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

高中物理新课程学习评价与学业水平测试. 史献计. njyzzxsxj@qq.com. 中国 ·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 2009 年 8 月. 传统. 比较项. 课程改革. 功能. 重点. 传统与课程改革评价理念的比较. 内容. 方法. 主体. 特点. 甄别和选拔. 促进学生的发展. 结果与过程. 结果.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知识.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纸质测验、实验、活动、 论文、制作 等. 纸质检测. 教师. 教师 学生 家长等. 定量,标准化.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多元化标准.

Download Presentation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高中物理新课程学习评价与学业水平测试 史献计 njyzzxsxj@qq.com 中国·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 2009年8月

  2. 传统 比较项 课程改革 功能 重点 传统与课程改革评价理念的比较 内容 方法 主体 特点 甄别和选拔 促进学生的发展 结果与过程 结果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知识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纸质测验、实验、活动、 论文、制作 等 纸质检测 教师 教师 学生 家长等 定量,标准化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多元化标准

  3. 物理教学的过程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 1 2 3 过程性评价还是一种双向交流的评价 过程评价的操作方法 ——情境式评价 过程性评价就是一种具有诊断分析功能的形成性评价。常常通过诊断问题,在充分信任学生的前提下,帮助学生不断提高物理学水平和物理学习能力。形成性评价主要基于教师评价的发展功能,是以学生的物理学业水平发展为出发点的。 教学过程与评价之间是一个互相交流信息的过程,是一个实时反馈的过程。评价过程是置身于教学过程之中的。 在教学进程之中,根据教学实际情境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状态进行了实时评价的方式。

  4. 关于物理学习评价手册的应用研究 如何发挥评价手的作用 物理教学评价手册 使用建议 1 2 3 了解本节知识内容与结构 课前使用: 课中使用: 呈现物理思想与方法,启发思维 反馈与矫正 拓展与提升 课后使用:

  5. 学业水平测试与复习 物理学业水平测试 1 2 复习策略 参试对象 考查目的 考试内容 计划周密 面对全体 重点突出 训练到位 A、C 分层指导

  6. 3 习题难度的估算经验公式 ◎ 影响试题难度的主要因素 识记、理解、应用、分析、 探究、综合、鉴赏等 目标水平: 信息状态: 指试题的信息量、信息表达方式和 信息程序。主要涉及知识点数量、 文字图形的直观性、试题叙述是来有序,学生是否易于接受等。 熟练程度: 教学或学习中是否重视,练习频度等 技巧层次: 题目干扰因素的多少

  7. 水 1 2 3 4 5 5 平 点 因素 理解 分析 识记 应用 鉴赏 目标水平 探究 信息状态 知识点数 1~2个 5~6个 3~4个 6~7个 > 7个 > 7个 熟悉 成题 练习过 最熟悉 基本练习常识性 较熟悉 成题 常用常练 开放探究 不拘于课 程标准 生疏 新题 基本没练 情感 体验 熟悉程度 较复杂 拐三个弯四步到位 复杂 拐两个弯三步到位 简单 直截了当一步到位 一般 拐一个弯两步到位 探究 整合 自主 领悟 技巧层次 ◎难度相关因素表

  8. 中上 很难 难易 较易 中中 易 中下 较难 难 因素 描述 累加 赋点 难度 12 -13 累加 点数 4-5 5-6 6-7 10-11 9-10 7-9 11-12 >13 目标水平 信息量 难度 值 0.3 -0.2 0.2 -0.1 1-0.9 0.9-0.8 0.7-0.6 0.8-0.7 0.4-0.3 0.6-0.5 0.5-0.4 熟悉程度 技巧层次 ⑤ 累加点数与难度换算表 ⑥ 案例 一个放在光滑水平面上静止的木块,质量为10kg,当其受水平20N力作用后,求其加速度和5s后的速度。 理解 2 2个知识点 1 6 0.8 教材例题 1 公式变形 拐一个弯 2

  9. 难度值匹配表 中档题 基础题 难题 类别 合计 比 例 难度名称 中中 易 较易 中下 较难 中上 难 难度系数 配题分数 平均分 ◎ 试卷难度的预估 1 20% 10% 70% 较易 0.35 0.79 0.45 0.65 0.55 0.75 0.90 0.85 5 30 5 5 5 100 10 40 1.75 36 25.5 79 7.5 3.25 2.25 7.75 注:平均分 = 难度×满分值(配题分数)

  10. 0.95 – 1.0 0.90 – 0.95 0.80 – 0.90 0.70 – 0.80 0.60 – 0.70 0.50 – 0.60 0.40 – 0.50 0.30 – 0.40 0.30 以下 难度与识别度关系 无识别度 主要识别: 及格与不极格 主要识别: 良好与极格 主要识别: 优秀与良好 无识别度

  11. 保存每份试卷测量后的数据分析表 ××× 命题卡 学生解答的常见错误统计表 答案与评分细则 题文与图表 个人资料库的建设 建设命题卡 3 1 2 考查内容 考查目标 实测评价 难度系数 预估值 实测值 试题来源 建卡时间

  12. 多交流 多探讨 共同进步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