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325 Views
遨游汉字王国. 冯兆君. 目录. 一 . 猜字谜 六 . 汉字的笑话 二 . 歇后语 三 . 汉字的起源 四 . 汉字的演变 五 . 汉字的历史. 猜字谜. (一)猜字谜 1 .一点一横长,一撇向西方,并排两棵树,栽在石头上。 2 .二十四小时,莫当日字猜。 3 .一个字,两张口,下面还有一条狗。 4 .左看马靠它,右看它靠马,两边一起看,脚踩万里沙。 5 .一阴一阳,一短一长,一昼一夜,一热一凉。 6 .高爷爷的头,李爷爷的脚,郑爷爷的耳朵。 7 .有水可养鱼虾,有土可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马走遍天下。 8 .一点不出头。
E N D
遨游汉字王国 冯兆君
目录 一.猜字谜 六.汉字的笑话 二.歇后语 三.汉字的起源 四.汉字的演变 五.汉字的历史
猜字谜 • (一)猜字谜 • 1.一点一横长,一撇向西方,并排两棵树,栽在石头上。 • 2.二十四小时,莫当日字猜。 • 3.一个字,两张口,下面还有一条狗。 • 4.左看马靠它,右看它靠马,两边一起看,脚踩万里沙。 • 5.一阴一阳,一短一长,一昼一夜,一热一凉。 • 6.高爷爷的头,李爷爷的脚,郑爷爷的耳朵。 • 7.有水可养鱼虾,有土可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马走遍天下。 • 8.一点不出头。 • 9.十字尾巴弯弯,算算数目少三。 • 10.十个哥哥力量大,一切困难都不怕。 • 11.多出一半。 • 12.一只小帆船,载着一粒米,向东又向西,不知到哪里。 • 13.三面有墙一面空,一个小孩坐当中。 • 14.一人住在山旁边,从来没有见过面。 • 15.再会。
答案 • 1.磨 9.七 • 2.旧 10.克 • 3.哭 11.岁 • 4.驼 12.迷 • 5.明 13.匹 • 6.郭 14.仙 • 7.也 15.观 • 8.术
歇后语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蚕豆开花--------黑心 孔夫子搬家——净是书 打破砂锅--------问到底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虎落平阳--------被犬欺 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大海捞针--------没处寻 竹篮打水--------一场空 打开天窗--------说亮话 船到桥头--------自会直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瞎子点灯--------白费蜡 兔子尾巴--------长不了 偷鸡不成--------蚀把米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老虎屁股--------摸不得 老虎拉车--------谁敢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汉字的起源 • 汉 字 的 起 源 有 种 种 传 说, 中 国 古 书 里 都 说 文 字 是 仓 颉 创 造 的。 说 仓 颉 看 见 一 名 天 神, 相 貌 奇 特, 面 孔 长 得 好 像 是 一 幅 绘 有 文 字 的 画, 仓 颉 便 描 摹 他 的 形 象, 创 造 了 文 字。 有 的 古 书 说, 仓 颉 创 造 出 文 字 后, 由 于 泄 漏 了 天 机, 天 落 下 了 小 米, 鬼 神 夜 夜 啼 哭。 还 有 一 种 传 说, 说 仓 颉 观 察 了 鸟 兽 印 在 泥 土 上 的 脚 迹, 启 发 了 他 发 明 文 字 的 灵 感。 这 种 种 传 说 都 是 靠 不 住 的。 文 字 是 广 大 劳 动 人 民 根 据 实 际 生 活 的 需 要, 经 过 长 期 的 社 会 实 践 才 慢 慢 地 丰 富 和 发 展 起 来 的。从 1954 年 秋 至 1957 年 夏, 中 国 考 古 工 作 者 多 次 发 掘 了 半 坡 遗 址(今 西 安 市 东 郊 半 坡 村 北), 发 现 了 早 在 6000 年 左 右 半 坡 人 在 长 期 的 生 活 和 生 产 实 践 中, 创 造 了 具 有 文 字 性 质 的 劾 划 符 号 和 绘 画、 雕 塑、 装 饰 品 等 艺 术 作 品。 半 坡 人 的 刻 划 符 号 多 保 留 在 彩 陶 上, 这 可 以 看 作 是 原 始 的 中 国 文 字。
近 年 来, 中 国 在 山 东 莒 县 陵 阳 河 大 汶 口 文 化 晚 期 的 一 处 遗 址 里 发 现 了 一 批 墓 葬 (距 今 已 有 4500 多 年), 出 土 了 大 量 的 文 物。 在 一 些 陶 尊 上 各 刻 有 一 个 图 象 文 字, 共 发 现 了 10 多 个 单 字。 这 些 文 字 是 按 照 实 物 的 形 状 描 绘 出 来 的, 所 以 称 为 “象 形 字”。 字 体 的 结 构 与 甲 骨 文 上 的 象 形 字 十 分 相 似, 但 比 甲 骨 文 要 早 1000 多 年。 因 此, “象 形 字” 是 中 国 最 早 的 文 字, 它 已 具 有 了 文 字 的 特 征。
汉字的演变 • 一本研究文字演化的书籍,本书共选取常用汉字500字(加上释文中提到的通用字、假借字等共为660多字),每字依次列举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等七种字体(其中有的已简化,另加简化字楷书,共八种字体)。金文的少数字用籀文或战国文字等字体代替。
汉字是语素文字,总数非常庞大。汉字总共有多少字?到目前为止,恐怕没人能够答得上来非常精确的数字。关于汉字的数量,根据古代的字书和词书的记载,可以看出其发展情况。汉字是语素文字,总数非常庞大。汉字总共有多少字?到目前为止,恐怕没人能够答得上来非常精确的数字。关于汉字的数量,根据古代的字书和词书的记载,可以看出其发展情况。 • 秦代的《仓颉》、《博学》、《爰历》三篇共有3300字,汉代扬雄作《训纂篇》,有5340字,到许慎作《说文解字》就有9353字了,晋宋以后,文字又日渐增繁。据唐代封演《闻见记·文字篇》所记晋吕忱作《字林》,有12824字,后魏杨承庆作《字统》,有13734字,梁顾野王作《玉篇》有16917字。唐代孙强增字本《玉篇》有22561字。到宋代司马光修《类篇》多至31319字,到清代《康熙字典》就有47000多字了。1915年欧阳博存等的《中华大字典》,有48000多字。1959年日本诸桥辙次的《大汉和辞典》,收字49964个。1971年张其昀主编的《中文大辞典》,有49888字。 • 随着时代的推移,字典中所收的字数越来越多。1990年徐仲舒主编的《汉语大字典》,收字数为54678个。1994年冷玉龙等的《中华字海》,收字数更是惊人,多达85000字。 • 如果学习和使用汉字真的需要掌握七八万个汉字的音形义的话,那汉字将是世界上没人能够也没人愿意学习和使用的文字了。幸好《中华字海》一类字书里收录的汉字绝大部分是“死字”,也就是历史上存在过而今天的书面语里已经废置不用的字。
汉字的历史 •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
汉字的笑话 • “会”字新解 • 儿子:“爸爸,简化字的‘会’字怎么写?” • 父亲:“人字下面一个云字。” • 儿子:“为什么?” • 父亲:“开会的时候,别人怎么说你就怎么说,这叫‘人云亦云’。”
只吃一吨 • 男青年决定到农村老家举行婚礼。男方的父亲给市里的亲家来电报 • 问:“能来多少人?好作准备。” • 亲家回电说:“去不了多少人,只准备一吨饭就行了。”他把“顿”写 • 成“吨”。 • 很快又接到农村的电报:“婚期推迟一月,因一吨饭的米一时难以凑 • 齐。”
屈原医生 • 在历史课堂上,老师同一个学生:“屈原是什么人?” • “是医生。”学生回答。 • “胡说!” • “怎么胡说呢,书上说他是大夫嘛!”
作文用老秤 • 语文老师:“哪有‘半斤五两’这句成语?” • 学生:“考数学时,我答半斤等于八两得了零分。” • 语文老师:“记住,作文时不能用老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