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 likes | 1.28k Views
單元一 先秦韻文 指定作品 九章 ‧ 涉江. 單元一 先秦韻文 九章 ‧ 涉江. 學習重點. 1. 理解和評論《涉江》的思想內容. 2. 通過 《涉江》賞析《楚辭》的句式特點. 3. 賞析《涉江》的比興寫作手法. 4. 賞析《涉江》的抒情手法. 屈原名屈平,又自云正則。字原,又自云靈均。是戰國時期楚國的詩人、政治家。為楚國貴族後代,曾任楚懷王的左徒,本是楚國的重臣。但因觸動貴族利益而遭毀謗中傷,失去了懷王的信任,被遷為三閭大夫,後更被放逐漢北。.
E N D
單元一 先秦韻文 指定作品 九章‧涉江
單元一先秦韻文 九章‧涉江 學習重點 1. 理解和評論《涉江》的思想內容 2. 通過《涉江》賞析《楚辭》的句式特點 3. 賞析《涉江》的比興寫作手法 4. 賞析《涉江》的抒情手法
屈原名屈平,又自云正則。字原,又自云靈均。是戰國時期楚國的詩人、政治家。為楚國貴族後代,曾任楚懷王的左徒,本是楚國的重臣。但因觸動貴族利益而遭毀謗中傷,失去了懷王的信任,被遷為三閭大夫,後更被放逐漢北。屈原名屈平,又自云正則。字原,又自云靈均。是戰國時期楚國的詩人、政治家。為楚國貴族後代,曾任楚懷王的左徒,本是楚國的重臣。但因觸動貴族利益而遭毀謗中傷,失去了懷王的信任,被遷為三閭大夫,後更被放逐漢北。
懷王死後,頃襄王繼位,屈原再遭讒毀,被放逐到更遠的江南。後來楚都郢被秦攻佔,屈原絕望地自沉於汨羅江。重要著作有《離騷》、《天問》、《九歌》等。懷王死後,頃襄王繼位,屈原再遭讒毀,被放逐到更遠的江南。後來楚都郢被秦攻佔,屈原絕望地自沉於汨羅江。重要著作有《離騷》、《天問》、《九歌》等。
屈原多透過作品來表達自己內心情懷,反映其施行「美政」、振興楚國的政治理想與愛國熱情,表現其修身潔行的高尚情操和嫉惡如仇的鬥爭精神,有些亦表達了他對宇宙、人生、歷史、神話傳統的看法。屈原多透過作品來表達自己內心情懷,反映其施行「美政」、振興楚國的政治理想與愛國熱情,表現其修身潔行的高尚情操和嫉惡如仇的鬥爭精神,有些亦表達了他對宇宙、人生、歷史、神話傳統的看法。
就形式而言,屈原作品善於運用比興象徵手法,句式突破四言為主的格局而變化多端,又多用虛字來協調音節,具有一唱三歎、跌宕起伏的韻味。屈原作品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極富創造性,成為中國古代文學的另一個源頭。就形式而言,屈原作品善於運用比興象徵手法,句式突破四言為主的格局而變化多端,又多用虛字來協調音節,具有一唱三歎、跌宕起伏的韻味。屈原作品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極富創造性,成為中國古代文學的另一個源頭。
單元一先秦韻文 九章‧涉江 課前討論 1. 作者在第1段中為何濃墨描繪奇異的服飾、食物及遊歷? 象徵超凡脫俗的德行及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信念。
單元一先秦韻文 九章‧涉江 課前討論 2. 本詩的第2、3段描繪了甚麼環境? • 第3段:詩人獨處高山深谷,山高蔽日、幽晦多雨、霰雪無垠、雲氣濃重的荒涼景象。 • 第2段:南渡途中寒風蕭瑟、路途艱難的環境。
單元一先秦韻文 九章‧涉江 課前討論 3. 作者在旅途中為甚麼心情沉重? • 志行高潔卻不為世俗理解; • 忠心報國卻遭誹謗驅逐; • 留戀故國卻不得不獨自漂泊。
單元一先秦韻文 九章‧涉江 課前討論 4. 假如你遇上與屈原相近的遭遇,你會在旅途抱著甚麼心情?為甚麼? ‧希望通過旅行忘卻煩憂 ‧希望在他方可覓得明主 ‧擔心奸臣把持朝政,危害社稷。
單元一先秦韻文 九章‧涉江 第一段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帶長鋏(夾)之陸離兮,冠(貫)切雲之崔嵬(危)。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帶長鋏(夾)之陸離兮,冠(貫)切雲之崔嵬(危)。 我年少就喜歡這奇偉的服飾(服飾與世不同,喻志行不凡),年紀老了愛好仍然沒有減退。腰間佩著長長的寶劍,頭上戴著高高的切雲帽。
被(披)明月兮珮(佩)寶璐(路)。世溷(混)濁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馳而不顧。被(披)明月兮珮(佩)寶璐(路)。世溷(混)濁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馳而不顧。 身上披掛著夜光珠,佩戴著美玉(喻高潔的德行)。世道混濁,沒有人了解我啊,我將高馳遠走,絕不回頭。
第 1 段:交代涉江的原因及一己的志向與品格 寶璐 高冠 明珠 奇服 象徵高潔的靈魂 長鋏 單元一先秦韻文 九章‧涉江 內容分析:南下的行程、途上的心情
駕青虬(求)兮驂(參)白螭(雌),吾與重華遊兮瑤之圃(保)。駕青虬(求)兮驂(參)白螭(雌),吾與重華遊兮瑤之圃(保)。 坐上駕著青色有角的龍(喻賢人清白,可信任),兩邊配有白色無角的龍(喻賢人清白,可信任)的車子,我要和帝舜(眼有兩個瞳孔)一同去遊崑崙山聖帝產玉的園圃。
第 1 段:交代涉江的原因及一己的志向與品格 駕青虬兮驂白螭 與重華遊兮瑤之圃 象徵卓異的行為 單元一先秦韻文 九章‧涉江 內容分析:南下的行程、途上的心情
登崑崙兮食玉英,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登崑崙兮食玉英,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 登上崑崙山吃那玉樹的花朵(象徵最高尚的真理),我要與天地一樣長壽,和日月同樣光明。
第 1 段:交代涉江的原因及一己的志向與品格 登崑崙 食玉英 比喻 比喻 達到高尚的境界 吸收純潔的精神營養 單元一先秦韻文 九章‧涉江 內容分析:南下的行程、途上的心情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濟乎江湘。 可悲的是楚國在位者不了解我,天明我就要渡過長江和湘水了。
第 1 段:交代涉江的原因及一己的志向與品格 傷感 憤慨 單元一先秦韻文 九章‧涉江 內容分析:南下的行程、途上的心情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濟乎江湘
單元一先秦韻文 九章‧涉江 第二段
在鄂渚登岸,回頭遙望國都,對著秋冬的寒風嘆息。解開馬匹駕車的繩子,讓馬匹在水邊高地慢慢散行,把車停在方林。在鄂渚登岸,回頭遙望國都,對著秋冬的寒風嘆息。解開馬匹駕車的繩子,讓馬匹在水邊高地慢慢散行,把車停在方林。 乘鄂(岳)渚(主)而反顧兮,欸(哀)秋冬之緒風。步余馬兮山皐(高),邸(底)余車兮方林。
坐著有窗的小船沿著沅水向上游前進!船夫們一齊搖槳划船擊打水波前進。坐著有窗的小船沿著沅水向上游前進!船夫們一齊搖槳划船擊打水波前進。 乘舲(零)船余上沅(元)兮,齊吳榜以擊汰(太)。
船容與而不進兮,淹(閹)回水而疑(凝)滯。朝發枉陼(主)兮,夕宿辰陽。苟余心其端直兮,雖僻遠之何傷。 船緩慢地移動,彷彿沒有向前行進,停留在迴旋的水流裡,停留不前。清早從枉渚出發,晚上才歇宿在辰陽。只要我的心正直,即使被放逐到偏僻遙遠的地方,又有什麼損害?
第 2 段:對故國不捨不棄 方林 洞庭湖 沅水 漵浦 辰陽、枉陼 單元一先秦韻文 九章‧涉江 內容分析:南下的行程、途上的心情 南渡的路線 鄂渚
第 2 段:對故國不捨不棄 船容與 淹回水 路途險阻難行 作者心中徘徊低迴,充滿感傷 苟余心其端直兮,雖僻遠之何傷 縱然身處荒僻,信念仍舊不可動搖 單元一先秦韻文 九章‧涉江 內容分析:南下的行程、途上的心情
單元一先秦韻文 九章‧涉江 第三段
入漵(敘)浦(普)余儃(澶)佪(回)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秒)以冥冥(明)兮,猨(猿)狖(又)之所居。入漵(敘)浦(普)余儃(澶)佪(回)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秒)以冥冥(明)兮,猨(猿)狖(又)之所居。 進入漵浦我又遲疑起來啊,心裡迷惘(思念楚國),不知我該去何處。樹林幽深而陰暗,這是黑色長尾猿居住的地方。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悔)以多雨。霰(線)雪紛其無垠(銀)兮,雲霏霏(非)而承宇。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悔)以多雨。霰(線)雪紛其無垠(銀)兮,雲霏霏(非)而承宇。 山峯高峻,遮住了太陽,山下陰暗昏沉的並且多雨。雪花紛紛飄落一望無際,濃雲密佈好像壓著屋簷。
哀吾生之無樂兮,幽獨處乎山中。吾不能變心而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哀吾生之無樂兮,幽獨處乎山中。吾不能變心而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 可嘆我的生活毫無歡樂,寂寞孤獨地住在山裡。我不能改變志向,去跟從世俗,當然難免窮困到底,愁苦終身,永不得志。
第 3 段:立場堅定,絕不媚俗 「哀吾生之無樂兮,幽獨處乎山中」,哀歎自己忠而被逐,一生無樂 「吾不能變心而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縱使生活困苦,也絕不甘心媚俗 單元一先秦韻文 九章‧涉江 內容分析:南下的行程、途上的心情 漵浦「深林杳以冥冥,猨狖之所居」,一片荒涼
單元一先秦韻文 九章‧涉江 第四段
接輿(如)髡(坤)首兮,桑扈(戶)臝(裸)行。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追)醢(海)。接輿(如)髡(坤)首兮,桑扈(戶)臝(裸)行。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追)醢(海)。 • 春秋楚國隱士接輿剪去頭髮,避世不仕,古代隱士桑扈裸體而行,故作放蕩。忠臣不一定被任用啊,賢者不一定被推薦。春秋吳國賢臣伍子胥遭到災禍啊,商代賢臣比干被剁成肉醬。
第 4 段:立志循守正道 接輿、桑扈 單元一先秦韻文 九章‧涉江 內容分析:南下的行程、途上的心情 藐視和抗議社會的虛偽
第 4 段:立志循守正道 比干 伍子胥 「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自古已有 單元一先秦韻文 九章‧涉江 內容分析:南下的行程、途上的心情 向昏君犯顏進諫,結果惹殺身之禍
與(舉)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將董道而不豫(預)兮,固將重昏而終身! • 全部前世例子都是這樣,我又何必埋怨當今的人呢!我要遵守正道且毫不猶豫,當然難免終身處在黑暗之中。
第 4 段:立志循守正道 與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余將董道而不豫兮,固將重昏而終身 單元一先秦韻文 九章‧涉江 內容分析:南下的行程、途上的心情 自己與古代忠良一樣,走著佈滿荊棘,但也是正確的、通向不朽真理的道路 毫不猶豫遵守正道,即使窮愁到死也在所不惜
單元一先秦韻文 九章‧涉江 第五段
亂曰:鸞(聯)鳥鳳皇(凰),日以遠兮。燕雀烏鵲,巢堂壇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蘇)並御,芳不得薄兮。亂曰:鸞(聯)鳥鳳皇(凰),日以遠兮。燕雀烏鵲,巢堂壇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蘇)並御,芳不得薄兮。 尾聲: 鸞鳥、鳳凰(喻賢士)一天天遠去;燕雀、烏鵲(喻小人)在廳堂和庭院(朝廷)裡做窩。露申、辛夷,死在草木叢生的地方啊(喻賢士不得志,被逐山野);腥的臭的都用上了(喻小人得志),芳香的卻不能接近(喻君子被疏遠排斥)。
陰陽易(亦)位,時不當兮。懷信侘(詫)傺(砌),忽乎吾將行兮! 黑夜白晝變了位置(喻小人在朝,君主在野),我生得不是時候啊。我懷著忠誠的信念和失意而不合於眾,只好飄然遠行。
第 5 段:慨歎忠不為用 鸞鳥鳳皇 燕雀烏鵲 賢者失意,小人得志 時不當兮 露申辛夷 腥臊之物 單元一先秦韻文 九章‧涉江 內容分析:南下的行程、途上的心情 陰陽易位
第 5 段:慨歎忠不為用 懷信侘傺 「忽乎吾將行兮」,浪跡江湖 單元一先秦韻文 九章‧涉江 內容分析:南下的行程、途上的心情 「忠不為用」的悲痛 對國家、對自己命運的憂慮
一 濃烈的浪漫色彩 塑造崇高完美的形象 展現高尚的節操 單元一先秦韻文 九章‧涉江 作法評賞:想像奔放,抒情多樣 豐富的想像 奇特的誇張 濃厚的神話色彩
單元一先秦韻文 九章‧涉江 作法評賞:想像奔放,抒情多樣 二 比興象徵手法
奸佞小人盤踞朝廷,弄權誤國 忠臣遠去,賢士不用 單元一先秦韻文 九章‧涉江 作法評賞:想像奔放,抒情多樣 二 比興象徵手法 鸞鳥鳳皇遠去 露申辛夷死亡 燕雀烏鵲在堂壇築巢 腥臊獲得採納
忠而見疑、為世不容的憤懣心情 誓不從俗的堅定信念 單元一先秦韻文 九章‧涉江 作法評賞:想像奔放,抒情多樣 三 多樣的抒情方式 哀南夷之莫吾知 直 抒 胸 臆 苟余心其端直兮,雖僻遠之何傷 哀吾生之無樂 吾不能變心而從俗 余將董道而不豫
對前途的迷惘 對故國的留戀 單元一先秦韻文 九章‧涉江 作法評賞:想像奔放,抒情多樣 三 多樣的抒情方式 借 事 抒 情 乘鄂渚而反顧兮,欸秋冬之緒風。 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而疑滯。 實寫途中的經歷 反映旅程的艱難
迷茫 孤獨 憂悶 單元一先秦韻文 九章‧涉江 作法評賞:想像奔放,抒情多樣 三 多樣的抒情方式 融 情 於 景 森林幽深昏暗 高山遮天蔽日 天氣陰濕多雨 雪珠漫天飛揚 烏雲濃重壓頂
同樣的志向和感情色彩 強調了主題,又統一了全篇的思想內容。 單元一先秦韻文 九章‧涉江 作法評賞:想像奔放,抒情多樣 四 嚴謹的結構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濟乎江湘! ‧苟余心其端直兮,雖僻遠之何傷。 ‧吾不能變心而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 ‧余將董道而不豫兮,固將重昏而終身! ‧懷信侘傺,忽乎吾將行兮!
單元一先秦韻文 九章‧涉江 作法評賞:想像奔放,抒情多樣 五 善用典故 接輿 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桑扈 影射政治環境之險惡 比干 借古喻今 伍員 表明以前賢為榜樣,絕不變心從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