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k likes | 1.21k Views
移植与免疫.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东方器官移植中心 张建军. 主要内容. 一、移植免疫学历史 二、免疫学概念回顾 三、移植免疫 四、排斥反应 五、免疫耐受 六、未来移植免疫学发展的方向. 一、移植免疫学历史. 器官移植是 20 世纪医学发展最伟大的成果之一。 世界肝移植之父美国 Starzl 教授预言器官移植将占 据 21 世纪的手术室。 器官移植是衡量一个国家医学水平的标准。. 器官移植的历史. 1 、血管吻合技术的突破 2 、器官保存技术的发展 3 、移植免疫的进展. 1 、血管吻合技术.
E N D
移植与免疫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东方器官移植中心 张建军
主要内容 • 一、移植免疫学历史 • 二、免疫学概念回顾 • 三、移植免疫 • 四、排斥反应 • 五、免疫耐受 • 六、未来移植免疫学发展的方向
一、移植免疫学历史 器官移植是20世纪医学发展最伟大的成果之一。 世界肝移植之父美国Starzl教授预言器官移植将占 据21世纪的手术室。 器官移植是衡量一个国家医学水平的标准。
器官移植的历史 • 1、血管吻合技术的突破 • 2、器官保存技术的发展 • 3、移植免疫的进展
1、血管吻合技术 • 1902年Alexis Carrel发表《The operative technique for vascular anastomoses and transplantation of viscera》一文,阐述了血管缝合的基本技术。 • 1906年和1908 Carrel先后完成了猫的双肾移植术和双肾切除后的单肾移植术,证实单肾移植可以维持生命。 • 191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血管吻合技术 • 由于 Carrel等的努力,血管吻合技术得以突破,建立了血管直接吻合和血管套接两种方法。从此无论动物模型的建立还是临床器官移植都得到较大发展。 • 50至60年代,人同种异体器官移植获得成功。
2、移植免疫学的进展 1596年,意大利外科医生成功进行最早一次成功的自体组 织移植. 19世纪初,尝试异体皮肤移植,但因排斥而失败。 1945年,Medawar用皮肤移植实验探讨排斥机制。证实了同种异体移植排斥是一种免疫现象. 提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最早将全身性放疗作为抗排斥方法。
1954年哈佛大学Murray等首次完成同卵双生姐妹间的肾移植,证实了组织适合性的重要。 1990年他们获诺贝尔奖。 E Donnall Thomas 1920 --; Joseph Murray 1919-- Nobel Prize in 1990
1960年Goodwin使用氨甲喋呤(M.T.X)、环磷酰胺 • 1962年Calne使用硫唑嘌呤降低排斥现象 • 1963年Starzl 在肾、肝移植中使用抗淋巴细胞血清来减低淋巴细胞作用而降低排斥现象。
George Davis Snell,Baruj Benacerraf ,Jean Dausset Nobel Prize 1980 小鼠 MHC = H-2 人 MHC = HLA ……. …….
随后Calne和Murray使用硫唑嘌呤再加上类固醇,作为抗排斥方法。 • 1976年,Calne证实环孢素A选择性作用于T淋巴细胞、而没有骨髓抑制作用。 • 81年Cosimi使用单株抗体降低排斥反应。 • 1984年,FK506 (抗免疫抗生素)被发展起来。 • 1991年,Rapamycin则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免疫学概念回顾 • 免疫系统的作用 • 免疫系统的构成 • 免疫细胞的组成及其识别 • 免疫分子的分类、组成与作用 • 免疫应答的效应方式与特征
免疫系统的作用 • 免疫系统的作用是保护机体免遭病原体感染 • 免疫作用方式分两类 天然性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 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
免疫系统的构成 • 免疫系统是由相应的免疫分子、细胞、组织与器官构成 • 主要的淋巴器官与组织分为一级(中枢)和二级(外周)
一级淋巴器官是淋巴细胞发育的场所 胸腺是T细胞发育的场所 骨髓和胚肝是B细胞(哺乳类)的发育场所 • 二级淋巴器官和组织包括包膜化器官(脾和淋巴结)及非包膜化淋巴组织(主要指粘膜表面的淋巴组织,即MALT)
免疫细胞的组成及其识别 1 天然性免疫免疫细胞 • 单核/巨噬细胞 • 多形核粒细胞 • 血小板 • 自然杀伤细胞(NK) 2 适应性免疫系统的细胞 • 抗原递呈细胞(APC) • 淋巴细胞 3 免疫细胞的CD标识系统来自小鼠的单克隆抗体分析人白细胞抗原
免疫分子的分类、组成与作用 • 补体 • 细胞因子: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IL)、集落刺激因子(CSF)、趋化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 • 抗体 • 抗原
免疫应答 • 包括两个主要的时相↗识别抗原 ↘产生清除抗原的反应 • 识别时相:在适应性免疫应答中由淋巴细胞负责,通过克隆选择涉及识别特异抗原的细胞发生增殖 • 效应时相:对各种类型的病原体可启用不同的免疫效应机制,如中和作用、吞噬作用、细胞毒性反应
三、移植免疫 概念 : 移植:是用手术或其他方法将细胞、组织或器官从原部位移植到自体或异体的一定部位,以替代或补偿移植部位所丧失的结构与功能。 移植物(graft):被移植的细胞、组织或器官 供者(donor):提供移植物(graft)的个体 受者(recipient):接受移植物者。
不同个体间移植常引起受者对移植物的免疫排斥应答,这种免疫现象称为移植免疫。不同个体间移植常引起受者对移植物的免疫排斥应答,这种免疫现象称为移植免疫。 移植免疫学是研究排斥反应发生的机制,如何防治排斥反应的发生以维持移植物的正常功能和长期存活。
1、 分类: 根据供受者间遗传背景的差异分为: 1.自体移植 2.同系移植 3.同种移植 4.异种移植
移植类型 自体移植(autologous transplantation)
同系移植 (isograft) 单卵双生间、纯系动物间的移植
同种异体移植(isogeneic transplantation) 同种间不同个体的移植,具遗传基因、MHC差异
异种移植(heterogous transplantation) 异种动物间的移植:种间差异性更大
2、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 : 一.抗原 引起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为组织相容性抗原,它存在于机体所有有核细胞的表面。它有主要和次要之分:能引起强烈排斥反应者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引起较弱排斥反应者称为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1、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A) HLA-I类Ag:HLA-A、HLA-B、HLA-C, HLA-II类Ag:HLA-DR、DQ、DP
H-2 抗原 (H-2 antigens):小鼠的MHC 抗原(MHC antigens of mouse)。 HLA:意为人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s):系指人的MHC 抗原 (MHC antigens of man), 首先在白细胞表面检测到 ( first detected on leukocytes)。现乏指人的MHC或MHAS。
2、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A) ①与性别相关的H-Y抗原 ②非Y染色体连锁的mH抗原:HA-1~HA-5 3、ABO、Rh血型Ag 4、组织特异性Ag : 独立于HLA抗原和ABO血型抗原之外的特异性地表达于某一器官、组织或细胞表面的一类抗原系统。如内皮细胞(VEC)的特异性抗原和皮肤的SK抗原。
●组织相容性是指不同的个体间进行组织器官移植时,供者和受者双方相互接受的程度。●编码最强移植抗原的基因座位即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其编码的抗原即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主要表达在细胞膜表面,是引发同种移植排斥反应最主要的抗原。●组织相容性是指不同的个体间进行组织器官移植时,供者和受者双方相互接受的程度。●编码最强移植抗原的基因座位即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其编码的抗原即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主要表达在细胞膜表面,是引发同种移植排斥反应最主要的抗原。 主要组织相容性基因复合体 ( MHC ):单一染色体上编码MHAS的一组基因 ( Group of genes on a single chromosome encoding the MHC antigens)。
HLA复合体及其编码的产物 • HLA复合体位于6号染色体的短臂上,其分布范围大约3600~4000 kb,含有至少10个基因位点 • 根据基因和编码产物的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将HLA复合体分为三个区域,即Ⅰ、Ⅱ、Ⅲ类基因区
MHC分子结构示意图 MHC-I MHC- II Peptide-binding region a2 a1 a1 b1 a3 b2m a2 b2 immunoglobulin-like region Transmembrane region
3、移植排斥反应的过程及机制 : 受者对移植物排斥反应的三阶段: A、致敏或识别过程 B、增殖反应和分化过程 C、效应杀伤过程
A、致敏或识别过程 中枢致敏:移植物脱落细胞、可溶性抗原 淋巴组织 激活受者免疫细胞致敏 外周致敏:循环T细胞 移植物局部 接触致敏 直接抗原呈递途径(早期排斥):移植抗原不需受者APC而直接刺 激T细胞。如移植物MHC, 移植物MHC+多肽 (移植物细胞成 APC) →导致CD8+ CTL 活化 间接抗原呈递途径: 移植抗原 受者APC呈递 受者T细胞 MHCI Tc IFN-g IL-2 MHCII CD4+T pTc Tc B AFC
受者T淋巴细胞 供者APC 受者APC 直接和间接识别 间接识别 直接识别
B、增殖反应和分化过程 供受者的免疫活性细胞 移植物 局部淋巴结肿大,淋巴细胞数量增加,MLR、T、B均参与反应 C、效应杀伤过程 1. CD4+ T活化、Mf动员,迟发性超敏反应 2. CD8+ T活化成CTL杀伤移植物靶细胞。 3. Ab与移植物Ag结合成复合物激活补体。 移植物的损伤和功能丧失, T细胞在移植排斥反应过程中是主要的。
移植排斥的损伤机制 APC 供者细胞 TNF-β、 IFN-γ IL-2 TC IFN-γ TH IL-10 、 IL-4 IL-2 IL-5 IFN-γ 活化 活化 抗体 抗体 抗体 MΦ NK B 补体 CTL NK 补体依赖细胞毒 细胞介导细胞毒 ADCC 炎症反 应
四、排斥反应 1、排斥反应的类型 • 超急性排斥 • 急性排斥 • 慢性排斥 排斥 宿主抗 移植物反应 移植物 抗宿主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