改為公司制 • 交易所之整合 • 交易所股票上市 • 交易所策略聯盟 • 電子交易系統取代人工喊價 • 小型股票相關期貨的推出
交易所由會員制改為公司制 • 會員制的缺點: • 無營利的壓力,缺乏追求成長的動機 • 會員本身是市場的管理者亦為市場的使用者 • 會員人數眾多,會員意見整合不易 • 轉為營利機構後,公司的利益即成為發展及營運方向之最大考量,只要是對交易所有利的,即可以迅速地作成決策並據以執行。
交易所由會員制改為公司制(續) • 下表為近幾年交易所由會員制改制為公司制之情形:
交易所之整合 • 整合的目地是為了擴大市場規模、增加業務種類及產品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等利益 • 下表為近幾年交易所合併之情形:
交易所股票上市 • 股票上市後可增加交易所的籌資能力,用以投資先進的交易設備等,提升交易所的競爭能力。 • 下表為近幾年交易所股票上市的情形:
交易所策略聯盟 • 為了增加本身的競爭優勢,提供投資者更多樣化的產品、提高投資人交易的便利性、降低交易成本並且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交易所間彼此的策略聯盟因應而生。 • 近幾年交易所間策略聯盟的方式包括商品跨市場掛牌、交易系統的連結、保證金互相沖銷、共同開發使用交易平臺、跨國交易所的整合、合併與讓售及合組新公司等。
電子交易系統取代人工喊價 • 電子交易系統的低成本優勢,配合網際網路的無遠弗屆,使得電子交易系統逐漸取代人工喊價的交易池交易,吸納來自全球各地的交易者。 • 例如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2002年電子化交易平臺GLOBEX的交易量較2001年提高142%,逹到近1.94億口。
小型股票相關期貨的推出 • 其交易成本較低 • 例如: • E-Mini S&P 500指數期貨的合約價金僅為原S&P 500指數期貨的五分之一。 • 臺灣期貨交易所於2001年4月推出的小臺指,其合約規格僅為大臺指的四分之一。
結語 • 本章首先介紹了期貨市場發展之沿革,期使讀者從中了解期貨的演進過程,並進一步意會期貨交易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