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5

水 稻 害 虫 (1)

水 稻 害 虫 (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我国仅占世界 7% 的耕地面积,养育了占世界 22% 的人口,并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虽然水稻种植面积只占全国粮食种植面积的 29% 。 2000 年全国种植水稻 3 300 万 hm 2 ,生产稻谷 18 000 万 t ,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 45% 。稻米是全国 60% 人口的主粮。. 水稻两大品系:粳稻和籼稻

ju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水 稻 害 虫 (1)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水 稻 害 虫 (1)

  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我国仅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育了占世界22%的人口,并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我国仅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育了占世界22%的人口,并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虽然水稻种植面积只占全国粮食种植面积的29%。2000年全国种植水稻3 300万hm2,生产稻谷18 000万t,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5%。稻米是全国60%人口的主粮。

  3. 水稻两大品系:粳稻和籼稻 • 根据水稻成熟期,分为早熟、中熟、迟熟品种。早熟品种生育期110天左右,中熟品种130天,迟熟品种150天左右。为农忙期工作量错开和早、晚稻插植与收割期的配合,生产上需要早、中、迟熟品种搭配。 • 水稻害虫有624 种(何俊华等,1992)。水稻主要病虫有: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稻飞虱包括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还有粘虫(Leucania seperata)。常见的害虫有稻瘿蚊、稻蓟马、稻螟蛉、黑腹蝽、黑尾叶蝉、小白翅叶蝉、稻蝗等。主要病害: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各种害虫取食水稻不同部位,占据不同生态位。三化螟钻蛀心叶和稻茎;稻纵卷叶螟、粘虫取食叶片;稻飞虱多在叶鞘取食等。

  4. 三化螟 Tryporyza incertulas (Walker)

  5. 稻纵卷叶螟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

  6. 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 Stål

  7. 白背飞虱 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

  8. 灰飞虱 Laodelphax striatella (Fallen)

  9. 二化螟 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

  10. 大螟 Sesamia inferens (Walker)

  11. 粘虫 Leucania separata Walker

  12. 稻螟蛉 Naranga aenescens Moore

  13. 直纹稻苞虫 Parnara guttata Bremer et Grey

  14. 隐纹稻苞虫 Pelopidas mathias Fabricius

  15. 稻眼蝶 Mycalesis gotama Moore

  16. 中华稻蝗 Oxya chinensis (Thunberg)

  17. 花蓟马 Frankliniella formosae Moulton 稻蓟马 Thrips oryzae Williams 稻管蓟马 Haplothrips aculeatus Fabricius

  18. 二点黑尾叶蝉 Nephotettix bipunctatus (Fabricius) 二条黑尾叶蝉 Nephotettix apicalis (Motschulsky) 白翅叶蝉 Erythroneura subrufa (Motschulsky) 黑唇斑叶蝉 Erythroneuramaculifrons (Motschulsky) 双纹斑叶蝉 Erythroneura limbata (Matsumura) 稻斑叶蝉 Deltocephalus oryzae Matsumura

  19. 大青叶蝉 Tettigoniella viridis (Linne) 大白叶蝉 Tettigoniella spectra Fabricius 赤斑黑沫蝉 Callitettix versicolor Fabricius 尖头稻沫蝉 Abidama sexmaculata Lallemand

  20. 黑尾叶蝉 Nephotettix cincticeps Uhler

  21. 稻绿蝽 Nezara viridula var. smaragduta Fabricius 黄肩绿蝽 Nezara viridula var. torquata Fabricius 点绿蝽 Nezara viridula var. aurantiaca Costa

  22. 稻黄蝽 Euryaspis flavescens Distant 细毛蝽 Dolycoris baccarum Linneus 稻黑蝽 Scotinophara lurida Burmeister 小黄蝽 Piezodorus rubrofaciatus Fabricius

  23. 尖角二星蝽 Eusarcoris parvus Uhler 黑腹蝽 Eusarcoris ventralis (Westwood) 二星蝽 Eusarcoris guttiger Thunberg

  24. 条蜂缘蝽 Riptortus linearis Fabricius 稻蛛缘蝽 Leptocorisa varicornis Fabricius 斑蜂缘蝽 Riptortus pedestris Fabricius

  25. 稻芒蝇 Atherigonaoryzae Malloch (1-6) 稻瘿蚊 Pachydiplosis oryzae Wood-Mason (7-19)

  26. 非洲蝼蛄 Gryllotalpa africanan Palisot de Beauvois

  27. 物候与害虫发生的协同性 水稻生长季节会发生各种害虫,有水稻就有害虫。这是害虫与水稻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如三化螟,只取食水稻,晚稻成熟前,钻入水稻下部,以四龄幼虫滞育越冬,度过没有水稻的季节;不同纬度发生代数也不同;它总能繁衍其后代。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是长距离迁飞的害虫,迁入稻田繁殖两代后,藉助风力,迁至北方迟插植的远方稻田;秋季北方的稻谷成熟前,随风力回迁南方的稻田;当迁入量大时,虫害成灾。 以下重点介绍主要害虫: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

  28. 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 (Walker) • 在广东一年发生4~5代,以第四代幼虫越冬,翌年3月中旬羽化。第2、4代是为害早、晚稻的主要世代。 • 第一代三化螟为害早稻秧苗至分蘖期禾苗,造成青枯和枯心苗。分蘖盛期前的主茎被害,水稻本身有分蘖补偿,对产量损失影响较小。第二、四代三化螟幼虫分别为害早稻和晚稻后期禾苗,造成死胎和白穗,对产量损失影响较大。第五代发生数量较小,幼虫不能越冬,因此是一个不完全的世代。

  29. 表 三化螟成虫各世代发生期(广东) 下页 三化螟平均生命表 张宣达 古德祥等,1994

  30. 表 三化螟各代的平均产卵数、种群增长指数 以上是1984至1987年在广东四会市田间试验所作的三化螟自然种群生命表,得出的三化螟平均生命表。(第三代因成虫发生在晚稻秧地,随插秧到晚稻大田,未做生命表试验)从三化螟种群增长趋势看,第二代最高, Ⅰі =25.65,其次是第二代,为6.02。

  31. 关键因素分析 从上表的ki值可看出,各世代的K5和K9最大。按判断关键因素的回归分析法(Podoler,1975),将总K值与ki值作回归计算分析。回归系数b值之总和为 1 。比较其回归系数, b值最大者为关键因素。从4年(1984~1987)9个世代分析。K5和K9的b值最大,二者之和为0.4480+0.4092 =0.8572,与总K的相关系数(r)最大,分别为r5=0.7138,r9=0.7690。由此说明,中后期幼虫转株死亡( K9)和初孵幼虫入侵死亡( K5),是影响三化螟自然种群动态的关键因素。

  32. 三化螟的天敌 三化螟卵期的寄生性天敌主要有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还有长腹黑卵蜂、短腹黑卵蜂;幼虫期有茧蜂。但寄生率不高。卵期的捕食性天敌有长颈步甲等。 三化螟是钻蛀性害虫,只有在初孵幼虫入侵稻株前或在幼虫转株时(多在夜晚),会被捕食性天敌捕食,肉眼观察到的几率很小。从生命表可看出,幼虫转株死亡率较高,只有通过血清学方法才能准确地检验捕食三化螟幼虫的天敌种类。

  33. 捕食三化螟的天敌种类(周汉辉,1986~1987,四会农科所)

  34. 续表 捕食三化螟的天敌种类 注:未检测出阳性的种类未列出; 牛虻、食虫虻、菱头蛛等检测出对三化螟卵呈阳性,可能是捕食了怀有待产卵的三化螟成虫所致

  35. 主要天敌类群在大田捕食三化螟的检测(周汉辉,1987)

  36. 三化螟的预测与管理模型 • 三化螟一直是水稻的主要害虫。对其发生规律、生物学、生态学特性、毒理学等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各地也建立了灯诱和田间调查的预测预报站,对其历年发生状况,积累了较多的资料。七五攻关期间(1986~1990),本所稻虫组承担了“三化螟预测与管理模型”的攻关子专题任务,以广东四会市为基点,建立了三化螟发生期预测、发生趋势预测、发生量预测、种群动态预测模型、三化螟管理决策模型,为三化螟的综合治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面介绍几相关的模型。

  37. 根据广东省四会县30年间三化螟发生资料,建立了系列相关的统计预报模型:根据广东省四会县30年间三化螟发生资料,建立了系列相关的统计预报模型: 1、以物候事件为参照点的三化螟发生期预报模型 以三化螟成虫始见日和高蜂日为参照点,通过建立始见日与高峰日,高峰日与高峰日的线性回归模型,结合卵的发育历期和有效积温,预测三化螟卵孵化高峰日期(三化螟防治的最好时机)。 A、以始见日为参照点的模型: (1)用第一代成虫始见日预测当代螟卵孵化高峰日 Y=28.9+0.7X ( r =0.84) (X、Y值为3月1日以后的天数)

  38. (2)用第一代成虫始见日预测第二代螟卵孵化高峰日(2)用第一代成虫始见日预测第二代螟卵孵化高峰日 Y=30.3+0.29X ( r =0.60) (X为3月1日后的天数;Y为5月1日后的天数) (3) 用第二代成虫始见日预测当代螟卵孵化高峰日 Y=23.8+0.82X ( r =0.79) (X、Y值为5月1日以后的天数) (4) 用第二代成虫始见日预测第三代螟卵孵化高峰日 Y=36.9+0.67X ( r =0.68) (X为5月1日后的天数;Y为6月1日后的天数) (5) 用第二代成虫始见日预测当代螟卵孵化高峰日 Y=32.4+0.64X ( r =0.73) (X、Y值为6月1日以后的天数) (6) 用第二代成虫始见日预测第三代螟卵孵化高峰日 Y=33.5+0.46X ( r =0.75) (X为6月1日后的天数;Y为8月1日后的天数)

  39. B、以高峰日为参照点的模型: (1) 用第一代成虫高峰日预测第二代卵孵化高峰日 Y=17.6+0.52X ( r =0.81), (X为3月1日后的天数, Y为5月1日后的天数) (2) 用第一代成虫高峰日预测第三代螟卵孵化高峰日 Y=30.1+0.48X ( r =0.82), (X为3月1日后的天数, Y为6月1日后的天数) (3) 用第一代成虫高峰日预测第四代卵孵化高峰日 Y=29.6+0.39X ( r =0.75), (X为3月1日后的天数, Y为8月1日后的天数) (4) 用第二代成虫高峰日预测第三代螟卵孵化高峰日 Y=25.6+0.78X ( r =0.87), (X为5月1日后的天数, Y为6月1日后的天数) (5) 用第二代成虫高峰日预测第四代螟卵孵化高峰日 Y=28.1+0.56X ( r =0.78), (X为5月1日后的天数, Y为8月1日后的天数) (6) 用第三代成虫高峰日预测第四代螟卵孵化高峰日 Y=18.8+0.61X ( r =0.83), (X为6月1日后的天数, Y为8月1日后的天数) C、以冬至后5mm以上降雨日为积温参照点预测第一代成虫始见日 12月下旬以后降雨量,以及15℃以上温度积累,大约达102日度为成虫始见期(统计结果推算)。

  40. 2、三化螟发生程度和发生期的逐步回归预测模型2、三化螟发生程度和发生期的逐步回归预测模型 三化螟种群的数量变动和发生时间,受多种因子影响,有些年份发生较轻,有些年份发生较重,也与种群起始数量有关。逐步回归的目的,就是要从影响三化螟种群的n个因子中(x1,x2,…,x n)选出对预报量y的变化起重要作用的那些因子组成偏回归方程: y = b0+ b1x1 + b2x2 +…+ bl x l 下面以三化螟第二代为例。发生程度(螟害率)分为:轻、中偏轻、中偏重、重四个等级,第二代发生程度Y y = -0.8044738 + 0.007344517 x1 + 0.4291428 x8 + 0.01520408 x9 +0.01130939 x10 – 0.02123629 x11 x1:第一代高峰日蛾量; x8:5月上旬温度; x9:3月中旬降雨量; x10 :3月中旬降雨量;x11:4月上旬降雨量

  41. 第二代发生期逐步回归预测模型:第二代成虫高峰日Y1第二代发生期逐步回归预测模型:第二代成虫高峰日Y1 Y1 = 36.83202 + 0.2154643 x2 + 0.171812 x3 – 1.615706 x5 + 0.0809381 x11 + 0.05142648 x12 其中 x2:第一代始盛日; x3:第一代高峰日; x5:3月下旬温度; x11:4月中旬降雨量; x12: 4月下旬降雨量 模型回报验证表明,发生程度预测模型的符合率达90%以上(允许误差不超过半级);发生期预测模型的符合率达77%以上(允许误码率差不超过4天)。 三化螟发生的统计预测模型还有: 马尔柯夫链模型、时间序列模型、逐步判别预测模型、模糊控制模型,还有Bayes判别法、加权列联比法、回归列联法建立的预测模型。各个模型各有千秋,使用者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其他生物学预报方法与数学预报方法相互对照,取长补短,使预报更加准确。

  42. 3、三化螟种群动态模拟模型(张润杰 古德祥等) 模型由年龄—虫态结构矩阵N、发育矩阵D、存活矩阵S以及生殖矩阵F组成。 年龄—虫态结构矩阵N(下图),列表示虫态,行表示年龄,元素nij表示虫态为 j,年龄为i 的三化螟数量。若把同一行的元素相加,则可以了解种群每个年龄间隔的数量;若把同一列元素相加,则可以了解种群每个虫态的数量。图中“—”表示非年龄—虫态结构的元素。 发育矩阵D,描述种群扫育动态。元素Dij表示经过一个单位时间后,虫态为 j 年龄为 i的群体,到年龄 i+1仍然在虫态j 的比例。 存活矩阵S,元素Sij表示经过一个单位时间后,年龄为i虫态为 j 的群体完成虫态发育进入虫态 j+1 的比例。 生殖矩阵F,元素Fij 表示种群中的个体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之后,产生的后代数。

  43. 图种群年龄—虫态结构矩阵 矩 阵N 年龄结构 虫 态 结 构 E. 卵, L. 幼虫, P. 蛹, F. 雌虫, M. 雄虫

  44. 第二代三化螟各虫态数量变动模拟结果(1985)

  45. 续表 第二代三化螟各虫态数量变动模拟结果

  46. 续表 第二代三化螟各虫态数量变动模拟结果

  47. 续表 第二代三化螟各虫态数量变动模拟结果

  48. 水稻生育期的模糊识别模型和群体茎数预测模型(冯国灿 古德祥 周之铭,1990) 水稻病虫害综合治理,离不开稻田生物群落的主体—水稻,稻谷的丰产,有赖于品种和丰产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治理目的是保证其丰产,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害虫综合治理要了解水稻的生育期。如防治白穗,破肚抽穗时的水稻,三化螟初孵幼虫(蚁螟)最容易入侵,应当重点作为防治对象田。又如,为保护水稻生长后期的3片功能叶(剑叶和剑叶下的两片叶),要重点防治稻纵卷叶螟幼虫。另外,防治的决策与水稻产量有关。如虫害能造成多大的损失?用药防治后,能否挽回经济损失?是否得不尝失?就要知道水稻的有效茎数,计算出水稻的产量。组建水稻群体茎数预测模型,成为管理和决策的重要工具。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