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k likes | 1.59k Views
第四章 传 热. 要求 : 1. 掌握热传导的基本原理、傅立利定律、平壁与圆筒壁的稳定热传导计算; 2. 掌握对流传热的基本原理及牛顿冷却定律; 3. 掌握运用传热速率方程式、热量衡算式、平均温度差、总传热系数进行传热计算 ;. 4. 理解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关联式及应用条件; 5. 了解间壁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应用及强化途径。. 重点: 对数平均温度差、总传热系数的计算、换热器的计算。. 4.1 概述. 传热: 由于温度差引起的能量转移,又称热传递。
E N D
第四章 传 热
要求: 1.掌握热传导的基本原理、傅立利定律、平壁与圆筒壁的稳定热传导计算; 2.掌握对流传热的基本原理及牛顿冷却定律; 3.掌握运用传热速率方程式、热量衡算式、平均温度差、总传热系数进行传热计算;
4.理解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关联式及应用条件;4.理解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关联式及应用条件; 5.了解间壁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应用及强化途径。
重点: 对数平均温度差、总传热系数的计算、换热器的计算。
4.1 概述 传热:由于温度差引起的能量转移,又称热传递。 稳态传热:传热系统中无能量积累。其特点是:传热速率在任何时刻为常数,且系统中各点的温度仅随位置变化,不随时间而变。 非稳态传热:传热系统中各点的温度不仅随位置变化,而且随时间而变。
4.1.1 传热的基本方式 分类:(传热机理) 1.热传导 1)定义: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仅借分子、原子和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引起的热量传递,又称导热。 2)条件:系统两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
2.热对流 • 1)定义:物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所引起的热传递过程,简称对流传热。 • 2)产生原因: • 流体温度中各处温度的不同而引起密度的差别,使流体质点产生位移,称自然对流; • 外力所致流体质点的强制运动,称强制对流。
3) 说明: • 同一种流体中可能同时发生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 • 化工过程中,流体流过固体表面时的传热是包含了热传导和热对流的联合过程,称对流传热; • 对流传热与流体流动状况密切相关。
3.热辐射 • 1.定义:由于热原因而产生的电磁波在空间的传递。 • 2.说明: • 任何物体只要在绝对零度以上,都能进行热辐射; • 物体只有在温度较高时,热辐射才能成为主要的传热方式。
4.1.2 传热过程中热、冷流体(接触)热交换的方式(自学)
4.2 热传导 4.2.1 基本概念和傅立叶定律 1.温度场和温度梯度 1) 温度场 某一时刻物体或系统内各点的温度分布。
稳态温度场: 稳态一维温度场: 2) 等温面:温度场中同一时刻下相同温度各点所组成的面。等温面不能相交。 3) 温度梯度:两相邻等温面的温度差与两面间的垂直距离之比。
温度梯度: 稳态一维温度梯度:
2.傅立叶定律 通过等温面的导热速率与温度梯度及传热面积成正比,即: :导热系数,w/(m﹒oC); Q:导热速率,w; S:等温面的面积,m2。
4.2.2 导热系数 1.固体的导热系数 金属:t, 非金属: t, 对大多数固体:
2.液体的导热系数 大多数液态金属: t, 液体(除水和甘油): t, 3.气体的导热系数 t,
4.2.3 平壁的温态热传导 1.单层平壁的热传导 b:平均壁厚,m; t:温度差,oC;
稳态的一维平壁热传导: 对上式积分可得:
R:导热热阻,oC/w。 R1:导热热阻,m2﹒oC/w。
4.2.4 圆筒壁的热传导 1.单层圆筒壁的热传导(稳态)
面积的对数平均值 半径的对数平均值
4.3 对流传热 4.3.1 对流传热的分析
4.3.2 壁面和流体间的对流传热速率 牛顿冷却定律:以热流体和壁面间的对流传热为例 :局部对流传热系数 :平均对流传热系数
热流体在管内流动,冷流体在管间流动,则对流传热速率方程可表示为:热流体在管内流动,冷流体在管间流动,则对流传热速率方程可表示为: Si,So:换热器管内侧和外侧表面积,m2; i,o:内侧和外侧流体对流传热系数,w/(m2﹒oC)。
4.4传热计算 设计计算: 生产要求的热负荷→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校核计算: 换热器→换热器传热量、流体流量或温度
4.4.1 能量衡算 假设换热器绝热良好,热损失可忽略,则单位时间内热流体放出的热量等于冷流体吸收的热量,即: • 若换热器中两流体无相变:
若换热器中热(冷)流体仅发生相变: • 若换热器中热(冷)流体发生相变,且发生冷却(加热):
4.4.2 总传热速率微分方程和总传热系数 1.总传热速率微分方程 K:总传热系数, w/(m2﹒oC)。工程上大多以外表面积为基准的。
2.总传热系数 • 1)总传热系数的计算式 • 两流体通过管壁的传热过程可分解为: • 热流体在流动过程中把热量传给管壁的对流传热; • 通过管壁的热传导; • 管壁与流动中的冷流体之间的对流传热。
2)污垢热阻 Rsi,Rso:管内,外侧表面上的污垢热阻 3)总传热系数的数值范围(见书)
K0=37.2 W/(m2C) 按平壁计算结果:K0=46 W/(m2C)
例4-5: i提高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