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likes | 535 Views
計算機概論. 第 7 章 電腦網路. 7-1 電腦網路的用途 . 電腦網路的優點如下: 分享軟體與資料 共用硬體 通訊. 7-2 電腦網路的類型 . 7-2-1 連接兩部電腦的網路 兩部短距離的電腦可以直接用 LL3 纜線 或 Null Modem 纜線 連接成網路 . 連接兩部短距離的電腦. 兩部長距離的電腦因為無法直接用纜線連接在一起,所以雙方必須各自連接一部數據機,再透過 PSTN 傳送資料, PSTN 是電信業者所使用的電信通訊系統 . 數據機. 數據機. 連接兩部長距離的電腦. 7-2-2 區域網路 (LAN) .
E N D
計算機概論 第7章 電腦網路
7-1 電腦網路的用途 電腦網路的優點如下: • 分享軟體與資料 • 共用硬體 • 通訊
7-2 電腦網路的類型 7-2-1 連接兩部電腦的網路 兩部短距離的電腦可以直接用LL3纜線或Null Modem纜線連接成網路 連接兩部短距離的電腦
兩部長距離的電腦因為無法直接用纜線連接在一起,所以雙方必須各自連接一部數據機,再透過PSTN傳送資料,PSTN是電信業者所使用的電信通訊系統 數據機 數據機 連接兩部長距離的電腦
7-2-2 區域網路 (LAN) 當電腦的數量超過兩部,而且所在位置在同一棟建築物的不同辦公室或同一個公司的不同建築物,那麼將這些電腦連接在一起所形成的網路就叫做區域網路(LAN)
7-2-3 廣域網路 (WAN) 當電腦的數量超過兩部,而且所在位置在不同的城鎮,那麼將這些電腦連接在一起所形成的網路就叫做廣域網路(WAN)
7-2-4 都會網路 (MAN) 都會網路(MAN) 涵蓋的區域大小介於LAN與WAN之間,使用與LAN類似的技術連接位於不同辦公室或城鎮的電腦
7-2-5 網際網路 (Internet) Internet是全世界最大的電腦網路,中文名稱叫做網際網路,它不是單獨一個網路,而是由成千上萬個大小網路所構成
OSI參考模型包含七個層次: • 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是使用者端應用程式與網路分散式資訊服務之間的介面 • 表達層(presentation layer) 負責傳送語法、協調資料交換格式 • 會議層(session layer) 負責建立兩個通訊設備之間的連線、對話控制與資料交換管理 • 傳輸層(transport layer) 會將來自會議層的資料予以分割,然後傳送給網路層 • 網路層(network layer) 負責路由傳輸 (routing) 與定址 (addressing) • 連結層(link layer) 負責資料連結控制 • 實體層(physical layer) 負責定義網路所使用傳輸媒介特性,然後將訊號傳送給網路媒介
7-4 電腦網路拓樸 匯流排架構 (bus) 迴圈架構 (loop) 星狀架構 (star)
環狀架構 階層架構 網狀架構
7-5 電腦網路傳輸媒介 • 7-5-1 雙絞線 雙絞線(twisted-pair wire) 是由多對實心銅蕊傳輸線扭絞而成,目的在於減少電磁干擾及串音,分成無遮蔽雙絞線UTP和有遮蔽雙絞線STP兩種
7-5-2 同軸纜線 同軸纜線(coaxial cable) 和有線電視的天線很相似,可以傳輸影像及聲音,傳輸速率約10Mbps
7-5-3 光纖 光纖(optical fiber) 是藉由光波來傳遞訊號,所以不會像雙絞線或同軸纜線有電磁干擾的現象,而且傳輸速率高達2Gbps以上,傳輸距離長達數十英里以上。
7-5-4 衛星微波 衛星微波(satellite mcrowave) 是透過離地球5萬公里軌道上運行的衛星來收發微波,頻寬高達500MHz以上,可以用來傳送大量的影像及聲音
7-5-5 地面微波 地面微波(terrestrial microwave) 通常是在很難架設實際線路的情況下被用來做為傳輸媒介
7-5-6 無線電 無線電(radio) 的傳輸距離遠比衛星微波或地面微波短,頻寬範圍從數Hz到數GHz
7-5-7 紅外線 紅外線(infrared) 是目前相當流行的無線傳輸方式之一,又分成下列兩種標準: • IrDA Data為點對點、短距離 (1-2公尺)、傳輸速率為9,600bps-4Mbps、雙向傳輸的高速紅外線傳輸標準 • IrDA Control為點對點、點對多點、距離較長 (5公尺)、傳輸速率為75Kbps、雙向傳輸的低速紅外線傳輸標準。
7-6 網路媒介存取控制方式 • 7-6-1CSMA/CD • 7-6-2Control Token • 7-6-3Slotted Ring
7-7 常見的網路硬體設備 • 伺服器(server) 與工作站(workstation) • 網路線 • 網路卡:將電腦的資料轉換成網路傳輸媒介所能傳送的訊號,或將網路傳輸媒介收到的訊號轉換成電腦所能處理的資料
橋接器(bridge) 可以連接兩個相同類型但使用不同通訊協定或傳輸媒介的網路,讓它們看起來像是同一個網路。 • 路由器(router) 可以連接兩個不同類型的網路,例如連接Token Ring網路和乙太網路。 • 閘道器(gateway) 可以連接兩個不同架構的網路,例如連接個人電腦乙太網路和IBM大型電腦SNA網路。 • 中繼器(repeater) 可以增強網路線的訊息,將訊息送達更遠的地方
7-8 常見的網路作業系統 • 主從式作業系統(client-server) • 對等式作業系統(peer-to-peer)
7-9 常見的區域網路標準 區域網路標準指的是區域網路所使用的通訊標準、傳輸媒介、傳輸速率、網路拓樸、傳輸資料的方式等規格,常見的區域網路標準有Ethernet、Token Ring、ARCnet、Fast Ethernet、ATM、FDDI、Gigabit Ethernet等
7-9-1Ethernet Ethernet是目前最普遍的區域網路標準,中文名稱叫做乙太網路,傳輸速率為10Mbps • 通訊標準:IEEE 802.3 (CSMA/CD) • 傳輸媒介:RG-58細同軸纜線、RG-11粗同軸纜線、UTP雙絞線、光纖 • 傳輸速率:10Mbps (基頻) • 架線方式:10Base2、10Base5、10BaseT、10BaseF • 網路拓樸:10Base2、10Base5為匯流排架構 (bus),10BaseT、10BaseF為星狀架構
7-9-2Token Ring Token Ring最早是由IBM公司所提出,中文名稱叫做記號環網路,後來逐漸演變成IEEE 802.5網路標準 • 通訊標準:IEEE 802.5 (資料傳遞方式為Control Token) • 傳輸媒介:IBM Type 6纜線、有遮蔽/無遮蔽雙絞線 (STP/UTP)、光纖 • 傳輸速率:4Mbps或16Mbps • 網路拓樸:實體拓樸為星狀架構,邏輯拓樸為匯流排架構 • 網路裝置上限:使用UTP雙絞線為72個,使用STP雙絞線為260個 • 裝置最小間距:2.5公尺
7-9-3ARCnet ARCnet區域網路標準是由Datapoint公司所提出,不屬於任何IEEE 802.x標準,早期在工業界流傳,適用於中小型網路,架設成本低 • 通訊標準:ARCnet • 傳輸媒介:RG-62同軸纜線、無遮蔽雙絞線 (UTP) • 傳輸速率:2.5Mbps • 網路拓樸:實體拓樸為星狀架構,邏輯拓樸為匯流排架構
7-9-4Fast Ethernet Fast Ethernet的架構承襲Ethernet,中文名稱叫做高速乙太網路,傳輸速率為100Mbps • 通訊標準:IEEE 802.3 (CSMA/CD) • 傳輸媒介:UTP雙絞線、光纖 • 傳輸速率:100Mbps (基頻) • 架線方式:100BaseTX、100BaseT4、100BaseT2、100BaseFX • 網路拓樸:實體拓樸為星狀架構 (star),邏輯拓樸為匯流排架構 (bus)
7-9-5FDDI FDDI為“Fiber D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的縮寫,中文名稱為光纖分散式資料介面 • 通訊標準:美國國家標準局所制定的ANSI X3T9.5 (媒介存取方式為記號環) • 傳輸媒介:光纖 • 傳輸速率:100Mbps • 網路拓樸:實體拓樸為星狀架構,邏輯拓樸為匯流排架構
7-9-6ATM ATM為“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的縮寫,中文名稱為非同步傳輸模式,這是由國際電報電話諮詢委員會 (CCITT) 所提出的高速區域網路標準,傳輸速率高達25、51、100、155、622Mbps,適合用來傳輸聲音、影像等多媒體資料
7-9-7Gigabit Ethernet Gigabit Ethernet的架構承襲Ethernet,中文名稱為超高速乙太網路,傳輸速率高達Gbps以上 • 通訊標準:IEEE 802.3 (CSMA/CD) • 傳輸媒介:UTP雙絞線、光纖 • 傳輸速率:1000Mbps (基頻) • 架線方式:1000BaseSX、1000BaseLX、1000BaseCX、1000BaseT • 網路拓樸:實體拓樸為星狀架構 (star),邏輯拓樸為匯流排架構 (b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