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朝鲜族民居简介目录

朝鲜族民居简介目录. 朝鲜族历史回顾 朝鲜族特色室内空间 朝鲜族民居基本形式 “炕”文化民族传承及个人评价. 朝鲜族历史回顾 —— 艰难求生 迁徙漫漫路. 中国朝鲜族是从明末清初逐渐从朝鲜半岛迁移到中国的。陆陆续续迁入中国已有 300 余年的历史(始于 19 世纪中叶)。一个民族跨境居住于两个主权国家的状况 , 比较特殊。. 两次大迁徙: 一 19 世纪末到 1931 年之间,因自然灾害而以自主移民形式为主所形成的个别移民村。 二 20 世纪 30 年代后期日本强占朝鲜半岛以后,被强制性集体移民所形成的集体迁移。. 朝鲜族历史回顾

Download Presentation

朝鲜族民居简介目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朝鲜族民居简介目录 朝鲜族历史回顾 朝鲜族特色室内空间 朝鲜族民居基本形式 “炕”文化民族传承及个人评价

  2. 朝鲜族历史回顾 ——艰难求生 迁徙漫漫路 中国朝鲜族是从明末清初逐渐从朝鲜半岛迁移到中国的。陆陆续续迁入中国已有300 余年的历史(始于19 世纪中叶)。一个民族跨境居住于两个主权国家的状况,比较特殊。 两次大迁徙: 一 19世纪末到1931年之间,因自然灾害而以自主移民形式为主所形成的个别移民村。 二 20世纪30年代后期日本强占朝鲜半岛以后,被强制性集体移民所形成的集体迁移。

  3. 朝鲜族历史回顾 ——艰难求生 迁徙漫漫路

  4. 朝鲜族历史回顾 ——艰难求生 迁徙漫漫路

  5. 朝鲜族民居初印象 ——幅度小的舞动支配广褒的空间

  6. 朝鲜族特色室内空间 ——幅度小的舞动支配广褒的空间 “朝鲜族民居有着独特的空间构成、外观形式、采暖方式、结构体系及构造做法,其中,作为决定其居住形式的核心部分的室内空间别具特色。它集中体现了朝鲜族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 一 生活模式对室内空间构成的影响 二 日常生活对室内空间组织的影响 三 动作模式对室内空间尺度的影响

  7. 朝鲜族特色室内空间 ——幅度小的舞动支配广褒的空间 一 生活模式对室内空间构成的影响 1  生活模式形成因素及特点 (1 )形成的因素。 ①气候,我国97% 的朝鲜族生活在鸭绿江以北、图们江以北和黑龙江中部平原地区。这些地区均属于中温带湿润性气候,冬季严寒而漫长,降雪期长达5~7 个月。 朝鲜族人承袭民族传统,采用了独特的取暖方式——满铺地炕。这样,在寒冷的冬天全家人便可以聚集在温暖的火炕上抵御风寒

  8. 朝鲜族特色室内空间 ——幅度小的舞动支配广褒的空间 ②文化 朝鲜民族诸多的文化。首先,朝鲜族自古以来就没有统一的民族宗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信仰过不同的宗教。源于中国儒学的儒教是对朝鲜族生活影响最大的宗教。 “稻谷文化” ③社会经济状况 从历史上看,早期流入我国东北各地的朝鲜族绝大部分靠垦荒度日,饥寒交迫。为了求生,过着“非工即佃农”的生活,受尽剥削与欺凌,不仅生命财产得不到切实的保障,而且随时可能被驱逐出境。生存下去成为那时大多数的朝鲜族人的生活目标。因此,他们的生活内容极其简单,生活方式也比较原始、落后。

  9. 朝鲜族特色室内空间 ——幅度小的舞动支配广褒的空间 (2 )特点。 朝鲜族以大面积低火炕为载体,以核心居室为中心,以家庭聚集为特点,体现农业生产方式的生活方式。 可以总结出朝鲜族生活模式的特点: ①地炕式的家庭生活; ②重触觉体验的以蹲坐行为为主的动作模式; ③与农业生产融为一体的日常生活。

  10. 朝鲜族特色室内空间 ——幅度小的舞动支配广褒的空间 一 生活模式对室内空间构成的影响 二 日常生活对室内空间组织的影响 三 动作模式对室内空间尺度的影响

  11. 朝鲜族特色室内空间 ——幅度小的舞动支配广褒的空间 “ 朝鲜族民居的空间组织是以核心居室为中心布置的,主要空间与次要空间既紧密联系又各自独立。室内空间组织的逻辑关系是:主要空间承载着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又作为次要空间和储藏空间的联系通道。因此,位置居中,面积大。 各个空间既保持着独立的与外部空间的联系,又通过主要空间形成室内外空间的联系,其标志性的过渡空间就是核心居室中的穿脱鞋处。对长幼有序的生活方式的严格规定,使得朝鲜族民居室内的不同空间相对独立性强;同时,大小不同的空间通过推拉门的开启而成为一个公共的大空间。”

  12. 朝鲜族特色室内空间 ——幅度小的舞动支配广褒的空间 1  住宅内部日常生活定位研究 根据马克(Barker.R.G)的日常生活定位研究方法,我们对朝鲜族居民的日常生活归纳如表1。从日常生活定位分析可以看出,朝鲜族民居中核心居室是生活的中心,以一个五口(老人、成年夫妇、子女二个)之家为例。人们每天在核心居室中停留次数(46.5 次)占总停留次数83 次的56%;从事活动类别占总活动类别的60%。从时间上分析,除去全家每天田间劳动、室外活动30 h 外,其余70 h 中,在核心空间停留累计时间为36.17 h,占51.7%。

  13. 朝鲜族特色室内空间 ——幅度小的舞动支配广褒的空间 2.体现生活模式特点的居住空间构成要素 朝鲜族民居室内空间是由天棚、大面积火炕、少量的地面及外墙体所围合而成的 内部又可以划分为门厅、与灶相连的房间、牛房、草房以及大小不等居室。 (1 )满铺炕。 一幢朝鲜族民居的室内,除牛房、草房(仓库)及入口脱鞋处之外,全部布置低火炕,面积占整幢房屋面积的2 / 3以上。火炕高出室外地面0.3 m左右,炕面到天棚底面的距离为1.8~2.0 m。这种以大面积火炕为特色的低矮内部空间是朝鲜族民居的显著特点。

  14. 朝鲜族特色室内空间 ——幅度小的舞动支配广褒的空间 (2) 核心居室(包含餐厨空间)。核心居室不仅具有现代住宅中起居室的功能,而且包含厨房的全部功能,它几乎容纳了日常生活的全部内容。特别是餐厨空间与居室之间没有任何分隔,而是二者共用一个空间,这是朝鲜族民居所特有的室内空间。一般厨房内设有锅灶,灶上安大中小三口铁锅,灶台平面和火炕平面高度相同。

  15. 朝鲜族特色室内空间 ——幅度小的舞动支配广褒的空间 (3 )居室。 朝鲜族民居的居室所占的面积比较大,一房之内,除掉厨房、牛房、草房、仓房之外,全部为居住的房间,占整幢住宅面积的70%~80%;且间数多,但各间居室面积大小不等,大间9~13 m2,小间4~7 m2。 传统朝鲜族民居的各间有严格的使用规定,这与儒学对生活方式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因为“男尊女卑”,男子均在南向的房间里活动和居住,女子在北向的房间里做家务活和居住,各自分别有出入口;男子一般不到餐厨空间以及女子干活的地方去;家里来了客人之后,男子直接进南侧的房间,女子则要去北向的房间; 因为“敬老爱幼”,晚上就寝时,老人住离灶最近的大居室,夫妇住上屋,其他房间由新婚夫妇、未成年的孩子们及客人居住。

  16. 朝鲜族特色室内空间 ——幅度小的舞动支配广褒的空间 (2)餐厨空间与居室直接相连 其原因: 朝鲜族独特的饮食习惯。日常生 活中的饮食,以饭、汤、泡菜和各种小菜为主,不喜欢吃油腻和过咸的食品,室内几乎没有油烟。 其次,与灶相连的房间可以整个作为厨房使用,使厨房实际的使用面积能达到近20m2。在整幢住宅面积不大(40~50m2 )的情况下,餐厨空间却相对较大的原因在于传统的饮食风俗中采用多桌分餐制,因此需要足够大的空间,才能满足这种生活方式的需求。 

  17. 朝鲜族特色室内空间 ——幅度小的舞动支配广褒的空间 一 生活模式对室内空间构成的影响 二 日常生活对室内空间组织的影响 三 动作模式对室内空间尺度的影响

  18. 朝鲜族特色室内空间 ——幅度小的舞动支配广褒的空间 “ 从建筑环境心理学的角度看:室内空间尺度由功能空间的尺度(行为单元尺度)、围合结构特点、建筑技术要求综合确定。其中,行为单元的尺度是决定室内空间尺度的最基本要素。它由以下三部分组成:人体活动空间尺度、家具设备尺度及知觉空间尺度 。” 1  人体活动空间尺度 朝鲜族人的平均身高比东北其他民族矮,男子平均身高为1.60 m,女子平均身高1.50 m。在室内,人们的主要行为是坐、卧、蹲三种姿势,因此炕面到吊棚底只有1.8~2.0 m,比东北汉族民居的室内空间矮很多。这种低矮的尺度与其民族行为习俗是相吻合的。

  19. 朝鲜族特色室内空间 ——幅度小的舞动支配广褒的空间 2.家具设备尺度 朝鲜族民居内的家具,从尺度上看,共同特点首先是,尺度较汉族或其民族的家具尺度小,其中,被柜和衣柜分别高约1.5 m、宽0.5~0.6 m、长约2.5 m,碗柜高约1.5 m、宽约0.4 m、长约1.5 m; 其次,各种家具门的安放均与以席居为主的生活方式相配合。柜在立面上分为两部分:底边0.5~0.6 m范围内设推拉门,使人蹲或坐在炕上便能取到所需的东西,在此之上1m 的范围内再加装单独可开启的门,门把手的位置刚好与人站在炕上时的使用高度一致。一般来说,最常用的东西都放在底层,而不常用的东西都放在上层。

  20. 朝鲜族民居的形式 ——形简单一,规矩内敛 平面布置特点 五开间偏廊住宅平面 开间有四,五,六,八开间的,中部两开间一般合并作为核心居室(含灶台),隔间多,功能区域明确。单间面宽一般为2-3米。 平面布置有带廊和不带廊的,带廊的又根据廊的设置情况有偏廊,双廊,全廊之别。 四开间全廊住宅平面 朝鲜族民居以单体为主,不十分注意朝向,但成行列式布置。房前有菜地,房后有果树,周边建有围墙(木桩柳条编制)。 六开间双廊式住宅平面

  21. 朝鲜族民居的形式 ——形简单一,规矩内敛 屋顶形式根据建构材料, 分为草屋面(早期贫民) ,占48%。 瓦屋面占52%。瓦为青瓦,片体型大。 草顶多用四坡顶 式,瓦屋面多用歇山式,少部分沿用四坡顶式。 样式比重中,四坡屋顶占58% , 卷棚屋顶占40% , 人字屋顶占2% 。 草顶做法: 瓦顶做法: 歇山顶式屋顶住宅立面 四坡顶式瓦屋顶,在屋脊两端,斜屋脊仍沿用歇山式屋顶处理手法,有曲线,出挑大。 四坡顶式屋顶住宅立面

  22. 朝鲜族民居的形式 ——形简单一,规矩内敛 传统朝鲜族住房的构造, 主要是木构架承重, 地基用土垫起30 厘米高的台基, 周边再砌上石块。 柱: 木结构形式土草房全部使用原木, 圆形柱占86% , 其余为方柱。 外墙也是先立起木框架, 两面编织草绳或柳条, 外抹泥浆, 白灰罩面, 中间充填沙土; 也有不填沙土, 做成空心墙的。内隔墙多用双面抹灰的板条墙。 一般土墙的厚度为15~ 25cm , 砖瓦房是一砖半(37 cm ) 厚以上, 基本没有其他保温隔热措施。 门窗为推拉式, 门窗口的尺寸相同, 往往是门窗不分, 都可做出入口, 窗棂竖向排列密, 横格间隔远, 再加门窗口狭长, 使得本来低矮的房身给人以挺拔秀丽之感。

  23. 朝鲜族炕文化 ——滋养与牵绊并行的温床 在我国,有“南人习床,北人尚炕”的习俗。 炕是北方人的"暖床"。据张国庆在他的"北人尚炕习俗的由来"一文考证,《新唐书·高丽传》载:"(其人)冬月皆作长炕,下燃温火"。据此断定,高句丽人发明了炕,他进一步说明,在隋、唐之际,生活在冬季寒冷的东北地区的高句丽人,受"床"和"炉灶"的启发,将二者合二为一,又经过改造加工而产生为炕。并传至东北各民族之中,后又传至黄河至秦岭以北。

  24. 朝鲜族炕文化 ——滋养与牵绊并行的温床 炕的基本类型及样式 朝鲜族传统房屋的炕屋形态,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房屋,均为满屋炕,又称大炕。除此之外,又衍生出条炕、南北炕、拐子炕、台阶炕等新的形态(参考满族民居)。 炕洞剖面图 炕屋的炕洞有直洞与花洞两种类型。 直洞的样式是炕头和炕梢各有一条又宽又深的沟,两条沟之间砌有若干相互平行的直线型炕洞,炕洞之间互不相通。 花洞的形态是炕洞之间留有相通的孔洞,烟火通过炕洞时不走直线,而是左右窜着走,因而散热的性能好于直洞。石板炕一般为花洞,土坯炕、砖炕一般为直洞。 炕灶剖面图

  25. 朝鲜族炕文化 ——滋养与牵绊并行的温床 朝鲜族炕屋的基本样式 第一种为典型的咸镜道式朝鲜炕屋,主要见之于延边地区 大门开在南侧,进入大门便是奉堂,奉堂与厨房无墙而相连,厨房与正房同在一起,与正房相连的位于南侧的房间叫上房,位于北侧的叫内房。如果是八间炕屋,则在上房与内房之侧增设有耳房与库房。 第二种为汉族式炕屋,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与辽宁省 炕窄而高,奉堂宽敞,厨房与正房之间有墙隔开并装有出入的门,其厨房也高,可以伸直腰肢做饭炒菜。这里的朝鲜族在厨房烹调,在炕上用餐,炕上放一矮矮的饭桌,一家人有的盘腿于炕上。 第三种为半朝鲜式半汉族式炕屋,散见于东北三省各地区 一侧有厨房、汉族式火炕和奉堂,另一侧则是纯粹朝鲜式的平面暖炕。青年夫妇一般住汉族式火炕,上了年纪的老人们则习惯于住在纯朝鲜式的平面暖炕上。这种炕屋满足了两代人的要求。

  26. 朝鲜族炕文化 ——滋养与牵绊并行的温床 朝鲜族炕屋对其文化的影响 “具有复合文化性质的暖炕,从古至今历尽沧桑,悄悄地对朝鲜族的体型、生产工具的制作与使用、饮食生活、礼仪节俗、原始信仰、民间艺术和民俗娱乐以及整个文化活动,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27. 朝鲜族炕文化 ——滋养与牵绊并行的温床 炕对体型的影响简析 世世代代繁衍于炕上 ,对身体的好处 长期的炕屋生活对朝鲜族体型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 炕作温床,活动量很少,其发育也就相对缓慢 ------朝鲜人与欧洲人相比,其前额与后脑的距离要窄得多,而脸庞则显得宽一些,下肢的发育相对缓慢。

  28. 朝鲜族炕文化 ——滋养与牵绊并行的温床 炕对制作和使用生产工具的影响 从小生活在炕上,长期保持坐式姿势,使他们习惯于坐着或蹲着干活,其手臂的动作也就相对显得更加发达。于是,他们所使用的锄头、镰刀、斧子、铁镐和锛子等日常农具和工具大多很短,仅跟手臂一样长。 炕上生活给农事耕作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 应当说,朝鲜族农民对定居生活的迷恋和对热炕的感情均非游牧民族所能比拟,在生产活动中,朝鲜族却缺乏冒险创新的精神,对立体文化和城市文化也往往心存戒备而多有挑剔,不愿取长补短。

  29. 朝鲜族炕文化 ——滋养与牵绊并行的温床 朝鲜族的饮食文化也因而大受影响 “ 在炕上活动,背部与臀部都觉得很暖和,而腹部与消化系统则并非如此。于是,他们在饮食生活中,便自然有追求刺激的癖好,喜欢吃辣椒、酸辣的咸菜、粘韧的打糕、新鲜的桔梗和蕨菜以及用清水炖成的牛肉。” ——金东勋《朝鲜族的炕文化及其民俗传承》 就是所用的餐具和烹调用具,也往往与暖炕生活相适应,各种用具往往坐着便可使用或拿到手,相当方便且得心应手。像其铁锅就比汉族使用的要小,朝鲜族妇女在锅台边做饭煮汤也就极其称心省力。

  30. 朝鲜族炕文化 ——滋养与牵绊并行的温床 朝鲜族炕文化的发展趋势 几千年形成的习惯是不易改变的。住惯了炕屋的朝鲜族,现在即使搬入现代化的公寓居住,即便住在有暖气设备的房间,也想方设法将其中的一间卧室改为暖炕加以使用。 时至今日,以现代化的世界文化作参照系,炕文化的不稳定性越来越明显。基于这种坐式姿态的炕文化确实有必要逐渐改造,以适应现代人们审美观的要求:既尊重朝鲜族的传统风俗习惯,又使朝鲜族的炕文化与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相适应

  31. 朝鲜族炕文化 ——滋养与牵绊并行的温床

  32. 参考文献: 金东勋 ,《朝鲜族的炕文化及其民俗传承》 朴玉顺 罗玲玲,《朝鲜族的生活模式对其民居室内空间的影响》,新建筑2004.5 《中国传统民居——朝鲜族民居》 朴玉顺,《温突———朝鲜族民居的独特采暖方式》,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 第16卷3期 图片来源: 实拍 《中国传统民居——朝鲜族民居》 郑寿珍,石玄友情提供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