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 likes | 852 Views
共同參與 21 世紀國家希望大工程 - 12 年國民基本教育. 教育部 十二年國教專案 辦公室 郭淑芳執行秘書 101 年 12 月 18 日. 壹、前言. 一、請看影片. 適性揚才. 成就每一個孩子. 二、教育的本質. 教育 是 ~ 個人 發展、 社會 進步 、 國家 建設與 人類永續 的 根基 教育 革新 必須 ~ 以 教育本質 為 核心 , 順應 國內外環境變遷 之 需求. 個人 發展 : 教育 是 引導 孩子成長, 教導其發展人性 、 培養人格 、 改善人生 ,期使 每一個人 都 能 ~ 充分發揮 天賦、才能與潛能,成就 孩子 的 成功 。
E N D
共同參與21世紀國家希望大工程- 12年國民基本教育 教育部十二年國教專案辦公室 郭淑芳執行秘書 101年12月18日
一、請看影片 • 適性揚才 • 成就每一個孩子
二、教育的本質 教育是~ 個人發展、社會進步、國家建設與人類永續的根基 教育革新必須~ 以教育本質為核心,順應國內外環境變遷之需求
個人發展:教育是引導孩子成長,教導其發展人性、培養人格、改善人生,期使每一個人都能~個人發展:教育是引導孩子成長,教導其發展人性、培養人格、改善人生,期使每一個人都能~ 充分發揮天賦、才能與潛能,成就孩子的成功。 • 社會進步、國家建設:教育不僅是幫助個人成長,它亦藉由創造知識、技能、價值而改變人類生活方式,使國家能在民主社會中安定和諧而穩定持續的發展 教育也是國力的根基、社會進步的關鍵。 • 人類永續:反思地球失衡的發展,追求人類更為長久的和平與繁榮,教育是關鍵,許多國家認為從教育改革著手,可以減少貧困、創造一個可持續發展、促進和平和全球繁榮的新契機(UNESCO,2010)
三、當前教育改革重要課題 • 個人發展與人才培育 1.多元智能發展(現在:重考試) 2.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教育(現在:偏智) 「遠見雜誌」與104人力銀行發表「2011年大學評鑑調查」
當前教育改革重要課題 • 教育實踐公平與正義: 當前教育呈現三不均 1.公私立不均 2.城鄉不均 3.高中高職不均
貳、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規劃理念與內涵
一、緣起 1.歐美國民教育權的理念已由義務說轉為兼具義務與權利說 2.我國國民教育因應時勢從初等教育延長至高級中等教育 3.大幅增加高級中等教育投資以帶動新世紀整體教育革新 4.建立延長國民基本教育的共識以穩健推動新世紀百年樹人領航計畫
72年開始倡議歷經近30年之後研議 二、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歷史時刻-歷經長時間的倡議。審慎規劃與準備
三、政策定位 • (一)形成共識,啟動延長 • (二)分二階段,穩健推動 • (三)機會均等,穩健推動 • (四)自願入學,不必強求 • (五)免繳學費,減輕負擔 • (六)縣市為區,免遷戶籍,就近入學 • (七)校校優質,公私立皆好 • (八)類型多元,適性選擇 • (九)免試為主,特色招生為輔 • (十)教學正常,確保素質
四、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內涵 •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分為兩階段 • 前段:九年國民教育 • 銜接:三年高級中等教育 PS.學前教育:不納入國民基本教育, 但採階段性免學費補助 • 後三年,主要內涵是~ 普及、免學費、非強迫入學、免入學考試為主 概念圖詳下一頁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內涵 國民基本教育 高中職 (含五專前三年) 國小 幼兒園 國中 18歲 15歲 6歲 12歲 高級中等教育 學前教育 九年國民教育 普 及 免學費 非強迫入學 免入學考試為主 普 及 免 學 費 強迫入學 免入學考試 普 及 5歲免學費 非強迫入學 ※民國103年實施,100年8月以後入學的國中新生適用 ※學前教育不納入國民基本教育,但採階段性免學費補助
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系統架構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系統架構 黃 金 十 年 百 年 樹 人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願景、理念、目標、方案關係圖
三大願景 成就每一個孩子、提升中小學教育品質、厚植國家競爭力的教育人省思 • 成就每一個孩子:與 • 提升中小學教育品質:眾星拱月與群星爭輝 • 厚植國家競爭力:升學一元與行行出狀元 因材施教 多元進路 升學偏智 前段後段班
五大理念 • 有教無類 • 因材施教 • 適性揚才 • 多元進路 • 優質銜接 • 正見(見) • 通識(識) • 慎謀(謀) • 明斷(斷) • 篤行(行) ~之~
六大目標 舒緩過度 升學壓力 培養現代 公民素養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引導多元 適性發展 均衡城鄉 教育發展 確保學生 學力品質 追求社會 公平正義 你我宜有的「共知」與「共行」!
七大面向 法制 全面免學費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1個方案 3個方案 優質化均質化 8個方案 宣導 課程與教學 2個方案 5個方案 入學方式 適性輔導國民素養 6個方案 4個方案 29個方案
七大面向 & 二十九個方案 面向 方案
面向 方案
肆、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四個視野
平等、正義、特色、適性 四個向度之教育視野 • 平等視野 • 正義視野 • 特色視野 • 適性視野 下一頁
平等視野:立足點 貫徹機會平等是教育最重要的原則 平等對待每個學生,不論其出身、資質、現在成就…,要相信每個學生都具有無限的可能。 平等對待每所學校,不分高中高職、不分公私立、不分城鄉,要重視每所學校都有其貢獻。 平等對待每位教師,不論任教學科、不論是人師、經師、良師
四個向度之教育視野 • 正義視野:中心點 體認教育是社會最基本的正義力量,教育具備正義特質,民主社會才得實現。 教育正義展現在: 扶助弱勢者,不論是經濟的、學習的、區域的弱勢。 珍視資優者,不論是學術的、職業的、體育的、 藝能的資優 重視普通者,他們是大多數,是社會最實在的 穩定力量。
特色視野:光亮點 理解特色創新人才是國家菁英教育的標的,要弭除特色招生等同明星學校的迷思。 校校要發展特色,但非校校要辦特色招生。 特色招生只要認證是優質學校,皆可申辦。 真有特色,才可能成功申辦。
適性視野:從起點到終點 輔導每個學生適性發展是最公平的教育;栽培每個學生適性揚才是最重大的教育成就。 落實適性輔導(從幼教—小學—國中—高中職—大學) 提供適性環境(學校、家庭、社會、課程、教學) 輔導適性選擇、助成適性發展。
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的優質、適性銜接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的優質、適性銜接 一、規劃理念
各級教育優質銜接 大專以上教育 高級中等教育 國中小教育 學前教育 教育促進個人向上發展 教育是國家最有利的投資
優質、適性 銜接 (三) 確保高中職優質教育 (二) 輔導 適性入學 四、 啟動大學選才調整研議機制 (一) 確保國中端學習品質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的優質、適性銜接 二、確保國中學習品質
(一)適性輔導 – 適性揚才 學生生涯輔導 提升相關政策 與制度之彈性 強化生涯發展教育 落實生涯輔導工作 讓每一位學生 繪製自己生涯的藍圖 邁向自己所願的未來 家長、社區、團體 及企業共同參與 強化教育人員 生涯輔導功能
界定基本學力 修法賦予權責 管控學習進展 教學行政 齊落實 學習腳步不延遲 提升學習品質 弭平學習落差 • (二)補救教學 -
(三)國中教育會考- 維持學力水準 讓學生瞭解自我的學習情形,不必因和他人比較,產生分分計較的考試壓力。 檢驗教師教學與學校的辦學成效,維持我國的學生學力水準。 國中應屆畢業生都應參加,免報名費
(四)國中活化教學列車—引動教學改變 • 每週推薦1位優秀的國中老師發表活化教學的理念及課程實施情形。 • 期藉以鼓勵教師激發學生好奇心,運用豐富、趣味的教學策略,設計吸引學生學習興趣之活動,藉以提升國中教學品質。 • 愛學網: http://stv.moe.edu.tw/?su=1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的優質、適性銜接 三、適性入學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入學方式核心精神: (一)規劃理念 選你所適、愛你所選成就每一個孩子
(二)現況分析 • 就孩子而言過度升學壓力、分分計較、大考小考不斷 • 就老師而言教師被迫以考試引導教學 • 就學校而言學校無法落實教學正常化 根本解決之道:入學方式改革
(三)入學方式改革 以『考試』為主的入學 適性入學 聯考入學 多元入學 民國90年以前 103年~ 90~102年 免試入學、特色招生 聯考 基測 興趣、性向、能力 會考:確保學力品質 12年國教著重適性入學,引導國中教學正常化、活化教學
(四)依據&目標 • 國民教育法第1條:國民教育依中華民國憲法第一百五十八條之規定,以養成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之健全國民為宗旨。 適性發展適性入學適性揚才 成就每一個孩子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的優質、適性銜接 四、確保高中職學習品質
(一)高中職優質學校 –提供適性優質就學 • 102年3月公布優質學校名單 • 區域足額優質學校,提供充分就學機會103學年度,各免試就學區優質高中、高職可提供國中畢業生100%以上之就學機會。 「校校優質化、區域均質化」「家長安心選、學生就近讀」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教育資源共享 適性課程發展 社區高中職均質化 高職優質化 高中優質化 特色課程創新 就近入學落實 國中 大專校院協助高中職優質精進計畫
(二)課程統整 101年10月完成高中高職實施特色課程具體方案 • 102年3月前完成高職化工群、商管群、動力機械群課綱微調,並請高中數學課綱微調應兼顧高職課綱章節順序。 • 102年7月底前完成微調現行普通高級中學自然領域(生物、物理、化學及基礎地球科學)課程綱要、數學課程綱要及相關配套措施。 105年完成中小學課程綱要及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實踐的支持系統。
高中高職及五專學生轉學(科) 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學籍管理要點 高中高職及五專學生申請適性轉學、班實施計畫 • (三)高中職適性轉銜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的優質、適性銜接 五、啟動大學選才調整研議機制
大專院校入學-多元入學管道 大學繁星 各國立大學提高繁星招生比率,從102年的10%逐年增加,106年增至15%。 技職繁星 • 每年提供2,000名以上國立及績優私立科技校院招生名額。 • 落實全國各地高職校校等值、校校有繁星。 教育部已啟動大學選才調整研議機制,預定於103年公告研議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