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 likes | 750 Views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 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形势与任务.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杨银付 Yangyf@moe.edu.cn. 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 2010 年 7 月,教育规划纲要 2012 年 11 月,党的十八大 2013 年 11 月,十八届三中全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十八届三中全会.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E N D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形势与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形势与任务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杨银付 Yangyf@moe.edu.cn
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 • 2010年7月,教育规划纲要 •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 •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 •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十八届三中全会 •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 •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 2、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 3、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 4、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 5、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 6、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 7、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改革发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 •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 1、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 2、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 • 3、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 4、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 • 5、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 6、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 • 7、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
十八届三中全会 •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 1、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 2、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 • 3、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 一、把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核心要求 • 二、把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大力提高教育质量作为两大战略重点 • 三、把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育治理体系创新作为两个重要抓手
一、把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核心要求一、把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核心要求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是充分认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论教育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二是牢固树立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理念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三个坚持”即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基本要求,强调“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 • 面向全体,正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唯有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地做到面向全体 • 全面发展,不是平均发展(多元智能),而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 三个着力点: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三是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 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 课程修订:加强相关学科课标教材纵向衔接和横向配合,推动跨学段整体育人、跨学科综合育人 • 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提出适应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 注重学思结合,尤其强调“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凸显了对学生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的尊重和弘扬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规划纲要》在不同地方强调,要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思维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四是强调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
“家家有孩子,教育是大事。有句俗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所以教育要趁早,但是如果您等到孩子三岁才开始抓教育,那就显得有点落伍了,现在流行早教。您看照片上妈妈怀抱的宝宝才30天,就已经被带出来上课了,而这30天还是不够早,按照早教中心的说法,您就算是从孩子出生的第三天教起,那也已经晚了两天,孩子很可能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家家有孩子,教育是大事。有句俗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所以教育要趁早,但是如果您等到孩子三岁才开始抓教育,那就显得有点落伍了,现在流行早教。您看照片上妈妈怀抱的宝宝才30天,就已经被带出来上课了,而这30天还是不够早,按照早教中心的说法,您就算是从孩子出生的第三天教起,那也已经晚了两天,孩子很可能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
二、把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大力提高教育质量作为两大战略重点二、把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大力提高教育质量作为两大战略重点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教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而且是社会发展的均衡器,是改变社会分层、促进社会流动、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 中国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让每一个人都有梦想成真的机会,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 一是健全国家助学体系保障入学机会公平
必须坚持促进教育公平 • 二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保障教育过程公平
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经费投入差距 教师资源差距
教师资源分布 学历差距 年龄差距 职称差距 学科结构差距 发展机会差距 待遇差距
均衡发展需要体制创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主要方面均衡发展需要体制创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主要方面 基础:布局调整和办学条件的均衡 关键:教师资源。教师资源也可以视为最重要的“办学条件” 突破:生源的均衡
基本办学条件均衡 •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 • 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20131231) • 已拨付资金310亿元
教师资源均衡 • 教师的初次配置 • 教师的专业发展 • 教师的再次配置
教师资源均衡 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 教育部、财政部、人社部:《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
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 • 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校长、副校长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满两届后,原则上应交流。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达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年限的专任教师均应交流轮岗。对教师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年限的规定,应与中小学学制学段相衔接。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
生源均衡 • 幼升小、小升初 • 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
生源均衡 • 初升高:中招指标到校 • 山东招远、河南新郑 • 重庆綦江、山西晋中 • 辽宁大连 • 山东全省 • 全国
均衡发展需要体制创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制度建设均衡发展需要体制创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制度建设 以共享促均衡机制 以监测促均衡机制
以共享促均衡 学校发展共同体、学校联盟、名校集团 学区化管理
以共享促均衡 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均衡发展需要体制创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制度建设均衡发展需要体制创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制度建设 以共享促均衡 以监测促均衡
教育公平与教育发展 均衡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均衡是动态的,不是机械的。实现均衡是一个过程。在发展中均衡,在均衡中发展。既促进教育公平,又促进教育发展。努力实现“有质量的公平”和“优质均衡” 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教育内外协同长期努力,综合多管齐下,这样就必定能够促进我国义务教育更快的更好的实现
大力促进促进教育公平 • 三是保障特殊群体平等受教育机会
大力促进促进教育公平 • 四是以规则和制度环境公平保障和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
大力促进促进教育公平 • 五是促进考试招生公平
大力提高教育质量 我国成为第一教育大国 2013年,全国小学在校生9361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71%;初中在校生4440万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4.1%;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4370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6.0%;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46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4.5% 当前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
大力提高教育质量 适应我国由大变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坚持提高质量,实现我国教育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转变。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要把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学有良教、学有优教
大力提高教育质量 • 一是推动教育事业协调发展,以统筹兼顾保障教育总体供给和体系质量
必须坚持重视教育质量 • 二是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树立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为标准的教育质量观,鼓励学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大力提高教育质量 • 三是紧紧依靠教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 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师德水平与专业业务能力,这也是切实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教师节前夕专门自国外给广大教师发来慰问信,并对教师们提出殷切希望。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 201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慰问教师: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也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之一,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他勉励全国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他再次强调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
《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 6个部分23条5500字 • 一、教师队伍建设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 二、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建设 • 三、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 四、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 五、切实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和待遇 • 六、确保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 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国家纲领
大力提高教育质量 四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三、把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育治理体系创新作为两个重要抓手三、把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育治理体系创新作为两个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