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3

区域地理复习探讨

区域地理复习探讨. 长兴教育局教研中心 林秀凤. 一、历年高考试题回顾. 2000 年高考文综全国卷 Ⅰ33 题( 10 分). 33 .图 3 是某年欧洲降水 pH 值等值线图,读图回答( 10 分) ( 1 )下述各国中,图示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两个国家是(把先定国家的代码填在空格中) ______ 、 _____ 。 A .西班牙 B .瑞典 C .德国 D .冰岛 E .意大利 ( 2 )产生该环境问题的直接原因是: _______ ;

Download Presentation

区域地理复习探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区域地理复习探讨 长兴教育局教研中心 林秀凤

  2. 一、历年高考试题回顾

  3. 2000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33题(10分) 33.图3是某年欧洲降水pH值等值线图,读图回答(10分) (1)下述各国中,图示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两个国家是(把先定国家的代码填在空格中)______、_____。 A.西班牙 B.瑞典 C.德国 D.冰岛 E.意大利 (2)产生该环境问题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 (3)该环境问题对非生物界造成的主要危害是:____;对于生物资源造成的主要危害是:_____。 (1)B C (2)工业废气中含SO2等有害气体。 (3)腐蚀建筑物、损毁文物古迹等,使植物营养体受损,导致植物(林木) 图3

  4. 2000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34题(12分) 34.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月均降水量年变化图(图4),回答(12分) (1)该地的纬度应为_______, ________。 (2)在东半球范围内,该地可能位于 ______(国家)_________地区、 ________(国家)_______地区。 (3)这些地区气候的主要特点是____, ______。 (1)22°N,22°S (2)中国,南部沿海;澳大利亚,东部 沿海 (3)夏季漫长且高温多雨;冬季短促, 气候温和。 图4

  5. 2000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37题(8分) 37.认读图5所示的地理区域,回答下列问题(30分) (1)该区域最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资源是_______。该区域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原因在于这里常年受_ ____控制。所以________资源是当地生活和发展生产的限制性资源。(8分) (1)石油(2分) 高温少雨(或炎热干燥(2分) 副热带高压(或下沉气流)(2分) 水(淡水)(2分)

  6. 2001年广东地理卷的第35题 图中虚线内是沙尘暴多发地区之一。读图回答。 (1)该区域沙尘暴多发的季节是________。 (2)影响该区域的_____风越过____山地, 到达平原地区时,温度上升,变得干燥。

  7. 2001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9~12题(16分) 图2为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纬线。P点以西为海洋,Q点以东为海洋,PQ为陆地。读图2,判断9~12题。 9.PQ线位于 A.北半球,东半球 B.南半球,西半球 C.北半球,西半球 D.南半球,东半球 10.下列四项,居于X他所在国的是 A.大堡礁B.泰姬陵 C.好望角 D.格林尼治天文台 11.北京一年中雨量最多的季节,X地 A.每月降水量在10毫米以下 B.盛行东北季风 C.时逢干季 D.气旋活动频繁 12.Y地所在国 A.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B.东岸附近海域有寒流流过 C.是世界主要的小麦生产和出口国之一D.是世界主要水稻生产国之一

  8. 2001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37题(10分) 图5 37.图5表示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水土流失的面积。读图5完成下列问题。(l0分) (1)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于1000万公顷的省级行政区有、、、、。 (2)新疆面积较大,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主要自然原因是。 (3)山西面积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 (1)内蒙古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四川省 重庆市(4分) (2)气候干旱(3分) (3)地处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差,夏季多暴雨(3分)

  9. 2001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41题(10分) 17~18世纪非洲形势图 图10 20世纪初非洲形势图 图11 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形势图 图12 41.非洲是最早遭受西方殖民者入侵的地区之一,以下各图反映了殖民地的历史变化过程。回答下列问题。(30分) (1)读图10,说明西方殖民者占据地区的分布特点和A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当时殖民区域扩大的限制。(8分) (3)图11中标号B的独立国家是(2分) (1)主要分布在非洲沿海。(2分)A地区及其附近地带热带雨林茂密,难以深入内地。(6分) (3)埃塞俄比亚(2分)

  10. 2002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36题(27分) 36.读图,甲地年均降水量为680mm,丙河年径流总量为118亿m3(黄河年径流总量为575亿m3)。回答:(27分) (1)丙河的汛期在季。其主要补给水源为、。(7分) (2)甲地降水的水汽来源于、,其降水量较多的原因是。(7分) (3)乙湖具有明显的咸谈分区,它的(东部或西部)盐度较高,成因为;另一部分盐度较低,成因为。(l0分) (4)丁地所在的国家是。(3分) (1)夏;冰雪融水、雨水 (2)北冰洋、大西洋;位于地势较高的迎风坡 (3)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虽地处内陆,但有大量河水注入, 起稀释作用。 (4)哈萨克斯坦

  11. 2003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1~4题(16分) 读图1,一艘由大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现,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据此判断1~4题。 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 A.22时 B.14时 C.20时D.16时 2.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 A.16小时B.14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 3.该船即将进入 A.巴拿马运河 B.麦哲伦海峡C.德雷克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4.此时世界各地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美国中部小麦黄熟    B.中国江淮流域干热 C.地中海北岸连日阴雨D.拉普拉塔河正值枯水期

  12. 2003年晋津卷 9.开垦P平原首先应该 A 引入灌溉水源 B 增加土壤肥力 C 平整土地 D 排水 10.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 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 场,从事商品粮生产。 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 自然条件主要是 A 热量条件 B 土壤条件 C 降水条件 D 光照条件

  13. 2003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36题(24分) 36.(24分)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据此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4中有6个经纬线交点,其中与游记作者登临之地相距最近的交点的地理坐标是。作者北顾的是 高原的深秋景色。(8分) (2)描述图中10℃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16分) (1)115°E,41°N;内蒙古(张北、坝上亦可) (2)10℃等值线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主要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影响。该等值线西半段因受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太行山(或黄土高原东缘)影响,呈东北一西南走向。

  14. 5º 0º 英 吉 利 海 峡 50º 诺 曼 底 5º 0º 2003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40题(10分) 40.(24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要求盟国跨越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兵力不足和气象条件对渡海作战影响较大为由一再推迟。读图5回答下列问题: (1)英吉利海峡常年受(风带)的影响。(2分) (2)不同季节英吉利海峡气象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对渡海作战有什么影响?(提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过程中,风与气压的强弱也发生变化。)(8分) (1)西风 (2)夏季半年南北温差小,气压梯度力变小,西风强度减弱,海上风浪变小,较利 于渡海作战。冬季半年情况恰好相反导致风浪小,不利于渡海作战。

  15. 2003年高考地理江苏卷第14-17题

  16. (西南卷36题)(36分) 图2中等高线的等高距 为1 000米。读图2, 完成下列要求: (1)简要叙述图示区域地形的 突出特征。(6分) (2)简要说明形成该区域地形特征的内外力作用。(12分) (3)简述M河的水文特征。 (4)在开发利用M河时,应如何协调开发和环境的关系? (5)图示区域中被列人世界遗产名录的有、。

  17. 2004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36题(36分) 36.(36分)图6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古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1)Rl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6分) (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3分) (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6分) (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9分) (5)大量引Rl、R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6分) (6)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6分) (1)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气温(温度) (2)风(风力)(3)该地区气候干旱,垦荒会(使地表疏松,)导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土地退化)。(4)导致土壤盐碱化(次生盐碱化、盐渍化),当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或地表)不断积累。(5)(人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湖岸线后退,)湖的面积缩小,含盐量增加。 (6)“白风暴”中的盐尘主要有两个来潭尸是开垦的耕地及其周围地区因次生盐碱化而在地表和土壤中积累的盐分;二是期面缩减露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的盐分(L湖是咸水湖)。

  18.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04全国高考广东地理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04全国高考广东地理卷) (1)A图所示国家的主要 气候类型是。 (2)B图所示国家的主要   气候类型包括(按自上   而下顺序)、 和。 (3)A图、B图所示都是狭   长型的临海国家,导致   两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因   素有。 (4)当P1地盛行西南风时,P2地的气候特点是,   流经P2地的主要洋流是。 (1)热带季风气候 (2)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3)国土所处纬度与南北跨度 地处大陆东岸或西岸 洋流的影响等 (4)温凉湿润 秘鲁寒流

  19. 2005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5~7题(12分) 360 470 图2为亚洲两个国家略图。读图回答5-7题。 5.两国的临海分别是 A.红海、亚丁湾 B.安达曼海、泰国湾 C.地中海、波斯湾D.阿拉伯海、孟加拉湾 6.②图所示国家的自然特点是 A.面临海洋、降水丰沛 B.地势低平、植被茂盛 C.冬温夏凉、四季如春 D.沙漠广布、炎热干燥 7.据地理坐标判断,甲乙两地距离约为 A.300千米 B.550千米 C.1300千米D.1550千米

  20. 2005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39题(17分) 39.(60分)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8是某群岛附近海域等深线图。喀拉喀托火山于1853年8月26日从水深305米的海底猛烈喷发,引发的海啸导致澳大利亚36000多人丧生。这次火山喷发后,火山露出海面,其后又多次喷发。现今该火山海拔813米。 (1)填空:喀拉喀托火山顶与图示最低处相对高度是___米。(3分)图中A城市名称是___,它是___ (国家)的首都。(4分) 。A 。B A B 7450 (2)写出图示范围内板块界线的类型及板块的名称。(6分) (3)简要说明喀拉喀托火山喷发的原因。(7分) (1)8263 雅加达 印度尼西亚 (2)板块边界为挤压型(消亡边界、海沟俯冲型),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3)两大板块互相挤压,板块界线附近深处岩浆熔融,沿裂隙上升形成火山喷发。

  21. 2006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36题(36分) 36.(36分)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图5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图6、图7依次表示1464—1913年华北地区沙尘暴按月份累计次数和逐年统计次数。 分析图5、图6、图7,回答下列问题。 (1)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两大盆地是:盆地、盆地。 (4分) (2)西北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地理区域有: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 高原和平原。(6分) (3)说明图5中强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7分) (4)指出图6所示的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并说明其自然原因。(14分) (5)在图7显示的450年间,沙尘暴发生次数的变化呈现出的规律。在明王朝灭亡时 ,沙尘暴约发生了次。(5分) (1)塔里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 (2)准噶尔盆地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3)干旱、半干旱(缺水),沙漠(荒漠和黄土)广布,植被稀疏 (4)沙尘暴主要集中在(冬末)和春季(2、3、4、5月),(地表)增温快、表土(地表)疏松(和植被稀疏),降水少,大风天气较多 (5)(一定的)周期性(起伏、节律、振荡、波动)的规律;12次

  22. 2006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39题(26分) 39.(60分)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的武力胁迫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放了多处通商口岸,图9表示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分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民族独立和富强的新时代。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从实际出发,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1)根据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地理分布特点。(6分) 在中国,近代铁路和公路出现之前,河流的交通运输功能往往决定了城市的区位。图9所示通商口岸的选择与它们方便的水路交通条件密切相关。 (3)比较图9中A、E两城市在河流交通运输中的区位特点。(6分) (4)影响A、B、C、D、E城市的区位,除交通因素外,还有哪些共同的地理因素。(8分) (5)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影响了其他交通线路的选择。分别写出目前经过A、B、C三城市的我国南北铁路干线的名称。(6分) (1)东南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各省和中国内地(或长江中下游沿岸城市)。 (3)A位于河流(长江与汉江)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E位于河口(长江口,是河运的起点或终点) (4)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经济发达(农业发达,可为城市 发展提供充足的农副产品);(长江或河流)供水。 (5)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

  23. 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3~5题(12分) 读图2,回答3~5题。 3.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是 A.T B.Q C.R D.S 4.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方是 A.T B.Q C.R D.S 5.在图3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量情况中,与P地相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图2 图3

  24. 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40题(20分) 40.(60分)根据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3)说明燕京械城址选择的便利自然条件。(13分) (4)说明燕京在区际联系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7分) (3)地形:位于山前冲积扇(平原) 上,地形平坦。 农业:土壤肥沃,有利农耕,可生产城市必需的农副产品 河流与水资源:有河流经过,提供城市、农业用水,以及可能的水运(漕运)通道。 气候:西、北背靠群山,东南面向(华北)平原(海洋),可有效增加夏季东南)风带来的降水,减弱冬季(西北)风的侵蚀。 (4)位于几条古大道的交叉点,对外联系方便;东北可通往东北平原;北可接内蒙古高原;西可联系黄土高原并进而联系大西北;南经华北平原可通往东部平原地区,且东南离海较近。

  25. 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36题(36分) 36.(36分)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9分) (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11分) (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 (1)盆地 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 (2)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汇)水区面积广。 (3)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 ②入海泥沙较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26. 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39题(20分) 39.(60分)根据材料和图7,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土尔扈特汗国和伊犁河谷地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水草丰美,适合游牧业的发展。分别说明两地水资源丰富的原因。(12分) (3)土尔扈特在回归途中历经艰辛,其中来自自然的威胁主要有哪些?(8分) (1)土尔扈特汗国:河流较多(有伏尔加河、乌拉尔河等),距大西洋较近,西风带来的水汽较多。伊犁河谷地:西风带来的水汽较少,但因地形抬升,降水量增加,同时有高山冰雪融水。 (3)冻害(气候寒冷);缺水(干旱);缺草(料)。

  27. (2008年上海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湄公河在图上的数码是__, 它在中国境内被称为_____江, 最终流入______海。 (2).该流域所在半岛的地形特征 是________分布, 这种地形分布特征是在亚欧板块和 印度洋板块的强烈挤压抬升和流水 的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 (3).该流域是世界上重要的稻 米产区,其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 条件是:__ __。 (4).我国下列各省区中,与湄公 河流域开发关系最为密切的是__。 A.贵州省 B.云南省 c.青海省 D.西藏自治区

  28. (2008年上海卷) (1).图中A河名称为____, 注人_____________; B河名称为________, 注入__________。 (2).A河流经的沙漠名称 为________。由于该河 下游河水流速______, 泥沙沉积在河口发育了 ___________________。 B河流经 _________盆地 底部的河段,具有____价 值;穿过峡谷的下游河段, 水流湍急,具有丰富的 _____________资源。

  29. (2008年广东卷) 1.2008年2月26日“植物界诺亚方舟” 仓库在北欧挪威的西斯匹次卑尔 根岛(图1)正式落成,以便在 地球遭遇极端灾害后还能保存 世界各地的生命种子。选择仓库 在建在此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寒流流经此处,气候寒冷 B.国际航线众多,交通便利 C.人烟稀少,安全性好 D.冷高压控制之下,气候严寒

  30. (2008年宁夏卷)图3示意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读图3,完成2~3题。(2008年宁夏卷)图3示意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读图3,完成2~3题。 2、M、N、P、Q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3、影响L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洋流 D、距海远近

  31. 2008江苏卷:(1)填表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差异的主要原因(6分):2008江苏卷:(1)填表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差异的主要原因(6分):

  32. 08广东卷 某跨国纸业集团在印度 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建成了 林、浆、纸一体化生产基地。 读图7回答24—25题。 • 24. 该集团进行生产基地选址 • 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交通发达 • B. 低廉劳动力成本 • C. 热带雨林气候条件 • D. 当地市场需求大 25. 对图中地区的地理特点描述可信的是 A. 气旋活动频繁,多上升气流 B.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森林覆盖率高 C. 太阳高度角小,距海洋近,多阴雨天气 D. 旅游资源丰富,附近查亚峰海拔5000多 米,终年积雪

  33. (海南卷22)(10分)图8所示区域在28°S附近,(海南卷22)(10分)图8所示区域在28°S附近, L示意流经沿岸的洋流。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洋流L的流动方向。(2分) (2)在图示海域画两条过洋流L的等温线,分别标注T1和T2,其温度值关系为T1>T2,以示意该海域表层水温度的分布规律。(6分) (3)简述洋流L对沿岸气候的影响。(2分) 评分标准: 箭头方向标对得2分;只要画出两条曲线并标注T1和T2即得2分;符合在T1北、T2在南得2分;两条等温线在洋流处弯曲方向正确得2分。 (3)降温(1分)减湿(1分)。

  34. (2008年海南卷)读图7,回答19~20题。 19、图中甲地位于新加坡 (1°16′N,103°50′E)的 A. 东北方 B. 东南方 C. 西北方D. 西南方 20、该国国土面积约为 A. 0.11万km2 B. 1.1万km2 C. 11万km2 D. 110万km2

  35. 2008浙江省调研考选择题

  36. 2008浙江省调研考综合题

  37. 二、从历年高考看区域地理 1.每一份试卷中都有区域地理的考查。 2.大多通过经纬网来判断区域。 3.考国家地理特征的少,考地区特征的多。 4.有些重点时事热点和具有独特地理特征 的区域经常出现。

  38. 三、区域地理高考目标要求 1.考试范围 考试内容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 中国地理等相关部分。地球与地图部分是 高中地理必要的基础知识,区域地理(世 界地理、中国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识必要 的载体。

  39.   (一)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 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二)世界地理 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不同尺度区域(如大洲、地区、国家)的主要地理特征。   (三)中国地理 我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 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山脉和地形区。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地区的主要特征,区域自然地理 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40. 2.能力目标 • (1)识记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 • 识记重要的地理数据;了解重大的地理时事。 • (2)掌握《考试说明》中规定的中国和世界的地理 • 特征及差异。 • (3)描述、概括、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和 • 发展变化过程。 • (4)使用和分析各种资料,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 • 认定、描述、判断及反思。

  41. 四、区域地理的复习策略 训练空间定位能力 构建学生心理地图 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放大区域分解要素 研究高考强化应用 关注重点热点区域

  42. 例一 中国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培养 1.抓住四至点与主要经纬线,明确中国 范围和位置。 2.抓住特征地理事物,明确相对位置。 3.以中国政区图为基础,叠加地理要素 图,建构学生中国空间心理地图。

  43. 1.抓住四至点与主要经纬线,明确中国范围和位置1.抓住四至点与主要经纬线,明确中国范围和位置 130°E 120°E 90°E 80°E 100°E 110°E 40°N 30°N

  44. 120°E 11条主要经纬线经过的省区 130°E 50°N 90 °E 80 °E 110°E 100 °E 40°N 30°N 23 °26′N 20 °N

  45. 110ºE 90ºE 100ºE 120ºE 40ºN 30ºN 23º26′ 熟悉下列经纬线交点的行政区,并辐射联想其他行政区的经纬度情况。

  46. 11条主要经纬线经过的地形区 120°E 130°E 90 °E 50°N 80°E 110°E 100 °E 40°N 30°N 23 °26′N 20 °N

  47. 2.抓住地理事物分界线,明确相对位置。 山脉界线(三大阶梯、主要界线山脉) 河流界线(例如黄河、长江沿线等) 一些主要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长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我国1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年降水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中国人口线、京哈—京广线、陇海—兰新线等铁路沿线

  48. A----1月均温0°C等温线、湿润和半湿润 B----内、外流区分界线 C----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D----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

  49. 3.以中国政区图为基础,叠加中国地理要素。

  50. 中国地形图

More Related