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0

第三章 教育的基礎與理論

第三章 教育的基礎與理論. 第一節 教育的生物學基礎. 一、 生物進化論與教育 1. 達爾文的進化論  天擇說  物種的生存是根據「物競天擇」 「適者生存」定律. 2. 教育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原始社會中,由於生存不 易,因此有 較多應付外在環境挑戰與經驗的人類就把各式各樣的體驗傳授給兒童,使下一代減少不必要的摸索. 第一節 教育的生物學基礎. 二、 遺傳基因與教育  相輔相成的關係  教育折衷說: a 遺傳:提供一個人的能力的可能性  無用說 b 環境:讓能力變成事實  萬能說. 教育 (後天). 環境 (後天).

julius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三章 教育的基礎與理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教育的基礎與理論

  2. 第一節 教育的生物學基礎 一、生物進化論與教育 1.達爾文的進化論天擇說 物種的生存是根據「物競天擇」 「適者生存」定律

  3. 2.教育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原始社會中,由於生存不 易,因此有 較多應付外在環境挑戰與經驗的人類就把各式各樣的體驗傳授給兒童,使下一代減少不必要的摸索

  4. 第一節 教育的生物學基礎 二、遺傳基因與教育相輔相成的關係 教育折衷說: a 遺傳:提供一個人的能力的可能性無用說 b 環境:讓能力變成事實萬能說

  5. 教育 (後天) 環境 (後天) 遺傳(先天) 第一節 教育的生物學基礎 二、遺傳基因與教育 教育折衷說:人生發展 a 成長=遺傳+環境+教育 b 人是有個別差異的

  6. 第一節 教育的生物學基礎 三、個體生長與教育 生物體是有生命的個體,而最主要的生命是生長, 然而個體的生長是有一定程序的發展。 教育的實施,必須依照此生長的程序循序漸進, 才不致有揠曲助長之幣。

  7. 第二節 教育的心理學基礎 心理學是研究個體行為的科學

  8. 第二節 教育的心理學基礎 學習原理與教育 行為取向外表 認知取向內心感受

  9. 第二節 教育的心理學基礎 學習原理與教育 一、行為取向學習理論 (一)古典制約的學習(S-O-R-結果) 1 被動的、重結果、單一方式(單一反應) 2 俄 巴夫洛夫:原本不會引起反應的刺激,因為伴 隨會引起反應的刺激,多次出現後,當其單獨出現 時,也能引起相同反應的現象古典制約學習

  10. 第二節 教育的心理學基礎 學習原理與教育 一、行為取向學習理論 (一)古典制約的學習(S-O-R-結果) ex:(非刺激物) 肉 口水 (刺激物) 鈴聲 與口水無關 肉+鈴聲 口水 肉 鈴聲 口水 以刺激物來替代非刺激物 在教育中重要的是:刺激物的選擇

  11. 第二節 教育的心理學基礎 學習原理與教育 一、行為取向學習理論 (二)工具制約的學習(R-S-O-R) 2 史肯納 (用在教學方面)增強理論,環境絕對論 (1)重視刺激與反應之間及反應與後果間的關係 設計教學機(類似現在的電腦) (2)強週增強物-正增強物及負增強物 社會性增強、精神性增強、生理性增強

  12. 第二節 教育的心理學基礎 學習原理與教育 二、認知取向的學習理論 認知心厘學者視學習是個體對環境中事物, 經由認識、辨析、理解而獲得新知識的歷程

  13. 第二節 教育的心理學基礎 學習原理與教育 二、認知取向的學習理論 (一)認知結構學習論 1 布魯納 (1)發現學習理論 強調學生主動探索的重要,從事項變化中發現 原理原則,才構成學習

  14. 第二節 教育的心理學基礎 學習原理與教育 二、認知取向的學習理論 (一)認知結構學習論 1 布魯納 (2)發現式學習的基本觀念 a 直覺思惟學生知道如何去思考 b 情境的結構性各種學習事物概念的關聯 c 著重步驟與方法不計較學習結果的正or負

  15. 第二節 教育的心理學基礎 學習原理與教育 二、認知取向的學習理論 (一)認知結構學習論 1 布魯納 (2)發現式學習的方式 a 動機原則 b 結構原則螺旋式課程的順序原則 c 增強原則

  16. 第二節 教育的心理學基礎 學習原理與教育 二、認知取向的學習理論 (二) 認息處理論 1 葛聶:學習與記憶的訊息處理模式

  17. 第二節 教育的心理學基礎 學習原理與教育 控制,期望的影響 反應 感受 檢索處理 感官記憶 短期記憶 長期記憶 訊息 感受器 收錄器 注意 編碼

  18. 第二節 教育的心理學基礎 學習原理與教育 二、認知取向的學習理論 (二) 認息處理論  (1)人的認知學習是有系統的歷程 (2)人有主動編輯(碼)的能力

  19. 第二節 教育的心理學基礎 學習原理與教育 二、認知取向的學習理論 (二) 認息處理論 教材做有系統的編排,逐步引導學生去學習教育 是不能太快的,要一步一步來 ※ 影響個體認知處理的歷程 a 內在自我期望 b 外在因素

  20. 第三節 教育的社會學基礎 研究人與社會的互動關係(人、事、時、地、物) 功能取向 衝突取向 符號互動取向 動態 -社會變遷 -社會化 量化研究(鉅觀-大層面) 數據表現 理論 俗民方法取向 新教育社會學取向 質化研究(微觀-內在) 意義表現 靜態 -社會結構 -規範 社會結構 社會現象 社會體系 實務

  21. 第三節 教育的社會學基礎 研究人與社會的互動關係(人、事、時、地、物)

  22. 第三節 教育的社會學基礎 實務取向 一、社會結構與教育 (一)家庭與教育 1 意義 家庭是生命延續的永恆現象,教育是在幫助家 庭完成生命的意義

  23. 第三節 教育的社會學基礎 實務取向 一、社會結構與教育 (一)家庭與教育 2 現階段 單親及隻薪家庭增加,在教養態度,親子互動、 成就期望……有所偏失

  24. 第三節 教育的社會學基礎 實務取向 一、社會結構與教育 (一)家庭與教育 (二)政治與教育 1 政治權力關係與制度,反映出政治社會化的結構

  25. 第三節 教育的社會學基礎 2 教育的重點 a 運用模仿認同方式 b 規劃辦理民主政治活動 c 編選民主政治教材,融入正式教學課程

  26. 第三節 教育的社會學基礎 (三)經濟與教育 培養規劃人才管理、資訊、生命、知性 未來應以發揮調節人力資源功能為首要 1 教育的重點 a 兼重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實施 即理論與實務要結合 b 切合社會需求量,規劃人才培育計劃 c 建立消費與投資觀念 教育的結果是一種投資的概念,而非消費

  27. 第三節 教育的社會學基礎 (四)文化與教育 1 意義:文化是社會經驗的累積,個體藉由此歷程的濡化,可 幫助個體有效適應 教育具有傳承,繁衍與創造文化的功能 【濡化:如何銜接過去,如何改變,如何創造】

  28. 第三節 教育的社會學基礎 2 教育的重點 a 多元文教育 促進族群和諧 同中有異,異中求同 尊重少數族群的文化;發揚多數族群的文化

  29. 第三節 教育的社會學基礎 二、社會現象與教育 (一)社會化 運用系統規劃型態來協助個體,學習未來特 定社會所需知識與技能的歷程 【化:轉化、提昇】

  30. 第三節 教育的社會學基礎 實務取向 二、社會現象與教育 (一)社會化 1 方法 a 認同將觀察行為內化於認知行為 b 模仿表面學習特定對象的行為

  31. 第三節 教育的社會學基礎 實務取向 二、社會現象與教育 (一)社會化 1 方法 c 制約藉由控制理念來強化自己的行為 d 參與個體自覺行為價值,而積極介入 e 歷練生活中不斷解決挫折情境將成功結果習慣於行為

  32. 第三節 教育的社會學基礎 實務取向 二、社會現象與教育 (一)社會化 2 階段 (1)兒童時期 A 社會化特微 a 親子關係影響大 b 角色的學習 c同輩團開始影響 d 學校為社會化單位之一

  33. 第三節 教育的社會學基礎 實務取向 二、社會現象與教育 (一)社會化 2 階段 (1)兒童時期 B教育重點:a 具有有計劃的知識內容 b 安排教育情境 c 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d 道德觀念的啟發 e 同儕關係的輔導

  34. 第三節 教育的社會學基礎 實務取向 二、社會現象與教育 (一)社會化 2 階段 (2)青少年、青年時期 A 社會化特微 : a 父母、同儕影響同時存在 b 學校生活具有社會意義

  35. 第三節 教育的社會學基礎 實務取向 二、社會現象與教育 (一)社會化 2 階段 (2)青少年、青年時期 B 教育重點:a 知識教育與職業教育的配合 b 價值育的實施澄清、辨別 c 群育的加強

  36. 第三節 教育的社會學基礎 實務取向 二、社會現象與教育 (一)社會化 2 階段 (3)成人時期 A 社會化特微 :a 實際傾向 b 角色的問題 c 職業社會化 d 婚姻社會化 e 生涯規劃

  37. 第三節 教育的社會學基礎 實務取向 二、社會現象與教育 (一)社會化 2 階段 (3)成人時期 B 教育重點: a 職業與進修教育知識+實用 b 婚姻與親職教育

  38. 第三節 教育的社會學基礎 實務取向 二、社會現象與教育 (一)社會化 2 階段 (3)成人時期 B 教育重點: c 價值教育批評、分析 d 文化、休閒教育穩定情緒的部份

  39. 第三節 教育的社會學基礎 實務取向 二、社會現象與教育 (一)社會化 2 階段 (4)老年時期 A 社會化特微: a 人生觀 b 服務觀回饋

  40. 第三節 教育的社會學基礎 實務取向 二、社會現象與教育 (一)社會化 2 階段 (4)老年時期 B 教育重點:a 衛生保健 b 老年情境適應 c 時間之重新認識與學習 d 生死問題

  41. 第三節 教育的社會學基礎 實務取向 二、社會現象與教育 (二)社會變遷 社會組織的任何制度或社會角色模式的變更,亦 即社會行為顯著的變遷或一些大的社會體系的變 遷

  42. 第三節 教育的社會學基礎 實務取向 外來文化衝擊 (空間) 解組(完全毀滅) 穩定和諧 社會變遷 內在運轉變化 (時間) 失調(部份性差異) 社會問題 調適重組 穩定和諧 (修正後的)

  43. 第三節 教育的社會學基礎 實務取向 二、社會現象與教育 (二)社會變遷 1 問題 a 社會價值衝突倫理的問題 b 高經濟成長,未帶來高品質的生活內涵 人性喪失旳問題

  44. 第三節 教育的社會學基礎 實務取向 二、社會現象與教育 (二)社會變遷 1 問題 c 科技進步與產業結構改變 人力資源的問題 d 教學的問題

  45. 第三節 教育的社會學基礎 實務取向 二、社會現象與教育 (二)社會變遷 2 改善之道 a 結合現實做研究 b 加強道德觀念與民主法治的教育 c 技職教育體制應規劃

  46. 第三節 教育的社會學基礎 實務取向 二、社會現象與教育 (三)社會階層 1 社會階層化 個體於社會結構中,依學歷、權力、聲望等特 質進行角色互動,而形成不同的社會地位,此 地位角色的恆久現象即是

  47. 第三節 教育的社會學基礎 實務取向 二、社會現象與教育 (三)社會階層 2 社會階級 個體侷限主觀意識,以自我群屬的觀念,運用 其行為模式,即為社會地位的表徵

  48. 第三節 教育的社會學基礎 實務取向 二、社會現象與教育 (三)社會階層 3 社會階層 由教育背景、個人所得、職業角色與價值導所 代表的社會經濟地位指標 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