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370 Views
指示剂概述. 一、 酸碱滴定中的指示剂 二、 络合滴定中的指示剂 三、 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 一、酸碱滴定中的指示剂. 1.作用原理 2.终点误差 3.混合指示剂. 1.作用原理. 酸碱指示剂一般为有机弱酸(或弱碱),其酸式( Hin) 和相应的共轭碱( In) 具有不同的颜 色。在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 In - + H + = HIn 当[ HIn]/[In - ]≥10 时,我们只能看到溶液显酸性。 当[ HIn]/[In - ]≤10 时,我们只能看到溶液显碱性。.
E N D
指示剂概述 • 一、酸碱滴定中的指示剂 • 二、络合滴定中的指示剂 • 三、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
一、酸碱滴定中的指示剂 • 1.作用原理 • 2.终点误差 • 3.混合指示剂
1.作用原理 酸碱指示剂一般为有机弱酸(或弱碱),其酸式(Hin)和相应的共轭碱(In)具有不同的颜 色。在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 In- + H+ = HIn 当[HIn]/[In-]≥10时,我们只能看到溶液显酸性。 当[HIn]/[In-]≤10时,我们只能看到溶液显碱性。
2.终点误差 • 由于指示剂的变色很缓慢,有滞后性,而且有一个变化区间,假如加上指示剂的变色点不正好是化学计量点的话,在滴定终点会产生误差。
误差的计算 误差可以由林邦终点误差公式计算: • 强碱滴定强酸: Et=(10ΔpH-10-ΔpH) / Kt1/2 * c • 强碱滴定一元弱酸(HA): Et=(10ΔpH-10-ΔpH) / (Kt * c)1/2 • 强碱滴定多元弱酸 第一终点:Et=(10ΔpH-10-ΔpH) / (Ka1/Ka2)1/2 第二终点:Et=(10ΔpH-10-ΔpH) / 2 (Ka2/Ka3)1/2
3.混合指示剂 • 单一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较大,灵敏性较差。为了增加指示剂的灵敏性,我们常采用混合指示剂。
混合指示剂的配制 • 混合指示剂由两种配制方法: 1.一种是在指示剂中加入一种对PH值不敏感,但能与指示剂过度色互补的染料。 2.一种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指示剂混合而成。
混合指示剂的应用 溶液PH 甲基橙颜色 靛蓝 混合指示剂颜色 <3.1 红 蓝 紫 =4.0 橙 蓝 浅灰 >4.4 黄 蓝 绿 应用这种指示剂,到终点时溶液由紫到浅灰或由绿到浅灰,变色十分明显。
混合指示剂的应用 混合碱的滴定可以采用酚酞,百里酚蓝,溴百里酚蓝,甲基橙混合指示剂: PH8.0~9.0(紫红) 中间过程(无色) PH3.1~4.4 (橙色)
指示剂概述 • 一、酸碱滴定中的指示剂 • 二、络合滴定中的指示剂 • 三、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
二、络合滴定中的指示剂 • 1.作用原理 • 2.终点误差
1.作用原理 • 金属指示剂是一种能与金属离子结合的有机配体,它与金属离子结合形成的配合物(MIn)的颜色与其自身的颜色由明显的区别。
终点是由如下平衡: • MIn + Y- = MY + In- • 当[MIn] / [In-]>10 时,显示指示剂金属络合物的颜色; • 当[In-] / [MIn] >10 时,显示游离指示剂的颜色。 • 终点时,由于络合剂Y能与金属离子形成更稳定的络合物,而夺取金属离子,使指示剂变色。
2.终点误差 • 因为终点就在化学计量点附近,所以[MY]ep=[MY]sp 由林邦终点误差公式计算得: Et=(10ΔpM’-10-ΔpM’) / cM ½*KMY1/2
指示剂概述 • 一、酸碱滴定中的指示剂 • 二、络合滴定中的指示剂 • 三、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
三、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 • 一、这是一类能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它们的氧化型In(o)和还原型In(R)具有明显不同的颜色。含有指示剂的溶液的颜色由两者的浓度比In(o)/ In(R)来决定。与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相似: 当1/10 <C In(o)/C In(R)<10时,指示剂溶液的颜色由还原型变到氧化型。
二、特殊指示剂:这是能与滴定剂或被滴定物质作用生成特殊颜色的物质。如淀粉与碘反应显蓝色。二、特殊指示剂:这是能与滴定剂或被滴定物质作用生成特殊颜色的物质。如淀粉与碘反应显蓝色。 • 三、自身指示剂:本身的颜色变化就起指示剂的作用。
结尾 • 以上只是简单地介绍了指示剂在滴定分析中的各种应用及原理,如果大家还了解更多有关指示剂的知识的话,课后可以一起研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