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384 Views
2011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2011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生物变异 在生产上的应用. 生物变异 在生产上的应用. 方型西瓜. 三倍体无籽西瓜. 矮杆抗病的水稻. 神奇的“太空椒”. 抗虫棉. 回忆你所知道育种方式. 杂交育种. 多倍体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番茄 – 马铃薯. 基因工程育种. 细胞工程育种. 比一比:常见几种育种方式的列表比较. 名称. 提高突变频率, 大幅度改良性状. 基因突变. 育种周期长, 工作量大. 基因重组. 杂交→自交→选 优.
E N D
2011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2011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生物变异 在生产上的应用 生物变异 在生产上的应用
三倍体无籽西瓜 矮杆抗病的水稻 神奇的“太空椒” 抗虫棉 回忆你所知道育种方式 杂交育种 多倍体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番茄 –马铃薯 基因工程育种 细胞工程育种
比一比:常见几种育种方式的列表比较 名称 提高突变频率, 大幅度改良性状 基因突变 育种周期长, 工作量大 基因重组 杂交→自交→选 优 花药离体培养,再秋水 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 染色体 变异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染色体 变异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 的种子或幼苗 目的性强,育种 时间短,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各障碍 基因重组
航天西瓜 无子西瓜
想一想 你一定行! [问题1]: 西瓜与其他作物一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主要表现为植株长势旺、果实品质好、产量高、抗病性强、整齐一致。现有稳定遗传的早熟(A)不抗裂(R)的西瓜品种甲和晚熟(a)抗裂(r)的西瓜品种乙,希望获得早熟抗裂的优良品种。 (1)如何培育出该种西瓜?请用遗传图解表示育种程序,并作相应的文字说明。(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
杂交育种 单倍体育种 × P 晚熟抗裂 aarr 早熟不抗裂 AARR 第1年 ↓ 早熟不抗裂 AaRr F1 ↓ ar aR Ar 配子 AR 第2年 ↓ ↓ ↓ ↓ 花药离体培养→ AR Ar aR ar 单倍体幼苗 ↓ ↓ ↓ ↓ 秋水仙素→ AARR AArr aaRR aarr 选出需要的早熟抗裂品种 × × × 晚熟抗裂 aarr 早熟不抗裂 AARR P 第1年 ↓ 早熟不抗裂 AaRr F1 第2年 ↓ F2 A_R_ A_rr aaR_ aarr 早熟 不抗裂 早熟 抗裂 晚熟 不抗裂 晚熟 抗裂 第3~6年 F3至 Fn 筛选 AArr 纯合子 早熟 不抗裂 早熟 抗裂 晚熟 不抗裂 晚熟 抗裂 选出需要的早熟抗裂品种
(2)若要快速培育大批量的无籽早熟抗裂西瓜上市,可采用什么办法,并简要叙述其过程。(2)若要快速培育大批量的无籽早熟抗裂西瓜上市,可采用什么办法,并简要叙述其过程。 多倍体育种 植物组织培养
想一想 你一定行! [问题2]:西瓜营养丰富但不耐储藏 (即西瓜不具有决定耐储藏性状的基因) 。我们可用什么方法使西瓜具有耐储藏的性状呢? 思路一:诱变育种(可通过飞船搭载种子进入太空) (1)飞船搭载的种子应当选择刚萌发种子还是休眠的种子,为什么? 刚萌发的种子,因为种子萌发后进入细胞分裂,DNA在复制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基因突变 (2)这些西瓜返回地面种植后,是否均可产生耐储藏性状?为什么? 不一定, 因为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突变频率低,也有可能基因隐性突变
思路二:基因工程育种 提取耐贮藏基因 耐贮藏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重组DNA分子导入西瓜体细胞 筛选出含有耐贮藏基因的西瓜体细胞 组 织 培 养 选择所需植株
想一想 你一定行! (3)将植物经太空返回地面后种植,发现该植物不耐储藏的性状(假设为隐性性状)突变为耐储藏性状(假设为显性性状)。 ①表现为耐储藏性状的种子能否大面积推广?说明理由。 不能,因为显性杂合子的杂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②通过何种育种方式才能获得该显性耐储藏优良品种? 杂交育种或单倍体育种
题1:普通小麦中有高杆抗病(TTRR)和矮杆易感病(ttrr) 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 对同源染色体 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 请分析回答: ⑴A组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F2矮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 ⑵Ⅰ、Ⅱ、Ⅲ三类矮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类。 ⑶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组,原因是。 ⑷通过矮杆抗病Ⅱ获得矮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 获得的矮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自交 2/3 Ⅱ C 基因突变发生的频率极低 且不定向 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100%
⑸在一块高杆(纯合子)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杆小麦。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性状出现的可能的原因(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⑸在一块高杆(纯合子)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杆小麦。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性状出现的可能的原因(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 取该小麦种子在其他小麦田种下,让其自交,若还全是高杆,说明矮秆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引起的,若后代出现高杆、矮秆两种性状,则是基因突变引起的。
重点考点5 育种与进化----第17题 题2、获得2006年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育种专家李振声,长期从事小麦与偃麦草远源杂交和染色体工程育种的研究。他与其他育种专家经过20多年的努力,培育出了高产、抗病性强的小麦新品种。对小麦新品种的染色体组成研究发现,偃麦草具有抗病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普通小麦的染色体上了。下图示意他们育种的主要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育种过程中获得的杂种种植后性状一定会出现。大面积种植杂种的目的是要获得具有能够遗传的小麦新品种。 (2)在小麦新品种选育的过程中,特殊的气候条件起到了的作用。 (3)小麦与偃麦草杂交培育出小麦新品种的事实,突破了 性状分离 高产、抗病性强 稳定 (自然或定向)选择 不同物种间存在的生殖 隔离 (或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4)科学家发现具有抗病小麦的抗病基因和影响产量(高产和低产)的另一对等位基因的传递符合孟德尔的遗传定律。(4)科学家发现具有抗病小麦的抗病基因和影响产量(高产和低产)的另一对等位基因的传递符合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①将大面积种植前的抗病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其后代中抗病小麦与不抗病小麦数量比为。 ②若该抗病小麦自交,则其后代性状表现及分离比为。 ③若将高产杂合的普通小麦通过育种专家李振声培育,得到高产抗病的小麦,现将此高产抗病小麦与低产普通小麦多次杂交,得到的都是高产抗病和低产不抗病的小麦,请解释此现象的原因。 ⑸从个体水平检测,可采用的方法鉴定抗病植株。 1:1 抗病:不抗病=3:1 抗病基因接在含有高产基因的染色体上 病原体感染
育种方法归纳 (一)杂交育种 1、最传统、最常用的方法。从第二代开始选种。 2、遵循基因重组的原理,具有杂交优势的特点。 3、选种子和选植株时间不一样,选植株要多一年。 (二)诱变育种 1、基因突变:细胞分裂间期 2、染色体变异:秋水仙素处理(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三)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 1、遵循染色体变异原理 2、单倍体育种可缩短育种时间,经花药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加倍,可得到纯合二倍体植株。 3、多倍体育种:用秋水仙素加倍,再与二倍体杂交(三倍体西瓜的培育)。 (四)基因工程和细胞融合 1、两种方法都不改变原生物的遗传物质,可改变生物的性状,但基因工程的目的性更强。 2、熟练两者的操作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
实战演练 1、(2010江苏)育种专家在稻田中发现一株十分罕见的“一秆双穗”的植株,经鉴定该变异性状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种现象是由显性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引起的 B、该变异株自交可产生这种变异性状的纯合个体 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在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D、将该株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后既可获得稳定遗传的高产品系 B
A 2、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 B 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 C 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 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
3、为了快速培育抗某种除草剂的水稻,育种工作者综合应用了多种育种方法,过程如下。请回答问题。3、为了快速培育抗某种除草剂的水稻,育种工作者综合应用了多种育种方法,过程如下。请回答问题。 • (1)从对该种除草剂敏感的二倍体水稻植株上取花药离体培养,诱导成________幼苗。 • (2)用γ射线照射上述幼苗,目的是____________;然后用 • 该除草剂喷洒其幼叶,结果大部分叶片变黄,仅有个别幼 • 叶的小片组织保持绿色,表明这部分组织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倍体 诱发基因突变 抗该除草剂的能力
(3)取该部分绿色组织再进行组织培养,诱导植株再生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________,获得纯合________,移栽到大田后,在苗期喷洒该除草剂鉴定其抗性。(3)取该部分绿色组织再进行组织培养,诱导植株再生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________,获得纯合________,移栽到大田后,在苗期喷洒该除草剂鉴定其抗性。 (4)对抗性的遗传基础做进一步研究,可以选用抗性植株与________ 杂交,如果________ ,表明抗性是隐性性状。F1自交,若F2的性状分离比为15(敏感)∶1(抗性),初步推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倍 二倍体 (纯合)敏感型植株 F1都是敏感型 该抗性植株中有两个基因发生了突变
Thank You! 晋江市季延中学 真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