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第十三章 氮族元素

第十三章 氮族元素. —— 本章要求. 六 氮的含氧化合物. 氮的氧化物有很多种,其中比较重要的是 NO 和 NO 2 , 它们分别是亚硝酸和硝酸的酸酐 。 (一)氧化物: 1 一氧化氮—— NO 结构: NO 分子中共有15个 e , 价电子11个,称为“奇电子化合物”。其特性如下: —— “顺磁性;一般无论气态、液态均有颜色;易形成双聚体 。” 但 NO 例外, 它气态无色,液、固态时显蓝色,固态时有少量松弛双聚体 。. 一氧化氮的制备和特性. 制备:实验室 ——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三章 氮族元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三章 氮族元素 —— 本章要求

  2. 六 氮的含氧化合物 • 氮的氧化物有很多种,其中比较重要的是 NO 和 NO2 ,它们分别是亚硝酸和硝酸的酸酐 。 • (一)氧化物: 1 一氧化氮——NO • 结构:NO分子中共有15个e,价电子11个,称为“奇电子化合物”。其特性如下: • —— “顺磁性;一般无论气态、液态均有颜色;易形成双聚体 。” • 但NO例外,它气态无色,液、固态时显蓝色,固态时有少量松弛双聚体 。

  3. 一氧化氮的制备和特性 • 制备:实验室 —— • 3Cu + 8HNO3(稀) = 3Cu(NO3) + NO+ 4H2O • 特性:(1)氮处于中间氧化态,具有氧化 还原性 ; (2)易形成亚硝酰离子 —— NO+有孤 e 对, 可与很多金属形成亚硝酰配合物 。 • 例:FeSO4 + NO = [Fe(NO)]SO4棕色环实验 • 用于检验 Fe2+、NO3- 。

  4. 2 二氧化氮 —— NO2 • 二氧化氮价电子17个是“奇电子化合物”。 • 结构:分子中有两条键,键长118.8pm, • 键角1340; 一个 3 中心 3 电子键 。 • 制备: 2NO + O2 = 2NO2 • Cu + HNO3(浓) = Cu(NO3)2 + NO2 + 2H2O • 性质:(1)符合“奇电子化合物”特性: • 气、液态均为棕色,低温易聚合为无色的N2O4 ;(2)溶于冷水歧化,溶于热水利于生成HNO3 ; (3)强氧化性,其氧化性>HNO3;(4)具有毒性,可用碱吸收 。

  5. (二)氮的含氧酸及盐 • (1)亚硝酸及其盐: • HNO2主要性质: • [1]弱酸性:Ka = 5  10 -4 • [2]不稳定—极不稳定,仅存在于冷的稀溶液中,且易歧化分解 。 • 3HNO2 = HNO3 + 2NO + H2O-----冷水 • 2HNO2(g) = NO + NO2 + H2O-----气态 • [3]氧化还原性—氧化性为主: 作还原剂,氧化产物总是NO3-;作氧化剂,还原产物有NO、N2O、NH2OH、N2、NH3------ 。

  6. 亚硝酸盐的性质 • [1] 易溶于水,除AgNO3微溶,水溶液稳定. • [2] 热稳定性高,特别是碱金属、碱土金属的此类盐 。 • [3] 有毒是致癌物质 。 • [4] 具有氧化还原性:酸介质-主要氧化性, • 碱介质-主要还原性。 • [5] 有很好的配位作用—NO2-中 O 原子和N原子上都有孤 e 对 。

  7. 2 硝酸及其盐 • 制备:工业上用“氨催化氧化法”。 • 实验室:第一、二步反应式如下—— • NaNO3 + H2SO4 = NaHSO4 + HNO3 产率低 • NaHSO4+H2SO4= Na2SO4+HNO3 (7730K) • ——该温度已分解。 • 结构:硝酸由 NO3- 和 H+构成,硝酸根是平面 三角形结构,酸根中有 3个键,一个 4 中心 6 电子大  键 。

  8. 硝 酸 的 结 构 • HNO3——也是平面型结构,N原子杂化方式与酸根中相同,仅多了1个H+,多增加的H+破坏了NO3-的稳定结构,所以HNO3不稳定,易挥发,浓度越大越不稳定 。 而硝酸盐则稳定,一般不具氧化性 。(结构对称)

  9. 硝 酸 的 性 质 • 物理性质: • 重要化学性质:强酸性、强氧化性、强腐蚀性,不稳定性,硝化作用 。 • 1 不稳定性 —— 由结构决定,见光、受热分解:4HNO3 = 4NO2 + O2 + H2O浓度越大,温度越高,分解越快。 • 所以 —— 要用棕色瓶装 。

  10. 硝 酸 的 性 质 • 2 强氧化性 —— 是硝酸最突出的性质, • 并且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 因为氮处于最高氧化态,且HNO3易分解放出氧化性 NO2 和 NO ,所以显强氧化性 . • (1)能氧化很多非金属: • 将C、S、P、I2等氧化成含氧酸或氧化物,本身被还原为 NO 或 NO2 。 • (2)几乎可以氧化所有金属—情况较复杂 • 注意:Al、Cr、Fe等能溶于稀HNO3 ,在冷、浓HNO3中发生“钝化”而不溶 。

  11. 硝酸与其它物质反应的特点 • 第一:硝酸作为氧化剂,可能被还原为下述一系列氮化物 。例如: • HNO3  NO2、HNO2、NO、N2O、N2、NH2OH、N2H4、NH3、NH4+ 。 • 第二:硝酸与金属反应,其产物主要取决于酸的浓度、金属活泼性和反应的温度 。 • 不活泼金属例:Cu、Ag、Hg、Bi等与浓HNO3反应主要生成NO2; • 与稀HNO3反应主要生成NO 。

  12. 活泼金属与硝酸的反应 • 活泼金属例如 : Zn、Mg、Fe等 • 与浓HNO3反应主要生成NO2, • 与稀HNO3反应主要生成N2O或铵盐, • 很活泼金属与冷的极稀HNO3反应—— • 氧化性:NO3- < H+ 所以还原产物是H2 。 • 例:Zn+4HNO3浓 = Zn(NO3)2+NO2+2H2O • 4Zn + 10HNO3稀 = 4Zn(NO3)2 +N2O+5H2O • 4Zn+10HNO3极稀 = 4Zn(NO3)2+NH4NO3+ 3H2O • Mg + 2HNO3 极稀-冷 = Mg(NO3)2 + H2

  13. 硝酸与其它物质反应的特点第三 • 第三,同一金属与硝酸反应,酸越稀则还原越彻底 (氮的氧化数降低越多 ). • 例如: • 前述锌与不同浓度硝酸的反应 。

  14. 硝化作用—— 指硝酸以硝基 (-NO2)取代有机化合物分子中一个或几个H原子的过程 。 例如: 硝酸与苯作用形成硝基苯 。 注意: 有的金属不能被硝酸氧化,但可溶于王水,例如:金和铂 。因为王水中不仅含硝酸、氯单质等强氧化剂,还有高浓度的氯离子, 可与金属形成配离子而使金属溶解 。 3 硝 化 作 用

  15. 4 硝 酸 盐 • 硝酸盐多数为无色易溶于水的晶体,水溶液无氧化性。 固体硝酸盐常温下较稳定,但高温时会分解放出氧气而显氧化性。 • 注意: 硝酸盐热分解的产物决定于盐的阳离子,也可以说分三步 —— • 第一步:正盐(加热) 亚硝酸盐 + O2 • 碱、碱土金属硝酸盐按此分解,因其亚硝酸盐稳定。 • 例:2NaNO3 = 2NaNO2 + O2 (加热)

  16. 亚硝酸盐热分解第二、三步 • 第二步:亚硝酸盐  氧化物 + NO2 + O2 • 金属活动顺序表中 Mg ~ Cu 间金属的硝酸盐分解至第二步,因其氧化物稳定 。 • 例:2Pb(NO3) = 2PbO + 4NO2 + O2 • 第三步:氧化物  金属单质 + NO2 + O2 • Cu以后的硝酸盐分解至第三步,因其亚硝酸盐和氧化物均不稳定 。 • 例如: 2AgNO3 = 2Ag + 2NO2 + O2

  17. 第三节 磷及其化合物 • 一 单质: • 1 制备 — 工业:电炉 T > 1773K • 磷矿石+石英砂+焦碳  磷蒸汽通人冷水 • 即得白磷单质 • 2 存在:常以磷酸盐存在 —Ca3(PO4)2 等 地壳中丰度0.11%,比氮多3.7倍 ; • 人体里约有1公斤磷,存在于骨骼等器官中。

  18. 3 显著特点:有多种同素异性体 • 磷有多种同素异性体: • 白磷 —黄磷、红磷 — 赤磷、黑磷和紫磷。 • 常见的是白磷和红磷,一定条件下可转化: • 白磷隔绝空气加热  红磷隔绝空气冷却 • 4 结构特点及性质 • 经测定,白磷固、液、气态分子均为 P4 正四面体“张力分子”。 分子中磷不发生杂化,每个磷与另3个磷的P轨道形成3条 键,键角〈 P 轨道夹角 ,所以称张力分子。 • 红磷详细结构不知, 一般认为是长链结构。

  19. 磷 的 性 质 • 白 磷: • 很活泼,见光变黄,故又称黄磷;在暗处发光,加热才反应,易被硝酸氧化成磷酸,空气中能自燃,氧充足燃烧得P4O10, 所以要在水中保存 ; • 与冷浓硝酸反应得磷酸,热浓碱中歧化放出 PH3,黄磷具强还原性,能将金、银、铜等从溶液中还原出来。黄磷剧毒 ,CuSO4可作为解毒剂 。

  20. 红 磷 的 性 质 • 红磷不活泼,在氯气中加热才反应,易被硝酸氧化成磷酸,易潮解 ; • 与氯酸钾摩擦即着火,甚至爆炸 。

  21. 二 磷 化 氢 • 磷化氢 (PH3)—— 又称膦,是磷的重要氢化物 。 • 制备:由磷化钙水解;碘化膦与碱反应或由单质磷在酸、碱环境歧化得到。 • 结构: 为三角锥形,磷没有杂化,以3条P轨道分别与 3 个 H 形成 3 条  键 ,剩下的孤电子对有比 NH3 强的配位能力 。 因为电负性:P 〈 N 所以 PH3 与 NH3 性质有很多差别 。

  22. 三 磷的含氧化合物 • (一)氧化物 • 1 P2O3 ——实际是P4O6,习惯上称 三氧化二磷,P2O3为最简式 。P4O6 分子中磷没有发生杂化,是 H3PO3 的酸酐。 • 性质: (1)强毒性; • (2)与水反应成酸: • 与冷水 P4O6 + 6H2O = 4H3PO3 • 与热水作用发生强烈歧化: • P4O6 + 6H2O = 3H3PO4 + PH3

  23. 2 五氧化二磷 —— P2O5 • P2O5实际是P4O10,但习惯称五氧化二磷,P2O5 为最简式 。 • P4 + 5 O2(O2充足燃烧) P4O10 • P4O10分子中P也没发生杂化,可视为P4O6分子中每个P原子还剩下的一对 • 孤电子分别结合一个O原子而形成 。 • 重要性质:(1)与水反应很激烈,依水量不同形成+5氧化态的多种含氧酸。 • 所以P4O10又称磷酸酐 。

  24. (2) P2O5 具有强吸水性 • 由(1)可见 • P4O10对水有很 • 强亲和力,吸湿性强,易潮解,是一种最好的干燥剂,可使很多化合物脱水 。

  25. (二)磷的含氧酸及其盐 • 1 概述:磷有六种重要的含氧酸—分为: • 简单磷酸:正磷酸——H3PO4 • 亚磷酸——H3PO3 • 次磷酸——H3PO2 • 多磷酸: 氧化数均为+5,包括 —— • 焦磷酸 —— H4P2O7 • 三磷酸 —— H5P3O10 • 偏磷酸 —— (HPO3)n

  26. 磷含氧酸的规律 • (1)多磷酸都是由正磷酸经强热脱水得到的:(多酸均由氧键连接形成) • 2个正磷酸(473~573-H2O) 焦磷酸 • 3个正磷酸(> 573-2H2O) 三磷酸 • —— 以上两种是链状结构 。 • 4个正磷酸(强热-4H2O) 四偏磷酸 • n个正磷酸(强热-nH2O) n偏磷酸 • —— 以上为环状结构 。

  27. 多酸也可称缩合酸 • 缩合酸——由单酸发生缩合作用得到的酸。 • 缩合作用 —— 即由几个单酸分子脱水后,以氧键连接成多酸的作用 。 • 因正磷酸具有缩合性, • 故多磷酸称为缩合酸。

  28. (2)磷(+5)氧化态的酸及盐其基本结构单元都是P—O四面体 ,其中P都采取SP3杂化 。 特 点 • 正磷酸—H3PO4: 3个键 1个三重键 • 焦磷酸—H4P2O7: 2个P-O四面体共用1个 • O原子的链状结构 。 • 三磷酸H5P3O10: 3个P-O四面体共用 2个O原子形成的链状结构 。 • 四偏磷酸( HPO3)4: 4个P-O四面体共用4个O原子的环状结构 。

  29. (3)焦、正、亚、次磷酸分别为 四元、三元、二元、一元酸 • 焦磷酸:分子中有4个羟基,离解4个H+, • 所以是四元酸 。通常有几个羟基就电离几个 H+ 而成为几元酸 .( H4P2O7) • 正磷酸:有 3个羟基,是三元酸—H3PO4 • 亚磷酸:有 2个羟基,是二元酸—H3PO3 • 次磷酸:有 1个羟基,是一元酸H3PO2 • 可 见:几元酸不是取决于 H+ 离子数,而 • 是决定于羟基数,与结构有关 。

  30. 2 正 磷 酸 及 其 盐 • 磷酸 — 主要性质: • (1)酸性:中强三元酸; • (2)无挥发性、无氧化性; • (3)脱水性—可缩合为各种多酸; • (4)有很强的配位能力(容易形成配合物)。 • 磷酸能形成三种磷酸盐,性质各异。

  31. 磷酸盐的性质 • (1)溶解性:正盐、一氢盐大多数不溶 于水,仅钾、钠、铵盐易溶,二氢盐易溶。 • (2)溶液酸碱性: • 符合盐类水解规律 。 • (3)热稳定性: • 正盐 —— 不易分解 ; • 酸式盐 —— 加热即分解 。

  32. 3 焦磷酸及盐 • 主要性质: • (1)酸性:四元酸,酸性强于正磷酸。 • 酸性通常: 多酸 > 单酸 • (2)与AgNO3生成白色沉淀—— • 可鉴定P2O74 - • (3)水解:在水中逐渐水解成正磷酸。 • H4P2O7 + H2O == 2H3PO4

  33. 亚磷酸主要性质 (1)酸性: 二元中强酸; (2)强还原性: 亚磷酸和其盐在水溶液中都是强还原剂 。 次磷酸主要性质: (1)酸性: 一元中强酸; (2)强还原性: 次磷酸及盐都是强还原剂 。 4 亚磷酸 5 次磷酸

  34. 四 磷的卤化物 • 制备:磷可以直接与卤素化合, 形成 PX3 和 PX5 两类卤化物 。 • 从标准生成热数据可见: • PX3 ~ PCl3 放出的热量最多,易形成,所以最稳定 。 • PX5 ~ PCl5 放出的热量最多,易形成,所以最稳定 。 • 磷的卤化物中 PCl3、Cl5 最重要 ,主要用于有机合成 。

  35. 第四节 砷、锑、铋 • 1 掌握砷、锑、铋单质及主要化合物的性质; • 2 熟悉砷、锑、铋重要化合物的化学式和俗名。 • 例:砷的化合物 — 砒霜 ~ As2O3剧毒;雄黄 ~ As4S4;雌黄 ~ As2S3 . • 注意:锑的反常特性 — 冷涨热缩; NaBiO3的强氧化性 — • BiO3- + Mn2+ MnO4- + Bi3+ +H2O 紫色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