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 likes | 622 Views
夏大豆育种进展与高产优质栽培. 张孟臣.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报告题录. 一、国内外大豆发展与需求简况 二、黄淮海夏大豆育种新进展 三、夏大豆高产优质栽培措施. 进入本世纪以来总产增长了 40% 。. (一) 中国和世界大豆生产变化. 一、国内外大豆发展与需求简况. 从 1995-2006 年 12 年时间全世界大豆种植面积增加 53.12% ,单产提高 22.23% ,总产量增长将近一倍,是所有作物中增长最快的。. 一、国内外大豆发展与需求简况. (一) 中国和世界大豆生产变化.
E N D
夏大豆育种进展与高产优质栽培 张孟臣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报告题录 一、国内外大豆发展与需求简况 二、黄淮海夏大豆育种新进展 三、夏大豆高产优质栽培措施
进入本世纪以来总产增长了40%。 (一) 中国和世界大豆生产变化 一、国内外大豆发展与需求简况 从1995-2006年12年时间全世界大豆种植面积增加53.12%,单产提高22.23%,总产量增长将近一倍,是所有作物中增长最快的。
一、国内外大豆发展与需求简况 (一) 中国和世界大豆生产变化 进入本世纪,中国大豆面积和产量没有增长。与年均8.3%需求增长速度极不相称。导致了2/3的大豆靠进口,大豆已成为对国际市场依存度最大的大宗农产品。 需求量 进口量 产量
一、国内外大豆发展与需求简况 2002-2007年国内植物油消费情况 (单位:万吨) 大豆油的消费占食用油消费比例在逐年增加, 从2002年28.43%到2007年38.3%
一、国内外大豆发展与需求简况 2002-2007年主要油料作物面积比例 • 大豆 40.9% • 油菜 30.0% • 花生 20.2% • 向日葵 4.4% • 芝麻 2.7% • 胡麻 1.8%
一、国内外大豆发展与需求简况 (二) 大豆是最大的食用油来源 • 2007年全世界大豆占油料作物总产的56.27% 大豆 56.27%
一、国内外大豆发展与需求简况 大豆大量进口影响到我国食物安全 我国食用油供给不足导致大豆进口不断上升。大豆已成为对国际市场依存度最大的大宗农产品。 每年花掉大量外汇,食物安全隐患增大 • 进口资源量的不确定性增加。 • 进口贸易的不确定性增加。 • 未来市场价格波动难以预测。 • 国际市场炒作使贸易风险增大。
一、国内外大豆发展与需求简况 2007年3月以来,温家宝总理曾八次批示要保障食用油的供给。 2007年9月19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六条政策措施: 一是鼓励主产区恢复种植面积。 二是增加投入。 三是开展油料作物保险试点。 四是加快油料生产基地建设。 五是提升油料科研创新能力, 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 六是建立健全大豆和食用植物油储备制度。
一、国内外大豆发展与需求简况 (三) 大豆是最重要的蛋白质来源 国产大豆中约60%用于豆腐等蛋白食品加工,2007年直接加工食品的大豆约800万吨。 人类食用植物蛋白质的65%来自大豆。 大豆榨油后的豆粕基本上都用作高蛋白饲料加工。
一、国内外大豆发展与需求简况 黄淮海大豆总产量(2005-2007)
一、国内外大豆发展与需求简况 大豆产业的技术需求 • 耕地资源缺乏使大豆生产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种植面积将很难进一步大幅度增加。 • 提高单产和品质将是发展大豆生产的重点。 • 培育高产优质大豆品种、推广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二、黄淮海夏大豆育种新进展 二、黄淮海夏大豆育种新进展 黄淮海地区大豆品种选育从地方良种整理开始,大体经历了5~6次品种更新。 二十世纪50~60年代基本上利用地方品种选出的良种; 60年代开始了夏大豆品种改良,70年代初育成了一批丰产、抗病品种,此期改良品种逐步取代地方品种,实现了第二次品种更新; 第三次更新在20世纪80年代初,改良品种已成为生产的主体。 第四次更新在90年代初。 第五次更新在90年代末,新育成的品种是当前生产上的主栽品种。
二、黄淮海夏大豆育种新进展 第五次更新的主要品种有 齐黄28、齐黄31、鲁宁1号、菏豆12、豫豆18、豫豆22、商1099、豫豆25、郑92116、冀豆12、冀黄13、沧豆5号、邯豆4号、中黄13、中黄22、科新3号、科丰14、皖豆24、合豆2号、合豆3号、徐豆9号、徐豆12等,新育成的这批品种是当前生产上的主栽品种。(常汝镇)
二、黄淮海夏大豆育种新进展 产量突出的新品种 合豆2号、鲁宁1号、中黄13、中黄19都创造了亩产300公斤以上的产量; 品质突出的新品种 冀豆12、郑92116、中黄22等蛋白含量在46%以上。冀豆12 的水溶性蛋白达40.2%。冀黄13、中黄20含油量在23%以上;郑92116、豫豆25为高异黄酮品种;五星1号为脂氧酶2.3缺失品种,中黄16缺失胰蛋白酶抑制剂和脂氧酶2.3。
二、黄淮海夏大豆育种新进展 在河南襄城获得高产 现场实收亩产256.9公斤,单产创该县大豆高产记录。 国内第一个无腥味大豆五星1号 • 2008年10月7-8日,河南省农技推广总站邀请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张磊研究员为组长、河南省种子管理站霍晓妮研究员为副组长、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和河南农业大学等有关单位的专家组成验收组,对河南省襄城县引种的“五星1号”大豆示范田进行了实产验收。
二、黄淮海夏大豆育种新进展 “十五”前两年参加国家区域试验的高油品种14个,后两年则增加到32个,是前两年的2.3倍;而“十一五”前两年育成的高油品种多达45个,是前五年总数的0.75倍。 • “十五”前两年参加国家区域试验的高蛋白品种9个,后两年则增加到31个,是前两年的3.4倍;而“十一五”前两年育成的高蛋白品种多达47个,是前五年总数的1.5倍。
二、黄淮海夏大豆育种新进展 2008年区域参试品系蛋白、脂肪含量(%)
二、黄淮海夏大豆育种新进展 从黄淮海7省市选择有发展前景的16个大豆新品种,在安徽、江苏、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北京等7个省市43个试验点进行。 目的:通过鉴定评价大豆新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和品质,筛选适合黄淮海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为黄淮海地区大豆产业合理布局及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提供依据。 2008年度黄淮海地区大豆联合鉴定评价
二、黄淮海夏大豆育种新进展 黄淮海联合鉴定评价不同品种亩产比较表
二、黄淮海夏大豆育种新进展 参试品种产量位于前三位的试点数
二、黄淮海夏大豆育种新进展 参试品种生育期比较
二、黄淮海夏大豆育种新进展 参试品种主要经济性状比较
二、黄淮海夏大豆育种新进展 参试品种品质分析比较 蛋白质含量
二、黄淮海夏大豆育种新进展 参试品种品质分析比较 脂肪含量
二、黄淮海夏大豆育种新进展 参试品种抗逆性 抗倒伏性较好的品种(系)有菏豆12、冀豆12、晋豆23、冀豆17、高丰1号、晋豆34等 落叶性最好的是冀豆12、徐豆15、菏豆12和邯豆5号 褐斑粒率较低的品种有中黄39、冀豆12 、徐豆15 、濉科928、阜豆9765、菏豆12、邯豆5几个品种的均在1%以下
二、黄淮海夏大豆育种新进展 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取得进展 • 孙寰(1995)年育成了不育系YA和保持系YB,同时找到了恢复系,实现“三系”配套,育成的杂交豆1号通过吉林省审定。 • 张磊等(1997,1999a,1999b)以ZD细胞质为基础,育成了W931A-948A等五个不育系,培育出杂优豆1号两年区试平均比对照增产19.14%,通过安徽省审定。
早播增产: 6月10播种比6月25日播种增产10.52%,6月15日播种比晚播增产8.36%。 三、大豆优质高产栽培 播期 月/日 Ⅰ Ⅱ Ⅲ 平均 比6/25增产% 6/10 160.5 164.9 166.2 163.9 10.52 6/15 155.6 163.4 163.2 160.7 8.36 6/20 151.4 157.8 158.5 155.6 4.92 6/25 144.7 149.8 150.4 148.3 - 1、抢时早播
夏播6月15日前播种,脂肪含量增加1% 三、大豆优质高产栽培 • 早播增质:
三、大豆优质高产栽培 • 早播增质: 温度对脂肪含量效应曲线 降水对脂肪含量效应曲线
夏播6月15日前播种,蛋白质含量较高 三、大豆优质高产栽培 • 早播增质:
贴茬免耕:麦收后直接播种,不进行任何田间作业。贴茬免耕:麦收后直接播种,不进行任何田间作业。 三、大豆优质高产栽培 2、贴茬免耕或灭茬少耕 优点:有利于实现早播,减少田间作业成本; 缺点:土壤密度大(硬),麦茬多,播种难度大;杂草大、多,除草困难;受麦茬影响,苗期生长较弱;
麦收后用灭茬机灭茬,随后播种。 优点:麦秸粉碎,利于播种,有利于苗期生长。 三、大豆优质高产栽培 灭茬少耕
旋耕后擦耙播种。优点:整地质量好,出苗质量好。旋耕后擦耙播种。优点:整地质量好,出苗质量好。 三、大豆优质高产栽培 灭茬少耕
三、大豆优质高产栽培 3、适宜密植 黄淮海地区一般密度在1.5-2.0万株/亩。但也有3.0万株/亩(主茎型品种)获得高产的,也有1.0万株/亩(高大分枝型品种)获得高产的。 主茎型品种适宜密植,高大分枝型品种适宜稀植。 中下等费力地块适宜密植,高肥力地块适宜稀植。
三、大豆优质高产栽培 种植行距、株距 一般30-40行距,10cm-15cm株距 河北农科院藁城堤上试验站不同种植样式试验结果:20/60cm大小行种植获得最高产量。表明在水分条件相对较高的条件下,适当增大行距有利于提高产量。
三、大豆优质高产栽培 4、适期适量施肥 (1)增施有机肥 李俊等2008年对黄淮海地区土壤调查,有机质平均含量1.36%,低于全国2.35%(2005)的平均含量。 河南省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1.94%,低于2%的占67%。
处理 亩产kg 增产kg 增产% 三、大豆优质高产栽培 不追肥 CK 160.0 - - 苗期尿素 10kg 167.5 7.5 4.8 初花期尿素 10kg 198.7 38.7 24.2 花后10天尿素 10kg 185.1 25.1 15.6 初花期-花后10天追施尿素10公斤产量最高。 花后20天尿素 10kg 174.0 14.0 8.8 花后30天尿素 10kg 158.6 1.4 0.9 4、适期适量施肥 (2) 追施氮、磷肥增产、提质效果明显;
苗期追肥增加中部以上节间长度,显著增加各节位叶柄长度及叶片宽度,明显促进前中期绿色叶片数、叶面积、单株干重;苗期追肥增加中部以上节间长度,显著增加各节位叶柄长度及叶片宽度,明显促进前中期绿色叶片数、叶面积、单株干重; 花期追肥促进上部节间长度、中上部节位叶柄长度和上部叶片宽度及中后期叶面积、单株干重的增加;花期追肥有效荚数增多,百粒重提高。 三、大豆优质高产栽培 追肥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三、大豆优质高产栽培 P K N 追肥对品质的影响: 施用氮、磷肥均提高产量和蛋白质含量, 磷肥可显著提高脂肪含量。不同品种对钾肥的反应不同。
肥料运筹与优化施肥 试验编号 肥料总量kg 基施 氮肥初花一次追施 三、大豆优质高产栽培 N P2O5 K20 冀豆12 冀豆17 冀豆17 1 0 0 0 142.1 3.5cd 189 21.3b 203.6 16.4b 2 0 8 8 165.7 10.7ab 187 5.9b 212.7 11.7ab 3 2.3 8 8 156.1 3.4abcd 207.4 9.3ab 222.8 16.4ab 4 4.6 0 8 173.6 7.5a 197.2 5.8ab 221.1 7.9ab 5 4.6 4 8 155.6 1.6abcd 190.3 4.3b 240.5 19.2a 6 4.6 8 8 149.4 10.0bcd 199.3 5.1ab 226.5 3.0ab 7 4.6 12 8 148.7 6.3bcd 196.2 8.2b 229.4 4.6ab 8 4.6 8 0 137.6 11.8d 227.7 17.1a 212 11.3ab 9 4.6 8 4 160.6 7.2abc 195.8 4.1b 242.1 20.2a 10 4.6 8 12 154 7.1abcd 209.1 7.6ab 209.1 6.3ab 11 6.9 8 8 162.9 7.7ab 200.9 15.4ab 239.4 9.8a 12 2.3 4 8 164.2 7.1ab 216 17.5ab 219.5 2.2ab 13 2.3 8 4 155 2.9abcd 202.2 11.6ab 220.6 11.0ab 14 4.6 4 4 158.7 5.abc5 201.8 14.6ab 223.1 5.2ab 平均 156.0 201.4 223.0 氮、磷、钾肥施用:5:6:3(公斤/亩)。 磷肥、钾肥全部底施或做种肥,氮肥初花期追施。
施用根瘤菌肥 三、大豆优质高产栽培 作用:减免化学氮肥施用,环保、生态效益。 • 美国、巴西、阿根廷、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根瘤菌接种面积占大豆种植面积的50%~90%。巴西、阿根廷种植大豆不施氮肥。 刘学义研究结果: 接种高效根瘤菌,可增加植物叶片光合速率,增加蒸腾和水分传导,从而改善大豆的水分状况,增强植株的抗旱能力。
施用根瘤菌肥 三、大豆优质高产栽培 根瘤菌施用效果的关键是根瘤菌筛选: • (1)筛选当地固氮能力强的有竞争力的土著根瘤菌; • (2)筛选与大豆品种有强亲和力的匹配性菌株;
三、大豆优质高产栽培 施用根瘤菌肥 从石家庄取土样筛选得到的B. liaoningense(辽宁慢生菌) 编号208和S. fredii(费氏中华菌) 编号18两个高效根瘤菌菌株,以每平方米接菌3.119×1011个细菌的土壤接种三个大豆品种试验结果:接种208号菌种平均比ck增产29.5%,比追施15公斤/亩尿素增产6.6%。
三、大豆优质高产栽培 施用根瘤菌肥 不同品种对接菌菌种反应不同,冀豆12接菌208增产效果高达35.58%,五星一号接菌18号菌种增产效果(6.04%)>接菌208(3.55%),冀豆17接菌208增产效果(7.1%)>接菌18号(-1.74%)。
三、大豆优质高产栽培 5、适时浇水 控水试验研究结果: 苗期适当干旱增加产量, 中期干旱显著降低产量, 后期干旱对产量有影响。 在底墒足的情况下一般苗期不浇水;开花结荚期满足水分供应;鼓粒成熟期遇旱适量浇水。
三、大豆优质高产栽培 地下害虫:地老虎、蝼蛄、蛴螬、金针虫等。 6、防治虫害 田间危害:地下害虫危害大豆根茎,植株死亡,造成缺苗断垄。 • 防治方法:用炒熟炒香的谷子或发酵豆饼与50%辛硫磷乳油混合制成毒饵,傍晚均匀撒入田间,每亩10公斤。或用50%辛硫磷乳油1.5kg/hm2,拌细砂或细土375kg~450kg制成毒土,撒在根旁预开沟内,随即覆土。
三、大豆优质高产栽培 食叶性害虫:蚜虫、菜青虫、棉铃虫、红蜘蛛等。 田间危害:蚜虫、红蜘蛛吸食大豆叶片汁液,蚜虫传播病毒病,食叶害虫危害大豆心叶叶片,叶片严重受损,影响大豆正常生长。 防治方法:防治蚜虫用5%的吡虫啉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或用2.5%溴氰菊酯、S-氰戊菊酯喷雾 。防治菜青虫、棉铃虫等害虫可在幼虫3龄前,用50%辛硫磷乳油和5%氯氰菊酯乳油按1:0.5混配后1000倍液40kg/亩~50kg/亩傍晚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