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 likes | 402 Views
拉美国家工业化模式转型的经验教训. 苏振兴 教授. 一 、改革与模式转型(1). 1、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的两大支柱: 国家发挥强大的作用:广泛的经济管制,大量的国有企业,政府开支占 GDP 的很大部分。 高保护政策:高关税,非关税壁垒,外汇管制等. 一 、改革与模式转型(2). 2、通过经济改革拆除上述支柱,使工业化模式由内向型转入外向型。 拉美国家经济改革政策上存在差别,但基本理念具有共性,即“自由化”、“私有化”和“非调控化” 主要改革: 贸易自由化、私有化、金融改革、开放资本项目、税制改革、养老金制度、劳工制度改革 ………. 二、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1).
E N D
拉美国家工业化模式转型的经验教训 苏振兴 教授
一 、改革与模式转型(1) 1、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的两大支柱: • 国家发挥强大的作用:广泛的经济管制,大量的国有企业,政府开支占GDP的很大部分。 • 高保护政策:高关税,非关税壁垒,外汇管制等
一 、改革与模式转型(2) 2、通过经济改革拆除上述支柱,使工业化模式由内向型转入外向型。 • 拉美国家经济改革政策上存在差别,但基本理念具有共性,即“自由化”、“私有化”和“非调控化” • 主要改革:贸易自由化、私有化、金融改革、开放资本项目、税制改革、养老金制度、劳工制度改革 ………
二、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1) 3、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下,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非常明显:非耐用消费品、耐用消费品、中间产品、资本货逐级替代,并通过国家作为投资主体、国家制定的发展规划、以及相关优惠政策的支持来保证产业政策的实现。
二、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2) 4、改革后拉美国家在产业政策选择上面临的新问题: • 投资主体发生了变化:本国私人资本和外资成了投资主体 • 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成了优先选择:比较优势论(资源、劳动力与地缘优势) • 国家支持重点产业的能力受到限制 • 对自由市场经济的作用过分崇拜:优胜劣汰与“为了创造的破坏”。
三、产业结构的调整 5、1973年以来拉美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趋势:参见表1 6、拉美地区制造业的两种新模式: • 南美国家一资源加工制造为主的模式。 • 墨西哥、中美洲和加勒比国家以客户为主的模式 7、关于6个重点国家制造业结构的说明:参见表2
四、主要经验教训(1) 8、主要的进展: • 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有所提高,参见表3。 • 制造业部门劳动生产率上升。 • 国内私人大企业集团实力进一步壮大。 • 能源产业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强。
四、主要经验教训(2) 9、主要的教训; • 工业生产能力受到破坏。 • 制造业的增长与就业下降。 • 贸易效果不佳。 • 技术创新能力削弱。
四、主要经验教训(3) 10、结束语:加强对新兴工业化道路的研究与探索
表1-1 拉美和加勒比:GDP的部门构成 % 资料来源:拉美经济委员会,1996年
表1 –2拉美和加勒比:GDP的部门构成 资料来源:拉美经济委员会,1996年
表2-1 工业增加值结构-阿根廷 资料来源:拉美经济委员会生产与企业发展部
表2-1 工业增加值结构-阿根廷 资料来源:拉美经济委员会生产与企业发展部
表2-2 工业增加值结构-巴西 资料来源:拉美经济委员会生产与企业发展部
表2-2 工业增加值结构-巴西 资料来源:拉美经济委员会生产与企业发展部
表2-3 工业增加值结构-墨西哥 资料来源:拉美经济委员会生产与企业发展部
表2-3 工业增加值结构-墨西哥 资料来源:拉美经济委员会生产与企业发展部
表2-4 工业增加值结构-智利 资料来源:拉美经济委员会生产与企业发展部
表2-4 工业增加值结构-智利 资料来源:拉美经济委员会生产与企业发展部
表2-5 工业增加值结构-哥伦比亚 资料来源:拉美经济委员会生产与企业发展部
表2-5 工业增加值结构-哥伦比亚 资料来源:拉美经济委员会生产与企业发展部
表2-6 工业增加值结构-秘鲁 资料来源:拉美经济委员会生产与企业发展部
表2-6 工业增加值结构-秘鲁 资料来源:拉美经济委员会生产与企业发展部
表3 拉美制造业的生产率(1970~1990,1990~1998,年平均增长率)
表3 拉美制造业的就业率(1970~1990,1990~1998,年平均增长率)
表3 拉美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1970~1990,1990~1998,年平均增长率)
表3 拉美制造业的生产、就业和劳动生产率(1970~1990,1990~1998,年平均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