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likes | 248 Views
自殺防治支援系統、相關測驗、機構和評估. 自殺防治支援 系統. 家庭 支持 親友關懷 同學 老師 鄰居 自殺 者親友互助團體. 資料來源 :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暨全國自殺防治中心. 自殺意願 相關 測驗. 簡式健康量 表 ( http://ppt.cc/yT44 ) 簡 式健康量表是由臺大李明濱教授等人所發展,主要為精神症狀之篩檢表,目的在於能迅速瞭解個人之心理照護需求,進而提供所需心理衛生服務 。
E N D
自殺防治支援系統 • 家庭支持 • 親友關懷 • 同學 • 老師 • 鄰居 • 自殺者親友互助團體 資料來源: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暨全國自殺防治中心
自殺意願相關測驗 • 簡式健康量表( http://ppt.cc/yT44 ) 簡式健康量表是由臺大李明濱教授等人所發展,主要為精神症狀之篩檢表,目的在於能迅速瞭解個人之心理照護需求,進而提供所需心理衛生服務。 簡式健康量表BSRS-5 原設計為一自填量表,但也可使用面談或電話訪談進行。適用於認識中文字或聽懂中文發音者。題數少,填寫時間短,解釋容易,在使用者上限制少為其主要之優點。同時其未包含有關身體症狀之問句,可避免生理症狀對試測結果之影響。 http://tspc.tw/tspc/portal/theme/index.jsp?sno=80台灣自殺防治學會暨全國自殺防治中心 圖片來源: http://ppt.cc/64ZQ http://ppt.cc/yT44嘉義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董事憂鬱量表 • 主要受試者對象為18-24歲的大專生。 http://www.jtf.org.tw/overblue/taiwan5/ http://www.jtf.org.tw/overblue/taiwan5/董氏基金會 圖片來源:http://ppt.cc/3L0T
台灣人憂鬱症量表 • 根據最近一星期以來,身體與情緒的真正感覺,調查出您的憂鬱情緒。http://www.jtf.org.tw/overblue/taiwan1/ http://www.jtf.org.tw/overblue/taiwan1/董氏基金會
青少年憂鬱情緒自我檢視量表 http://www.jtf.org.tw/overblue/young/董氏基金會 圖片來源: http://ppt.cc/64ZQ
評估 • (一)計劃愈清楚完整 -> 自殺危險性愈高 • (二)多問「如何」,少問「為什麼」 http://ppt.cc/Rogb「教育部 98 年度生命教育及校園學生憂鬱與自我傷害三級預防種子教師初階研習」講義、教育部訓委會我傷害防治手冊 圖片來源: http://ppt.cc/64ZQ
評估內容 1. 詢問計劃的特定內容細節(危機程度) (1) 低:模糊、無特別計畫 (2) 中:有些特別計畫 (3) 高:有完整想法,清楚訂出何時、何地與方法 2. 評估使用方法的致命程度與途徑 (1) 低:服藥:割腕 (2) 中:藥物、酒精、一氧化碳、撞車 (3) 高:手槍、上吊、跳樓 http://ppt.cc/Rogb「教育部 98 年度生命教育及校園學生憂鬱與自我傷害三級預防種子教師初階研習」講義、教育部訓委會我傷害防治手冊
評估內容 3. 評估真正執行自殺計畫的可能性 (1) 低:工具-尚未有;時間-沒有特定 (2) 中:工具-很容易取得;時間-幾小時內 (3) 高:工具-手邊有;時間-馬上 4. 最近可取得的社會或求助資源 (1) 低:大多數時間有人在旁,獲救機會大 (2) 中:如果求救會有人來,獲救機會不大 (3) 高:沒有人在附近,獲救機會小 http://ppt.cc/Rogb「教育部 98 年度生命教育及校園學生憂鬱與自我傷害三級預防種子教師初階研習」講義、教育部訓委會我傷害防治手冊 圖片來源:http://ppt.cc/LkvN
評估內容 5. 支持資源評估 (1) 低:隨時能有他人在精神或物質上幫忙 (2) 中:人際支持並非持續性或隨時都有 (3) 高:家人或朋友敵視、中傷或不管當事人 1. 評估其是否有自殺意願 2. 依照以上評估內容做自殺防治的處遇以及處遇的緩急 http://ppt.cc/Rogb「教育部 98 年度生命教育及校園學生憂鬱與自我傷害三級預防種子教師初階研習」講義、教育部訓委會我傷害防治手冊
自殺危機衡鑑表 http://ppt.cc/Rogb「教育部 98 年度生命教育及校園學生憂鬱與自我傷害三級預防種子教師初階研習」講義、教育部訓委會我傷害防治手冊 圖片來源:http://ppt.cc/xBH2
哪些資源我可以找得到? http://ppt.cc/yT44嘉義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圖片來源: http://ppt.cc/64ZQ
哪些資源我可以找得到? http://ppt.cc/yT44嘉義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圖片來源: http://ppt.cc/64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