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 likes | 787 Views
第五章 成本论. 第一节 成本的概念 第二节 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 第三节 短期成本曲线 第四节 长期成本曲线. 教学目的与要求. 重要问题 : 本章从成本角度研究生产者行为,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厂商的生产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收益和产量的关系以及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本章重点难点. 1 、掌握生产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收益和产量的关系以及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2 、掌握各类成本函数的计算。 3 、掌握各类成本函数图形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成本的概念. 本节需要解决的问题:.
E N D
第五章 成本论 • 第一节 成本的概念 • 第二节 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 • 第三节 短期成本曲线 • 第四节 长期成本曲线 商学院wyy——西方经济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 • 重要问题: • 本章从成本角度研究生产者行为,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厂商的生产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收益和产量的关系以及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商学院wyy——西方经济学
本章重点难点 • 1、掌握生产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收益和产量的关系以及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 2、掌握各类成本函数的计算。 • 3、掌握各类成本函数图形之间的关系。 商学院wyy——西方经济学
第一节 成本的概念 • 本节需要解决的问题: • 1.掌握机会成本、显成本、隐成本、经济利润、正常利润概念。 • 2.区分机会成本、显成本、隐成本和会计成本 • 3.区分经济利润、正常利润和会计利润 商学院wyy——西方经济学
一、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 稀缺性 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会计成本(Historical Cost):已经发生的会计成本或帐面成本(Accounting Cost or Book Cost) 会计师重视历史成本 经济学家强调机会成本 谈谈你来大学求学的机会成本 链接 商学院wyy——西方经济学
二、显成本和隐成本 • 显成本(Explicit Cost):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即会计成本或账面成本。 • 隐成本(Implicit Cost):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隐成本必须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按照企业自有生产要素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来支付,否则,厂商会把自有生产要素转移出本企业,以获取更高的报酬。 • 会计师重视显性成本 • 经济学家重视隐性成本 链接 商学院wyy——西方经济学
三、可回收成本与沉没成本 • 可回收成本(Recoverable Cost):已经发生在会计成本中的一般可以回收的成本。 • 沉没成本(Sunk Cost):已经发生在会计成本中的不可能回收的成本。 “Sunk cost is sunk.” “Bygones should be bygones.” 链接1 商学院wyy——西方经济学
第一节 成本的概念 • 三、利润 • 经济利润(Economic Profit)=超额利润(Excess Profit)=总收益-显成本-隐成本 • 正常利润(Normal Profit):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 • 1.正常利润是成本的一部分(正常利润属于成本) • 2.经济利润不包含正常利润 • 3.当经济利润为零时,厂商仍然得到全部正常利润 商学院wyy——西方经济学
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 • 1. Profit=Revenue – Cost • 2. Book Profit =Total Revenue - Explicit Cost • 3. Economic Profit =Total Revenue - Explicit Cost- Implicit Cost = Book Profit - Implicit Cost 商学院wyy——西方经济学
举例5-1: 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计算 商学院wyy——西方经济学
Fixed cost[FC] 成本理论 生产理论 不变成本 短期 短期生产理论 短期成本理论 variable cost[VC] 可变成本 长期 长期生产理论 长期成本理论 所有要素成本都是可变的 商学院wyy——西方经济学
第二节 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 • 本节主要解决问题: • 1.短期生产函数 短期成本函数 • 短期总产量曲线 短期总成本曲线 推导 推导 • 2.扩展线说明短期总成本 商学院wyy——西方经济学
一、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 • 1.生产和成本分别从实物量和价值量角度研究生产问题. • 成本函数与生产函数有密切联系。 反函数:L(Q) • 短期生产函数 • 2.劳动价格w和资本价格r固定。 • 短期中,资本为固定投入,L为变动投入,L与产量Q有关。短期总成本: 商学院wyy——西方经济学
TFC 3.由TP曲线可以推导出TC曲线 • rk为常数,用b表示,w*L(Q)用φ(Q)表示。 • 短期总成本函数:STC(Q) =φ(Q)+ b • 总产量曲线上, • 找到每一产量水平相对应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 • 再用L去乘价格w, • 便可得到每一产量的可变成本。 • 将产量与可变成本的对应关系描绘在产量与成本的平面图中,即可达到总可变成本曲线。 • 加上固定成本,就得到TC曲线。 商学院wyy——西方经济学
K Q3上高出的成本线 生产扩展线 Q3 Q2 Q1 B A C K0 E L Q1上高出的成本线 二、短期总成本和扩展线的图形 • 三条等产量线Q1、Q2、Q3与等成本线的切点形成生产扩展线。 • 如果短期内资本投入为固定的K0。 • 那么,在该约束条件下, • 要达到Q1和Q3的产量水平,成本线都必须提高。 • 这些新的等成本线数值构成短期总成本。 商学院wyy——西方经济学
第三节 短期成本曲线 • 本节主要解决的问题: • 掌握七种短期成本曲线的特征及相互关系 商学院wyy——西方经济学
部分投入可调整-可变成本variable cost VC:随产量变动而变动。包括:原材料、燃料支出和工人工资。 短期 • 部分投入不可调整-固定成本fixed cost FC:固定不变,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短期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要素费用。包括:厂房和设备折旧,及管理人员工资。 第三节 短期成本曲线 • 长期与短期的问题,是要素是否全部可变的问题。 • 长期:一切成本都可以调整,没有固定与可变之分。 商学院wyy——西方经济学
C TFC Q 一、短期成本分类 1、总不变成本(TFC) • 定义: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不变促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 • 特征:是一个常数,不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 商学院wyy——西方经济学
一、短期成本分类 2、总可变成本(TVC) C • 定义:是厂商在短期内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可变生产要素支付的总成本。 • 特征: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TVC Q 商学院wyy——西方经济学
一、短期成本分类 3、总成本(TC) • STC = FC + VC • 定义:是厂商在短期内未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全部生产要素所支出的总成本。 C STC • STC不从原点出发,而从固定成本FC出发; • 没有产量时,短期总成本最小也等于固定成本。 Q 商学院wyy——西方经济学
TC曲线和TVC曲线的形状完全相同 C STC TVC F C TFC Q 商学院wyy——西方经济学
4、平均不变成本(Average Fixed Cost) AFC。 短期内平均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固定成本。 C AFC Q • AFC随产量Q的增加一直趋于减少。 • 但AFC曲线不会与横坐标相交,因为总固定成本不会为零。 商学院wyy——西方经济学
C AVC Q • 5、平均可变成本(AVC) • 短期内生产平均每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 • AVC初期随着产量增加而不断下降,产量增加到一定量时,AVC达到最低点, • 而后随着产量继续增加,开始上升。 • (先下降,后上升) 商学院wyy——西方经济学
C SAC AVC AFC Q • 6、平均总成本SAC • =AFC平均固定成本 + AVC平均可变成本 • 生产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需要的成本。 商学院wyy——西方经济学
7、边际成本MC 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 。 • FC始终不变,因此SMC的变动与FC无关,SMC实际上等于增加单位产量所增加的可变成本。 • MC = dTC/dQ = dVC/dQ • (因为 dTC=dVC+dFC,而dFC=0) 商学院wyy——西方经济学
C SMC Q •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是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 • 开始,边际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 • 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就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 原因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 MP递增,MC就递减。 • 投入增加超过一定界限,MP递减,所需MC就递增。 商学院wyy——西方经济学
STC P B TVC A TFC Q SMC P SAC AVC Q Q 1 Q 2 Q 3 • TC 和TVC斜率 • 请注意STC的两个特殊点A、B。拐点与MC • SMC最低点对应A点。 • SAC最低点对应B点。 • AVC最低点对应E点。 二、短期成本曲线的综合图 a E C b AFC D F 商学院wyy——西方经济学
1、STC与TVC、MC STC与TVC斜率相等。 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的MC先降后升的特征相对应,TC 和TVC斜率由递减变为递增。 三、短期成本变动的决定因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商学院wyy——西方经济学
2、SMC与SAC、AVC 边际量对平均量的影响 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下的MC曲线先降后升导致AC\AVC也必然先降后升。 相交于SAC和AVC的最低点。 AC曲线的最低点出现既慢于、又高于AVC曲线的最低点。 SMC C SAC AVC N M Q 商学院wyy——西方经济学
M点后,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边际成本,大于产量增加前的平均可变成本,M点后,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边际成本,大于产量增加前的平均可变成本, 在产量增加后,平均可变成本一定增加。 SMC C AVC M Q (1)SMC与AVC相交于AVC最低点。 • SMC<AVC ,AVC↓ • SMC>AVC, AVC↑ • SMC=AVC,AVC最低 商学院wyy——西方经济学
SMC C SAC N Q (2)SMC与SAC相交于SAC的最低点。 • SMC<SAC,SAC↓ • SMC>SAC,SAC↑ • SMC=SAC,SAC最低 • 相交前,边际成本<平均成本; • 相交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 • 相交时,边际成本=平均成本 • 这时平均成本处于最低点 商学院wyy——西方经济学
1、由TFC 推导AFC 四、由总成本曲线到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 商学院wyy——西方经济学
2、由TVC曲线到AVC曲线 第三节 短期成本曲线 商学院wyy——西方经济学
3、由TC曲线到AC曲线 第三节 短期成本曲线 商学院wyy——西方经济学
4、由TC曲线和TVC曲线到MC曲线 第三节 短期成本曲线 商学院wyy——西方经济学
五、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 (1)边际产量与边际成本产量 • MC与MP成反比。MP先升后降,所以MC先降后升。 • 且MC最低点对应MP顶点。 • TP递增,TC和TVC递减; • TP递减,TC和TVC递增; • TP上的拐点对应TC和TVC上的拐点。 商学院wyy——西方经济学
(2)平均产量与平均可变成本。 • AP与AVC成反比。 • AP递减,AVC递增;AP递增,AVC递减。 • AP最大,AVC最小。AP顶点对应AVC最低点。 • MC曲线与AVC曲线相交于AVC最低点。 • MP曲线与AP曲线在AP顶点相交,所以MC曲线在AVC曲线最低点相交。 商学院wyy——西方经济学
第三节 短期成本曲线 商学院wyy——西方经济学
例题 • 已知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STC=0.04Q3-0.8Q2+10Q+5,求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值及相应的边际成本值。 • 【解答】(1)VC=0.04Q3-0.8Q2+10Q,FC=5。 • (2)AVC=VC/Q=0.04Q2-0.8Q+10,AVC‘=0.08Q-0.8=0。Q=10。代入AVC=0.04Q2-0.8Q+10=6。 • (3)MC=STC‘=0.12Q2-1.6Q+10=6。 商学院wyy——西方经济学
C • 陡峭—平坦—陡峭 无固定成本,LTC从原点开始 O Q1 Q2 Q 第四节 长期成本曲线 • 1.长期总成本 LTC: • 长期中,厂商在各种产量水平上的最低总成本。 • 长期:厂商调整全部要素,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总可以选择最优规模进行生产。 • OQ1,要素无法充分利用,成本增加幅度大于产量增加幅度,LTC较陡。 • Q1Q2,要素充分利用,属于规模经济,LTC平坦。 • Q2以后,规模产量递减,成本增幅又大于产量增幅,LTC较陡。 商学院wyy——西方经济学
STC3 C STC2 c STC1 d e b a O Q1 Q2 Q3 Q (1)LTC可以由STC线推导出 • 假设长期中只有三种可供选择的生产规模,分别由三条STC表示。 • 三条STC截距不同。 • 生产规模由小到大依次为STC1、STC2、STC3。 • 假定生产Q2的产量。 • 厂商面临三种选择: • STC1是较小规模:最低总成本在d点; • STC2是中等规模:最低总成本在b点; • STC3是较大规模,最低总成本在e点。 • 最优生产规模 商学院wyy——西方经济学
LTC C STC3 LTC是STC的包络线 STC2 d STC1 c e b a Q1 Q2 O Q3 Q • 长期中可以调整选择最优规模,以最低总成本生产。 • 在d、b、e三点中b点的成本最低,所以长期中厂商在STC2规模生产Q2产量。 • b点是LTC曲线与STC曲线的切点,代表着生产Q2产量的最优规模和最低成本。 • 同理,可以找出无数个类似的b点,连接即可得到LTC。 长期总成本曲线LTC的形成 商学院wyy——西方经济学
(2) LTC可以由生产扩展线推导出 C LTC 生产扩展线 • LTC曲线表示厂商在长期内进行生产的 • 最优生产规模和最低总成本。 K (a) (b) A3 R wOB3=rOA3 E3 E3 A2 wOB2=rOA2 E2 Q1=150 E2 A1 E1 wOB1=rOA1 Q1=100 E1 Q1=50 Q L O 0 50 100 150 B1 B2 B3 • 生产扩展线上的每一点都是最优要素组合,代表长期生产中某一产量的最低总成本投入组合。 • E1点产量为50单位,成本为A1B1。 • 假设劳动价格为w,则E1点成本为wOB1+rOA1。 • 将E1点的产量和成本表示在图(b)中,即可得到LAC上的E1点。 • 同理,可得到LTC曲线。 商学院wyy——西方经济学
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LAC • 长期平均成本LAC:长期内厂商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低成本。 • LAC是LTC曲线连接相应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 • 可从LTC曲线推导出LAC曲线。 C LAC • LAC的变动规律是: • 呈U型变化,先减而增 E Q
LAC的推导 • 生产Q1,选择SAC1,OC1是最低成本。 • 生产Q2,选择SAC2,成本为OC2。 • 生产Q3,选择SAC3。 • 假设可供厂商选择的生产规模只有三种,规模依次为: • SAC3、SAC2、SAC1。 • 生产Q1′,可选较小规模SAC1,也可选中等规模SAC2,成本相同。 • 究竟选哪一种规模,要看长期中的销售量是扩张还是收缩。 • 销售扩张,则应选用SAC2规模;销售收缩,则应选SAC1规模。 C SAC1 SAC2 C1 SAC3 C2 C3 O Q1 Q2 Q2 Q3 Q Q1′ • 得出只有三种生产规模时的LAC曲线,即SAC曲线的实线部分。
LAC与SAC的关系 • 存在无数生产规模,有无数条SAC曲线, • 得到LAC曲线是无数条SAC曲线的包络线。 C SAC • 在每一产量水平,都有一个LAC与SAC的切点,切点对应的平均成本就是生产相应产量水平的最低平均成本。 LAC Q • 在切点之外,SAC高于LAC: •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短期成本要高于长期成本。 商学院wyy——西方经济学
LAC包络线的形状 • 原因:规模经济。 • 规模收益通常都是先上升,后下降,所以,LAC曲线通常是U型。 SAC1 SAC3 LAC SAC2 • 包络线不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连接 • LAC递减,处于生产规模递增阶段,与SAC最低点左端相切; • LAC递增,处于生产规模递减阶段,与SAC最低点右端相切; • 只有在LAC最低点,LAC才与SAC最低点相切。 LAC曲线呈U形的原因:内在经济或规模经济。
3.内在经济与规模经济 Economy of Scale • 内在经济:厂商由自身内部规模扩大所引起的经济效益的提高。 • 也称作规模经济。 • 其他情况不变,产量增加倍数>成本增加倍数 • 假定多种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比例是相同的,就是规模报酬问题 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分析包括了规模报酬变化的特殊情况。 内在经济的原因: • 第一,使用更先进技术; • 第二,实行专业化生产; • 第三,提高管理效率; • 第四,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 • 第五,要素的购买与产品的销售方面也会更加有利。 商学院wyy——西方经济学
内在不经济 • 原因: • (1)企业内部合理分工被破坏,生产难以协调; • (2)管理阶层的增加; • (3)产品销售规模庞大、环节加长; • (4)获得企业决策的各种信息困难。 • 也称作规模不经济。 • 内在不经济:随着厂商规模扩张到一定程度,由于本身规模过大而引起的经济效益的下降。 • 其他情况不变,产量增加倍数<成本增加倍数 商学院wyy——西方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