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隋唐五代文学 张红运

隋唐五代文学 张红运. 绪论. 隋唐五代社会概况 隋唐五代文学概况.

jude
Download Presentation

隋唐五代文学 张红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隋唐五代文学 张红运

  2. 绪论 • 隋唐五代社会概况 • 隋唐五代文学概况

  3. 第一章 初唐文学第一节 贞观(626-649,23年)诗风及上官体 一、贞观年间:承六朝的形式主义诗风●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玄武门兵变。 ●贞观二年,兵部尚书大将李靖大胜突厥。 ●魏征高士廉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依次为相。二、上官体:形式主义诗风的进一步规范化●沈约“永明声律论”:四声八病;古体诗向近体诗的过渡形式。 ●上官仪诗品不高,但形式工整,风行一时,人称“上官体”。 ●六对: 正名、同类、连珠、双声、叠韵、双拟。 ●八对: 的名、异类、叠韵、双声、联绵、双拟、回文、隔句。

  4. 第二节 王绩与初唐四杰 一、王绩与《野望》: (585-644),初唐诗人。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大业(605~616)中举孝悌廉洁科,授秘书省正字。出为六合县丞。因嗜酒被劾去职。唐初,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曾任太乐丞。不久,即弃官而去,隐居东皋,自号东皋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童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诗写山野秋景,闲逸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受沈约的影响,体裁是成熟的五言律诗。比后来的沈、宋早六十余年。整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是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5. 第二节 王绩与初唐四杰 二、初唐四杰: 一、初唐四杰:(李治,649年—683年在位;武则天655—683为皇后、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683—690)皇太后,690—705为武周皇帝) 人物: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时间:“四杰”活跃于唐高宗到武后初年。 地位:官小而名大,年少而才高。 创作:从宫廷到市井,从台阁到江山塞漠。 二、杜甫《戏为六绝句》: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三、“四杰”的代表作: 1、王勃,生于永徽元年(650年),卒于上元三年(676年),生年27岁。王勃的今存诗80多首,文90多篇。清同治甲戌蒋清翊著《王子安集笺注》20卷。清宣统三年(1911年)刊姚大荣《惜道味斋集》有《王子安年谱》。 代表作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 2、杨炯,(650~693年),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于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天授元年(690),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秋后迁盈川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官。世称杨盈川。作《王勃集序》。今存诗33首,五律居多。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

  6. 第二节 王绩与初唐四杰 二、初唐四杰: 3、卢照邻(约637~约689),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治今河北涿县)人。年少博学能文。曾被横祸下狱,为友人救护得免。后染风疾,居太白山,服丹中毒,手足残废。徙阳翟具茨山,买园数十亩,疏凿颍水,环绕住宅,预筑坟墓,偃卧其中。由于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和长期病痛的折磨,终于自投颍水而死。卢照邻墓位于河南省禹州市无梁镇龙门村尚家村的河溪西岸。高大的墓冢尚存。今存有《卢升之集》和《幽忧子集》均为 7卷。卢照邻工诗,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代表作《长安古意》。傅璇琮著有《卢照邻杨炯简谱》。 4、骆宾王(约640~684)唐代诗人。字观光,婺州义乌(今中国浙江义乌)人。他7岁能诗,有“神童”之称。武则天当政,骆多次上书讽刺,得罪入狱。骆在狱咏蝉。调露二年(680),出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弃官游广陵。嗣圣元年(684),武则天废中宗自立,徐敬业(即李敬业)起兵扬州。骆宾王作《讨武氏檄》(即《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武则天感叹曰:“宰相安得失此人?”11月徐敬业兵败被杀,从此下落不明。 代表作品:《在狱咏蝉》、《长安古意》 四、课程论文: 初唐四杰与初唐文学的演进轨迹。

  7. 第三节 沈宋与格律定型 一、沈佺期 宋之问约生于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712年),苦读诗书,上元二年(675年)及第。 705年正月贬泷州(广东罗定县)参军。不久逃回洛阳。景龙三年( 7O9年)将他下迁越州(今浙江绍兴市)长史。(710)睿宗即位流放钦州(今广西钦州),赐死于徙所。 二、宋之问 沈佺期(约656~约714或715),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官至考功员外郎。因受贿入狱。705年贬骧州(越南荣市)。神龙三年(707),召拜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常侍宫中。后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 三、格律定型 1,宋沈因文才受赏而入朝为官,是代表性台阁诗人。2,因诗歌内容贫乏,故以辞藻掩饰之。 3,他们在诗律方面精益求精,回忌声病,约句准篇。 4,创造了一首诗中联与联之间的平仄关联。

  8. 第四节 陈子昂及其文学主张 一、陈子昂 陈子昂(约661~702),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年)二十四岁中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受武三思所害,冤死狱中。新、旧《唐书》给予他的一致评价是“褊躁无威仪”。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有《陈伯玉集》 二、文学主张 《修竹篇序》:“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 “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诗文。 三、诗歌评析 《登幽州台歌》,《感遇》38首其一。 比兴手法。风骨追求。源于《诗经》,启于后人。比兴手法 1,杜甫:“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2,韩愈《荐士》:“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3,元好问《论诗绝句》:“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四、文学地位

  9. 第五节 张若虚与《春江花月夜》 王闿运:“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闻一多:“诗中的诗,顶风上的顶峰。” 迷人景色与婉转情感的美妙结合: 1.由情入景、以景结情的情景关系。 2.月水相映、情理互见的意境构成。 3.纵横自如、时空交织的篇章结构。 课后作业:背诵《春江花月夜》。

  10. 本章小结 初唐文坛近百年,完成了诗歌从齐梁向盛唐的过渡。对此作出贡献的人物是: 1.形式方面:上官仪和“沈宋”。 2.内容方面: 王绩《野望》开田园诗之先河。 “四杰”拓宽创作领域并倡导诗文革新。 陈子昂提出比兴风骨要求,引领时代。 张若虚天才的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遗憾的是:这个过渡为时过长。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