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3

危害辨识及评价 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 HSE 认证中心 ( 北京中油健康安全环境认证中心 ) 邓元胜

危害辨识及评价 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 HSE 认证中心 ( 北京中油健康安全环境认证中心 ) 邓元胜. 一、概述及有关概念. 主 要 内 容. 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 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四、风险评价方法介绍. 一、概述及有关概念. (一)概述 HSE 管理体系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来源于风险管理的思想。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通过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期望达到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目标。.

justina-day
Download Presentation

危害辨识及评价 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 HSE 认证中心 ( 北京中油健康安全环境认证中心 ) 邓元胜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危害辨识及评价 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HSE认证中心 (北京中油健康安全环境认证中心) 邓元胜

  2. 一、概述及有关概念 主 要 内 容 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 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四、风险评价方法介绍

  3. 一、概述及有关概念 (一)概述 HSE管理体系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来源于风险管理的思想。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通过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期望达到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目标。

  4. 也就是说,风险管理的实质是以最经济合理的方式消除风险导致的各种灾害后果,它包括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等一整套系统而科学的管理方法,即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风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去辨识危害、评价风险,然后根据成本效益分析,针对用人单位所存在的风险做出客观而科学的决策,以确定处理风险的最佳方案。也就是说,风险管理的实质是以最经济合理的方式消除风险导致的各种灾害后果,它包括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等一整套系统而科学的管理方法,即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风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去辨识危害、评价风险,然后根据成本效益分析,针对用人单位所存在的风险做出客观而科学的决策,以确定处理风险的最佳方案。

  5. HSE管理体系运行的主线是风险控制,而基础是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如下图所示。

  6. 为了控制风险,首先要对组织所有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加以识别,然后评价每种危害的危险程度,依据法规要求和组织OHS方针确定不可承受的风险,而后针对不可承受的风险予以控制:制定目标和管理方案;落实运行控制;准备紧急应变;加强培训、提高OHS意识;通过监控机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为了控制风险,首先要对组织所有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加以识别,然后评价每种危害的危险程度,依据法规要求和组织OHS方针确定不可承受的风险,而后针对不可承受的风险予以控制:制定目标和管理方案;落实运行控制;准备紧急应变;加强培训、提高OHS意识;通过监控机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

  7.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是体系的主要输入,即体系的几乎所有要素的运行均以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的结果作为重要的依据之一或需对其加以考虑。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是体系的主要输入,即体系的几乎所有要素的运行均以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的结果作为重要的依据之一或需对其加以考虑。 HSE管理的目的是控制风险和事故的发生。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是危险源,要想控制事故的发生,必须首先辨识危险源,控制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所以危险源成为HSE管理的核心。

  8.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的结果,对于不可容许的风险将作为制定目标的输人,通过制定管理方案实现目标,并明确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时间表;运行控制和应急准备与响应的目的是针对所识别的风险有关的、需采取控制措施的运行与活动以及针对潜在的事件和紧急情况,使这些话动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绩效测量与监视这一条款的要求是针对于可能影响组织职业健康安全状况的运行与活动,监视的内容包括组织的HSE绩效、目标和有关的运行控制等内容,并对出现的各类问题加以纠正并采取预防措施。这样,在危害因素的管理上就构成了一个PDCA循环,成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休系的主线。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的结果,对于不可容许的风险将作为制定目标的输人,通过制定管理方案实现目标,并明确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时间表;运行控制和应急准备与响应的目的是针对所识别的风险有关的、需采取控制措施的运行与活动以及针对潜在的事件和紧急情况,使这些话动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绩效测量与监视这一条款的要求是针对于可能影响组织职业健康安全状况的运行与活动,监视的内容包括组织的HSE绩效、目标和有关的运行控制等内容,并对出现的各类问题加以纠正并采取预防措施。这样,在危害因素的管理上就构成了一个PDCA循环,成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休系的主线。

  9.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的范围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a) 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b)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c) 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由本单位还是由外界所提供); d) 事故及潜在的危害和影响。

  10. 常规活动下危险源的辨识是指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发生或可能发生某种对员工产生危害的危险源,如在工作环境中充满某种有害气体、粉尘或在噪音干扰下从事生产活动或服务工作场所,这些有害气体、粉尘或噪音就是造成危害的危险、有害因素。常规活动下危险源的辨识是指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发生或可能发生某种对员工产生危害的危险源,如在工作环境中充满某种有害气体、粉尘或在噪音干扰下从事生产活动或服务工作场所,这些有害气体、粉尘或噪音就是造成危害的危险、有害因素。

  11. 任何产品或服务实现的过程中,都包含有企业自己的活动,也包含相关方为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活动,由于这些产品或服务都会是发生或可能发生某种危害的危险源,因此组织在实施危险源辨识时不仅要识别企业自身活动所发生的或可能发生危害的危险源,也要识别相关方为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活动中所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危害的危险源。任何产品或服务实现的过程中,都包含有企业自己的活动,也包含相关方为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活动,由于这些产品或服务都会是发生或可能发生某种危害的危险源,因此组织在实施危险源辨识时不仅要识别企业自身活动所发生的或可能发生危害的危险源,也要识别相关方为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活动中所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危害的危险源。 当生产工艺、设施、工作场所及人员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更新,识别新的危险、有害因素,井对其进行风险评价。

  12. 非常规活动下,危险源的辨识是指在非正常运行条件下发生或可能发生某种危害的危险、有害因素:非常规活动下,危险源的辨识是指在非正常运行条件下发生或可能发生某种危害的危险、有害因素: ——异常状态下发生的危害,如设备检修中引发的有毒、有害气体或液体的排放、泄漏等危害,设备搬迁过程中的倾倒、机械的撞伤等引起的危害; ——紧急状态下所发生的危害,如火灾、爆炸、厂房的倒塌等引起的危害,这种危害的特点就是突发性,不可预见性,而且造成危害的后果很难预料,这应是危险源辨识的重点,其目的就是预防或减少这类事故的发生。

  13. 目前危险源辨识不充分、风险评价不准确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目前危险源辨识不充分、风险评价不准确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a)没有正确划分业务活动类型,不是完全按活动或过程识别危险源; b)识别不全面,有遗漏; c)只关注安全,忽视了健康的因素; e)不可容许风险确定不准确。

  14. (二)有关概念 1、危害因素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有害的环境影响或这些情况组合的要素,包括根源和状态。

  15. 2、危险源 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可以是存在危险的一件设备、一处设施或一个系统,也可能是一件设备、一处设施或一个系统中存在危险的一部分。如煤气罐中的煤气泄漏,遇火可能发生爆炸,我们说煤气罐泄漏是危险的,而煤气罐是一个危险源。

  16. ——重大危险源 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临界量   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17. 储存量超过其临界量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① 单元内有一种危险物品的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 ② 单元内贮存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储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 式中, ——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储存量,t; ——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t。

  18. 3、危害因素辨识 识别健康、安全与环境危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4、事故 造成人员死亡、伤害、疾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5、隐患 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

  19. 6、风险 风险即是危险。广义的危险是指一种环境或状态,它是指超出人的控制之外的某种潜在的环境条件,即指有遭到损害或失败的可能性。狭义的风险(R)是指某一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的组合。 R=C×S 可能性(C):是指导致事故发生的难易程度; 严重性(S):是指事故发生后能够带来多大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20. 7、风险评价 也称危险评价或安全评价,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依据现存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对危害分析结果得出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价,通过评价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少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风险评价是在危险性分析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分析充分揭示危险性存在和发生的可能性,然后根据这些情况进行系统的综合评价。

  21. 危险源 识别 (观察) 1.新增危险源 2.危险源变化 危险性 定量化 (确认) 1.发生概率 2.危害程度 危险源 控制 (措施) 1.降低危险 2.消除危险 判别准则 (允许范围) (设定) 社会上所允许的危险性 风 险 评 价 危险性辨识 危险性评价 风险评价框图

  22. 审查改善 危害辨识 持续改进 风险评价 检查纠正 PLAN ACTION 是否可承受 的风险? 改善计划 或管理控制 否 CHECK 是 维持管理 DO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的过程是也一个PDCA循环的过程。

  23. 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 2.1 危险、有害因素产生原因 所有危险、有害因素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危害后果(伤亡事故、损害人身健康和物的损坏等)均可归结为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泄漏、散发的结果。故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失控是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危险、有害因素。

  24. ㈠ 能量、有害物质 能量、有害物质是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根源,也是最根本的危险、有害因素。一般地说,系统具有的能量越大、存在的有害物质的数量越多,系统的潜在危险性、危害性也就越大。另一方面,只要进行生产活动,就需要相应的能量和物质(包括有害),因之所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完全消除的。

  25. 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有害因素。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有害因素。 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有害因素。

  26. 二、失控 在生产中,人们通过工艺和工艺装备使能量、物质(包括有害物质)按人们的意图在系统中流动、转换,进行有益生产同时又必须约束、控制这些能量、有害物质,消除、减弱产生后果的条件,使之不能发生危险、危害后果。如果出现失控(没有控制、屏蔽措施或控制、屏蔽措施失效),就会发生能量、有害物质的意外释放和泄漏,从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所以失控也是一类危险、有害因素,它主要体现在设备故障(含缺陷)、人员失误和管理缺陷三个方面,并且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它们大部分是一些随机出现的现象或状态,很难预测它们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出现,是决定危险、危害发生的条件和可能性的主要因素。

  27. 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设施完整性等) 故障(含缺陷)是指系统、设施、元件等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性能(含安全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包括安全功能)的现象。在生产过程中故障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故障的发生具有随机性、渐近性或突发性。造成故障发生的原因很复杂(认识程度、设计、制造、磨损、疲劳、老化、检查和维修保养、人员失误、环境、其他系统的影响等),但故障发生的规律是可知的,通过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和分析总结可使多数故障在预定期间内得到控制(避免或减少)。掌握各类故障发生规律和故障率是预防事故发生造成严重后果的重要手段,这需要应用大量统计数据和概率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28. 系统发生故障并导致事故、危害发生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体现在发生故障、误操作时的防护、保险、信号等设施完整性的缺乏、缺陷和设备在强度、钢度稳定性、人机关系上的缺陷两方面。

  29. ⑵ 人员失误 人员失误泛指不安全行为中产生不良后果的行为(即人员在作业过程中,违反劳动纪律、操作程序和方法等具有危险性的做法)。人员失误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往往是不可预测的意外行为;影响人员失误的因素很多,但发生人员失误的规律和失误率通过大量的观测、统计和分析,也是可以预测的。

  30. 由于不正确态度、技能或知识不足、健康或生理状态不佳和劳动条件(设施条件、工作环境、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间)影响造成的不安全行为,各国根据以往的事故分析、统计资料将某些类型的行为各自归纳为不安全行为。《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将不安全行为归纳为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造成安全装置失效、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等13类。由于不正确态度、技能或知识不足、健康或生理状态不佳和劳动条件(设施条件、工作环境、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间)影响造成的不安全行为,各国根据以往的事故分析、统计资料将某些类型的行为各自归纳为不安全行为。《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将不安全行为归纳为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造成安全装置失效、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等13类。

  31. ⑶ 管理缺陷 系统安全管理是为保证及时、有效地实现系统安全目标,在预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检查等工作,是预防故障、人员失误发生的有效手段。管理缺陷是造成失控发生的重要因素。 ⑷ 外界环境 温度、湿度、风雨雪、照明、视野、噪声、振动、通风换气、色彩等外界环境条件都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是发生失控的间接因素。

  32. 事故要素4M • 人Men:人的不安全行为; • 机Machine:机的不安全状态; • 环Medium:环境不良; • 管理Management:管理欠缺。 事故隐患 Hidden Peril

  33. 的 不 安 全 行 为 分 类

  34. 的 不 安 全 状 态 和 环 境 不 良 分 类

  35. 2.2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是为便于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的方法有多种,在此介绍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的方法和参照事故类别、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的方法。

  36. 2.2.1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如下六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1) 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操纵器缺陷、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等); (2) 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等);

  37. (3) 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等); (4) 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等); (5) 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危害等); (6) 电磁辐射(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

  38. (7) 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坠落物、反弹物、土/岩滑动、料堆(垛)滑动、飞流卷动、冲击地区、其他运动物危害等); (8) 明火; (9) 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液体、高温固体、其他高温物质等); (10) 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液体、低温固体、其他低温物质等); (11) 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39. (12) 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缺氧、通风不良、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等); (13) 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等); (14) 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晰、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等); (15) 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40. 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1) 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遇湿易燃物质和自燃性物质、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等); (2) 反应活性物质(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强还原剂); (3) 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等); (4) 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等); (5) 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41. 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1) 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性微生物等); (2) 传染病媒介物; (3) 致害动物; (4) 致害植物; (5) 其他生物危险和有害因素。

  42. 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1) 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 (2) 健康状况异常; (3) 从事禁忌作业; (4) 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 (5) 识别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识别错误、其他识别功能缺陷); (6) 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43. 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 (1) 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 (2) 操作错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错误); (3) 监护错误; (4) 其他错误; (5) 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44. 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 (1) 搬举重物; (2) 作业空间; (3) 工具不合适; (4) 标识不清。

  45. 2.2.2 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此种分类方法所列的危险、有害因素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处理(调查、分析、统计)和职工安全教育的口径基本一致,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人员和企业广大职工、安全管理人员所熟悉,易于接受和理解,便于实际应用。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介绍16类相关因素)。

  46. 1) 物体打击 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 车辆伤害 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47. 3) 机械伤害 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4) 起重伤害 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48. 5) 触电 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6) 淹溺 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 7) 灼烫 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49. 8) 火灾 9) 高处坠落 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10) 坍塌 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50. 11) 放炮 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12) 火药爆炸 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3) 化学爆炸 指可燃性气体、粉尘等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引爆能源时,发生的爆炸事故(包括气体分解、喷雾爆炸)。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