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 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黄才斌. 概念. 原发性肝癌是指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肿.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 黄曲霉毒素 饮用水污染 其他 : 某些化学物质及寄生虫感染. 病理. 一,分型 1 .大体形态分型 : 块状型 : 最多见 , 癌块直径在5厘米以上,可单个,多个或融合成块,多为圆形,质硬,呈膨胀性生长.大于 10CM 以上称巨块型 . 易破裂 . 结节型:数目和大小不等的癌结节,一般直径不超过5厘米,结节多在肝右叶,分界不如巨块型清楚.

Download Presentation

原发性肝癌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原发性肝癌 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黄才斌

  2. 概念 • 原发性肝癌是指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肿

  3. 病因和发病机制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黄曲霉毒素 • 饮用水污染 • 其他:某些化学物质及寄生虫感染

  4. 病理 • 一,分型 • 1.大体形态分型: • 块状型:最多见,癌块直径在5厘米以上,可单个,多个或融合成块,多为圆形,质硬,呈膨胀性生长.大于10CM以上称巨块型.易破裂. • 结节型:数目和大小不等的癌结节,一般直径不超过5厘米,结节多在肝右叶,分界不如巨块型清楚. • 弥漫型:米粒至黄豆大小的癌结节散布全肝,肉眼不易与肝硬化区别.患者多因肝功能衰竭死亡. • 小癌型:直径《3cm或相邻两个癌结节直径之和《3cm

  5. 2。细胞分型 • 肝细胞型:癌细胞由肝细胞发展而来,此型约占肝癌的90% • 胆管细胞型:由胆管细胞发展而来,少见 • 混合型:

  6. 二,转移途径 • 血行转移:肝内血行转移最早最常见,易侵犯门静脉分支形成癌栓,脱落后在肝内引起多发性转移。肝外转移多见于肺,次为肾上腺,骨,主动脉旁淋巴结等 • 淋巴转移:转移至肝门淋巴结最多,次为胰,脾,主动脉旁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等。 • 种植转移:少见,可种植在腹膜,膈,胸腔,卵巢等

  7. 临床表现 • 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症状。经甲胎蛋白检查发现的早期病例可无任何症状及体征,称为亚临床肝癌。出现肝区疼痛,食欲减退,乏力消瘦及肝大,多属中晚期。 • 典型症状有:

  8. 肝区疼痛 • 肝大 • 黄疸 • 肝硬化征象 • 恶性肿瘤的全身性表现:可见伴癌综合征如自发性低血糖,红细胞增多征,高血钙,高血脂,类癌综合征. • 转移灶症状:

  9. 肝癌的分型及分期 • 3型: • 单纯型:临床及化验检查无明显肝硬化表现者 • 硬化型:有明显肝硬化的临床和化验表现者 • 炎症型:病情发展迅速,伴有持续癌性高热,或ALT升高一倍以上者

  10. 3期 • I期:无明确肝癌症状与体征者,也称亚临床期 • II期:介于I期与III期之间者 • III期:有黄疸,腹水,远处转移或恶病质之一者

  11. 并发症 • 肝性脑病 • 上消化道出血 • 肝癌结节破裂出血 • 继发感染

  12.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 一,肿瘤标记物的检测 (一)甲胎蛋白:是特异性最强的肝细胞癌标记物和诊断肝癌的主要指标,广泛用于肝癌的普查,诊断,判断治疗效果,预测复发。诊断标准: 1.AFP>500微克/升,持续4周。 2.AFP由低浓度逐渐升高不降。 3.AFP在200微克/升以上的中等水平持续8周。

  13. 分析甲胎蛋白结果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AFP可早于症状出现8-11月 2.相当部分肝癌患者甲胎蛋白不升高 3.生殖腺胚胎瘤,少数肝转移癌,孕妇,肝炎,肝硬化等也可升高,但升高不如肝癌明显,一般不超过200微克/升,肝炎患者常同时有ALT明显升高,ALT下降后,AFP也逐渐下降 4.胆管细胞癌者AFP不升高。 5.AFP异质体

  14. (二)-谷氨酰转移酶同功酶II 其在原发性及继发性肝癌阳性率可提高到90%,特异性达97.1%,非癌疾病及肝外疾病假阳性率低于5% (三)异常凝血酶原(AP) 肝癌本身可合成和释放AP,阳性率可达67%,而良性肝病及转移癌仅少数阳性,对亚临床肝癌有早期诊断价值。

  15. (四)a-L-岩藻糖苷酶(AFU) 对AFP阴性肝癌及小肝癌,有辅助诊断价值,对肝细胞肝癌有意义。 (五)其他 酸性同工铁蛋白,醛缩酶,5`-核苷酸磷酸二酯酶同工酶v,碱性 磷酸酶同工酶I

  16. 二,超声显像 实时B超显像,示癌实质性暗区或光团,液化时见液性暗区,可显示2cm以上肿瘤。 三,CT 局灶性周边较清楚的密度减低区,但也可呈边缘模糊,大小不等的多发阴影,增强扫描后效果更佳。 四,X线肝血管造影片 选择性腹腔动脉和肝动脉造影能显示直径在1cm以上的癌结节。

  17. 五,放射性核素肝显像 六,磁共振显像 :T1和T 2弛张时间延长, 七,肝穿刺活检 八,剖腹探查

  18. 诊断 • 早期诊断是关键 : 1。有肝病史的中年男性,出现不明原因肝区疼痛,消瘦,进行性肝大者 2。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肝癌普查(肝炎史五年以上,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标记阳性,35岁以上) 3.AFP持续低浓度升高,但转氨酶正常,应警惕亚临床肝癌的可能

  19. 鉴别诊断 • 继发性肝癌 • 肝硬化 • 活动性肝病:了解AFP与ALT的关系 • 肝脓肿 • 邻近肝区的肝外肿瘤 • 肝非癌性占位性病变

  20. 治疗 • 一,手术治疗: 是目前根治原发性肝癌的最好方法,凡有手术指征者,应不失时机的进行手术切除 1.诊断明确,估计病变限于一叶或半肝者。2.肝功能代偿良好,凝血酶原时间不低于正常的50%,无明显黄疸,腹水或远处转移者 3.心,肺和肾功能良好,能耐受手术者

  21. 二,放射治疗 • 三,化学抗肿瘤药物治疗 • 四,中医治疗 • 五, 生物和免疫治疗 • 六,综合治疗 • 七,并发症的治疗

  22. 预后 • 1瘤体小于5厘米,能早期手术者预后好 • 2癌肿包膜完整,无癌栓形成者预后好 • 3机体免疫状态良好者预后好 • 4合并肝硬化或有肝外转移者预后差,发生消化道出血,肝癌破裂者预后差 • 5ALT显著升高者预后差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