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9

第五章 循环经济

第五章 循环经济. 一、循环经济产生过程 二、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三、循环经济的实施方式和类型 四、循环经济的定量评价 五、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 六、循环经济在全球的发展. 本章主要内容. 20 世纪 60 年代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出现,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 “ 宇宙飞船理论 ” 。 20 世纪 70 年代 :各国仍关心的是环境保护的末端治理方式。 20 世纪 80 年代 :人们注意到用资源化方式处理废弃物,历经了 “ 排放废物 ” 到 “ 净化废物 ” 再到 “ 利用废物 ” 的过程。

kade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五章 循环经济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 循环经济

  2. 一、循环经济产生过程 二、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三、循环经济的实施方式和类型 四、循环经济的定量评价 五、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 六、循环经济在全球的发展 本章主要内容

  3. 20世纪60年代: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出现,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宇宙飞船理论”。20世纪60年代: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出现,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宇宙飞船理论”。 20世纪70年代:各国仍关心的是环境保护的末端治理方式。 20世纪80年代:人们注意到用资源化方式处理废弃物,历经了“排放废物”到“净化废物”再到“利用废物”的过程。 20世纪90年代: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潮流,源头预防和全过程治理代替末端治理成为国家环境与发展政策的真正主流。 循环经济的起源

  4. 线性经济:在线性经济中,生产系统内是一些相互不发生关系的线性物质流叠加,进入系统和离开系统的物质流远大于系统内的物质交流;这造成地球资源大量开发和破坏,自然环境恶化;这是一种“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的线性经济线性经济:在线性经济中,生产系统内是一些相互不发生关系的线性物质流叠加,进入系统和离开系统的物质流远大于系统内的物质交流;这造成地球资源大量开发和破坏,自然环境恶化;这是一种“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的线性经济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在系统内部以互联的方式进行物质交换,以达到最大限度利用进入系统的资源和能源,从而形成“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通常包括四类主要的行为者:资源开采者、产品制造者、消费者和废物处理者 一、循环经济产生过程

  5. 末端治理是问题发生后的被动措施; 末端治理随着污染物浓度降低,治理难度和成本必然越来越高; 由末端治理而形成的环保市场,实质上产生的是虚假的和恶性的经济效益; 末端治理趋向于维持现有的技术体系; 末端治理使得组织满足于遵守环境法规; 末端治理缺乏对全球环境整体意识; 由于经济和科技的差异,末端治理阻碍发展中国家直接进入更为现代化的经济方式,加大在经济和环境方面对发达国家的依赖。 线性经济的弊病

  6. 循环经济与线性经济模式比较表

  7. 生态环境的弱胁迫性 资源利用的高效率性 行业行为的高标准性 产业发展的强持续性 经济发展的强推动性 产业增长的强集聚性 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

  8. 诸大建认为,在传统经济模式下,人们忽略了生态环境系统中能量和物质的平衡,过分强调扩大生产来创造更多的福利;而循环经济则强调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和谐,着眼点在于如何通过对有限资源和能量的高效利用,如何通过减少废弃物来获得更多的人类福利,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诸大建认为,在传统经济模式下,人们忽略了生态环境系统中能量和物质的平衡,过分强调扩大生产来创造更多的福利;而循环经济则强调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和谐,着眼点在于如何通过对有限资源和能量的高效利用,如何通过减少废弃物来获得更多的人类福利,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 循环经济=生态经济?

  9. 循环经济学:以“自然—人类社会—空间”三维系统为支撑,研究在既定资源存量、环境容量、生态阈值综合约束下,以缓解资源、环境、生态问题为目标,运用经济学方法研究物质流、能源流的运行机理、方式、技术、效率、机制的一门应用经济学科。循环经济学:以“自然—人类社会—空间”三维系统为支撑,研究在既定资源存量、环境容量、生态阈值综合约束下,以缓解资源、环境、生态问题为目标,运用经济学方法研究物质流、能源流的运行机理、方式、技术、效率、机制的一门应用经济学科。 循环经济=生态经济?

  10. (1)循环经济学是以“自然—人类社会—空间”三维视角为研究的切入点。因此,循环经济学中的空间概念,将跨越生态系统、资源系统、环境系统以及各个产业内部系统和产业系统之间,以及社会-经济系统,而在更为广泛的空间内寻求物质流、能源流配置效用的最大化。(1)循环经济学是以“自然—人类社会—空间”三维视角为研究的切入点。因此,循环经济学中的空间概念,将跨越生态系统、资源系统、环境系统以及各个产业内部系统和产业系统之间,以及社会-经济系统,而在更为广泛的空间内寻求物质流、能源流配置效用的最大化。 循环经济=生态经济?

  11. (2)循环经济学是深生态学的应用与发展。 深层生态学从生物圈的角度来评价污染,关注每个物种和生态系统的生存条件,而不是把注意力完全集中于它对人类健康的作用方面。 循环经济学不是一个解决局部或部分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经济科学,而且从更深层次的问题揭示、更大范围的系统设计、更为有效和长久的解决措施方面,来提升“自然—人类社会—空间”三维系统的运行效率。 循环经济=生态经济?

  12. (3)循环经济学的研究目标是着重借鉴经济机制与杠杆,合理组织资源利用、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与保护(3)循环经济学的研究目标是着重借鉴经济机制与杠杆,合理组织资源利用、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与保护 (4)循环经济学的学科性质是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应用经济学。从技术经济学角度看,循环经济实际上是一种技术范式的革命。目前的一些分析十分注重将技术经济的分析应用到循环经济研究的具体领域。 循环经济=生态经济?

  13. 3R原则: 减量化(Reducing) 再利用(Reusing) 再循环(Recycling) 二、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14. 4R=3R+再制造原则(REPRODUCING)(徐匡迪) 4R=3R+再思考原则(RETHINKGING)(季昆森) 4R=3R+再组织原则(REORGANIZING)(崔铁宁等) 4R=3R+再回收原则(RECYCING)(崔和瑞) 6R= 3R+可再生(RENEWABLE)+可替代(REPLACE)+恢复与重建(RECOERY)(李赶顺) 新3R = 算帐(RECKONING) + 调整(READJUSTING) +重构(RECONSTRUCTING)(丁同玉)

  15. 要求用最少的原料和能量进行生产活动,特别是控制使用有害、有毒物质;要求用最少的原料和能量进行生产活动,特别是控制使用有害、有毒物质; 属于输入端控制方法 循环经济的第一法则是要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设计产品的再使用与资源化;即必须将重点放在预防废物产生而不是产生后治理 2.1 减量化原则

  16. 2.1 减量化原则 我国化肥生产、消费和利用率 • 化肥利用率低,不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更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 • 化肥污染的特点是量大、面源、潜伏性强。

  17. 1、水体含氮量过高会导致富营养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1、水体含氮量过高会导致富营养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2、地下水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京津唐地区14个县市的69个点的地下水、饮用水硝酸盐含量高于50mg/L的超过50%,有的达300mg/L,远高于我国Ⅲ类水质指标(20mg/L) 3、饮用水中硝酸盐过量会导致高铁血红蛋白症,诱发癌症 2.1 减量化原则 我国化肥污染严重

  18. 氢等离子体-煤粉合成乙炔技术 1、减少能耗35%(与传统电石法相比) 2、减少了严重的废渣、废气、废水排放 2.1 减量化原则 —低能耗工艺优先

  19. 低物质化方法: 替代——如四乙基铅,氟利昂…的禁用 创新——25Kg光纤传输量相当于1吨铜线传输量(生产中的能耗减少95%) 信息化——无纸办公等 高性能化——高强度、低密度、材料制造工艺 2.1 减量化原则 —物流循环减量化

  20. 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形式被多次使用和反复使用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形式被多次使用和反复使用 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 属于过程性控制方法 2.2 再利用原则

  21. 通过化学加工,进行资源循环利用 2.2 再利用原则 ——副产物再利用 烯烃 氟(F) 氟化烃 制冷剂 氯化 氯(Cl) 氯化烃 氟化 氧气 冰箱 氯化氢 (HCl) 部分氧化 氯(Cl) 水

  22. 通过把废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最大限度利用资源通过把废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最大限度利用资源 属于输出端控制方法 2.3 再循环原则(资源化原则)

  23. 原级资源化方式:将消费者遗弃的废物经资源化后制成与原来相同的新产品原级资源化方式:将消费者遗弃的废物经资源化后制成与原来相同的新产品 资源化方式 次级资源化方式:是将废物作为原料之一生产其它类型的产品

  24. 纸张、轮胎、废家电、汽车的再资源化 * 每吨再生纸可节约512度电,4m3木材,250吨水 * 轮胎翻新率 我国4%,发达国家15%以上 每翻新一条轮胎节约70%橡胶资源 铁、铜、铝的再回炼 从产品设计开始考虑再资源化,直至回收、分拣环节 2.3 再循环原则(资源化原则)

  25. 太阳光 为开车 发电 提供能量 淀粉 油 纤维素 煤/石油 燃烧 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酒精 生物质油 发酵等 2.3 再循环原则(资源化原则) ——实现碳元素循环代谢

  26. 按重要性有一定顺序:源头避免产生——中间循环利用——最终废物无害化处置按重要性有一定顺序:源头避免产生——中间循环利用——最终废物无害化处置 即首先要减少经济源头的污染产生量,因此产业界在生产阶段和消费者在使用阶段就要尽量避免各种废物的排放;其次是对于源头无法削减的污染物和经过消费者使用过的可利用废物,要加以回收利用,使它们回到经济循环中去 2.4 实施3R原则的顺序

  27. 一、最初人类以环境破坏为代价追求经济增长,由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而终于被抛弃,人类认识到不能排放废物污染环境,而应该通过末端处理减少环境污染一、最初人类以环境破坏为代价追求经济增长,由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而终于被抛弃,人类认识到不能排放废物污染环境,而应该通过末端处理减少环境污染 二、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实质是资源浪费,因此进一步从单纯处理废物到利用废物 三、认识到利用废物仍只是一种辅助性手段,环境和发展的最高目标是实现从利用废物到减少资源、能源的使用,最大限度降低废物的产生 人类在环境与发展问题上经过的历程:

  28. 循环经济的基本战略就是优化物品的可延长期,而不是最大限度地生产、最大规模地销售以及推销寿命很短的产品循环经济的基本战略就是优化物品的可延长期,而不是最大限度地生产、最大规模地销售以及推销寿命很短的产品 循环经济有可能使服务质量达到最优,从而真正实现从工业社会向服务社会的过渡 例如:施乐公司是世界著名的复印机制造商之一 2.5 从生产优先到服务优先

  29. 1、持久使用资源 a 要求同类产品的零部件标准化以使与其他机器兼容; b 通过规范的维护保养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c 同一物品使用要求不同的可以分级梯次使用; d 向需要的部门转让企业和个人已经过时或不需要的物品 2.6 资源最优化的途径

  30. 2、集约使用资源 即使产品的利用达到某种规模效应,从而减少由于分散使用导致的资源浪费 途径:提倡合伙使用或共享使用,发展租赁业加强物品的利用率和周转等 2.6 资源最优化的途径

  31. 3.1 实施循环经济的几种思路 3.2 循环经济的技术类型 3.3 实施循环经济的基础保证 三、循环经济的实施方式和类型

  32. 1、在企业层面上(小循环) 根据生态效率的理念,推行清洁生产,减少产品和服务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最小量化 3.1 实施循环经济的几种思路

  33. 美国杜邦化学公司模式——组织单个企业的循环经济美国杜邦化学公司模式——组织单个企业的循环经济 ——放弃使用某些环境有害型的化学物质 ——减少某些化学物质的使用量 ——发明回收本公司产品的新工艺 企业层面上的小循环

  34. 2、在区域层面上(中循环) 按照工业生态学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建立工业生态园区 3.1 实施循环经济的几种思路

  35. 下游部门的废物,重返上游部门,成为资源,或部门之间共生下游部门的废物,重返上游部门,成为资源,或部门之间共生 区域层面上的中循环 A B C 路径:通过废弃物资源化,实现污染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及资源投入减量化

  36. 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模式——面向共生企业的循环经济,以发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指板厂为中心,通过贸易方式把其它企业废弃物或副产品变为本企业的生产原料,建立工业横生和代谢生态链关系。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模式——面向共生企业的循环经济,以发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指板厂为中心,通过贸易方式把其它企业废弃物或副产品变为本企业的生产原料,建立工业横生和代谢生态链关系。 ——热能多级使用 ——废弃物的资源再利用 ——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区域层面上的中循环

  37. 卡伦堡工业园 社区居民 关闭油渣燃烧炉, 减少烟尘排放 供热 蒸汽 蒸汽 炼油厂 电厂 制药厂 脱硫气、废水 脱硫 石膏 稀硫酸 火焰气 硫酸厂 石膏板厂

  38. 三个层面:企业、工业企业集中区和省市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25个 循环经济试点:40多个

  39. 3、在社会层面上(大循环) 通过废旧物资的再生利用,实现消费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3.1 实施循环经济的几种思路

  40. 德国双元系统模式——针对消费后排放的循环经济。德国双元系统模式——针对消费后排放的循环经济。 ——双轨制回收系统(DSD,专门组织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的非政府组织),包装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再利用。 社会层面上的大循环 资 源 利 用 D S D 制 造 商 委托 回收 分类 回用

  41. 家电回收 产物及其处理 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空调等 手工分解中心 彻底分选、部品再利用

  42. 循环经济的技术思想:是要使线性经济两个端点的消耗和排放大幅度降低循环经济的技术思想:是要使线性经济两个端点的消耗和排放大幅度降低 一个好的循环经济系统,其物流活动应最大限度控制在本地区内,而交换也尽可能在邻近地区之间,如果可能物资和能源的输入尽可能来自输出地区的剩余,而不是单纯的索取,从而避免有损于输出地区的自然资源 循环经济的技术思想

  43. 作为循环经济技术基础的生命周期研究通常由三个典型部分组成:数据收集、影响分析、改进措施作为循环经济技术基础的生命周期研究通常由三个典型部分组成:数据收集、影响分析、改进措施 数据收集:首先要收集经济系统的数据,对系统能源和原材料需求、大气污染物排放、水体污染物排放、固体废弃物产生、噪声以及经济活动各阶段产生的其他影响环境质量因素进行量化; 影响分析: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描述和评价;着重对环境负面影响,包括对生态、人类健康以及对生活环境改变方面的影响; 改进措施:最终需要系统地评估降低环境负担的需求和机会,提出改进措施,它应包括经济循环的各个环节,如改变产品、工艺及活动的设计,改变原材料的使用,改变工业加工过程,改变消费者使用方式及改变废物管理方式 循环经济的技术思想

  44. 循环经济的技术载体是环境无害化技术或环境友好技术循环经济的技术载体是环境无害化技术或环境友好技术 环境无害化技术的特征是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排放,尽可能地回收废物和产品,并以环境可接受的方式处置残余的废物 环境无害化技术主要包括预防污染的少废或无废工艺技术和产品技术,但同时也包括治理污染的末端技术 清洁生产技术 废物利用技术 污染物治理技术 3.2 循环经济的技术类型

  45. 1、清洁生产技术 它是环境无害化技术体系的核心;清洁生产技术包括清洁的原料、清洁的生产工艺和清洁的产品三方面的内容;即不仅要实现生产过程的无污染或少污染,而且生产的产品在使用和最终处置过程中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损害 3.2 循环经济的技术类型

  46. 2、废物利用技术 这是用来进行废物再利用的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处理,并且产业化 目前比较成熟的废物利用技术有废纸加工再生技术、废玻璃加工再生技术、废塑料转化为汽油和柴油技术、有机垃圾制成复合肥料技术、废电池等有害废物回收利用技术等 3.2 循环经济的技术类型

  47. 3、污染治理技术 其特点是不改变生产系统或工艺程序,只是在生产过程的末端通过净化废物实现污染控制;废物净化处理的环保产业正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部门迅速发展 主要包括:水污染控制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噪声污染防治技术、交通工具运行过程中废物治理技术 3.2 循环经济的技术类型

  48. 1、法律保障 2、经济政策的引导 3、完善的实施组织(运行机构) 4、公众的意识提高与参与等 3.3 实施循环经济的基础保证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