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

第一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 一 . 内环境与稳态. 血浆 组织液 → 淋巴. 养料、氧气. 代谢废物 CO 2.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 人体内的液体 —— 体液. 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 (一)内环境的概念. —— 细胞外液(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的构成. 细胞与内环境的关系. 细胞. 外界环境. 内环境. 互相渗透. 血浆. 单向渗透. 组织液. 淋巴. 淋巴循环. 内环境. 血浆. 组织液. 细胞. 淋巴. 外界环境中的物质. 营养物质. 循环系统. 消化系统.

josh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 一.内环境与稳态

  2. 血浆 组织液→淋巴 养料、氧气 代谢废物CO2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 人体内的液体——体液 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 (一)内环境的概念 ——细胞外液(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的构成 细胞与内环境的关系 细胞 外界环境 内环境

  3. 互相渗透 血浆 单向渗透 组织液 淋巴 淋巴循环

  4. 内环境 血浆 组织液 细胞 淋巴 外界环境中的物质 营养物质 循环系统 消化系统 O2 呼吸系统 血液循环 淋巴循环 CO2 尿素、水、无机盐 泌尿系统

  5. (二)稳态的概念 ——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 稳态的实质 ——内环境 pH、渗透压、温度等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血液pH的维持(7.35~7.45) 缓冲物质: 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HL + NaHCO3 乳酸 NaL + H2CO3 乳酸钠

  6. 稳态的实现 内环境 外界环境 人体 细胞

  7. 稳态的意义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骨软化病 佝偻病 肌无力 抽搐 组织液水分过多? 尿素、无机盐等过多? 组织水肿 尿毒症

  8. 二、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1.水的平衡及无机盐的平衡 泌尿系统

  9. 体内物质 来 源 去 路 ①饮水 ②食物中的水③代谢产生的水 水 钠盐 食 盐 钾盐 食 物

  10. 水96% 尿素 尿液 含氮废物 2.5% 尿酸 肌酸酐 盐类1.5%

  11. 2、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1、是什么刺激导致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2、调节水平衡的神经中枢和效应器分别是什么? 3、效应器释放出的激素名称及作用是什么? 泌尿系统

  12. 产生 (+) 大脑皮层 渴觉 饮水 水的调节 (+) (-) (+) 细胞外渗透压升高 ? ?

  13. 无机盐的调节 肾小管 血钠降低 血钠增加 肾上腺皮质 醛固酮 分泌 (+) (+) 集合管 血钾增加 血钾降低 吸钠排钾 水与无机盐的平衡调节必须依靠神经和激素共同作用,主要由肾脏完成

  14. 3、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 (1)血钠升高或降低,会导致血压异常;(2)血钾降低,将引起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3)尿量过少,会引起中毒 1、对于维持渗透压平衡的作用 2、血K+的作用 3、代谢废物的排出

  15. 食物中的糖类 消化吸收 氧化分解 CO2+H2O+E 肝糖元肌糖元 合成 肝糖元 分解 非糖物质 脂肪、某些氨基酸 转化 转变 >160mg/dl 尿糖 三 血糖的调节 (一) 血糖的平衡及其意义 血糖的来源 和 去路 血糖 80 ~120 mg/dL

  16. 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来源 去路 ①消化、吸收 ①氧化分解 ②合成糖元 ②肝糖元分解 ③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③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

  17. 血糖平衡的意义1.当血糖浓度低于50~60 mg/dL时 ——低血糖早期症状2.当血糖浓度低于45 mg/dL时 ——低血糖晚期症状3.当空腹血糖浓度高于130 mg/dL时 ——高血糖症4.当血糖浓度高于160~180 mg/dL时 ——糖尿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以及保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

  18. 与血糖有关的三种激素的联系与区别 胰岛内各种细胞的分布 1.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分解; 2.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血糖维持相对稳定; 3.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协同作用 拮抗作用

  19. 血 糖 升 高 下丘脑 另一区域 胰岛B细胞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 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 (+) 肾上腺髓质 下丘脑 某一区域 胰岛素 分泌增多 胰岛A细胞 血 糖 降 低 (二)、血糖平衡的调节

  20. (三)、糖尿病及其防治 1.诊断:血糖高且有糖尿 2.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3.症状: 一低一高又三多4.防治:基因治疗,药物治疗,饮食习惯,加强锻炼。

  21. 四.人的体温及其调节 新生儿.儿童>成年>老年 女性>男性 清晨2~4时最低, 14~20时最高。

  22. (一)体温:身体内部温度。可用口 腔、腋窝和直肠温度代表 口腔:37.2℃ 腋窝:36.8℃ 直肠:37.5℃ 正常体温 (二)体温相对恒定的意义: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23. (三)体温的调节 相对平衡 机制:产热过程 散热过程 调节中枢:主要在下丘脑 温觉感受器 温度感受器 (皮肤、黏膜、内脏器官) 冷觉感受器 效应器:肌肉和腺体

  24. 三、人的体温及其调节 (一)体温:身体内部温度。可用口 腔、腋窝和直肠温度代表 (二)体温相对恒定的意义: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25. 1、体温调节中枢主要在下丘脑 根据多种恒温动物脑的分段切除实验得知:切除大脑皮层及部分皮层下结构后,只要保持下丘脑及其以下的神经结构的完整,动物虽然在行为方面会出现一些欠缺,但仍具有维持恒定体温的能力;如进一步破坏下丘脑,则动物不再具有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能力。这些事实说明,调节体温的基本中枢在下丘脑。 (三)体温的调节 调节体温的神经中枢和效应器分别是什么?

  26. 下丘脑的某些对体温变化起调节作用的神经结构。约在100年前就有人报告,局部损毁狗的下丘脑会引起体温升高。二十世纪40年代,神经生理学家曾以定向刺激法和局部毁损法证明下丘脑前部为散热中枢,后外侧部为产热中枢。下丘脑的某些对体温变化起调节作用的神经结构。约在100年前就有人报告,局部损毁狗的下丘脑会引起体温升高。二十世纪40年代,神经生理学家曾以定向刺激法和局部毁损法证明下丘脑前部为散热中枢,后外侧部为产热中枢。

  27. 皮肤对寒冷和炎热的反应

  28. 直接散热:A、辐射散热B、对流散热C、传导散热直接散热:A、辐射散热B、对流散热C、传导散热 (条件:体表温度>环境温度) 蒸发散热:靠水分蒸发吸热 体温所以能维持相对恒定,主要原因是机体的产热器官和散热器官的活动保持相对平衡,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量除做功外,其余均转变为热能用以维持体温,在安静时,产热器官主要为内脏,其产热量占总产热量的56%,肌肉仅占18%,但在劳动或运动时,肌肉产热量大增,可占总产热量的90%,此时内脏产热量仅占总热量的8%。散热器官主要是皮肤,占总散热量的84.5%,其次是呼吸,占总散热量的14%,当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时,皮肤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来散热,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体温时,则主要靠皮表水份蒸发散热。

  29. 中暑是怎么发生的? 中暑是指在烈日下或高温环境中工作时,体温调节发生障碍的一种急性疾病。在夏天从事体育锻炼等,如果气温超过34℃,再加上湿度大,天气闷热,辐射、对流、传导和蒸发等散热过程都发生困难,于是体内热量大量积累,体温急剧升高,最后导致中暑。

  30. 维生素的作用 * VA夜盲症(黄昏时看不见周围物体) 肝脏、鱼肝油 * VB脚气病(下肢沉重、肢体麻木) 谷类种皮 * VC坏血病(血管脆性大,易出血) 新鲜水果和蔬菜 * VD软骨病(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 鱼肝油、动物肝脏、蛋黄

  31. 泌尿系统

  32. 肾脏(形成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组成: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泌尿系统 功能:生成尿液,排出尿液

  33. 肾皮质 肾实质 肾髓质 1、肾脏的切面结构:

  34. 2、肾脏的细微结构: 3、尿的生成

  35.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四部分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生成并排出尿液 。 1、肾脏的切面结构: 肾分为外围呈红褐色的肾皮质 及中央色较淡的肾髓质。 肾皮质 肾脏 肾髓质

  36. 肾小球 肾小体 肾小囊 肾小管 2、肾脏的细微结构: 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组成。 (肾小管又汇合入集合管。) 肾小体是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 肾小球是由毛细血管盘曲而成的血管球。 肾单位

  37. 3、尿的生成(肾单位的所有部分均参与尿的生成 ) (1)肾小球的滤过 通过肾小球滤过,在肾小球囊腔内的滤出物称为原尿。 ①滤液(原尿)中只含有极微量的蛋白质; ②滤液(原尿)中主要含有小分子或离子,例如葡萄糖、氨基酸、尿素、钠、钾、氯等,並且这些物质在原尿中的浓度和去掉有形成分及蛋白质的血浆中的浓度完全一样。

  38. (2)肾小管及集合管的重吸收 肾小管及集合管具有重吸收、分泌与排泄功能。 重吸收是指管腔液中的成份经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到管周毛细血管中去的过程。 通过以上的作用(滤过、重吸收),管腔内的液体就成了终尿。 肾脏产生的尿液汇集到肾盂,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贮存。当尿液到一定量时,产生尿意通过神经调节,膀胱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尿道开放,尿排出体外。

  39. 返回

  40. 肾脏 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盂 肾实质 肾门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41. 尿液的生成 尿液的排出 血液 尿液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