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细菌感染的检查 方法与防治原则

细菌感染的检查 方法与防治原则. 细菌学诊断常通过直接通过分离出病原菌达到疾病诊断的目的。 有时也可通过检测病原菌的抗原成分、代谢产物或其核酸达到诊断目的。. 第一节 细菌性感染的诊断 一 细菌学诊断 (一)检出病原 1 标本采集与送检 : 原则: 尽量在用药前; 不同疾病采集不同标本; 严格无菌操作; 注意保存 , 尽快送检; 作好标记 , 添好化验单. 致病菌的检验程序 直接涂片镜检 涂片镜检

joy
Download Presentation

细菌感染的检查 方法与防治原则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2. 细菌学诊断常通过直接通过分离出病原菌达到疾病诊断的目的。细菌学诊断常通过直接通过分离出病原菌达到疾病诊断的目的。 有时也可通过检测病原菌的抗原成分、代谢产物或其核酸达到诊断目的。

  3. 第一节 细菌性感染的诊断 一 细菌学诊断 (一)检出病原 1 标本采集与送检: 原则: 尽量在用药前; 不同疾病采集不同标本; 严格无菌操作; 注意保存,尽快送检; 作好标记,添好化验单

  4. 致病菌的检验程序 直接涂片镜检 涂片镜检 生化反应 标本→分离培养→可疑菌落 血清学鉴定 ↘ ↑ 药敏试验 增菌 动物试验

  5. (二)病原菌的抗原检测 方法:沉淀反应 协同凝集试验 免疫荧光法 对流免疫电泳 另外: McAb(特异性和敏感性) 酶免疫测定(EIA) 胶体金标记等 核酸杂交技术 PCR技术

  6. 用已知的细菌或其特异性抗原去检测患者 体液中有无相应抗体以及抗体效价的动态变化 可作为某些传染病的辅助诊断 因一般采取病人血清进行试验,故称血清学 诊断.

  7. 第二节 血清学诊断 *常用的血清学诊断试验 有凝集试验:肥达反应 沉淀试验:RPR、VDRL 补体结合试验:检测Q热柯克斯体 中和试验:抗O试验 ELISA:检测炭疽芽胞杆菌保护性抗体 主要适用于抗原性较强的病原和病程较 长的传染病的诊断

  8. 特异性防治是应用获得性免疫的原 理给机体注射或服用病原微生物或特异 性抗体,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种方法称为人工免疫 人工免疫分人工自动免疫和工被动免疫。用于人工主动免疫方法通常称为预防接种或疫苗(vaccination)接种。人工被动免疫则用于应急预防或治疗某些疾病

  9. 第三节 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防治 获得性免疫的产生的方式 自然主动免疫:患病、隐性感染 主动免疫 人工主动免疫:接种疫苗、类毒素等 自然被动免疫:通过胎盘、初乳 被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注射抗毒素、丙种球蛋 白、转移因子

  10. 一、人工主动免疫 概念:人工主动免疫是人为地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主动产生特异性免疫力的过程。是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预防。常用的人工自动免疫制剂有以下几种:

  11. (一)疫苗 1 死疫苗: 用理化方法将免疫原性强的细菌杀死制成的。如百日咳、伤寒、霍乱、斑疹伤寒、流行性脑膜炎、钩端螺旋体病等 2 活疫苗: 用减度或无毒的病原体制成,如BCG、鼠疫和炭疽等的疫苗

  12. 活疫苗与死疫苗的比较 活疫苗 死疫苗 接种次数 1次 2-3次 接种量 小 较大 接种反应 轻 重 免疫效果 较好,维持1-5年 差,维持0.5-1年 毒力回升 有可能 不可能 安全性 有潜在危险性 安全性好 疫苗稳定性 相对不稳定 相对稳定 保存 不易保存 易保存

  13. 3基因工程疫苗 将编码有效抗原组分的目的基因插入适当载体,形成重组DNA,再导入宿主细胞, 目的基因随重组DNA复制而复制, 随宿主细胞分裂而扩增, 使目的基因表达大量有效抗原成分, 由此制备的疫苗称为基因工程疫苗 如把HBsAg基因插入酵母细胞中,成功表达并制备HBsAg疫苗

  14. 4 亚单位疫苗 利用带有细菌保护性免疫原的组分制成的疫苗 如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疫苗、钩端螺旋体外膜蛋白疫苗等。此种疫苗免疫原性弱,需加佐剂或与类毒素结合成偶联疫苗,以加强免疫原性 5 核酸疫苗 或称DNA疫苗、基因疫苗是将能编码引起保护性免疫应答的病原体免疫原基因片段和质粒载体直接注射入宿主体以表达目的免疫原,进而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新型疫苗

  15. 6 治疗疫苗 慢性复发性感染患者可注射病原体疫苗以增强其免疫应答,显示不同程度的疗效。疫苗与药物起协同作用,促进康复,目前这一新领域正处于研究中。 (二)类毒素(toxoid) 类毒素是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后, 失去毒性仍保持抗原性的生物制品 加入适量的磷酸铝或氢氧化铝等制成精 制的类毒素在体内吸收缓慢免疫效果好 如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等

  16. 二、人工被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输入含有特异性抗体免疫血清或制备好的免疫细胞,使机体立即获得免疫力的过程,称人工被动免疫 可用于某些急性传染病的应急预防和治疗,但维持时间短。常用的人工被动免疫制剂有: (一) 抗毒素 (二)抗菌血清 (三)胎盘丙种球蛋白和血清丙种球蛋白

  17. 三 其他免疫制剂 目前临床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干扰素 主要为INF-γ通过产生炎症反应和活化Mφ增强机体对胞内寄生抗染的能力 ﹡IL-2能刺激T细胞增殖 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集落刺激因子LAK细胞等 这些细胞免疫制剂在抗菌免疫中应用不多主要试用于一些病毒性疾病和肿瘤

  18. 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比较 区别要点 人工主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免疫物质 抗原 抗体或细胞因子 接种次数 1-3次 1次 免疫出现时间 慢 2-4周 快 立即 免疫持续时间 长 数月-数年 短 2-3周 主要用途 预防 治疗或紧急预防

  19. 四 生物制剂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一)接种对象: 根据发病的年龄、职业、流行地区确立接种对象 (二)接种途径: 死疫苗、类毒素接种量大,常用皮下注射;活疫苗接种量小,常用皮肤划痕、皮内注射、口服及喷雾等;丙种球蛋白、动物血清和抗毒素采用肌肉注射

  20. (三)接种剂量、次数及间隔时间 死疫苗接种剂量大,常分2-3次注射,间隔时间随免疫力建立情况而定,伤寒疫苗产生免疫力快,间隔7-10天,类毒素吸收较慢,间隔3-4周。一般需1-2年后再接种一次 (四)接种反应及预防接种禁忌症 1.一般反应:2.异常反应: 3.应用生物制品的禁忌症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