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likes | 512 Views
第四节 语 境. 目 录. 一、什么是语境?. 二、语境的存在方式. 三、语境是交际双方共享的. 四、语境的三个层次. 一、什么是语境?. 思考一个问题: 贾政夫妇为何不呼唤 “ 女儿 ” ?. 一个人的交际能力包括生成话语的能力,还包括在一定时间、地点、场合说出相应恰当话语的能力。 人们的交际总是在一定语言环境中进行的,势必受到环境的制约。 孙道临:孙-- SUN 某电影演员. 我们平时说话要顺应语境才不会产生歧义,但一些文艺形式如相声、小品等故意悖逆语境,反而会产生生动幽默的效果。
E N D
第四节语 境 目 录 一、什么是语境? 二、语境的存在方式 三、语境是交际双方共享的 四、语境的三个层次
一、什么是语境? 思考一个问题: 贾政夫妇为何不呼唤“女儿” ?
一个人的交际能力包括生成话语的能力,还包括在一定时间、地点、场合说出相应恰当话语的能力。一个人的交际能力包括生成话语的能力,还包括在一定时间、地点、场合说出相应恰当话语的能力。 • 人们的交际总是在一定语言环境中进行的,势必受到环境的制约。 • 孙道临:孙--SUN • 某电影演员
我们平时说话要顺应语境才不会产生歧义,但一些文艺形式如相声、小品等故意悖逆语境,反而会产生生动幽默的效果。我们平时说话要顺应语境才不会产生歧义,但一些文艺形式如相声、小品等故意悖逆语境,反而会产生生动幽默的效果。 如小品中把“秋波”“手电筒”分别说成是“秋天的菠菜”“家用电器”就是这种情况。
语境是指语言运用的环境,在学术界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语境:说话的前言后语;作品的上下文。 广义的语境:包括了狭义的内容,还包括了时间、空间、社会环境。 可以是一次言语交际的具体时空环境,也可以是与这一次交际活动有关的各种因素组成的抽象环境。 还可以是背景,如:百科知识,价值观念,评价体系、风俗习惯、社会制度等等。 返回
二、语境的存在方式 • 语言学家说:语境就在你的脑子里。 • 语境是内在化、认识化的,有些语境知识预存在我们脑子里,随时供我们提取,有些却是即时获得的。 • 四川人爱吃辣,水到一百度会沸腾 • 繁漪与侍萍的一段对话
三、语境是交际双方共享的 • 交际要想成功,双方就必须寻找彼此共同的部分。 • 球迷--球盲 • 语境知识一定是双方知识重合的部分,共享的部分。 • 双方不断揣摩,不断进行动态分析,从而较好地完成交际。
“昨晚,我的JJ带着她的青蛙BF到我家来吃饭,饭桌上,JJ的BF一个劲地对我妈妈PMP,说她年轻的时候一定是个PLMM,7456……” ――――引自某小学生寒假作业 “昨晚,我的JJ带着她的青蛙BF到我家来吃饭,饭桌上,JJ的BF一个劲地对我妈妈PMP,说她年轻的时候一定是个PLMM,7456……” ――――引自某小学生寒假作业
“家里包饺子,他一个不吃,我问他,他说‘偶稀饭KPM,酱紫,偶一会和同学去外面米西’;我让他背英语,他头都不抬:‘惨绿,偶再看一个烘培鸡,千万8147’。” “我瞪眼儿听不懂,他还吃吃地笑,动不动就对我说‘矮扶了油’(注:I服了YOU)。正经的东西还没学会,净整这些别人听不懂的话出来,有啥用?天天琢磨这个,这不是不专心学习吗?”
语境知识一定是双方知识重合的部分,共享的部分。语境知识一定是双方知识重合的部分,共享的部分。 • 由于共享语境。所以有时候话不一定说得完整,但对方能听得懂,或者看似不关联,却并不影响交际。如: • 您的菜里要辣椒么? • 我是四川人。 • 需要双方不断揣摩,不断进行动态分析,从而较好地完成交际。 • 《红楼梦》中的小红与王熙凤的一段对话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四、语境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言语交际的词语组合环境 第二层次:言语交际双方的情况及具体交际场景况 第三层次:言语交际的社会文化环境
第一个层次:是指词语组合环境,属于语言的内部环境,包括文章的上下文和口语中的前后语。第一个层次:是指词语组合环境,属于语言的内部环境,包括文章的上下文和口语中的前后语。 例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上文问是下文答的语境。如果没有前面的问,后面的答就会让人莫名其妙了。 如果说“孤儿的父亲在喝酒”,所选用的词语与语境就不一致了。
第二个层次::指在语言交际中,既要做到在什么地方说什么话,也要做到看什么对象说什么话。第二个层次::指在语言交际中,既要做到在什么地方说什么话,也要做到看什么对象说什么话。 即时空场合与交际对象的重要性。 看看下面的例子,年轻的姑娘说话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大爷,您的配偶今年多大了? 姑娘,啥叫配偶呀?
1、注意交际对象的具体情况 •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语境的要求 • 对方的职业身份、文化程度、思想状况、性格爱好、年龄阅历、生理特征等等,都影响着语言交际的效果。 • 文化程度 • 弄璋、弄瓦 • 不知弄璋乎?弄瓦乎? • 家中茶壶、酒壶、尿壶都不缺,瓦壶就不要再弄了。
心理状况 • 19世纪的维也纳剧场。 • 年纪老一点的女士们可以不脱帽。
年龄状况 • 令尊令堂在家吗? • 我吃过很多糖,可没吃过令糖。
2、注意交际双方的关系 • 交际双方的关系 • 如果不考虑交际双方的特定关系,可能会在交际中碰钉子。 • 维多利亚女王与丈夫 • 我是女王。 • 维多利亚。 • 你的妻子。
杨修---没有把握好自己与曹操的特定关系,屡屡犯忌,招来杀身之祸。杨修---没有把握好自己与曹操的特定关系,屡屡犯忌,招来杀身之祸。 • 杨修:一次次口出无忌--对立 • 曹操:不悦-不满-不可容忍。
毛新宇 • 作为毛泽东的孙子,我认为爷爷一生为国为民,二八开比较合适;作为历史系的学生,我同意大部分人的评价,三七开。
3、注意时空场合 • 时空场合会影响交际者的情绪,对语言交际有诱发与暗示作用。 • 环境的一点点变化都有可能对交际者的情绪产生很大影响。 • 孙继海--米卢 • 李明的婚礼上 ,两人握手交谈。
时空场合对语言交际者的交际内容、表达形式以及交际容量也有影响。时空场合对语言交际者的交际内容、表达形式以及交际容量也有影响。 • 有时这种对交际内容的制约是很严格的 • 吃了没有 • 经济搞上去,人口降下来。 • 对表达形式的制约:音量、情态、词语句式选择。
看看下面的内容与语体是否一致? 通知 各科室的同志请注意,五月像彩蝶似的飞来了,白天如同多情的姑娘久久不愿离去。所以,从五月十日开始,作息时间改为上午7:30上班,下午5:00下班,中午休息一个半小时。
时空场合对交际容量的制约 • 说话要适量 • 1936年10月上海各界公祭鲁迅先生大会 • 邹韬奋的一句话演讲 • 今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
时空场合还可以丰富词语意义,使语言交际含有无限之义于言外。时空场合还可以丰富词语意义,使语言交际含有无限之义于言外。 • 1、能确定语义 指语境能消除语义的歧义和模糊,使语言表达的含义得到确定明晰。 例如: 薅羊毛偏逮一个薅,薅得跟葛优似的 ,谁看不出来 。 在这个语境中,大家都知道“跟葛优似的”这句话指的是葛优的光头,因而不会产生歧义。
2、转变语义 指受一定语境的影响,词语会临时改变原有的意义或感情色彩。 例1:“两颗洁白的门牙去年也光荣下岗了” 例2:“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3、语境能填补语义 指语境能填补语言的言外之意。 请看下面的例子:
两人刚从菜市场买完鸡脚,一起返家。 我的脚4元一斤。 你的脚多少钱一斤?
第三个层次:指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人们的用语也会不同。第三个层次:指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人们的用语也会不同。
大街上两个不相识的美国人见面: thanks(谢谢) You are really pretty!(你真漂亮)
大街上两个不相识的中国人见面: 你真漂亮! 神经病!
社会环境的构成是复杂的,它包括时代的、社会的、民族的、甚至地区的因素,还涉及到一定社会的民族文化传统、审美情趣、道德风尚、政治形势、经济状况等等。所有的这些都制约着语言交际的内容和形式,影响语言交际的效果。社会环境的构成是复杂的,它包括时代的、社会的、民族的、甚至地区的因素,还涉及到一定社会的民族文化传统、审美情趣、道德风尚、政治形势、经济状况等等。所有的这些都制约着语言交际的内容和形式,影响语言交际的效果。 • 如一定时期的政治形势可在人们的用语中打下烙印。
文革中,人们对于很多事情都不能直说,一般就采用“有数”这两个字来表达,因此,据说那个年代“有数”一词的出现频率特别高。文革中,人们对于很多事情都不能直说,一般就采用“有数”这两个字来表达,因此,据说那个年代“有数”一词的出现频率特别高。 • 这就是在特定年代社会环境中人们有话不能直说而找模糊词语代替的情况。 • 鲁迅的语言风格之所以晦涩曲折,是由于所处时代言论不自由,写文章只能如此表达。 • 20世纪40年代,在解放区有人提出用鲁迅的笔法写杂文,毛泽东坚决反对。
社会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等对语言交际的影响更为巨大。社会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等对语言交际的影响更为巨大。 • 如称谓语,香港与内地 • 内地--长者为尊 • 香港--年轻漂亮,喜欢称“小”
民族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对于语言交际的表达同样有很强的制约作用。民族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对于语言交际的表达同样有很强的制约作用。 • 相同的交际场合、相同的交际内容,不同民族在语言方面就有不同的风格。 • 表达爱情 • 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语言直率 • 王实甫--张生与崔莺莺--语言含蓄
朱丽叶:嘘!罗密欧! • 罗密欧 :那是我的灵魂在叫喊着我的名字。恋人的声音在晚间多么清婉,听上去就像最柔和的音乐! • 朱丽叶 :罗密欧! • 罗密欧 :我的爱!我但愿我是你的鸟儿。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不考虑民族习惯和文化传统而采取相同的语言进行交际,有时候不但达不到交际效果。还会引来麻烦。不考虑民族习惯和文化传统而采取相同的语言进行交际,有时候不但达不到交际效果。还会引来麻烦。 • 徐树铮去法国游历。 • 今晚饭菜微薄、粗劣,不堪招待各位贵宾,真对不起-- • 旅店经理要提起公诉。
小结: 学习语境知识可以在阅读中根据语境,准确分析理解词语、句段乃至整篇文章的具体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正确分析文章。在写作中把握语境,根据语境确定文体、语体,选择恰当的词语,准确、简练、得体地表达思想感情。在言语交际中,注意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因素的制约,提高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