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高房價時代的另類出路 由孤立房客到「家」的自主重構

高房價時代的另類出路 由孤立房客到「家」的自主重構. 中研院社會所「春之鬧」第一組專題報告 隊輔:林傳凱 組員: 林育 辰、陳禎憶、王思靜 、易 俊宏、阮靖權、葉馥瑢. 台北市房價與租金走勢(蘋果日報, 20100315 ). 核心提問. 理論關懷與現象假設. 1994-2010 年台灣勞動族群收入變化. 近年台北市住宅租金變化. 資料出處: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 單位:元 / 坪. 1998-2012 全台房價指數. 猜想一、供需法則:以量化研究進行供 / 需的評估. 猜想二、市場資訊透明程度:以量化研究進行資訊揭露與市場壟斷空間的評估.

Download Presentation

高房價時代的另類出路 由孤立房客到「家」的自主重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高房價時代的另類出路由孤立房客到「家」的自主重構高房價時代的另類出路由孤立房客到「家」的自主重構 中研院社會所「春之鬧」第一組專題報告 隊輔:林傳凱 組員:林育辰、陳禎憶、王思靜、易俊宏、阮靖權、葉馥瑢

  2. 台北市房價與租金走勢(蘋果日報,20100315)

  3. 核心提問

  4. 理論關懷與現象假設

  5. 1994-2010年台灣勞動族群收入變化

  6. 近年台北市住宅租金變化 資料出處: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單位:元/坪

  7. 1998-2012全台房價指數

  8. 猜想一、供需法則:以量化研究進行供/ 需的評估

  9. 猜想二、市場資訊透明程度:以量化研究進行資訊揭露與市場壟斷空間的評估猜想二、市場資訊透明程度:以量化研究進行資訊揭露與市場壟斷空間的評估

  10. 猜想三、路徑依賴:以歷史方法,研究建商炒房時點與租金曲線的連動關係猜想三、路徑依賴:以歷史方法,研究建商炒房時點與租金曲線的連動關係

  11. 猜想四、政府介入程度:比較政策軌跡

  12. 從結構到行動者— 主觀層面: 行動者的空間意義、價值與認同

  13. 租不如買? • 「出社會後,買一棟房子就覺得自己有在進步,」在媒體工作的他提起當初買房的動機。擺脫無殼蝸牛後的生活,卻不如陳先生預期。因為要負擔為期三十年、每個月兩萬五千元的房貸,一直想做紀錄片導演的他,發現自己愈來愈沒有夢想的本錢。 • 「大多數人寧願把每個月打拚所得超過一半,拿去付房貸,也不願意用租屋改善生活品質,」張金鶚說,畢竟聽到有人租房子,首先想到的就是「他還沒定下來」。 –––––熊毅晰,2012-03-21,〈不當房奴 無殼蝸牛也有春天〉。天下雜誌,第493期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31446&page=1)

  14. 租不如買? • 年輕人買不起房子成為常態,為何在房價過高的狀況下,甘願背負高額債務,以購屋為最終目標,而租屋僅視為過渡或折衷選項? • 可能的解釋: • 社會規範與文化想像 -完滿社會人的想像:擁有地產為必要條件 -通過「穩定」的地產進而成家立業生子(異性戀核心家庭想像)

  15. 潛在的矛盾,鬆動的可能? • 當代青年的生命經驗:空間移動軌跡—流動性高、「家」的概念,似乎具有鬆動傳統價值觀的可能

  16. 研究方法 • 研究對象:18~35歲 (1)有住屋需求者且非學生,以及(2)正背負房貸者 • 研究方法 • 紮根理論 (1)深入訪談 : 除了巨觀的量化統計資料之外,進一步透過質化方法去瞭解行動者對買房與租屋兩種居住方式的看法、如何理解「家」的意義、具體的因應策略等等 (2)Coding編碼 :分類範疇,直至理論飽和 • 敘事分析 探討年輕世代在敘事中有怎樣共同或異質的生命經驗

  17. Alternatives • 1989年的無殼蝸牛運動,當時無住屋者萬人露宿忠孝東路,其訴求「住者有其屋」,即使李登輝為了平抑民怨推動六萬元國宅,但是房價持續上漲。而無殼蝸牛運動也轉型成崔媽媽基金會,主要工作著重在媒合優質安全的租屋、推薦搬家公司等 • 傳統房東、房客僅只是租賃關係。但是,兩者的關係是否如此單一?例如:對養貓的人而言,動物不只是寵物、不只是會破壞人們家具的麻煩鬼,他們是很重要的陪伴者。 • 過往找房子的經驗中可能會碰到困難,比如說禁止養寵物。這些個別租屋者如同一袋馬鈴薯,他們之間彼此沒有連結,他們是零星的個體。

  18. Alternative—房東房客關係的轉變 • 假設有一個房東為愛貓者,將房子出租給些愛貓同好,這些人可以彼此形成一種互相照顧的養貓社群,他們之間或許會在情感上互相依賴,也可以在比如說租屋者參加春之鬧的時候幫對方照顧貓等等。 • 或者房東本身是男同志,他會比一般的社區更歡迎男同志房客,同志在社會上有其困境或不同的生活經驗,除了客觀上滿足許多不同空間需求,主觀上還有歸屬感情感的部分、照護能夠被關注。 • 或者是擁有房產的獨居老人,心理上需要陪伴或共同居住,是否能純粹商品化的機制作一轉化,邀請年輕人作為他的房客,共同居住與扶持。 • 那這和多元成家的婚姻平權、伴侶制度、家屬制度在這過程中,與居住議題是否能夠相互配合與連結。

  19. 租屋者之間網路平台的建立與健全

  20. 結論 • 限制 • 新自由主義對不同市場的滲透與影響,可能是不均的。 • 台灣人甘願背負高房債,有其認知面的因素。 • 相對於房市長程的政治經濟結構難以撼動,短程內健全租屋市場是個相對具體可行的目標。租屋不再是過渡選項,改寫空間的詮釋意義。與其期望國家或市場結構的轉變,從可及性高的市場出發,市民亦可自主的挑戰客觀結構的虛幻房價,亦可自主改寫主觀面向對「家」的多元定義,這是來自市民社會的力量。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