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 likes | 573 Views
杜仲的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姓名:洪义欢 学号: D08034 导师:陈建民教授. 1 、杜仲的概述 2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意义及方法 3 、杜仲的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4 、小结. 1 、杜仲的概述 杜仲 ( Eucommia ulmoides Oliver) 又名丝连皮、扯丝皮、丝棉皮、玉丝皮、思仲等 杜仲科落叶乔木,我国特有的第三纪孑遗植物,单科目、单种属植物,雌雄异株,异花授粉 分布于秦岭以南的陕西、四川、贵州、湖北、湖南等省,为 国家二级珍贵保护树种. 树皮 具有明显的降压、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药用价值.
E N D
杜仲的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姓名:洪义欢 学号:D08034 导师:陈建民教授
1、杜仲的概述 2、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意义及方法 3、杜仲的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4、小结
1、杜仲的概述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 又名丝连皮、扯丝皮、丝棉皮、玉丝皮、思仲等 杜仲科落叶乔木,我国特有的第三纪孑遗植物,单科目、单种属植物,雌雄异株,异花授粉 分布于秦岭以南的陕西、四川、贵州、湖北、湖南等省,为国家二级珍贵保护树种
树皮具有明显的降压、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药用价值树皮具有明显的降压、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药用价值 杜仲自古便以名贵中药材而著称
皮、叶、果实均含有杜仲胶,是天然橡胶生产的原材料皮、叶、果实均含有杜仲胶,是天然橡胶生产的原材料
目前存在问题: 传统中药中主要以皮为主,收获方式以砍伐剥皮为主,造成杜仲种质资源的严重破坏和丢失。
迫切需要解决的危机: • 保护杜仲种质资源,防止其濒临灭绝。 • 选育药用成分含量高、含胶量高、产皮量高、速生的优良树种。
2、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意义及方法 2.1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意义 遗传多样性是指种内基因的变化,包括种内显著不同的居群间和同一居群内不同个体间的遗传变异,亦称基因多样性。
2.1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意义 • 了解物种起源、 • 预测种源适应性、 • 估算基因资源分布、 • 进行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 • 确定核心种质并保存、 • 进行杂交育种的亲本选择
2.2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可以从不同层次来标记区别 • 形态特征 • 细胞学特征 • 生理生化特征 • DNA序列特征
形态学标记 • 多种植物上已构建了遗传图谱。 局限: • 需要寻找或人工诱变突变体,构建形态标记的时间很长 • 易受环境的影响 • 突变对有利形态标记会产生不利影响
细胞学标记 • 主要是根据细胞染色体核型及带型特征进行的一种标记方法。 局限: • 不同种类的植物核型通常不同 • 种植于水平居群间及居群内,其核型的特征差别不明显
生理生化标记 • 同工酶标记法,因为其表现为共显性;需要的材料少,简便,在种子或幼苗期就可以进行检测;结果较为稳定 局限: • 同工酶是基因的表达产物,容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和本身激素变化的影响 • 待检测者的亲缘关系太近,不能提供足够的多态性标记
DNA分子标记方法 • 不受季节、环境、组织、器官及植物发育阶段的限制 • 不影响目标性状的表达 • 多表现为共显性,可以十分方便的对隐性性状进行选择 • 不受基因表达与否的限制 • 在基因组上分布广、数量多(几乎是无限的) • 所需要的材料少
常用的DNA分子标记 •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 • 随机扩增多态性(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 •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AFLP) • 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
常用的DNA分子标记 1、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常用的DNA分子标记 2、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
常用的DNA分子标记 3、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
M S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Putative linked AFLP marker
常用的DNA分子标记 4、简单重复序列(SSR)
3、杜仲的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杜仲是雌雄异株,异花授粉,长期采用天然杂交的种子繁殖,加上不同地理环境的长期栽培,产生了地理生态变异。 依树皮的特征将杜仲分为4个变异类型:深纵裂、浅纵裂、龟裂和光皮 根据叶片形态特征分为:长叶柄杜仲、小叶杜仲、紫红叶杜仲 根据枝条、果实的特征分成若干类型
杜仲的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 由于杜仲的变异类型依上述标准难以掌握。 • 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杜仲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将有利于杜仲优良树种的选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 • 有关杜仲的分子水平的研究还处于非常低级的水平,查阅相关文献,仅寥寥数篇。
1、杜仲种群资源的鉴定 • 保存物种,要保存物种内性状的多样性,多样性消失,是物种消失的前提。 • 野生杜仲种群资源的鉴定是杜仲遗传多样性的保存,从而有利于物种的保存。 • 邓等通过AFLP法研究仅推测在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有一杜仲古树可能为野生植株。
陈等通过PCR的方法对杜仲25SrDNA5’端序列的克隆,将测定序列和其它12种植物同源序列比较,找到杜仲一特征性核苷酸序列,认为可用其开展杜仲与其伪品或替代品鉴别的研究。陈等通过PCR的方法对杜仲25SrDNA5’端序列的克隆,将测定序列和其它12种植物同源序列比较,找到杜仲一特征性核苷酸序列,认为可用其开展杜仲与其伪品或替代品鉴别的研究。
2、杜仲种群内多样性分析 利用RAPD分析认为杜仲种内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不同居群内部的遗传多样性很低。
2、杜仲种群内多样性分析 来自不同地区的杜仲样品的rDNA的ITS的同源性在96.9%以上,不能按照地区进行分组。
2、杜仲种群内多样性分析 Deng等通过构建杜仲的富集AC基因组文库发展了23个SSR分子标记,对10个居群中36个个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9个SSR具多态性,同一位点多态性最少有2个,最多可达到14个,杂合性变化范围在0.054-0.874之间,认为这些SSR标记可以作为研究杜仲居群遗传结构的有用工具。
4、小结 个人认为不足之处: 1、杜仲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还处于初级水平,单纯的区分野生种和杜仲的真伪;具多样性的分子标记太少,对杜仲聚类分析很粗方。 2、还没有报道多态性分子标记用于指导多目标育种。
需要解决问题: 1、将杜仲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提高到一个水平,找寻更多具遗传多样性的分子标记,更精确更有效的对杜仲进行野生种的鉴定和聚类分析。 2、方法上要求简便快捷,成本低,效率高。 3、找寻与相关基因连锁的多态性分子标记,真正用于指导多目标育种。
Thanks 请各位老师和同学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