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9

文献检索与利用

文献检索与利用. 时间: 2010 年 10 月 -12 月 课时: 16 小时 主讲: 黄 丽. 英国学者约翰逊曾说过 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我们所知道的学科知识,另一类是关于在哪儿可以获得这些知识的知识。. 如果我们把“检索工具”比作知识的宝库,那么“文献检索”就是打开知识的一把钥匙。. 一、本课程的作用. 1. 获取知识的捷径 2. 科学研究的向导 3. 终身教育的基础. 1. 文献检索是获取知识的捷径.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授人于鱼,授人于渔。

judson
Download Presentation

文献检索与利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文献检索与利用 时间:2010年10月-12月 课时:16小时 主讲:黄 丽

  2. 英国学者约翰逊曾说过 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我们所知道的学科知识,另一类是关于在哪儿可以获得这些知识的知识。 如果我们把“检索工具”比作知识的宝库,那么“文献检索”就是打开知识的一把钥匙。

  3. 一、本课程的作用 • 1. 获取知识的捷径 • 2. 科学研究的向导 • 3. 终身教育的基础

  4. 1. 文献检索是获取知识的捷径 •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 授人于鱼,授人于渔。 • 柏林图书馆大门的碑文:这里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如果你掌握了它的钥匙,那么全部知识都是你的。

  5. 2. 文献检索是科学研究的向导 美国国家基金会在化工部的调查统计表明,科研人员工作时间分配:计划思考7.7%,信息收集50 .90%,实验研究32.1%,数据处理占9.3%

  6. 文献信息检索是科技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一项科研课题在立项之前,或是在研究过程之中,甚至是在研究完成后的成果评价等等方面,都离不开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文献信息检索是科技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一项科研课题在立项之前,或是在研究过程之中,甚至是在研究完成后的成果评价等等方面,都离不开查阅有关文献资料。 我们已知科研人员大约会花费全部工作时间的50%来查阅文献。如果没有科学的检索方法,这部分时间则可能会更长。更有甚者,因为没有得到相应的文献资料,结果使全部工作成为“重复劳动”,导致自己的成果报废。 例1:美国20世纪50年代为了搞“继电器接点电路合成研究”,曾联合几家实验室研究了5 年、耗资50万美元,完成后发表成果时,才发现该项目早已被其他人完成; 例2:二十世纪80年代,上海某保温瓶厂研究以镁代银涂层,花了十年时间才试验成功,然而国外早在1930年就有该项目的专利报道。

  7. 3. 文献检索是终身教育的基础 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学生的智能:  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掌握文献检索方法和技能可以不断从文献收藏单位获得有用的信息,因为私人的藏书总是有限的(包括学科和系统性方面)。

  8. 增强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的意识;熟悉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的基本工具;掌握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的基本方法;增强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的意识;熟悉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的基本工具;掌握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的基本方法;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利用及管理的基本方法,学会利用文献做研究; 了解版权常识与学术规范; 为继续学习和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开设的目的

  9. 现实意义 • 利用文献跟踪学术动态 • 寻找科研课题 • 撰写毕业论文和科技论文 • 申请专利 • …… file retrieval idea

  10. 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  文献信息源 第二部分  文献检索 第三部分 资料利用及管理 第四部分  版权常识与学术规范

  11. 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希望达到以下8个目标: 1.熟悉、了解我校现有学术性资源 2.掌握数据库检索基本方法 3.学会利用网络资源 4、获取文献信息 5、学会撰写文献综述(利用文献跟踪学术动态) 6、学会寻找科研课题 7、学会撰写毕业论文和科技论文 8、学会申请专利

  12. 课程考核办法: 理论+课后实践 理论学习16学时,课后上机实习 本课程成绩的考查办法及评定标准: 本课程的考核,平时成绩占30%,结课考试或者小论文占70% 旷课一次扣10分,两次扣30分。

  13. 教材名称:自编讲义 主要参考书(编著者.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 1.花芳.文献检索与利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谢德体等.信息检索与分析利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王立诚.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4.徐军玲.科技文献检索.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1 5.孟连生.科技文献信息溯源:科技文献信息检索教程与学科资源实用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时学峰.科技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7.冯惠玲.信息检索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8. 苑保才.科技文献检索.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1 9. 潘家祯.科技文献检索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10. 赵飞.科技文献检索与Internet.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

  14.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简介 • 一、专业培养目标 • 该专业培养具备掌握通信工程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可从事通信工程、通信系统专业领域各种信息的检测、处理、交换、系统设计、研究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15. 二、专业培养要求 • 本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16.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适应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广泛的工作范围; 2.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 3.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4.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5.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17. 自1984年国家教育部发出《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通知》以来,全国各类高校都普遍开设了这门课程。自1984年国家教育部发出《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通知》以来,全国各类高校都普遍开设了这门课程。

  18. 文献检索新思维

  19. 文献资源特点 • 文献资源日益庞大 • 出版速度加快 • 载体形式多样化

  20. 数量激增 • 非科技文献,每10年甚至7-8年翻一番 • 科技文献,尤其是尖端科学的文献增加速度更快,如,原子能文献每2-3 年就翻一番,且倍增周期逐年缩短 • 据估计目前每年出版的各种类型的科技文献有1000多万篇

  21. 出版速度加快 据国外报导,1990年全世界出版 • 科技文献2000印张/秒 • 4-5种新书/小时 • 新增3种刊物/小时

  22. 载体形式多样化 • 印刷型 • 缩微型 • 声像型 • 电子型

  2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只读书不思考,即使读了很多书还是于事无补,不会有什么用处;而离开了读书,研究将无法进行,必然一无所成。

  24. 如何从信息的海洋中获取我需要的知识? 文献检索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被信息的海洋包围着, 但是确被知识饿死了!

  25. 什么是真正的文献检索? 检索(retrieve)≠查找(search, find) 有四层含义: 1 如何有效查找到所需文献 2 如何查全,查精所需文献 3 如何整理、归纳文献 4 从文献中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26. 5S检索新理念 Select---选择合适的数据库 Search---如何精确查找文献 Sort---文献的筛选与归类 Systematize---文献管理 Strategy---如何从文献中发现idea?

  27. 一、Select • 1 期刊类、专利类、新闻类、会议类、书籍类等数据库;其它是专门的数据库,如药物数据库,中草药数据库,疾病数据库等。 • 最常用的期刊类。 • 中文:维普,万方,CNKI三大期刊知识库。超星、书生之家书籍库。 • 英文:Pubmed、SD、EBSCO、Springer、NPG、Ei Village、CAS、Kluwer

  28. 二、Search 如何精确查找文献: • 1 关键词检索 • 2 组合检索、二次检索、回溯检索

  29. 三、Sort • 如何将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和归类。检索一直有一个问题:不熟练检索的同学往往拼命查资料;而熟悉检索的同学往往内容太多,大量时间在重复检索和查找已检索过的内容。 • 正常:Search : Sort = 3 : 7 • 往往:Search : Sort = 5 : 5

  30. 原 则 • 1 只保留重要的资料-----不要什么文献都要!许多新手往往只要是查到的资料,就一定要保存下来,哪怕仅仅是相关。时间长了,这些不重要的资料,往往占住你主要地方。 • 2 一定要精细分类,并录入数据库。 • 3 要分精读与速读两类

  31. 四、Systematize 文献资料管理,使系统化 Note express 这是国内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一款软件,同类软件还有文献王,但前者运行效率更高,适用面更广,对中英文支持都非常完善,升级更快,值得期待。

  32. Strategy---如何从文献中发现Idea? 文献怎么看?多看还是少看? ------看少了什么都不懂;看多了什么都不做了。 ----走进文献,走出文献

  33. 出入法 • 1 文章背后的故事 • 2 文章与文章间的idea沟通。 许多文献你阅读完以后,觉得很完善,这一块似乎已经perfect了,实际上你需要更多思考这篇文章的缺陷,即使是CNS(国内对Cell、Nature、Science三大顶级杂志的简称)上的,同样有漏洞,这些漏洞有时是作者回避的,或尚未研究的东西,这里面就是新的idea来源。 如何读出文章背后的故事,这非常重要。读文献有两个境界,一是入,二是出。先要按作者意思去读文献,读懂它;其次按作者的方法去自己假设,从更高角度看这篇文章,还有哪些不完善的地方?

  34. 找到成功背后的失败 • 如ES细胞培养的例子,一开始文献是记录XXX培养成功,保持不分化状态。你认为很高兴,但你是否注意到他曾经失败过多少次,或者说正常培养就失败。那么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成功?什么因子? • 有时有些文献中一句话,里面可能是一个大课题。如ES细胞在无血清培养下会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因此必需有血清培养。这是常识,但为什么呢?这就一个大课题。 • 细胞凋亡需要ATP参与,是主动过程,这句话背后包含了这一层含义:ATP是凋亡必需的。但同样有另一个常识,细胞在死亡过程中ATP往往下降,这其中存在一个矛盾,就也是idea.

  35. 逆向思维 案例1:在创造发明的路上,更需要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可以创造出许多意想不到的人间奇迹。 洗衣机的脱水缸,它的转轴是软的,用手轻轻一推,脱水缸就东倒西歪。可是脱水缸在高速旋转时,却非常平稳,脱水效果很好。当初设计时,为了解决脱水缸的颤抖和由此产生的噪声问题,工程技术人员想了许多办法,先加粗转轴,无效,后加硬转轴,仍然无效。最后,他们来了个逆向思维,弃硬就软,用软轴代替了硬轴,成功地解决了颤抖和噪声两大问题。这是一个由逆向思维而诞生的创造发明的典型例子。

  36. 案例2 由我国发明家苏卫星发明的“两向旋转发电机”诞生于1994年,同年8月获中国高新科技杯金奖,并受到联合国TIPS组织的关注。1996年,丹麦某大公司曾想以300万元人民币买断其专利,可见其发明价值之巨大。 说到“两向旋转发电机”的发明,也应归功于逆向思维。翻阅国内外科技文献,发电机共同的构造是各有一个定子和一个转子,定子不动,转子转动。而苏卫星发明的“两向旋转发电机”定子也转动,发电效率比普通发电机提高了四倍。苏卫星说,我来个逆向思维,让定子也“旋转起来”。这是他得以发明的思维基础,也是他对创造发明思想的一大贡献。

  37. 挑战经典 • 案例1:问题一:大量的资料显示,在深海里存在着大量的沉积物(又称深海软泥)。根据传统的物理理论,水越深物体受到的压力越大,物体在水下10米深就已经承受到1公斤的压力,可是非常令人费解的是在几千米的大海深处,深海软泥中居然完好无损地保存着史前微生物的遗体,一些海底生物也没有因为海水的压力而消亡。  这是为什么?

  38. 问题二:恐龙作为7000万年前的生物,它早已经成为化石沉入地底,随着地层而下降。同样,每下降4米,它的遗体就承受到1公斤的压力。若干世纪过去,根据传统的物理理论,它们早已成为粉末了。可是,如今的考古学家居然可以发掘出完整的恐龙骨架。  这又是为了什么?问题二:恐龙作为7000万年前的生物,它早已经成为化石沉入地底,随着地层而下降。同样,每下降4米,它的遗体就承受到1公斤的压力。若干世纪过去,根据传统的物理理论,它们早已成为粉末了。可是,如今的考古学家居然可以发掘出完整的恐龙骨架。  这又是为了什么?

  39.   水其实只对比重比它小的物体有压力;对于比重和它一样的物体是没有压力的;而对于比重比自己大的物体,水不仅自己产生不了压力,而且反过来被对方“压”,我们把一块石头投向河流,就会产生水花就说明了这一点。 这和教科书上的流体静压定律、浮力定律等经典物理定律理论完全背道而驰。 • 说明:完善的定律只在一定条件下才成立。

  40. 案例2:正当人们为经典物理学的全面胜利欢呼万岁的时候,它的体系本身却开始出现了危机。不久以后,这些危机发展成为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大风暴。 危机是从不可捉摸的媒质“以太”开始的。1887年迈克尔孙-莫雷的寻找“以太”实验,实验结果同理论预测相反,否定了以太的存在,引起了物理学家的震惊。当时,英国的一名著名实验物理学家曾大声疾呼:“我们仍然期待着第二个牛顿来给我们一种关于以太的理论,它将不仅包括电和磁的事实,光辐射的事实,而且还可能包括引力的事实。”为送别旧世纪,英国科学界最有地位的勋爵,于1900年4月27日作了题为《热和光的动力学理论上空的十九世纪之云》的长篇讲话,这位思想保守的“元老”认为经典物理学理论在本世纪末出现了两朵云。第一朵就是“以太漂移问题”;而第二朵云,是与比热有关的能量均分定理。 事实上,到了十九世纪末,由于X射线(1895年),放射性(1896年),电子(1897年)以及镭(1898年)的发现,物理学上空已不是两朵云,而是危机四伏。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在世纪交替时,经典物理学领域中,几乎所有的原理、基本概念都受到怀疑和重新审查,如物质的不灭性、能量守恒性、原子的不可分割和不变性、时空的绝对性、运动的连续性。第一个对当时物理学的危机进行全面、深入分析的是法国数学家彭加勒,他于1905年出版的《科学的价值》一书中的第八章标题就是“数学物理学当前的危机”。物理学在酝酿一次伟大的革命。 爱因斯坦:近代物理理论 牛顿:经典物理理论

  41. 1905年6月,爱因斯坦完成了开创物理学新纪元的长论文《论运体的电动力学》,完整的提出了狭义相对论。这是爱因斯坦10年酝酿和探索的结果,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19世纪末出现的古典物理学的危机,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揭露了物质和能量的相当性,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是近代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

  42. 比较延伸 将相似的文献做比较,总结异同案例1:当牛顿发现行星的运动和苹果的掉落都是由于引力的作用时,人们对世界的理解发生了同样的飞跃。麦克斯韦尔统一了磁力和电力,从而创造出了物理学的新纪元。而这当中最伟大的理论统一者爱因斯坦,则是把物质、能量、空间和时间编织在了一起。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人能够将量子力学的微小世界与我们透过望远镜所看到的广大世界编织在一起。当这两者走到一起时,物理学家们意识到,他们正在非常接近一个单一的"万物理论",可以解释自然界万物的运行,它也就是人们长期以来所追寻的统一场论。

  43. 案例2:离子通道属性在高等生物神经细胞上研究已相对透彻。可以引出以下几个问题:案例2:离子通道属性在高等生物神经细胞上研究已相对透彻。可以引出以下几个问题: • (1)特殊物种:线虫,果蝇,蛇,或一些突变体上呢?(2)特殊类型细胞:肿瘤细胞,胚胎干细胞,肾上皮? • (4)同一通道放在不同细胞上呢?如NMDA受体转到肾上皮呢?

  44. 交叉嫁接 • 如已知 ABC 和 FGC ,那么C可能是连接B—G的关键,这里面可能会出现新的idea. • 案例1:如长期关节炎患者,往往冠心病发生少。如服阿斯匹林可以减少心脏病 • 案例2:长期服用抗生素患者,患冠心病机率也下降---冠心病与支原体相关学说 • 案例3:神经细胞中观察到同一种信号分子在细胞中不同位置作用不同。那么在其它细胞呢? • 案例4:睡眠足,白天记忆好,why?---hypothesis: GABA对学习和记忆作用的多面性 • 案例5:RA,As2O3促白血病分化;低氧可以促进干细胞分化;

  45. 文献检索的基本概念

  46. 文献检索课的含义 • 是一门培养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方法课。 信息素养:指个体成员有目的的搜集、选择、整理、加工、评价与利用信息的过程中所具备的一种复合品质。 • 信息意识:对新知识新信息的敏感力、观察力、判断力、吸收能力以及对开发利用信息知识的主动性 • 信息能力:指获取、处理、利用和创新信息的能力 • 信息道德:指整个信息活动中的道德规范,包括: 尊重他人的学术成果;尊重知识产权;抵制违法信息及信息行为;学会在信息活动中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

  47. 文献检索课的意义 • 继承和借鉴前人成果,避免重复研究 • 掌握信息检索技术,节省信息搜索的时间 • 信息检索是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 科研选题、立项、结题 科技文献检索在科研中所占比例

  48. 基本概念 信息(information): 信息作为一个科学术语,最早出现在通信领域。 信息是指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的反映,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活动中存在的一切物质的一种属性。如事实、数据和消息等。 • 信息的特点: ①客观性与普遍性 ④积累性与价值性 ⑤加工性与共享性②流动性与传递性 ③相对性与有效性

  49. 文献(document):是指记录信息的物质载体,是各种知识或信息载体的总称 。也就是说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下来的人类知识都可以称之为文献。 三个要素:信息;载体;文字、图形、符号、视频、声频。一个特点:记录性 四个属性:知识信息性、客观物质性、人工记录性、动态发展性

  50. 文献的类型 • 按文献记录的载体划分 • 书写型文献(Hand Writing Document) 载体是竹简、纸张、帛等,人工抄写而成。 例如,写在竹简、帛等上的古代文献、书法作品、原始记录等 • 印刷型文献(Printed Document) 载体是纸张,它是一种传统类型的文献。如书、刊、特种文献。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