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苏东坡爱情诗文

苏东坡爱情诗文. 主讲人:李景新. 一. 苏轼可能发生爱情的女人锁定在三类: (一)歌妓舞女; (二)堂妹“小二娘”; (三)二妻一妾。. (一)先论歌妓舞女 1. 纵情声妓成为士夫文人的时尚 一直为歌儿舞女所崇拜的倜傥之士苏东坡,如果说产生与妓女的情恋关系,那也是非常自然的 没有和任何一位名妓有过风流韵事,他没有爱上任何职业艺妓 (林语堂). 先论歌妓舞女 2. 他的一百多首关于妓女的词往往因妓女之请而作,其内容不仅没有一首表现个人与妓女的情恋,就连语涉淫腻的作品也几乎没有

Download Presentation

苏东坡爱情诗文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苏东坡爱情诗文 主讲人:李景新

  2. • 苏轼可能发生爱情的女人锁定在三类: • (一)歌妓舞女; • (二)堂妹“小二娘”; • (三)二妻一妾。

  3. (一)先论歌妓舞女 1 • 纵情声妓成为士夫文人的时尚 • 一直为歌儿舞女所崇拜的倜傥之士苏东坡,如果说产生与妓女的情恋关系,那也是非常自然的 • 没有和任何一位名妓有过风流韵事,他没有爱上任何职业艺妓 (林语堂)

  4. 先论歌妓舞女2 • 他的一百多首关于妓女的词往往因妓女之请而作,其内容不仅没有一首表现个人与妓女的情恋,就连语涉淫腻的作品也几乎没有 • 王若虚《滹南诗话》所言:“若乃纤艳淫女世木 ,入人骨髓,如田中行柳耆卿辈,岂公之雅趣在?”

  5. 先论歌妓舞女3 • 其有关妓女的作品总数虽多,然皆分散于不同妓女身上,创作情形也多种多样,并无集中于某一妓女身上而倾力创作许多作品的现象 • 歌妓舞女并没有成为苏轼爱情创作的对象

  6. (二)再讨论堂妹“小二娘” 1 • 《苏东坡传》中一语惊人:“东坡有一个堂妹,是他的初恋的对象,他至死对她柔情万缕。” • 堂妹的名字现无可考,东坡称她为“柳氏妹”或“小二娘”,嫁给靖江柳瑾之子、失意儒生柳仲远

  7. 再讨论堂妹“小二娘”2 • 林语堂最有力的证据是苏轼于熙宁六年十一月至熙宁七年三月在浙江旅游期间的两首诗,一首写给刁景纯,一首写给杭州太守陈襄。这两首诗若不照情诗看待就很难解释了。结论为:只能是暗示东坡对堂妹的爱和不得结合的遗憾。

  8. 再讨论堂妹“小二娘”3 • 林氏还有三个旁证: • 一是在堂妹家住了两个月,与其翁公一起写作和旅行,也曾用诗描写柳家宴席,为其儿子题诗,却从未提到过堂妹夫柳仲远; • 二是东坡在一封给亲戚的信中说自己旅途中无法到常州去看堂妹而遗憾; • 三是东坡在海外时听到堂妹死信时“心如刀割”

  9. 再讨论堂妹“小二娘”4 • 林语堂没有一个确凿的证据!从正史到笔记,没有任何资料提到过苏轼的这段“恋情”。 • 一首题作《刁景纯赏瑞香花忆先朝侍宴次韵》 • 林氏摘其中“厌从年少追新赏,闲对宫花识旧香”二句,谓:“‘厌从年少’一定是形容他自己,而‘花’本来就代表女性,‘旧香’也许是一段旧情。”

  10. 再讨论堂妹“小二娘”4 • 另一首诗题为《杭州牡丹开时仆犹在常、润,周令作诗见寄,次其韵,复次一首送赴阙》 • 羞归应为负花期。已见成阴结子时。与物寡情怜我老,遣春无恨赖君诗。玉台不见朝酣酒,金缕犹歌空折枝。从此年年定相见,欲师老圃问樊迟。

  11. 再讨论堂妹“小二娘”5 • 林语堂天才的猜想,确实在诗中找出了对应的暗喻象征的句子。然而一个很重要的事实:苏轼确实没有理由在一首寄给上司的诗中这么完整的表达个人隐私的全部,且是一种乱伦的感情隐私! • 而其他的旁证就更没有力量了。

  12. 再讨论堂妹“小二娘”6 • 苏轼是一个以特重亲情而著称的诗人 • 苏轼堂兄弟姐妹共十六人,后“契阔死生,四人仅存”(《祭亡妹德化县君文》)[2]P1959。四人为:苏轼本人、子由、子安、小二娘 • 苏家东坡辈上,仅有此一女了。且小二娘“慈孝温文”

  13. 再讨论堂妹“小二娘”7 • 按东坡的性情,只须亲情一种,即可解释他对小二娘的种种表现了。又何必强解为恋情呢? • 林氏的观点没有丝毫确证,完全是臆测。他的故事具有感染力,却没有说服力。

  14. (三)二妻一妾1 • 王弗,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16岁时嫁给19岁的苏轼,27岁时去逝,封通义君,随东坡11年,生子迈。 • 王润之,字季章,王弗之堂妹,王弗死后三年嫁给苏轼,时年21岁,46岁时死于京师,随东坡25年,生子迈、过,封同安君。

  15. (三)二妻一妾2 • 二妻皆贤,又是名门闺秀,东坡与她们的感情皆深。本来,我们可照中国人一般的思维习惯,推想苏轼爱情创作的最重要的女人在二妻身上 • 其实则不然

  16. (三)二妻一妾3 • 苏轼为王弗所作有二:《亡妻王氏墓志铭》、《江城子》(十年生死)词 • 直接为王润之所作亦有二:《蝶恋花·同安君生日放鱼取金光明经救鱼事》词、《祭亡妻同安君文》 • 苏轼直接为王朝云创作的作品有九篇,涉及并鲜明表现出苏轼对朝云深情的作品有三篇

  17. (三)二妻一妾4 • 这些作品,从数量上看,远远超过了为正妻王弗和王润之之所作。诚然,在为三个爱人所写的作品中,以怀念王弗的《江城子》(十年生死)最著。然而为朝云所写的作品亦佳,有些亦堪称上品。 • 对于二妻一妾,苏轼爱情创作的侧重点在其妾,而非其妻。

  18. 二 1 • 据《朝云墓志铭》《惠州荐朝云疏》《答李端叔书》《朝云诗》引《悼朝云》诗引、《哭子诗》引等:王朝云,字子霞,钱塘人。元丰六年(1083)九月二十七日于黄州生子遁,小名干儿,朝云时年21岁。绍圣元年,东坡贬惠州,朝云随侍。绍圣三年(1096)七月五日,朝云病亡,终年34岁。朝云事东坡23年。尝学书,颇有楷法。又从比丘尼义冲学佛法 。临死诵《六如偈》以绝。死后葬于惠州丰湖之畔栖禅山寺松林之东南,寺僧为作亭以覆之,东坡取《六如偈》义榜曰“六如亭”。

  19. 二 2 • 有两个问题: • 一是朝云是否歌妓。 • 二是朝云何时被东坡纳为妾(小妻)。

  20. 二 3 • 颜中其云:“朝云系‘钱塘名妓’之说不确。朝云入苏轼家中,年仅十二岁 ” • 苏轼就曾有词写一妓云“年纪都未十一二”,杜牧笔下的艺妓也只是“娉娉袅袅十三余” 。故不能因此否定。 • 东坡的《朝云诗》“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扇旧因缘” :证明是歌妓。

  21. 二 4 • 关于朝云“纳于杭州”之说,确实是不成立的 • 《减字木兰花》:琵琶绝艺,年纪都未十一二。拔弄幺弦,未解将心指下传。 主人嗔小,欲向春风先醉倒。已属君家,且更从容等待他。 • 东坡这样去劝他的朋友,他自己怎会去做这样的荒唐事呢?

  22. 二 5 • 在杭州时 只是把朝云收为家中的丫环侍妾,侍奉苏夫人,如林语堂所说,可以算是“苏夫人之妾(侍女)”。中国古人常把太太的丫环纳为妾 • 朝云于元丰六年(1083)生子,则知朝云由丫环转为东坡之妾(小妻)应在此之前一两年间,即元丰五年或四年之间

  23. 三 1 • 苏轼深深爱着他的朝云。他总是用生花之笔欣赏着朝云美丽的容貌、绰约的风姿,吟唱着她那冰肌玉骨的品节,歌咏着她那始终如一的忠敬和辛劳。他为她高兴,为她哀惋,为她悲痛,对她充满着怀念和感激之情。在他的笔下,朝云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24. 三 2 • 在苏轼直咏朝云的作品中,《南歌子》应为今见最早的一篇: • 云鬓裁新绿,霞衣曳晓红。待歌凝立翠筵中。一朵彩云何事、下巫峰。 趁拍鸾飞镜,回身燕漾空。莫翻红袖过帘栊。怕被杨花勾引、嫁东风。

  25. 三 3 • 东坡写给朝云的作品大多作于惠州 • 到惠州后,他即写了一诗二词赠给朝云 :《朝云诗》、《歹带人娇·赠朝云》、《浣溪沙·端午》

  26. 三3 • 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碍?朱唇箸点,更髻鬟生采。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 好事心肠,著人情态。闲窗下、敛云凝黛。明朝端午,待学纫兰为佩。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

  27. 三3 • 苏轼继续歌唱着朝云美丽动人的容貌、情态,但感情发生了变化。《南歌子》中那种“朝云暮雨”的浓艳情调没有了,站在东坡身旁的不再是巫山云雨那样充满着性感诱惑力的艳女,而是维摩境界中的“散花天女”。她仍然那样美丽,却是另一种美丽,空灵、净洁,完全没有了色情的因素

  28. 三 4 • 东坡达到这种爱的境界,自然要有朝云作出有力的配合 • 朝云年轻,漂亮,能歌善舞,聪慧,活泼,多情,善解人意,却不妖冶,不放荡,这正是朝云不同流俗处。 • 有了朝云的配合,他坚持独居一年半,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与朝云之间的爱升华到了至洁无瑕的境界。

  29. 三 5 • 这个艳丽而完全处在净界中的可爱的朝云,此后一直留在苏轼的心间。朝云去逝后三个月,苏轼作了一词一诗怀念她 :《西江月》 、《和陶和胡西曹示顾贼曹》

  30. 三 5 •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 素面翻嫌粉シ宛 ,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晚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31. 三 5 • 词中的描写对象,娇艳而不同流俗,玉骨冰姿,恰与“维摩天女”同一品格。 • 此词艺术上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属于东坡词中的上品。它托物喻人,描写精妙,抒情含永。是人间的情,却又携着一袭仙气。

  32. 三 6 • 对东坡而言,朝云之可爱,最主要的是她最能理解东坡,与东坡达到心灵的默契。

  33. 三 6 • 《梁溪漫志》:“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机械。’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曰:‘学士一肚皮不合入时宜。’坡捧腹大笑。”

  34. 三 7 • 朝云是东坡的妻(妾),更是他的红颜知已。所以当朝云悲伤时,东坡更为之痛苦 。朝云21岁时,失去了出生不满一岁的儿子,痛不欲生,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苏轼写了两首催人泪下的《哭子诗》 • 对儿子的爱,对朝云的爱,相互交织,在这两首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催人泪下。

  35. 三 8 • 这种激越奔涌、一发难收的哀伤,当朝云永远离他而去之后,反而变成了一种老人的喃喃自语, • 感情似乎平静,实际上暗藏着无尽的悲哀。

  36. 三 8 • 《悼朝云》诗引云:“绍圣元年十一月,戏作《朝云》诗。三年七月五日,朝云病亡于惠州,葬之栖禅寺松林中东南,直大圣塔。予既铭其墓,且和前诗以自解。朝云始不识字,晚忽学书,粗有楷法。盖尝从泗上比丘尼义冲学佛,亦略闻大义,且死,诵《金刚经》四句偈而绝。”

  37. 三 8 • 这段话的意思与《墓志》和给李端叔的信中所写几乎完全一样。 • 这是一个老人的重言倒语,也正是东坡对朝云久久难忘的表现。

  38. 三 8 • 纠其因: • 一是东坡时年61岁,已不是感情激越的年龄; • 二是不独东坡解禅,朝云亦潜心向佛,朝云身已托于佛,生者与死者都在一个佛的境界,这使得东坡的感情表现趋于平缓。

  39. 四 1 • 综上所述,在苏轼的情爱世界及这方面的创作中,王朝云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析其原因,我想有以下几方面:

  40. 四 2 • (一)在古代文人那里,最重要的情爱及创作表现在婚外者,不乏其例。 • 然而长者之风、仁厚之心、特重亲情的情性,使苏轼不可能在婚外的歌儿舞女身上发生情恋,也不会在堂妹身上发生乱伦的感情。

  41. 四 3 • (二)苏轼具有着儒家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的伦理观念,在两个正妻身上,他更多地表现为儒家的夫妇之义。 • 而朝云是妾,在正统的夫妇关系上难以满足的情感和性爱,反而可以发生在妾身上。

  42. 四 4 • (三)朝云确实是个美丽动人的女性,她身上散发出的众多的美,诸如艳而不妖,凡而不俗,冰骨玉节,忠敬如一,敏而好义等等,与苏轼的情调几乎完全一致,合于他的审美要求。而且,朝云的心灵最能与他契合。这种美恰好集妻子、情人与知己的特点于一身。

  43. 四 5 • (四)人愈在患难之时,愈易激发感情。苏轼与王弗生活的日子,正是他意气风发,最为得意的时期。与王润之生活的日子,他的遭遇幸与不幸并存,且已有了朝云的存在。唯王朝云,在他人生遭遇落到了最低点,就要面临着最为难堪的衰老孤独的时候,追随他,敬爱他,照顾他,分担他的忧苦,给予他安慰和欢乐。他身边只有了王朝云。

  44. 同学们 多吃点好菜!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