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likes | 240 Views
地方文化產業設計. 組 長: 9914053 沈宛陵 組 員:資管 3A 王喬安 9914019 、資管 3B 張懿文 9914116 、 資管 3B 賴婉綺 9914140 、資管 3B 許雅雁 9914146 、 資管 3A 林冠含 9914163 指導老師:陳茂祥. 一、 將霧峰型塑成怎樣的鄉鎮區? 以何為主體形象打造霧峰? 如何行銷霧峰? 如何帶動霧峰的文創經濟?. 一級產業:
E N D
地方文化產業設計 組 長:9914053沈宛陵 組 員:資管3A 王喬安 9914019、資管3B 張懿文 9914116、 資管3B 賴婉綺 9914140、資管3B 許雅雁 9914146、 資管3A 林冠含 9914163 指導老師:陳茂祥
一、將霧峰型塑成怎樣的鄉鎮區?以何為主體形象打造霧峰?如何行銷霧峰?如何帶動霧峰的文創經濟?一、將霧峰型塑成怎樣的鄉鎮區?以何為主體形象打造霧峰?如何行銷霧峰?如何帶動霧峰的文創經濟?
一級產業: • 在農業方面:農業經濟以粗放,休耕或種植果樹(以荔枝、龍眼、鳳梨、香蕉..)為主;西部平原地區因水源充足以種植水稻為主,間有煙葉、甘蔗、金針菇、木耳、香菇、豆曲等經濟作物。 • 在林業方面:唯大部份已開墾種植果樹及竹筍作物。 • 在漁業方面:本區僅有零星之養殖戶,以養殖泥鰍、福壽魚、黑鰡多供娛樂釣用為主,魚之年產量約120公噸。 • 在畜牧業方面,以乳牛、豬及雞之飼養為主,且多屬專業化經營。 二級產業: • 以製造加工業(電子、金屬、機械、鞋類....等)佔多數。
三級產業: • 進行各產業盛產期分析與規劃主題活動相關事宜,並且定期舉辦相關活動。Ex:香茹季(茹茹大餐)、鳳梨季、擠牛奶。 • 建立一個服務平台提供顧客與業者資訊傳達與互動交流的所在地。 • 建立各個社群網站的社圑,並且利用社會網路關係進而達成連結行銷策略。Ex:fb社群網站。 • 媒體曝光程度:廣邀媒體記者進行專題採訪、透過電視節目的相關報導。
霧峰區的三級產業與鄰近市區相比發展並尚未成熟。所以,我們可以從『體驗經濟』這方面進行規劃。可將霧峰型塑成『我愛大自然』的原始鄉村,利用霧峰現有的資源產業與體驗經驗結合。以農產品為例,從小生於都市環境,對於農業以及製造加工業即為好奇。平日於便利商店、量販店、超級市場以及超級百貨公司所銷售之產品,此產品從何來?如何製成?以及如何打通市場通路而感到頗有興致。霧峰區的三級產業與鄰近市區相比發展並尚未成熟。所以,我們可以從『體驗經濟』這方面進行規劃。可將霧峰型塑成『我愛大自然』的原始鄉村,利用霧峰現有的資源產業與體驗經驗結合。以農產品為例,從小生於都市環境,對於農業以及製造加工業即為好奇。平日於便利商店、量販店、超級市場以及超級百貨公司所銷售之產品,此產品從何來?如何製成?以及如何打通市場通路而感到頗有興致。 由於網際網路日漸普及,產業文化已從第一波農業經濟、第二波工業經濟、第三波資訊經濟以及進化到第四波連結經濟的行銷策略。現今,人們則重視服務與感覺,進而產生了體驗經濟。我們可將霧峰現有的資源產業(農工產業)、體驗經濟以及觀光景點結合加以行銷規劃,促使人們可於繁忙的社會中有個可以放鬆休閒的小樂趣。
二、針對上面的議題,我們朝陽科大可以扮演怎樣的角色?想想我們朝陽有五個學院二十多個科系,如何讓各科系發揮專業所長,進行打造與行銷霧鋒?二、針對上面的議題,我們朝陽科大可以扮演怎樣的角色?想想我們朝陽有五個學院二十多個科系,如何讓各科系發揮專業所長,進行打造與行銷霧鋒?
社區總體營融合學校課程: • 由於社區總體營造融入學校課程是以文化教育為發展重心,社區文化為生活當中重要環境之一,藉由課程發展與設計過程中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使得學生樂意參與學校與社區文化營造,自然地在生活點滴與耳濡目染間,體認並進而傳承自己的文化。 • 學校積極參與社區總體營造,成為社區文化與教育發展中心,透過具備相關領域的經驗與專長作為出發點,學校扮演專家角色,提供社區人士各項諮詢意見,同時也扮演課程方案的實際參與者及推動者。
學校課程發展程序: • 1.分析學校情境: 蒐集學校所在社區的各項相關資訊,包括職業結構、歷史變遷、地理環境、建築硬體、家長專長、文化資源…等,根據擬訂課程方案初稿,向相關主管機關申請經費補助。 • 2.確立課程發展願景: 學校利用各項集會時間,拜訪社區村長、理事長、社區發展協會成員…等相關人士,同時向學校家長會提出課程發展理念,說明並宣導推動社區總體營造的重要性,表現學校關心社區發展的誠意,爭取社區人士的支持及認同。
3.訂定課程目標: 依照課程發展願景訂定具體的課程目標,藉此激發出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主軸,學校的教育與在地的文化就會密切結合。 學校課程目標共有三點: • 瞭解社會的文化生態與文化產業的相關知能; • 學習有關文化創作及社區導覽的技能; • 從文化教育的面向培養學生瞭解社區文化的內涵與精粹, 進而培養學生具有愛家愛鄉及傳承文化的態度。
4.設計課程內容: 學校主要採融入課程設計方式,結合不同的學習領域發展學習主題。 (1)社區作為真實教材: 學校教學可運用社區資源提供真實教材,讓學生沉浸在具體的物件、身歷其境的場景,得到「第一手」的真實資料與經驗,作為學習的方法。 (2)體驗式學習: 體驗式學習強調手腦並用,學生親身體驗參考社區的相關議題,從中學習如何解決生活遇到的問題,運用其舊經驗和已習得的知識與技能來認知各種新經驗。
(3)主題為主的教學: • 使用環境統計和相關事實作為閱讀、寫作、討論和辯論的資料。 • 進行研究和寫作計劃小組。 • 學生自製提升環境意識的教材。 • 實地考察旅行、校外參觀。
5.實施課程方案: 行政規劃與配合方面,為便於課程方案的實施,學校致力於營造出文化場域,讓學習者感受到學校和社區是一家親。課程發展人力來源方面包括學校教師、家長、社區的耆老、文史協會的理事長及成員…等,整個社區和校內外沒有明顯的界限,學校也成為社區營造的一環。
三、我們這班(各組)可以扮演怎樣的角色 • 推廣宣發傳單 • 表演吸引人潮 • 製作網頁 • 製作廣告 • 製作動畫、MV • 製作路線圖
四、如何實現上面的想法? • 運用原有的專長、興趣 • 已有的專業技術 • 各位選擇的期末專題研究 • 共同規劃與完成這學期的「教與學」成果發表會
參考資料 • 社區總體營造融合學校課程教學研究: http://web.pu.edu.tw/~pu0450/wteacher/wt/wt_56.pdf • 結合社區文化的文化教學: http://ord.npue.edu.tw/ezcatfiles/b008/img/img/1300/R22-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