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思維方法與 獨立思考 ( 二 )

思維方法與 獨立思考 ( 二 ). 文字取材 : 李天命. 迷糊與清晰 對語理分析的初步引介顯示 : 這種方法的要旨在於釐清問題,釐清有關的用語或概念,使我們的思想清晰。 但有的人是反對清晰的。英國著名的哲學家韋斯曼 (F.Waismann) 即曾說過 :『 清晰是無話可說的人的最終避難所。 』 對於這個說法的回應是 :『 不清晰更是無話可說的人的最終避難所。 』

juliet
Download Presentation

思維方法與 獨立思考 ( 二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思維方法與 獨立思考(二) 文字取材: 李天命

  2. 迷糊與清晰 對語理分析的初步引介顯示: 這種方法的要旨在於釐清問題,釐清有關的用語或概念,使我們的思想清晰。 但有的人是反對清晰的。英國著名的哲學家韋斯曼(F.Waismann)即曾說過:『清晰是無話可說的人的最終避難所。』對於這個說法的回應是:『不清晰更是無話可說的人的最終避難所。』 清晰的言論都有這個共同的優點: 那都是這類言論如果有缺點的話,其缺點會儘可能容易被指認出來。與此相反,迷糊不清的言論都有這個共同毛病: 那就是使人難以分辨它們有沒有其他方面的毛病(比如難以辨認它們有沒有犯了謬誤)。

  3. 以迷糊為高深 但是,一般人是不會覺察到上段所述的道理的,他們反有一個錯誤的觀念,以為曖昧晦澀的言辭大都高深,結果很容易被這類言詞嚇倒。玩弄文字把戲之流即看準這個心理弱點,利用曖昧晦澀的言辭來製造烟幕,偽裝高深。如果你直指他講話不知所云,他就會老羞成怒。如果你保留餘地,表示不懂他說了些什麼,他就會譏笑你膚淺。但如果你昧著良知,假裝懂得他所講的,這時他卻會反過來對你懷疑起來了,因為他其實也不知道自己說的究竟是什麼意思。

  4. 用語迷糊不清(其極端是毫無意義),這種現象非常普遍。在哲學、宗教、政治言論、歷史評論、社會科學、文學藝術理論、以及『命理、術數』等等領域之中,都是如此。正如心理學家 R.H.Thouless 指出:『關於這種現象,我們可以解釋說,那是作者們之怠惰及無能的產品;但是我們也可以這樣說,那是贏取學問榮譽的最佳捷徑…..講者說得越糊塗、玄奧,聽者越佩服…..這一類書籍,為數之多,實非一般讀者們所能想像得到。

  5. 舉一個例,讓我們欣賞一下這段文字(並非虛構,而是實錄下來的) :『如果這種科學姿勢並不能由內在於精神病學的論述之內而加以學到解釋,那樣這種姿勢的發展就一定學著其他一些外在於論述之外的條件而加以生產出來,構成出來。既然精神病學一開始就加以肯定了這種瘋狂加以特殊形式界定方法的『科學』姿勢,要研究這些構成性的條件,我們就一定要將分析角度及視線抽離於學科之外,去研究一些複雜但同時是『意外性』的存在條件。既然精神病學一開始就有意外地去利用某一個方法去瞭解瘋狂,這種方法當然是不能由學科之內去加以考慮,而是應該從學科之外一些沒有和學科有必然關係的社會及文化、物質條件所起的作用之下而加以成立起來。這就是所謂『知識的考古學』。

  6. 你好意思說知道這段文字是什麼意思嗎? 這段文字據說是要介紹結構主義者 Foucault 的某些觀念的。結構主義本來已是有名曖昧晦澀的了,這段介紹文字更是極之深奧 – 我說的是笑話。正式地說,那不過是一段文理錯亂的字眼堆砌罷了。其所以被『加以生產出來』,大概是由於『一些外在於加以學到解釋的構成性條件之外而內在於將瘋狂加以特殊形式界定方法的科學姿勢精神病之內的一些複雜但同時是有欺騙性的加以亂抄亂譯性的不誠實心理性條件所起的作用之下而加以成立起來』的緣故。碰到這一類的言辭,除了『加以指出』其毛病就是語無論次之外,也沒有什麼值得批評的了。請記著: 迷糊的言語並不反映高深的思想,迷糊的言語只反映迷糊的腦袋而已 (如果有腦袋的話)。

  7. 以熟悉為清晰 上述那類極度曖昧的囈語,雖或帶有『欺騙性、不誠實性』,但卻沒有很高的誤導性,因為我們不難一眼看出那只是文理錯亂之作。反而有許多其實並無意義或至少意義不明的言辭,由於不算文理錯亂,起碼沒有違反語法規則,同時又是我們所熟悉的,結果常被視為有清晰的意義。這類言辭倒是更須注意警惕的。茲略論如下。

  8. 一本曾經風行一時的書這樣說:『辯證法的方法,就是要用革命的觀點來研究事物』、『要使我們的認識不發生錯誤,必須有正確的…..階段立場。』問題是: 何謂『革命的觀點』? 星體及其運行、脂肪的分子結構,凡此皆屬事物,這些事物不知要如何『用革命的觀點來研究』呢? 又當我們研究(比方說)白癡腦袋的化學成分時,為了不發生錯誤,我們也必須有一『正確的階級立場』嗎?但不知那是怎麼樣的一個立場呢? 有何準則可資判別?

  9. 具有『用/以/從 XYZ 的觀點/角度/立場來看/來說/來研究…..』這種形式的說法,是一種十分流行的講話套式,其中包括『從…..繙譯/歷史/比較文學/音樂/教育理論/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人類學/精神/物質/信徒/中國人…..的觀點/角度/立場來看』等等五花八門的話頭。並不是說這類話頭都不可以用,但是要很小心,因為其中有許多都是語意迷糊甚至根本是沒有意義的。

  10. 就以『從繙譯的觀點看,a 應繙譯為 b』之類的講法為例,那是什麼意思呢? 比如 quantum mechanics 的中文譯為『量子力學』,這與『繙譯的觀點』(就算有那麼一個觀點)有什麼關係? 不從『繙譯的觀點』的就不可那樣繙譯嗎? 又如『從歷史的角度看,事情如何如何』,這種說法也往往是意義不明的。人類在二十世紀首次登陸月球,是否必須『從歷史的角度看』才有此事,否則便無其事? 有這麼一個神奇的『歷史角度』嗎? 另一方面,倘若不管用不用該角度來看都有其事,那麼加上『從歷史的角度看』一語,除了裝裝門面之外,可還有什麼實質的作用?

  11. 最後我們考察一下『從中國人的觀點看』、『以一個中國心來看』這兩個短語。前一短語相信大家都熟悉,從一短語筆者『以一個中國心』來擔保曾經『用兩片中國耳朵』聽人說過。然而『中國心』意指什麼? 『中國人的觀點』又意指什麼? 如果說,任何一個中國人所持的觀點都叫做『中國人的觀點』,那麼這個詞語就指稱一堆互相衝突的觀點,因為不同的中國人布有許多觀點都是互相衝突的。另一方面,如果說大多數中國人所持的共同觀點才叫做『中國人的觀點』,那麼我們用這個詞語時就必須弄清楚: 那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觀點? (對『中國心』一詞,可作近似的分析,不贅。)

  12. 再提一次,並不是說這類語詞都不可以用,但必須能確定所用的是有意義的,且知道那是什麼意思。試想一下,假如我說: 『從非洲人的觀點看』、『以一個非洲心來看』,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我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無論如何,那大概不是『從漆黑一團的觀點看』、『以一個黑心來看』的意思。) 到此,我們只略為分析過『從什麼什麼觀點(角度、立場)來看』這一形式的說法。底下考察一些以問句形式出現的迷糊言辭。

  13. 例如『藝術的形式和內容能否分開?』『歷史是直線前進的還是螺旋形上升的?』『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知難行易還是知易行難?』『命好還是運好?』『金錢重要還是朋友重要?』…..這些問題常有人提出來。人們聽得多了,覺得熟悉,就沒有想到這些問題至少是語意不明的。這拿第一個問題來說,只要反省一下不同種類的藝術之間的差異是多麼大,就可以知道必須確定『藝術的形式』、『藝術的內容』等詞語究竟指謂什麼,更須釐清藝術的形式與內容怎樣算是『能夠分開』,怎樣算是『不能分開』。例如『藝術的形式和內容能否分開?』『歷史是直線前進的還是螺旋形上升的?』『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知難行易還是知易行難?』『命好還是運好?』『金錢重要還是朋友重要?』…..這些問題常有人提出來。人們聽得多了,覺得熟悉,就沒有想到這些問題至少是語意不明的。這拿第一個問題來說,只要反省一下不同種類的藝術之間的差異是多麼大,就可以知道必須確定『藝術的形式』、『藝術的內容』等詞語究竟指謂什麼,更須釐清藝術的形式與內容怎樣算是『能夠分開』,怎樣算是『不能分開』。

  14. 在這些用語被分析清楚之前就貿然爭論,是徒勞無功的,結果只會無休止地爭辯下去,不僅得不到共認的答案,而且沒有向共認的答案推進一步。這不能說是由於問題太過深奧,只能說是由於問題本身迷糊不清,以致爭辯的各方不但無法在答案上取得一致的見解,甚至無法建立起『取得一致見解』的討論基礎。更突破這種困境,關鍵在於釐清。比如前面提過的問題『金錢重要還是朋友重要?』由於太空泛、不明確,因而沒有一定的正確答法。在這些用語被分析清楚之前就貿然爭論,是徒勞無功的,結果只會無休止地爭辯下去,不僅得不到共認的答案,而且沒有向共認的答案推進一步。這不能說是由於問題太過深奧,只能說是由於問題本身迷糊不清,以致爭辯的各方不但無法在答案上取得一致的見解,甚至無法建立起『取得一致見解』的討論基礎。更突破這種困境,關鍵在於釐清。比如前面提過的問題『金錢重要還是朋友重要?』由於太空泛、不明確,因而沒有一定的正確答法。

  15. 如果所說的朋友是生死之交,是我們可以為之犧牲性命的,並且如果我們認為任何數目的金錢都不及自己性命重要,那麼,在這個意思上,我們就可以斷定朋友比金錢重要。但如果所說的朋友只是點頭之交,相互之間只有像『友誼商店』所展出的那種『友誼』,並且如果所說的金錢非常多,那麼,在這個意思上,我們大概就會認為 (即使口頭不說) 金錢比朋友重要了。由此可見,『金錢重要還是朋友重要?』這個問題必須釐清才能有效地討論。釐清時起碼要弄清楚這兩點: 第一、所說的金錢有多少? 第二、所說的朋友是怎麼樣的一個朋友? (特別要查清楚的是: 他有沒有錢? 肯不肯借錢給朋友?)

  16. 偽語意投射 前面兩節所指出的錯誤觀念,即『以迷糊為高深』、『以熟悉為清晰』,都是語理分析要對治的思維弊病。本節再討論一種理分析要對治的思維弊病,那就是『偽語意投射』。所謂偽語意投射,就是以為複合語辭的組成部分 (比如『半斤』、『音樂』) 若有一定的意義,那麼整個複合語辭(『半斤音樂』) 也必會有一定意義。以下考察這種錯誤想法的一些實例。

  17. 聖奧古斯丁斷言: 上帝從虛無創造宇宙,包括創造時間。我們知道『雕刻家用某些材料創造出他的藝術品』、『愛恩斯坦在某個時間裡創造了相對論』等說法的意思,但是上帝從虛無創造宇宙』、『上帝創造時間』等說法 (即使其中的單詞或組成部分都有一定的意義) 卻是什麼意思呢? 此外,正統神學家安瑟謨宣稱: 一切東西都在上帝之內,上帝卻不在時空之內。同時依正統的講法,無所不在的上帝是沒有形體也沒有情緒的,可是聖保羅又有『上帝的震怒』這個有名的提法。縱使構成這種種說法的單詞都是可解的,但這些說法結合成一整個論調時還有沒有意義呢? 『無所不在但又不在時空之內、沒有情緒卻又會震怒…..』,那到底是什麼意思?

  18. 碰到這樣的質詢,常有人會作出諸如此類的申辯:『我無法也無須解釋那是什麼意思。因為,上帝及其創世超出於凡人的理解能力之外,是不可思議、不可說的(以上一句在此簡稱為『不可思說論』)。我們關於上帝及其創世的說法,其實都是一種比喻的、象徵的說法 (以上一句簡稱為『比喻象徵論』)。』 『不可思議論』和『比喻象徵論』是相當流行的,阿奎拿、堤力克等人的神學之中,都有這一類型的論調,談禪論佛的人亦有許多持此論調的 (只將『上帝及其創世』改為『勝義(最高真理)』)。問題是: 這些論調能否成立? 用於上述那種申辯時,能令那申辯站得住嗎? 答案可從底下的駁論找到。

  19. 第一、一般人看不懂數理邏輯的較深部分,比如遞歸函數論或者葛岱爾定理的證明,在此情況下,那些課題可以叫做超出當事人理解能力之外。然而沒有意義的說法卻不能叫做『超出於凡人的理解能力之外』,因為那是稱不上理解不理解的。譬如『超上帝超超地創造了超超超時空』這個說法,並非很深奧以致我們不理解它,而是沒有意義以致我們對它無所謂理解不理解。依此,『超出凡人的理解能力之外』這個說詞並不能有效地回應我們所提的質詢。再者,在沒有意義的說法之後加上『那是不可思議不可說的』一語,亦是無法令得那沒有意義的說法變成有意義的。第一、一般人看不懂數理邏輯的較深部分,比如遞歸函數論或者葛岱爾定理的證明,在此情況下,那些課題可以叫做超出當事人理解能力之外。然而沒有意義的說法卻不能叫做『超出於凡人的理解能力之外』,因為那是稱不上理解不理解的。譬如『超上帝超超地創造了超超超時空』這個說法,並非很深奧以致我們不理解它,而是沒有意義以致我們對它無所謂理解不理解。依此,『超出凡人的理解能力之外』這個說詞並不能有效地回應我們所提的質詢。再者,在沒有意義的說法之後加上『那是不可思議不可說的』一語,亦是無法令得那沒有意義的說法變成有意義的。

  20. 第二、申辯者在談論上帝而被人問難、駁斥得無法招架時,就用『不可思議論』去搪塞,企圖使人以為既然不可思議不可說,於是不再多作討論,結果就會放過他,不再窮追掹打。但其實一方面大談上帝,跟著又聲稱那是不可思議不可說的,這不過是自打嘴巴而已。第二、申辯者在談論上帝而被人問難、駁斥得無法招架時,就用『不可思議論』去搪塞,企圖使人以為既然不可思議不可說,於是不再多作討論,結果就會放過他,不再窮追掹打。但其實一方面大談上帝,跟著又聲稱那是不可思議不可說的,這不過是自打嘴巴而已。

  21. 第三、等到發覺自己處於自打嘴巴的尷尬境地時,申辯者就寄望於『比喻象徵論』去解困,可惜那只會越解越困,徒使泥足越陷越深。因為: (1)如果 x 是不可思議的,那麼不論任何事物我們都無法知道那是否與 x 有相似關係或表徵關係。如果無法知道這點,就無法知道怎樣去比喻或象徵 x。然而申辯者卻聲稱他所說的能比喻或象徵上帝,同時又聲稱上帝是不可思議的,這麼一來,他再一次自打嘴巴了。(2)申辯者既斷言上帝是不可說的,又斷言對上帝可以比喻象徵地說,但比喻象徵地『說』,仍然是『說』,所以申辯者的最後申辯,仍然是自打嘴巴。

  22. 總結而言,上述由『不可思議論』和『比喻象徵論』所構成的申辯,不斷自打嘴巴,而且越打越腫 (這才是比喻象徵的說法,其所比喻象徵的情景,是可以思議、可以說的)。這樣的申辯根本不能有效回應我們提出的質問: (例如) 『無所不在但又不在時空之內、沒有情緒卻又會震怒』是什麼意思? 不能因為這種複合語辭的組成部分有(假定有)一定的意義即推斷該複合語辭也有一定意義,正如不能因為『半個』、『太太』等詞有一定意義即推斷『半個太太』一詞也有一定意義 – 何謂『半個太太』呢? 那是指情人? 未婚妻? 姨太太?還是從食人族搶救回來的『半截』太太? 下週待續……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